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assana內觀:回到空機狀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點一滴被家庭、社會、文化中一點一滴形塑各式認知、價值觀、甚至情緒。可以說,我們幾乎不記得自己出廠的「空機狀態」了。

「內觀Vipaasana」對我來說,是一個試圖回到空機狀態,去理解自己原本體身與心是如何交互運作的。但消除四十年來被灌進來的各式作業系統、程式、甚至病毒、木馬程式,又談何容易?經過混亂、痛苦、狂喜大悲、幾場大哭最後終歸平靜,最後才能慢慢體會如何「歸零」好好跟自己相處。

【什麼是內觀?】

根據內觀中心的網站,內觀是「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簡單來說,練習的是「覺察力」與「平等心」。透過提升「覺察力」來觀察自己身和心不斷在變化;以平常心看待每一個觀察的結果,理解到痛苦、喜樂的無常特質本來就是宇宙運行的真實樣貌,那就是智慧的所在。

【定:觀察】

內觀的方法,很符合我”essentialism” (精要)的原則,就是純粹極致的簡單。既沒有神奇的法術,也沒有任何宗教儀式,沒有薰香、音樂、頌缽、能量,甚至沒有其他冥想常使用的持咒、觀想。做的事情就是使身心安定下來,觀察、觀察、再觀察…..在內觀十天之中,嚴格禁止任何與人交談,任何外界的刺激包含不能看書聽音樂,也禁止寫筆記、任何的活動,甚至最好不要思考及跟自我對話,目的就是為了把過往形成的思考、習慣完全排除,在「空機狀態中」觀察自我原始的樣貌。

觀察的要件是心要夠安定、敏銳,因此內觀課程的設計,前三天都只是在練習「定」。藉由專注在呼吸之間,像雪地冬眠的兔子一樣,天地寂靜之中,只有纖細的鼻息微微起伏。然而在腦中,通常萬種思緒仍會起伏,藉由一次次的放下,終於腦袋也像呼吸一樣慢慢地靜下來,安靜到像一根針掉下都聽得見。

那個感覺很像花神祭的「冬枯」,大雪紛飛中,一次次的狂暴終歸平靜。看似死寂,但最細微的新生命,卻只有在此時才能慢慢萌芽。

【被巨大的神奇能量擁抱】

內觀絕對不是什麼在山海邊悠哉體驗的放鬆行程,而是一個修行。一天十二小時不能動的專注靜坐,比上班還辛苦。身體跟心靈都經歷巨大震撼,對某些人來說甚至還更接近「苦行」,在第二天跟第六天都是逃跑的高峰。

不習慣打坐的身體,在第二天開始爆發各種疼痛。柔軟度不足的右腿在一天12小時的盤腿像拉扯般、肩膀的舊傷像穿鎖骨般刺痛、尚未穩固的核心肌群跟背肌酸痛不已。我盡最大努力試圖與疼痛和平共處。突然,啪!全身忽然被一股非常深沉溫柔的能量所包圍,一秒之間痛楚憑空消失,取代的是渾身每一個細胞都舒服又柔軟,彷若在子宮內漂浮。

「這是什麼???」不明究理的我,只想盡情的在愛與溫柔的能量裡被擁抱,永遠不要結束。

然而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刻,能量慢慢退去,疼痛感逐漸升高,慢慢地我又回到疼痛地獄了。然而那之後,無論我拼命想辦法把「那個」弄回來,「那個」都再也不回來了。我反覆想著,難道一定是要用劇痛才換得回「那個」能量來救我嗎?到底要多痛才換得回來?那麼我願意用多少的痛楚來換???

我帶著一堆困惑去請益老師。老師卻說:「咦?一般人都是打坐到四、五天甚至八、九天才會碰到這個現象耶,你第二天就打到了,那是提前了。」後來果然在第四天的開示裡講到。

純粹的溫柔能量可以讓我們可以體驗「解脫」後的自然、舒暢的狀態,但是它也是一種危險。就如同人生的極苦與極樂,也只是無常的一部分。不對痛苦產生「憎恨」的執著,也不對極樂產生「貪婪」的執著,才能讓我們真正的得到自由。

【苦痛未必需要被拔除,有時候只需要被「同理」】

第四天之後,才開始真正「內觀」的修行,我們也被給予更嚴格的指示,在早中晚的一小時團體靜坐之中,無論再痛苦都不可以變換姿勢,要在更極端的痛苦之中修練「平等心」及「毅力」。

第五天的時候,右腿外側的疼痛達到最高峰,每一條肌肉束都像撕裂般劇痛不止。

我盡力穩住呼吸,跟右腿說好說歹:「沒關係的,這一切都是無常,痛苦終究會過去的。」沒用。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奮力支撐,汗珠涔涔滴下。
「這只是『一個痛』,而不是『我很痛』。」騙人。我真的痛到爆炸!
「再過十分鐘就可以解除了,再忍一下!」沒用。劇痛裡的每一秒都度日如年!

突然,發現右腿的疼痛是它求救的嘶吼,哀求我動心移動身體,解除這個疼痛。而我卻沒有聽懂,只是想盡辦法詮釋、安慰、甚至指責它不夠努力。歉疚之餘,瞬間從內心深處湧起一股巨大的慈悲跟同理。於是我柔聲跟右腳說:「我理解這真的很痛。謝謝你承受這個痛楚,讓我們(身體其他部位跟心)一起體驗痛苦的實相。謝謝你。我們都與你同在……」

神奇的是,瞬間痛苦降低了大半,不再是無可忍受的劇痛,而是單純的一個「痛苦」。於是手跟腳抱在一起大哭一場,自己跟自己和好。

於是我終於能體會佛陀說的,大部分的痛苦是一種被加工的假象,是真實的痛苦加上想要離開卻無法的情緒之苦。也許真實的苦痛未必可以消除,但只需要被同理,它就有真實存在的意義,也終究會隨無常而消逝。更何況,我們常希望別人可以同理自己,我們又有多少時候好好的同理自己呢?也終於聽懂我的哲學老師阿北常說的,所謂的悲憫(compassion),就是一起受苦,與痛苦同在。

【哲學與內觀】

佛陀說,智慧有三種:文(知識)、思(思考)、修(修練、實踐)。我們常聽到「世事無常,把握當下」,但知道了又怎樣?也許在親友甚至寵物過世時,我們奮力透過理性告訴自己世事無常,不用太過憂傷,甚至我們也常常告訴別人要「節哀」。為什麼要節哀?如果我們可以深度的與哀傷及痛苦同在,然後讓它隨生命之流流過,不是很好嗎?透過思考,我們才能更深度的理解何為無常(世事的變化)為何,常(事物運行的法則)又為何,以平常心看待。但難道客觀那麼容易嗎?智慧需要透過一次次地練習以後把知識與思考內化,再化為更進一步的行動,再學習到新的知識與思考,如此循環下去。

在哲學踐行的路上,我們常需要鍛鍊「複眼」,把自己講出來的話剪斷臍帶以求可以「如實」的檢視,在一次次地做選擇之中,得到思考的自由;在內觀的修行裡,刻意回到在「生命」之上,「自我意識」之下的細微間隙,客觀地練習觀察身心因應外在的訊息而起的感受,理解這就是世界的「真實的樣貌」而不過分執著,最終可以獲得解脫獲得真正的自由。

六祖惠能曾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也許最原始的智慧,就在每個人身上。我們是否仔細聆聽過?

台灣內觀中心:https://tw.dhamma.org/zh-tw/

葛印卡大師所教授的內觀法必須透過十天的住宿課程來傳授,過程中,參與課程的學生會學到基礎的修習方法,並能充份的練習,親自體驗這個方法所帶來的利益。課程經費全數來自捐獻。課程本身不收任何費用,食宿與方法的傳授都免費。所有的經費都來自於已完成一次以上課程的舊生捐獻,他們體驗到課程的益處,希望讓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學習機會。

對課程有興趣可以閱讀學員行為規範;按課程報名指示,選擇一個中心確認課程時間表後在線上報名即可。不需具備任何靜坐禪修的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dow 浮光掠影的沙龍
14會員
11內容數
透過思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2021/07/17
在哲學裡,「為什麼」是一個最強大的萬用提問。除了可以把已經靜止的句點延展,梳理前因後果,開啟「向後的對話空間」。更重要的是,可以開啟「向下的空間」,探討更深層的原因,挖掘本質。 向下的空間,是黑暗的,是未知的,是令人恐懼的,但這是唯一通往地心的路。
Thumbnail
2021/07/17
在哲學裡,「為什麼」是一個最強大的萬用提問。除了可以把已經靜止的句點延展,梳理前因後果,開啟「向後的對話空間」。更重要的是,可以開啟「向下的空間」,探討更深層的原因,挖掘本質。 向下的空間,是黑暗的,是未知的,是令人恐懼的,但這是唯一通往地心的路。
Thumbnail
2020/07/10
最近我擔任管理員的《哲學思考練習團》正在進行「今晚,我想來點思考題...」的活動,由版主每晚十點對社員們提出一個提問,讓大家動腦的互動思考遊戲。這是為了「伴侶關係」講座而辦的暖身活動。選題時,忽然我的腦子裡出現喧嘩聲,提問「什麼是伴侶關係?」。
Thumbnail
2020/07/10
最近我擔任管理員的《哲學思考練習團》正在進行「今晚,我想來點思考題...」的活動,由版主每晚十點對社員們提出一個提問,讓大家動腦的互動思考遊戲。這是為了「伴侶關係」講座而辦的暖身活動。選題時,忽然我的腦子裡出現喧嘩聲,提問「什麼是伴侶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十日內觀Vipassana #DAY5  #個人體驗篇 第五日起,開始要練習「堅決靜坐」。   就是在每日三次的共修1小時的時段裡,在內觀時拿出堅定的決心,保持正坐、不動身體。   作息也回歸平常,不再變動。   這一日, 身體的各個部位,真的很痛。身體感受到的所有痠疼痛苦,我已無法
Thumbnail
#十日內觀Vipassana #DAY5  #個人體驗篇 第五日起,開始要練習「堅決靜坐」。   就是在每日三次的共修1小時的時段裡,在內觀時拿出堅定的決心,保持正坐、不動身體。   作息也回歸平常,不再變動。   這一日, 身體的各個部位,真的很痛。身體感受到的所有痠疼痛苦,我已無法
Thumbnail
全職實習結束後,我安排了一趟內觀之旅。為期十天的時間裡,我需要每天打坐10來個小時。 這十天是一個奇妙旅程。我像是進入到《神隱少女》的神秘隧道,跑到一個與俗世無關的地方。 交出了手機、錢包、書籍、筆記本。我只剩下我的身、腦、心,與衣物、鹽洗用品。 因為不能有任何社交(言語或是表情動作),我物理上,
Thumbnail
全職實習結束後,我安排了一趟內觀之旅。為期十天的時間裡,我需要每天打坐10來個小時。 這十天是一個奇妙旅程。我像是進入到《神隱少女》的神秘隧道,跑到一個與俗世無關的地方。 交出了手機、錢包、書籍、筆記本。我只剩下我的身、腦、心,與衣物、鹽洗用品。 因為不能有任何社交(言語或是表情動作),我物理上,
Thumbnail
第四天開始了我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關於內觀冥想的真正目的與對於人生的態度有了許多的了解
Thumbnail
第四天開始了我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關於內觀冥想的真正目的與對於人生的態度有了許多的了解
Thumbnail
這十天內觀就像讓心去跑一場馬拉松, 而且還要安安靜靜覺察身心, 不怨天尤人地連跑十天。
Thumbnail
這十天內觀就像讓心去跑一場馬拉松, 而且還要安安靜靜覺察身心, 不怨天尤人地連跑十天。
Thumbnail
我們寧可去探索月球的背面,或是海洋的底層,也不願意去探詢我們的內在深處。給自己的心來場十日的心靈之旅吧!六龜十日內觀甘苦談?和還沒參加的朋友簡單介紹一下課程和環境,和新生、舊生、考慮參加、好奇什麼是內觀的朋友分享我的感受:)
Thumbnail
我們寧可去探索月球的背面,或是海洋的底層,也不願意去探詢我們的內在深處。給自己的心來場十日的心靈之旅吧!六龜十日內觀甘苦談?和還沒參加的朋友簡單介紹一下課程和環境,和新生、舊生、考慮參加、好奇什麼是內觀的朋友分享我的感受:)
Thumbnail
由於宇宙的安排,我對內觀產生興趣。從Youtube頻道的艾波外出中、Mahakkala 、季小謙;Podcast的坎坎而談的分享,我萌生參加的念頭:「啊,如果教育班長沒選上的話,那就去吧!」(坎坎的分享幫助我特別多) 於是就這樣我踏上這條旅程。因為填「搭便車」認識了黃姐,感謝他載我之外,更提醒
Thumbnail
由於宇宙的安排,我對內觀產生興趣。從Youtube頻道的艾波外出中、Mahakkala 、季小謙;Podcast的坎坎而談的分享,我萌生參加的念頭:「啊,如果教育班長沒選上的話,那就去吧!」(坎坎的分享幫助我特別多) 於是就這樣我踏上這條旅程。因為填「搭便車」認識了黃姐,感謝他載我之外,更提醒
Thumbnail
我開悟了 我參加前就想說,我出來後第一句一定要講這句話 沒開悟也要開開玩笑 那最後有沒有開,我"感覺有" 但不是種大徹大悟,大概是開了個小悟 為什麼會想去內觀呢 好,那具體來說要怎麼練呢 ---- --- (發現有點多,先寫觀察跟學習,晚點再補提早走的原因跟體會) 📷 📷 📷 56則留言 讚
Thumbnail
我開悟了 我參加前就想說,我出來後第一句一定要講這句話 沒開悟也要開開玩笑 那最後有沒有開,我"感覺有" 但不是種大徹大悟,大概是開了個小悟 為什麼會想去內觀呢 好,那具體來說要怎麼練呢 ---- --- (發現有點多,先寫觀察跟學習,晚點再補提早走的原因跟體會) 📷 📷 📷 56則留言 讚
Thumbnail
2022/03,我到高雄六龜的法邁中心參與了為期十天的內觀課程,這篇文章記錄了課程參與過程中的心得,也有提到準備行李、食宿情況等建議,希望可以對瀏覽文章的你有些幫助!
Thumbnail
2022/03,我到高雄六龜的法邁中心參與了為期十天的內觀課程,這篇文章記錄了課程參與過程中的心得,也有提到準備行李、食宿情況等建議,希望可以對瀏覽文章的你有些幫助!
Thumbnail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點一滴被家庭社會文化一點一滴形塑各式認知、價值觀、甚至情緒。可以說,我們幾乎不記得自己出廠的「空機狀態」了。 內觀對我來說,是一個試圖回到空機狀態,去理解自己原本體身與心是如何交互運作的。經過混亂、痛苦、狂喜大悲、幾場大哭最後終歸平靜,最後才能體會如何「歸零」跟自己相處。
Thumbnail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點一滴被家庭社會文化一點一滴形塑各式認知、價值觀、甚至情緒。可以說,我們幾乎不記得自己出廠的「空機狀態」了。 內觀對我來說,是一個試圖回到空機狀態,去理解自己原本體身與心是如何交互運作的。經過混亂、痛苦、狂喜大悲、幾場大哭最後終歸平靜,最後才能體會如何「歸零」跟自己相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