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奇心理學】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

2020/06/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取自我們與惡的距離

一起血腥的兇殺案

1964年3月13日紐約的凌晨,一名28歲的女子Kitty Genovese在自己的住所附近被一個持刀歹徒襲擊,整個過程持續了35分鐘,最後這名女子被歹徒殺死。
據報導,在案發當時38個鄰居目睹此事,但無一人出手相助或報警
那名女子就在眾人的注目下,眼睜睜地被殺死。
這起凶殺案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甚至還因此出了一本書。很多人形容這個都市越來越冷漠,像雨一般的冷漠。大家只顧著忙著自己的事情,卻沒有人願意為受難者伸出援手。

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就是心理學的「旁觀者效應」
1968年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實驗內容是 : 測量人們會花多久的時間去幫助癲癬發作的陌生人。
沒想到實驗結果非常驚人。一般人以為人越多,越能團結合作,讓癲癬發作的人能早日治療,沒想到結果卻完全相反。實驗分成三組 :
  1. 獨自一人面對癲癬發作者 : 有85%的人會幫助癲癬發作者
  2. 兩個人面對癲癬發作者 : 有62%前往協助癲癬發作者
  3. 四個人面對癲癬發作者 : 有31%前往協助癲癬發作者
結果證實 : 當在場的人數越多時,幫助的機率被降低了。
這就是旁觀者效應,意思就是 : 當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進行援助之機會越低。
當我掉落時,你會接住我嗎?

旁觀者的心理變化

究竟是什麼導致「旁觀者效應」呢? 難道人真的這麼冷漠嗎?
答案就是「責任擴散」
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場,我們會感到責無旁貸,必須有幫助受害者的責任;但是當其他人在場,這種責任感會擴散出去,覺得幫助受害者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
心裡的想法會覺得「反正我不幫,還有其他人會幫」,「沒有我一個人幫忙,應該也沒差吧! 」當大家都這麼想時,參與者越多,被幫助的機率就越低,因為每一個人都等著其他人來幫忙。
責任感被擴散了,內疚感也擴散了。
攝影師:burak kostak,連結:Pexels

每個人都有罪

旁觀者效應也導致很多社會慘案的發生。
例如2020年,在印度新德里的加爾基女子大學,傳出大規模性侵案件,一群男子突然闖入校園的結業式上,對多位女學生毆打和性騷擾,沒想到學校的保全和警方卻冷血旁觀、無所作為。
還有2010年,42歲的英國女士在Facebook發佈自殺遺言,她的上千名線上好友無人報警或相助,直到次日警方發現其遺體。
如果當時一個人勇敢站出來,為受害者伸出援手,或許結局將會改寫。

這也不禁讓我想到一首詩 :
當納粹逮捕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又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關押社民黨人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又不是社民黨人
當他們逮捕工會人員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又不是工會人員
當他們逮捕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為我說話了

當一個旁觀者或許輕鬆,沒有辦法究責,但是對於受難者來說,一點微小的幫助,都能讓他們脫離深淵。所以下次事件發生時,不要急著逃跑,勇敢站出來,伸出援手 !

謝謝您的收看😆😆 我將會寫出更好的文章 😁😁 別忘了追蹤我 🙌🙌
👉👉👉 怪奇心理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幻想的冠寶
愛幻想的冠寶
在文字的奇幻國度中,發表一些想法。 拿著筆的那隻手,承載著未來的夢。 如果有合作邀約,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