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本校園勵志小說找推薦人。這本小說的主角右腳天生殘障、考試成績低弱,但透過自己在體制外學習,最終克服種種困難和限制,成為一代數學大師;這位人人看衰但不輕易言棄的主角,不僅在數學界的貢獻非凡,也為後世留下了典範。雖是改編自真實人物生平的故事,作者卻融入了現代教育議題,諸如僵化的考試制度、校園霸凌及性別刻板印象等,望能觸發讀者思考,更希望能確立每個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價值。這部小說的核心意涵,和現在提倡翻轉教育的教師們儼然很合拍,所以我自然往這個方向去尋找合適的教師推薦。
撥了通電話到某國中去,找的是位師鐸獎得主;他結合數位科技和數學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在遊戲中愛上數學。電話接通後,我先簡單說明來意,希望老師能撥冗讀讀這本小說,多多指教。老師很客氣,很熱心,一口答應看稿,我很快寄了書稿的電子檔過去。末後,我對著電腦螢幕竟有點怔怔然──想著自己畢竟是師大畢業的,現在居然在出版社當起編輯來。
我究竟是沒有走上教職的路。然而環顧同窗,正在準備教師檢定考試,或是參加各地國高中教師甄試者,不在少數。我並不後悔我的決定,而是感到神奇,好像我這一路走來,每當走到了岔路,就有那半出於我的意志、半出於命運的力量在我身後推著我往前走,往哪個方向去……
許多老師都說我「適合當老師」,可我在師大四年,竟是鐵了心地毫不考慮修教程,分明就不是為了當老師讀師大的。說也奇怪,國小以來,我一直都希望能成為一名教師,到了高中,生涯目標卻很出乎意料地來個大轉彎──第一志願仍是臺師大,但是不當老師。我入學那幾年,恰逢師大積極朝綜合型學校發展,「讀師大但是不修教程」對我來說,更無所謂。
有人會問,既然不當老師,幹麼非師大不讀?啊,我簡直沒來由地下定決心,非要到臺北去(臺大跟政大,對我來說,吸引力竟沒來由地不如師大)。如果對考上的學校不滿意,大不了就重考再戰,而我是一定要到臺北的。後來,我真的如願考上師大,來到了臺北,但是我的學測成績很不理想,終究是靠著繁星推薦被錄取的。
當時靠著繁星推薦,師大文組大部分的系都是我能選擇的,可我卻填了個東亞系,再來一個大轉彎。經常被問「東亞系在學什麼」,畢業後依然很常需要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對自己的選擇並不後悔。其實,很多的轉念,很多的「沒來由」,從來都不是偶然的。
我深深相信,這些機緣、這些安排,無不是為了讓我來到某個環境,與某些人相遇,並經歷某些事,然後引導我發育成現在的模樣。而我現在依然正被捏塑成未來的樣子。我說不清那會是什麼光景跟樣態,可我相信,既是被那股力量引導著,我會成為一個讓現在的自己也想像不到的「我」。
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