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後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想了想,這或許是種需要訓練才有的習慣。*
先來提幾個假設情境吧 :
1. 你騎車來到熟悉的小巷口,準備右轉大馬路,你騎得很慢,視線遠遠掃過既沒紅綠燈好像也沒什麼車,於是你就直接轉了。
2. 當你的工作發生從未碰過的阻礙,也不清楚問題出在哪,直接就找了看起來懂的人來處理。
3. 你面試一個新人,他進來給人的印象,就是緊張、慌亂,還沒交談就決定這個人不適合。
4. line群組傳來有可能封城,各項物資即將短缺,你急忙衝到超市盡量搶購生活用品。
前面的例子在生活中應該都不陌生,不是你也可能認識的人會這樣。先不討論是否合法,這些例子只要有點觀念,都該覺得是不妥的行為,但我們還是時常碰上這種狀況!
這篇理論上應該帶到系統一二會更完整,可惜還沒完整讀過,因此我就借這篇的內容做為輔助。* 有了系統一,這些例子才是普遍的,但在生活中使用系統一會是好習慣嗎,那些糟糕的行為就是壞的嗎?
情境1.2.裡,你是遇到別人這樣做的話你會很幹,但你就是這樣做的人的話,就算有風險,很多時候還是賺的。
在情境1.中因為你慢,出了事也不會有多大傷害,反而是速度快的對方容易出事,也就需要負擔起大多數的警覺心,在撞上前急煞或閃開,只要沒出事路就是你的。
情境2.中通常是你的上司主管,當你在心裡罵一點小事為何不自己google,他其實把這些瑣碎不需要了解的麻煩外包出去,即使最後解決不了也只是幾句話的時間而已,但你卻要因此打斷手邊的工作。
情境3.4.則是有點相反的例子,至少現今社會不像古代資源稀缺,不需要這麼勇猛果決。
情境3.中已經進到面試,說明彼此都有合格的地方,只憑印象就下結論,不只浪費這場會面,也錯失可能找到好員工的機會。*
情境4.的狀況,的確在極端狀況發生時,所有人都會急忙囤積物資,慢了就甚麼都買不到了,但像最近的狀況,物資短缺只是因為多數人因為恐慌而搶購,供應本身是無虞的,就算口罩供應量也在增加,說到底以現在資訊流通的環境,真要發生物資供應中斷的狀況前,你還是會有時間確認其他訊息來源,而不用忙著搶購多餘的物資。*
在情境1.2.是以成本外部化討論系統一的好處,情境3.4.則是在不明狀況下可能選錯選項的結果。這篇專注在生活上碰的到的例子,我發現很多時候,那些不需要顧慮太多的人依然能活的滋潤,即便因為一路通的做事方式,造成自己或別人的困擾,但他們似乎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你平時是怎麼做的呢? 你有其他值得討論的例子嗎? 歡迎在下方跟我討論。
*這次要討論的主題是在行動之前,是否應該先觀察當下的情況再作判斷。有注意到我為何把主旨放在這?
*書是《快思慢想》,如果你沒有點進去看的話,在這邊告訴你。你覺得我為甚麼不直接把書名放出來?
*確認偏誤
*從眾效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01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今天騎Youbike 去圖書館還書、拿預約書籍,順便至蝦皮店取貨,因為方向完全相反再加上天氣炎熱懶得走太多路程,因而選擇騎腳踏車。 因本身對於馬路上來來去去的大車小車有點畏懼,所以在騎乘過程當中總是特別小心翼翼,這讓我想到最近讀心理學導論當中的知覺篇章當中有提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選擇性注意力,在其日
Thumbnail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早到慢走。一般人的毛病是慢到快走,這會惹來不少麻煩。到任何地方,要早點到,免得遲到。走的時候,一定要慢,先仔細檢查,看看是否忘了東西,然後再走。 本來我也不知道這道理。讀高中時,有位代課老師談人生經驗,他說:「做事一定要提前到。」當時他舉了個例子。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男人困境 38 要對抗混亂的生活,你需要建立習慣系統   有的人很難建立習慣,甚至生活一團亂,是因為沒有固定行程的概念。   多數人能夠固定的行為通常為上班與睡覺兩者,而剩下的三成時間才是自己能掌控的,大約是 4~7 小時不等。   如果你每次習慣下班後在找有什麼事可以做,那往往都會飄向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今天騎Youbike 去圖書館還書、拿預約書籍,順便至蝦皮店取貨,因為方向完全相反再加上天氣炎熱懶得走太多路程,因而選擇騎腳踏車。 因本身對於馬路上來來去去的大車小車有點畏懼,所以在騎乘過程當中總是特別小心翼翼,這讓我想到最近讀心理學導論當中的知覺篇章當中有提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選擇性注意力,在其日
Thumbnail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早到慢走。一般人的毛病是慢到快走,這會惹來不少麻煩。到任何地方,要早點到,免得遲到。走的時候,一定要慢,先仔細檢查,看看是否忘了東西,然後再走。 本來我也不知道這道理。讀高中時,有位代課老師談人生經驗,他說:「做事一定要提前到。」當時他舉了個例子。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男人困境 38 要對抗混亂的生活,你需要建立習慣系統   有的人很難建立習慣,甚至生活一團亂,是因為沒有固定行程的概念。   多數人能夠固定的行為通常為上班與睡覺兩者,而剩下的三成時間才是自己能掌控的,大約是 4~7 小時不等。   如果你每次習慣下班後在找有什麼事可以做,那往往都會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