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的真相─教師甄試的悲歌😔

2023/04/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一位師範生如何看待教師甄試的真實故事。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參加教師甄試的朋友們一些啟示💡,也期待教育當局能真正重視教師甄試的神聖性與重要性。
教師甄試是一場天人之戰的考試
老師這個職業是神聖的嗎?當然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有「天地君親師」的觀念,老師在社會中擁有崇高的地位,負責培養國家強盛、社會安定的棟梁之才。我的研究所指導教授曾告訴我,千萬不要教錯觀念,因為一個錯誤的觀念可能影響無數人,甚至改變人類的發展💢。所以,教錯觀念的老師要下十九層地獄(比一般惡人還要多一層)。
自師資培育多元化以來,教師養成與甄試成為了重要的議題🎯。然而,在現行制度下,存在著許多問題。問題是,有多少人敢站出來改進與糾正呢?
在過去的師範體系保護傘下,你只要考上了師範大學,便能悠然度過一生🍃。無需繳交學費,每個月還能領公費,有服裝補助費、書籍補助費甚至免費住宿。男生當兵期間還能累積年資,寒暑假都是你的,如果願意多上輔導課,還能領取額外鐘點費💰。有些老師甚至利用業餘時間開設補習班,賺取額外收入,投資房地產和股票,工作之餘不忘理財📈,薪水年年上漲,考核好像只是一種形式,退休後仍可領月退,活到老、領到老,真是快樂如神仙一般的生活🧚。
所以,要過上這樣的生活,唯一的途徑就是考上師範學校🎓!
幸運的是,我也成為了一位師範生👩‍🏫。不過,我算是次等的師範生,得以體驗並珍惜這份不容易得到的教師工作。為什麼這麼說呢?以中學師資培育來看,在台北有臺灣師範大學🏛️,在高雄有高雄師範大學。而在彰化,卻有一所許多人不知道的教育學院。我第一次聽說彰化的這所學校是在升高中時,一位同學去讀教育學院附工,我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所學校。基本上,它的名氣並不大,台清交成、中興、東海、逢甲、靜宜和中山在我心中才是具有大學氣派的學府。
因為國三一整年腦神經衰弱😵,本來夢想著去台北讀建中的夢想破滅了。只好以差六分的成績進入了當時風評不佳的台中二中。在全校讀書風氣不佳的氛圍中,埋頭苦讀了三年。我們班竟然有十人上國立大學🎓,真要感謝導師李京華老師(他也是教物理的)的啟發。
雖然我認真努力,但我的數學和化學成績還是不理想😔,尤其是數學只考了二十多分。在志願卡上填了各大名校和有名的科系,一共填了一百多個。父親當時希望我去讀第一年轉型成大學類型的師專,但我太叛逆😈,將這九所師院全排到最後,就是不想教書,也不想和小朋友膩在一起。
放榜當下,我看到了我上了臺灣教育學院物理系🎉,心中一直在想,這個學校到底有什麼特色呢?因為它是我亂畫志願卡一路畫到六十幾個自願才上的學校與科系。雖然我物理成績很高,但我其實更喜歡讀有關電機、電子和電腦的科系💻。
糊里糊塗地接受了大家的道賀與祝福🤝,有人說那裡應該是培養當老師的。天啊,我小時候的志願沒有這一條啊!後來才弄懂,原來這是有點像師範大學又不太像的半調子學院。全校連進修部學生才一千多人👩‍🎓,比起北部的市區國小都人少。因為它是半調子,所以連分配到的師範公費生員額才一半,而我就是那拿不到公費的另一半學生。
當時,我真的很氣😤這種制度!決定你是否獲得公費,難道不是看你的分數高低嗎❓當時我的分數夠高的,卻因為不夠「忠誠」而被忽略。什麼叫做忠誠呢🤔?就是指你在志願卡中排名較高的學校與科系,分數相對較高。像我這種在六十幾個志願才上的,能獲得公費實在是太奇怪了吧❗
當時,教育學院的院長葉校長來成功嶺探視我們,許多自費生向他抗議這種不公平的制度😠。因為招生簡章上根本沒有寫明這樣的規定,但當時沒人能向當局抗議,甚至媒體力量不足(說實話就是被控制了🚫)。物理系招收40人,公費生20人全部到齊,而自費生中有兩人選擇重考。對我這種不當老師也無所謂的人來說,索性不去想了。
在這樣的公自費學生一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我見識到了一些公費生的一些讓人無法想像的畫面😵(為了保護當事人和與本文無關,這部分就不多說了)。心想,這些人以後當老師真的行嗎⁉️這四年的不平等過去了,他們不僅不用交學費,還有錢拿💰,也不需要著急考研究所或找工作。人生目標如此明確,令我們這些自費生羨慕不已啊😢。
在教育學院的轉變過程中,大家都充滿期待🌟。然而,在我大二時,學校終於從「台灣教育大學」變成了「彰化師範大學」,這讓我們大家都很失望😔,因為我們都知道台灣>彰化。這樣的名字自然流傳在人間。
那時,大學校園裡總有這樣一句話:公費生是公家毀了你一生,而自費生是自己毀了自己一生!我難道就是這種自毀的人嗎?😞
其實,在一開始我並沒有想過要當老師👩‍🏫,但在和未來的老師們相處的日子裡,我漸漸覺得當老師也不錯呢!然而,自費生哪有這種權利呢?想當老師?根本門都沒有!🚪
於是,自費生們便選擇了繼續深造📚(我有一位同學就一直讀書,現在在高雄義守大學教書)、在私立學校教書(我第一年就在私校任教,彰師的自費生成了這些學校的生力軍)、開補習班(從我的第二年起)、當業務、工廠職員、考公務員、小學教書(中學體制的老師可以輕鬆去卡國小的教師缺)、結婚(這對女生來說可是最大的優勢哦💍)。
然後,在台灣經濟下滑📉,高學歷失業率升高的氛圍下,因為老師的待遇與福利實在太好了🌈,大家都爭著要當老師。師資多元化培養應運而生,我們這些自費生也終於有了擔任正式教師的機會🎓,有了和老同學在職場上重逢的機會。感謝大家的爭取和努力!🙏
不過,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教師職缺本來就有限。原本就只有那幾所學校培養的公費生有機會出任教師,突然間,老師的職缺遍地開花🌸。你說,有可能每個人都有當老師的機會嗎?拿到教師證只不過是獲得了資格和機會去找工作的證明📜,但有些人卻憑空想出了什麼“流浪教師滿街跑”的說法。那為什麼不說有流浪會技師、廚師、醫師、工程師呢?🤔
親愛的年輕朋友們😊,教育最令人傷感的地方在於,你所學的和你未來求職之間,常常存在期望落空的情況。你不能說你念了師培、拿了證照,別人就一定要給你工作,這憑什麼呢?你又算是哪根蔥呢😅?
也許我已身在正式教師的位置,對於那些所謂的流浪教師或者考教師甄試的人,看法可能稍顯嚴苛。未來的準老師們👩‍🏫👨‍🏫,你們知道嗎?我也曾南征北討,參加過無數大小考試,滿身是傷。但在看到一些教師甄試的不合理之處時,我實在忍不住想說幾句。那些拿了教師證就要求別人給你工作的人,也許該調整一下想法了🤔。
昨天,在一場優質化分區分享的會議上,我和某校的行政人員聊了一下。當我們擔任教師甄試委員時,其實有一點點的難過😔。因此,我想談幾個有關於教師甄試的真相,我把它稱為“教師甄試的悲歌🎶”。以下所述,均是針對事情而非特定的人或學校🙂。
悲歌一😔:作為甄選委員,面對不適合的老師該不該錄用他(她),還是將他(她)排入備取?答案是:必須錄用!不然就得被迫寫報告,雖然知道不能用或不好用,卻還要勉強錄用。心想,一旦錄用就得請他在學校待上一輩子,甄選委員的負擔真的好大!(解決之道:第一年可設為試用期,或真的不錄用;但不錄用又會被指責收取報名費而不給機會)。
悲歌二😢:教育繁殖或所謂的背景,在再嚴謹的甄選中,你的名字和身份還是會被人知道。若你有教育界的長者或特殊關係,機會就會大幅增加,這對其他考生來說很不公平。有些人明明是某人的小孩,實力很強,卻還要被人批評。這也是另一個悲歌。我考了N所學校時,我大嫂對我說:算了吧,你沒有背景,很快就會被淘汰(但我心想,如果我相信這種想法,早就放棄了。我還是相信會有公理正義的地方)。
悲歌三😠:沒有按照規矩辦事,明明考試簡章上的時間就是幾點開始考,卻總是拖延。而且理由五花八門,真的讓人懷疑。另外,本來名額就有限,怎麼偏偏又多錄取了一個人呢?真是怪異!(這是獨招的一個真實例子,令人匪夷所思😱)而且甄選辦法裡沒有的規定,後來竟然又添了進去?
悲歌四😞:筆試成了關鍵。老師不僅要會寫考卷,也要會解題。筆試這個門檻不知砍掉了多少優秀的老師。我在這個關卡掛了好多次,因為我不太擅長筆試!
悲歌五😓:先佔位置再說,有些人其實並不是很想去某個學校或某個學制,但心想先佔個位置,騎驢找馬,有機會轉校再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樣說要在原學校退休。沒有認同感的話,對學校的付出會受到影響。
悲歌六😣:實習老師或該校代理老師優先錄用。如果是這樣,有實習老師或代理老師的學校,你最好別去。但想想,機會就這麼少,該怎麼辦呢?
悲歌七😰:一試定終身。這個最令人悲哀,請支持教師考核、評鑑與進退場機制。
綜上所述,教師甄試中有諸多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方,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些現象,讓教師甄試更加公平公正,讓更多有實力的老師能夠獲得機會,共同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來到「教育花園:從笑話到AI的教育探索」沙龍!這是一個活潑多元的交流平台,從創新的笑點出發,分享生活趣味與教師奮鬥故事,再到深入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潛能。我們期待您的參與,一同探索更美好、更有意義的教育新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