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就像是生活在不同井中的青蛙,或許,我們的人生其實是一種學習爬出/跳出井外的過程

更新於 2020/06/1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SS 告訴我,她覺得她已經有中年危機了。我問她為何她會覺得如此?
SS:「覺得好像過去的行事作風好像不管用了,尤其是跟年輕同事的相處,覺得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我:「本來世代不同,就會不一樣,心態上要 open 一點,接受多元的人。就像是去國外念書一樣,不同國家的人想法都不一樣,沒有誰對誰錯,只不過是想法跟文化背景不同罷了。」
SS:「我明白,而且也尊重別人的想法,但就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漸漸地,我把自己孤立了。或許我還不習慣吧,我以前是花蝴蝶。雖然有時覺得孤單,但也不想和大家瞎攪和。獨處久了,又被同事覺得自己很孤僻。」
我:「你需要處理的其實是孤單這塊,你如果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妳就四不像了。有人覺得你孤僻,也有人覺得你是花蝴蝶,但到底哪個是你覺得比較像自己的? 為自己活,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喜歡獨處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你很孤僻。」
此時,我心中突然覺得,每個人就像是生活在不同井中的青蛙,大家都用在自己的井中的眼光看著別人並將之標籤化。或許,我們的人生其實是一種學習爬出/跳出井外的過程,習得了跳出井外的能力到井外看看,才會發現原來不過就如此,世界上有很多的井。
Photo: Maria Krasnova on Unplash
avatar-img
5會員
22內容數
從日常生活中透過觀察自己、閱讀書籍、觀看戲劇、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去省思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年前上了光的課程,幾年間有機會練習每日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有一天我開始覺得去上課有壓力,因為我所分享的自我洞察已經在迎合帶領人及同學想聽的,我開始覺得迷惘。還記得我用 Line 通知同學們有關我想要停止上課的事,我的內心竟然有種罪惡感,讓我遲遲於打完文字後的5分鐘後才有勇氣按鍵送出。
SS 是我的靈性家族成員,10幾年前她經歷了憂鬱低潮,當時我為了幫助她而開始接觸身心靈的課程及New Age 類的書籍。沒想到這10幾年來陪伴她走過低潮的過程中,同時也逐漸地療癒了自己,並累積了一些人生觀。她總是跟我說,我的看法跟一般人很不同,很具啟發性,在很多關鍵時刻對她很有幫助。有時想想,自己算
10年前上了光的課程,幾年間有機會練習每日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有一天我開始覺得去上課有壓力,因為我所分享的自我洞察已經在迎合帶領人及同學想聽的,我開始覺得迷惘。還記得我用 Line 通知同學們有關我想要停止上課的事,我的內心竟然有種罪惡感,讓我遲遲於打完文字後的5分鐘後才有勇氣按鍵送出。
SS 是我的靈性家族成員,10幾年前她經歷了憂鬱低潮,當時我為了幫助她而開始接觸身心靈的課程及New Age 類的書籍。沒想到這10幾年來陪伴她走過低潮的過程中,同時也逐漸地療癒了自己,並累積了一些人生觀。她總是跟我說,我的看法跟一般人很不同,很具啟發性,在很多關鍵時刻對她很有幫助。有時想想,自己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2020確實發生了很多事,由澳洲野火作開路先鋒、由 Coronavirus 當領銜主演、由美國大選造成的各處混亂政治角力作結。我們悲傷、我們失望,我們在看不見底的黑暗中摸索著未來的模樣,但誰也不曉得絕地重生之後的際遇會如何、甚至遠比按原定計畫行事來的意想不到的好。
Thumbnail
「快樂的校園生活」不只是本漫畫最重要的主題,更是所有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期待,把一點都不酷的同學換成了「各式身懷家系魔術的惡魔同學」,把「不通情理的老師」換成了「可以用嚴苛條件談判的老師」,把「無聊且普通的自己」換成了「身懷秘密的轉學生」這樣快樂的校園生活,哪有時間會讓人產生「我不想去」的想法呢?
Thumbnail
『欸欸欸,你們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呀?』 入職場這幾年,這應該是我從主管們身上聽過最多次的一句話吧 剛開始總覺得『欸欸欸,我才不懂你們勒!』 但經過後續幾年的觀察後發現,其實就是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擺脫種種標籤定義人的時代來臨,在檢討世代刻板印象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說,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因為帶有了這種意識型態,才造就我們需要否定這種定義的必然。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悲劇所一心關注的是苦難。」伊迪絲.漢彌爾頓在《希臘之道》一書中如此說道,然而並非所有苦難都是悲劇,「唯極能忍受苦痛的靈魂之受苦,才是悲劇。」
Thumbnail
<p>核磁共振可以非常非常清楚地看透身體內每個器官,每條大血管,對於身體器官初期病變的檢查是最有效的工具。</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2020確實發生了很多事,由澳洲野火作開路先鋒、由 Coronavirus 當領銜主演、由美國大選造成的各處混亂政治角力作結。我們悲傷、我們失望,我們在看不見底的黑暗中摸索著未來的模樣,但誰也不曉得絕地重生之後的際遇會如何、甚至遠比按原定計畫行事來的意想不到的好。
Thumbnail
「快樂的校園生活」不只是本漫畫最重要的主題,更是所有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期待,把一點都不酷的同學換成了「各式身懷家系魔術的惡魔同學」,把「不通情理的老師」換成了「可以用嚴苛條件談判的老師」,把「無聊且普通的自己」換成了「身懷秘密的轉學生」這樣快樂的校園生活,哪有時間會讓人產生「我不想去」的想法呢?
Thumbnail
『欸欸欸,你們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呀?』 入職場這幾年,這應該是我從主管們身上聽過最多次的一句話吧 剛開始總覺得『欸欸欸,我才不懂你們勒!』 但經過後續幾年的觀察後發現,其實就是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擺脫種種標籤定義人的時代來臨,在檢討世代刻板印象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說,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因為帶有了這種意識型態,才造就我們需要否定這種定義的必然。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悲劇所一心關注的是苦難。」伊迪絲.漢彌爾頓在《希臘之道》一書中如此說道,然而並非所有苦難都是悲劇,「唯極能忍受苦痛的靈魂之受苦,才是悲劇。」
Thumbnail
<p>核磁共振可以非常非常清楚地看透身體內每個器官,每條大血管,對於身體器官初期病變的檢查是最有效的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