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比較熟的朋友,大概知道我最近上了一陣子的哲學思考課。從2018年接觸,零星上一些課,直到今年才開始認真上課,也才開始有不少進步的感覺。其中也不少好友,因好奇而越陷越深,成了哲學思考路上互相成長的朋友,真是不可多得的緣分。哲學思考挑戰了非常多我幾十年來的信仰、假設,甚至找出想都沒想過的盲點,像洗牌一樣把腦中架構重整一番,頗有重生之感。雖然過程很不容易,但希望自己能好好整理,讓好友們都能夠分享思考旅程中的所見所聞。
這條路上的旅行,遠比我想像地更加令人驚奇、不可思議,路上的風景也比我預想的更多元、千奇百怪,伴同的友人也出乎意料的有趣,導遊更是奇人,除了是跨界、多才的旅行作家褚士營Shiro,認識他了以後,才知道能夠出這麼多書做這麼多事的人,確有其不凡之處。能夠跟隨這麼厲害的教練,實在是三生有幸。
我們常說,旅行會增廣見聞,但這其實取決於旅行者自己的開放程度,以及旅行者在途中願意嘗試的深度。若是帶著自己的框架,也只是用同一套眼鏡在看世界,多半也差異不大。而思考給予了我們一副完全不同的眼鏡,在這副眼鏡的映照之下,世界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樣貌。
我何其有幸,可以跟在許多絕頂聰明又有智慧的人身邊工作。又何其有幸,同事各各都是抱持著信念,從不畏懼自我挑戰,我們可以開放的討論所有觀點,彼此補足又不斷互相提醒;以前的朋友,路上巧遇的旅人,成了哲學思考的同學,對彼此的認識比幾年的相識更深:為了對「知」的愛,各行各業的同學,線上線下熱切的互相觀察提醒討論。我常常佩服這些同學,一周一次的哲學課對我已是吃力,但同學還可以同一堂課二刷,或一周連上好幾種不同課,課後又馬上分享精闢的心得反饋。在這樣愛好思考的學習型社群裡,何其有幸?
幾個這幾年來學習的不同系統,設計思考、哲學思考、換位思考、系統思考,雖然理論不同,但越學越深,也越能看到各種派別之間的同曲之妙,也越來越能在不同的情境間轉換運用不同的工具了。
分享所學,除了鍛鍊緩慢的藝術;更是向蘇格拉底致敬,向哲學家們致敬,向莊子致敬,向融合東西方哲學的老頑童奧斯卡致敬,也向藉由思考把用世界的傳達給我們的教練褚士瑩致敬。向著名的系統思考家Donella Meadows致敬,向系統動力學的系統動力學致敬,向薛喬仁博士致敬;向花十年把自己畢生所學融合成知識系統卻已不在人世的廣告奇才David龔致敬。謝謝你們無私地分享。
真心的相信,多一分清明的思考,對「知」的熱愛,這世界就會少一分乖戾之氣,少一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