讓孩子從遊戲中學會寫程式

2020/06/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04
編採:錢佳玥 責任編輯:鄭珮辰
隨著國際上很多先進國家開始強調STEAM 教育,臺灣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也將「寫程式」納入國、高中生必修課,程式設計教育再次引起社會關注,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思考:孩子能否接受枯燥的程式語言?如果未來沒有要走程式設計的道路,學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作用?學生日常的課業壓力已經很大,再學程式設計會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學校要怎麼落實開展程式設計的教學工作?這一切疑問在本屆雜學校中——橘子蘋果兒童程式學苑的攤位上彷彿得到了解答。

英雄出少年,但臺灣英雄出少年的時間卻很晚

橘子蘋果兒童程式學苑(以下簡稱「橘子蘋果」或「學苑」)成立於2013 年,是全臺成立最早,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個程式教育團隊。學苑主要對從國小至高中(6-18歲)的孩子規劃了一套約需兩年半完成的程式設計學習計畫。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但在臺灣,程式設計可能是進入大學才會系統學習的技能,甚至很多成年人至今都會很怕觸碰到這部分的技術,所以自然就延後了臺灣人在科技這塊創新創業投入的時間。
其實在智慧產業發展迅速的現代,程式設計早已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一個手機上的 APP、一臺智能化的家電背後都有程式設計的支撐。Raymond 認為人應該是創造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制約,所以懂得程式設計也是一大關鍵。但臺灣人在程式設計學習上面臨的第一個障礙可能就是語言,程式設計教學的課本多以英文為主,會造成中文母語者的閱讀和理解上的不便。為了讓更多臺灣人能打破語言限制,Raymond 創辦了橘子蘋果兒童程式學苑,並開始和團隊夥伴一起自編中文化的教材來培養台灣的孩子程式設計的能力。
在雜學校展覽現場,小朋友們可以嘗試以色塊為指令操控路徑機器人 Ozobot行走。(圖/錢佳玥)


從遊戲中學會寫程式

橘子蘋果相信興趣就是最好的導師,一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自發地進行更深入地學習。教學經驗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也能提高有效學習興趣。所以橘子蘋果採取「專案導向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教學模式,自創遊戲式的情境教學,把課程劇情開發成類似RPG(角色扮演遊戲)的線上遊戲,讓學生在破解關卡任務中學寫程式,邊玩邊學,既有成就感又不枯燥,過程中更能吸收和理解程式語言。
除了遊戲化程式課程的設計外,橘子蘋果還設計了一套由簡入深的完整課程體系,從基礎的路徑機器人、Minecraft、scratch 到業界會使用到的JavaScript和 C++,並根據不同孩子的程度分配到不同階段的班級學習。
在雜學校展覽期間,橘子蘋果也將路徑機器人 Ozobot 和JavaScript設計介面帶到了現場,讓前來觀展的孩子可以在老師的協助下現場體驗簡單的程式設計。此外,展場還特別設置了「人生不難靈籤室」的小測驗環節,藉由詢問日常生活習慣發現孩子身上不同的性格特質,並提供不同程式設計學習課程的推薦。橘子蘋果用這種有趣的互動介紹課程,也讓家長和孩子明白學寫程式並不可怕,而且貼近我們的生活。
展場特設「人生不難靈籤室」小測驗,以趣味互動的方式讓觀展者瞭解程式設計學習。(圖/橘子蘋果兒童程式學苑 )

希望成為學生的一個長久夥伴

除了遊戲化課程,橘子蘋果也重視學生實作和產業聯繫:包括與台科大大學生合作開發專案、鼓勵參加業界程式設計師參加的年會;在完成所有常態課程『畢業後』,學習仍在持續,橘子蘋果很重視學生結束課程後的實作能力精進,也期待學生在結束課程後也具備獨立程式設計的能力。畢業生們會進入到實習環節,嘗試用自己所學到的技能設計新的教學課程或是優化學苑的官網。不僅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體驗,也能從另一角度真正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後的後續應用的能力。
橘子蘋果致力於成為程式設計學習者一個長久的夥伴,不斷地提供給學生們更多的管道和經驗,協助他們在程式設計學習的道路上不斷的成長。
2017 年學苑的暑期實習生團隊。(圖/橘子蘋果兒童程式學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雜學校
雜學校
Learn To Be:打造交流與串連的舞台,讓各種學習想法能夠被看見,互相碰撞、激盪,讓學習者可以在這邊想像、學習,勇敢選擇自己想學。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