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所謂的「老師」並非孔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師』,而是貨真價實有國家證書的『老師』。
話說高三聯考前打定主要唸師範,一方面是因為家裡窮,再方面是母親認為我的「壞腳」無法做粗工,而唸師範不但公費,畢業後還保障可以擔任非粗工的老師,沒想到拿到招生簡章後,發現我根本沒資格考師範大學,當時心情真是down到谷底,不過雖然無緣唸師範,但內心卻埋下「有朝一日一定要當老師」的種子;其實後來挺好奇另一件事,當時侯國中畢業的升學管道有非常多種,除了普通高中、高職及五專外,還有師專、警專及軍事專科學校等,都是獨立考招,但我國中三年級準備升學時,竟然完全不知道有師專這個管道,不知當時的師專有沒有跟師範大學同樣的規定?我是不是錯過了那個機會?
老實說,每一個學程畢業後,我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下一個學程,還好國小升國中不用選,國中升高中時,因為高職科別的五花八門就直接放棄,最後選考普通高中及五專(其實是擔心只考一項風險太大),但拿到五專成績後,一樣不知道該怎麼選科別,所以最後選擇普通高中;而當高三畢業前再度面臨選擇時,原本一心一意想選擇的師範大學破滅後,再度面臨不知如何選大學科系的窘境,那時候我的同學幾乎都是從第一志願的台大電機系填起,直到最後一個志願,記憶中應該可以填100個志願吧!
但我怎麼想就無法把電機、機械、建築、土木等這些熱門科系列入我的志願序中,因為我對他們根本毫無所悉,而當時我最拿手的科目是數學,也很沈浸在數學的邏輯推理中,因此,決定把數學當成第一志願,還好當時父母完全不管我這件事,不過因為家裡窮,所以得避開私立大學,但公立大學數學系根本沒幾個,風險實在很大,所以緊接著就把公立大學的物理系及化學系填到志願序中,記得填寫完畢後總共不到20個志願。
後來順利考上中央大學數學系,那是一個小巧優美的學校,當時全校學生數僅一千出頭,只有理學院、工學院及文學院共10個系,理學院最多系,除了數學系外,還有物理、大氣物理及地球科學等4個系,因為人數少,所以全校學生很容易就彼此認識;我從大一開始就去應徵當家教,貼補自己的生活所需,那時候母親一個禮拜給我600元,不過我記得大一時學校餐廳的自助餐,一餐大約只要10元,只是很快就漲價,而我後來因為擔任家教,不但可以處理自己的生活所需,也夠支付大二搬到校外的房租,偶爾還可以拿一點餘款回去給母親。
大學四年算是過得很精彩,脫離了家的束縛來到一個舒適的環境,大二上學期被選為班代表,負責迎新而跟大一學弟妹結了深的緣份,大三更莫名的被學長找出來選系學會會長,在激烈競爭中當選且在當年主辦並贏得當年度的理學院杯競賽,理學院是當年學校最旺的學院,而數學系因為女性同學多(我們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學生數又少(我們班從入學40人轉系到剩30人),所以面對理學院杯包含文武十幾項競賽時,據說在此之前不曾得過冠軍,所以能贏得理學院杯在當年是讓全系非常雀躍的一件事,另外,也在系學會會長任內出版了,據說也是數學系的第一本系刊,而為了那本系刊,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募款,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跟不認識的人開口募款,大四則協助我的室友,也是在我擔任系學會會長任內大力幫我的最要好同學,順利舉辦完成全校的羽球比賽,只是大學畢業前又要面臨另一次選擇。
數學系畢業後能從事哪個行業呢?在那個年代我毫無頭緒,而「家裡窮」這個狀況一直跟著我很久,即使大學畢業依然如此,所以得非常感謝我同母異父的大哥願意支持讓我持續唸研究所,當然就是數學研究所,那時選考台大及清大,雖然有人傳話給我,說系上有教授希望我留在中央,但當時我就是想換個環境,特別是我在高二參加科學營時,曾經參觀過清華大學的原子爐,所以種下有機會就去唸清大的念頭,而台大是許多人想進去的學校,因此就沒考慮中央數研所,後來沒考上台大,所以也無緣了解台大的狀況,倒是考清大挺刺激的,筆試錄取的14人要進入口試,好像是當時全國唯一需要口試的研究所,我跟另一位大學同學都通過筆試,但最後只有7位通過口試,可惜我的大學同學沒通過,進入研究所後,感覺有點像是進入苦行僧的生活,那時候唯一的消遣是到宿舍的交誼中心,跟著大家看球賽。
研究所升二年級前要找指導教授,我找了一位研究型的老師,他在清大任教應該超過四十年,據清華大學數學所的記載,他總共只收過6位學生,我當時也覺得我應該是會朝研究方向往前行,老師給了我一個難解的題目當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最後真的無解,而那畢業論文應該是全班最厚的一本,只是後來沒有如願繼續研究,很對不起老師。
研二大約四、五月時,同學開始找工作,當時都是找五專的教職,以清大數研所的資格找五專教職,只要有缺基本上都會被錄取,所以我跟我的同學也都被一一錄取,不過我應該是當時找得最辛苦的,原因是我指導教授的學生數非常少且又都出國繼續唸博士,因此就沒有學長姐在五專任教的庇蔭;就在我正猶豫準備回覆錄取通知前(因為有兩間錄取,所以猶豫要選哪一間),突然看到「應用數學研究所」公佈欄上,一份「中正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徵教師」的公文,我立即決定要去應徵,一方面是因為那兩所五專都遠在南方(前幾年都因為少子化而停招了),再方面是我沒有當過兵,所以對軍校感到極度好奇,最後中正理工學院雖然是軍校,但也是國立大學,保障會比較高。
不過「中正理工學院」的應徵程序跟私立五專完全不同,應徵私立五專只要寫一張履歷卡就行,「中正理工學院」則要求要寫自傳,並需要有三位教授的推薦函,最後還要到現場試教,前兩項不難達成,試教就有點像是研究所口試,一群人在台下看你講完後開始提問,據說有十幾位各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去應徵,而且都是應用數學研究所的畢業生,只有我是純數所畢業的,最後錄取兩人,另一位是台師大應用數學研究所畢業的女士,不過當我們報到後,才知道「應用數學系」正式改為「資訊科學系」,那是台灣資訊業開始要蓬勃起飛的年代,2000年「中正理工學院」被併入「國防大學」,而2010年「資訊科學系」則又改為「資訊工程系」,以前屬於理學院,且以應用數學領域老師為主的系,現在應該完全轉型歸入工學院了吧!
那是1984年6月的時候,當我打電話回家告訴我母親我已經被錄取時,我母親高興地告訴我,家裡已經沒有多少存款了!
1984年8月我就入住位於石門水庫附近的中正理工學院教職員宿舍,成為資訊科學系最年輕的講師,而當我拿到教育部於當年年底發給我,由當時教育部李煥部長署名的「講師證書」時,心想我終於當上正式老師了!
對了,我記得剛開始當大學講師時,月薪大約一萬九,我在中正理工學院那個優美的環境,總共待了整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