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連「主動挑選文章」的能力都沒有,就不用談「做自己」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Matters談論多時的「文章排序」和「演算」這事,每次都會讓我想著要寫「主動挑選」這件事!當然,這件事不單單只發生在Matters,其實大部分人的人生、生活,多半都是「被餵養」的。被Facebook的廣告餵養、被新聞媒體餵養、被流行文化餵養、被傳播媒界中的所有訊息餵養,甚至是因為要融入同溫層所以不得不靠近所有熱議的訊息……

多年前有一部動畫《瓦力》 講著這樣的故事:機器人擁有自己的思考,而人類卻成了遵從指令的角色。最後所有的人都長得一樣,過著設定好的生活方式。

當年看這部《瓦力》時,還在想「虛擬可以聞得到花香,應該是挺變態的事吧!」(這是我15歲1996年教程式語言的老師跟我說的未來世界。)後來有了《一級玩家》中的綠洲,以VR進入遊戲的真實,好像真的並不遠,而故事尾聲,主角韋德做出了讓所有人有機會回到真實世界生活的決定,也是一種「選擇」吧!

談寫作、談閱讀、談人生、談生活、談自己,講多了好像都是很龐大的議題似的。但是,連「主動挑選(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杯飲料、一段假期要怎麼過、一件衣服、一場聚會要不要參加……)」這事都做不來,別說選擇人生或做自己了,大概連「寫出一篇擁有自己的觀點」的文章都不容易吧!

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們跟父母吵,要這糖、要那玩具;上學時候跟老師吵,不要考試、不要留校自習;面對未來跟大人爭執,不想唸數理要讀文科、不想當工程師想學設計、不想上班想在家做自己、不想學醫想玩音樂……結果進入社群轟炸的時代,我們就甘心讓Facebook演算大數據給我們,好像它都洞悉我們的行為模式,給的都是我們要的,然後從不抗拒,結果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問其他的人:「你能給我什麼?」、「你替我挑了什麼?」、「你幫我做了什麼?」

於是永恆不老的小王子就會經常地跳出來在心裡敲打著自己:「成年以後為什麼多了那麼多遺憾以及不勇敢!」問題是,大部分的人都習於這些「被餵養」的:訊息、廣告、文字、媒體,甚至會相信所有告訴我們「你應該」的那些事都是「正確的」,不去質疑,也不去挑戰!好像有一點聲量的網紅、能賣一點錢的作者,說的都是真理,可以完全相信!

更可怕的是,在群體的同溫之下,只要不跟群體意識互相靠攏的意見,也就全然被摒除在同溫層外,彷彿持不同意見的人永遠是找碴、找麻煩的那些!

數位時代剛進入我們的生活時,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是這樣:不論我們去了哪裡搞了個部落格寫文章,我們會認認真真的把喜歡的創作者一一分類,掛在我們部落格(或新聞台、電子報台),開個「友站連結」甚至會寫文推薦一個好的創作者,彼此交友互動,有時還搞個什麼串連活動;瀏覽器上還會有個「我的最愛」總是分類分到好幾層,為的就是把喜歡的文章、作者、連結,全都收在自己的小小界裡!再後期是用RSS訂閱、用Evernote記錄。

當一切都社群化(Facebook化)寫字的人都在社群寫,轉貼的、分享的全都在大數據和演算法裡形成一個巨大的群體意識之後,我們能讀的訊息越來越多,我們的挑選能力越來越弱,我們向群體意識靠攏、我們根本不需要思考選什麼好!在龐雜的訊息裡,往那個人多的地方走就可以了,前方像是有一個吹笛手,所有的人跟著走就行了!

若不小心有少數人選擇跟其他人的不同方向走,人們會一面鼓勵說:「很好啊!你就做你自己!」,而另一面又會百般想要讓世界以同一種規格、模式去運行,「主動挑選」反而也沒得選!你要不就接受世界的多數希望「被餵養」的模式,要不就自己去創建新的選擇模式!

早年我考研究所,最想做的主題是「數位時代前後的人類行為模式」這件事。那是在Facebook(社群)還沒有出現之前,頂多有BBS(Ptt),人們的通訊模式還停在電話、email、MSN,外出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大多數的人的生活都還是非常貼近彼此的日常,只是生活有不少的變動,但還算是多元有趣。

2020年的現在,寫字的人害怕「字寫得不夠好上不了檯面」,連在facebook寫個生活抒發都害怕被太多閒雜人等看到而被批判,或是在哪個靠北主題看到自己成為別人靠北的主角;讀字的人不斷挑剔寫字的人字不夠好、寫這給誰看、你想賣錢你寫這什麼爛東西……

「做自己」好像更困難了一點!

也許。自己並沒有那麼難被執行。很可能只是在一個午後,打開一本自己挑了很久終於挑到的書;在眾多消化不了的訊息裡,點一篇自己想看的文章,認真把它讀完,也許分享或者收藏,再不給作者一點迴應。

那個「自己」,如此鮮明!

不要再問網路世界要給你什麼!你想要的是什麼就要主動挑選!

圖:201911 Canon A1 淡江大學校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0/06/28
不要去想寫文章能夠得到甚麼,寫就對了!
換日線-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6/28
是啊。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8.5K會員
89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6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2024/08/06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2024/07/18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2024/07/18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2024/05/16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Thumbnail
2024/05/16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記事本裡寫下的字句,一直難以在網路上放心的寫上,現在的網路已是個不屬於個人的世界,寫出去的就是?是常識?是知識?還是?
Thumbnail
在記事本裡寫下的字句,一直難以在網路上放心的寫上,現在的網路已是個不屬於個人的世界,寫出去的就是?是常識?是知識?還是?
Thumbnail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Thumbnail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Thumbnail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Thumbnail
請試著想想看,隔著螢幕或手機後面,有上千個數據工程師,他們高薪聘請來找出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做法,發展各種實驗讓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專注力、讓你願意交出更多的生活點滴;在這樣龐大的動力下,你真的能夠隻身一人抵擋這些不斷滑進你眼裡的資訊,不被左右思緒嗎?
Thumbnail
請試著想想看,隔著螢幕或手機後面,有上千個數據工程師,他們高薪聘請來找出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做法,發展各種實驗讓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專注力、讓你願意交出更多的生活點滴;在這樣龐大的動力下,你真的能夠隻身一人抵擋這些不斷滑進你眼裡的資訊,不被左右思緒嗎?
Thumbnail
29歲的生日真的可以算是一個我人生的巨大分水嶺(土星回歸?),我現在真的有一種白活29年的「氣分」(日文:氛圍的意思),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過去被主觀「框架」限制的人生。好想要用現在自己理解與視野重新過一次自己的29年(笑)甚至連測MBTI的結果都變了,25歲時是ENTJ,現在測完變成ENFP。 重
Thumbnail
29歲的生日真的可以算是一個我人生的巨大分水嶺(土星回歸?),我現在真的有一種白活29年的「氣分」(日文:氛圍的意思),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過去被主觀「框架」限制的人生。好想要用現在自己理解與視野重新過一次自己的29年(笑)甚至連測MBTI的結果都變了,25歲時是ENTJ,現在測完變成ENFP。 重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Matters談論多時的「文章排序」和「演算」這事,每次都會讓我想著要寫「主動挑選」這件事!當然,這件事不單單只發生在Matters,其實大部分人的人生、生活,多半都是「被餵養」的。被Facebook的廣告餵養、被新聞媒體餵養、被流行文化餵養、被傳播媒界中的所有訊息餵養,甚至是因為要融入同溫層所以
Thumbnail
Matters談論多時的「文章排序」和「演算」這事,每次都會讓我想著要寫「主動挑選」這件事!當然,這件事不單單只發生在Matters,其實大部分人的人生、生活,多半都是「被餵養」的。被Facebook的廣告餵養、被新聞媒體餵養、被流行文化餵養、被傳播媒界中的所有訊息餵養,甚至是因為要融入同溫層所以
Thumbnail
近年社群平台的崛起,促進與人之間的交流關係,更提醒著「自我審視」的重要性,但卻逐漸的被「數字」綁架,發出一篇圖文後能回饋多少個讚、愛心、轉發數、留言等,期待被認同與看見⋯⋯
Thumbnail
近年社群平台的崛起,促進與人之間的交流關係,更提醒著「自我審視」的重要性,但卻逐漸的被「數字」綁架,發出一篇圖文後能回饋多少個讚、愛心、轉發數、留言等,期待被認同與看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