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有八小時都在登山步道上走著的感覺是什麼呢?
那天我們起了個大早, 用完飯店準備的豐盛早餐後, 起身前往器具租借與有著登山教練同遊行程的shop。第一次穿上專業的登山鞋, 安全帽與登山杖。啟程前我們還疑惑是否需要真的攜帶登山杖, 教練強烈的要我們攜帶, 並道:You won’t be sorry.
啟程了, 這時才凌晨五點半。天剛亮。抵達登山口之前是一片廣大遼闊的土地。有著綿長的山嶺, 連接無盡的天空。身上此時備有蘋果、能量棒、厚禦寒外套、以及興奮不已的好奇心。出發前我們並沒有做太多功課, 僅知該山為電影魔戒的取景之處, 並已列屬世界遺產。網站上建議的完成所需時間為八小時。就這樣, 我們出發了。
乘坐巴士來到登山口前, 教練在車上反覆叮嚀必須依照所指示的路徑行走, 因此時為季節轉換之際, 有些地方雖看似有著厚重的雪所堆積, 實質下方已經融水, 倘若此時一腳踏入便會陷入冰水之中, 更別說有著滑倒的風險。
一路上的坡度不難, 偶有幾處升降較為明顯之外, 其他時候多半好走。即便如此, 上山的四小時中, 沒有廁所, 沒有地方乘坐休息, 唯有眼前美景慰勞辛勞的雙腿與身體。因為身上穿著厚重的禦寒衣物, 手機不便拿取, 美景也就只能存在腦海中了。也許是去的季節不慎理想、抑或是天氣所致, 我們並未看見那所謂「天使的眼淚」。
因湖水濃度較高, 終年呈現藍綠色。可惜因為天氣因素, 未能有清晰的視線。到了攻頂的最後一哩路, 除了需要手腳並用的攀爬之外, 身旁四周全是白霧, 伸手只見五指, 其餘皆白茫茫霧海一片。連同行的夥伴都需利用聲音判斷彼此的位置。我們在山頂稍作休息, 進食, 補充下山時需要的能量。教練利用時間前去探查下山的路徑, 以確保我們能夠順利下山。
上山的這四小時中, 教練控制我們行走的速度。何時需要進食補充能量, 何時需要補充水分都規劃的清清楚楚並且要求所有隊員遵照規定。好幾次太專注於腳下的道路, 忘了抬頭看看已經完成的路徑, 而山下、山上從自己的視角望出去又是什麼光景。
太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反而忘了放大視野綜觀全局。
太過於計較生命中的每一次每一天的每件事, 是否也忘了應該要放寬心來看, 也許下周、下個月, 這個現讓人如此在意的便不再重要了。

真要說, 下山的四小時, 比上山四小時還要精彩。由於天候導致未能看見天使的眼淚湖, 教練想方設法地讓我們盡可能體驗這座山。
好比有段路, 教練建議我們使用雙腿當作滑雪橇, 利用雙腳開合的角度控制向下滑的速度。若是速度太快, 冰爪剎車。起初只有幾人願意嘗試, 剩下隊員們大部分人觀望, 有人甚至不從教練建議的方式而是從旁慢慢的行走下山。可當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滑行後, 發現其速度比雙腳行走要快多了。最後, 那些不敢嘗試滑行的人都加入了滑行的行列。
下山的路繼續走著, 教練不忘提醒我們抬頭觀賞美景, 並說:「這也許是你們第一次到訪, 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所以, 請盡可能的感受這一切。」(This may be the first time you come here, or the last time in lifetime. So...try to embrace everything while you’re here. )
人生不也就是這樣走一遭, 不能重來的嗎?
那麼, 無論好壞, 你準備好擁抱每個生命中的起落了嗎?

途中, 我運氣不好的踩到了雪水。小腿以下瞬間浸在冰冷的雪水中, 想動卻動不了。雙腳因為行走時間長的關係已經相當溫暖, 忽然就這樣泡在冰冷的水中一時不能調節, 便凍住了。好在後方的隊友拉了我一把, 才把腳從水中拉出。
可拉出水的腳並沒有因此便的溫暖。陣陣山風吹撫, 每吹一次腳就冷一次。又濕又凍, 加上褲子因為吸水變得沉重, 行走更加不輕盈。此時也顧不上什麼美景, 只想趕緊跟上隊伍。原以為是輕鬆的下山路段, 卻不想突發的意外導致一路變得艱辛。
本以為接近尾聲的行程, 不想在最後卻是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經驗。
走著走著, 教練決定轉往另外一段較近的下山路徑。過沒多久, 眼前的景象令人頭皮發麻:就像走在稜線上一般, 可行走的部分只剩下雙腳可活動的寬度, 其右側為極為陡峭的山坡, 一路向下, 不見底。教練告訴我們, 專心腳下即可。若是不慎滑落右側山谷, 切勿慌張, 利用手上的冰爪用力插入雪中剎車。此時心想:若是滑落, 哪還有時間拔出冰爪剎車啊!! 光是穩定滑落方向就已經很困難了吧!
好在, 一行人緩緩的走過這段路徑, 無人受傷。
由於此時季節正值冬末春初, 山上許多地方還有著厚厚的積雪。因此許多地方都是積雪厚達小腿甚至膝蓋的高度。行走起來額外辛苦。必須依著前人的腳步, 將腳踏入雪坑中, 再將腳拔起, 踏入下一個雪坑中。每一步都需要將腳近乎抬高至與膝蓋垂直的高度方能行走。因此, 除了格外耗時之外也額外消耗體力。
終於, 經過漫長的八小時, 我們回到了登山口。此時轉身再看, 眼前的這座山已經不同於一開始的樣子, 心境也不同於今早。這是一座宏偉遼闊的山, 雖說未能親眼目睹天使的眼淚而成為遺憾, 卻也給再次造訪的理由。
當天晚上, 同行的夥伴們紛紛抱怨雙腳痠痛, 膝蓋近乎僵硬的無法彎曲。睡前大夥兒將雙腳抬於牆上, 希望能夠舒緩過度使用的肌肉。果不其然隔天早上夥伴們無一倖免, 大家坐在床上難以下床, 雙腳所產生的大量乳酸無法排除, 痠痛不已。光是從二樓房間走至一樓餐廳就花上好幾分鐘。除身上的痠痛與其造成的行動遲緩之外, 還有一身疲勞尚未消除, 因此再也無暇感受那美好晨曦與眼前豐盛早餐。(其實早餐很棒, 全是水果與奶油, 配上新鮮牛奶與吐司, 還有炒蛋與培根。可惜身體疲勞遠大於美食所能安撫的程度了)
山, 就好像生命。
有著高低起伏, 有著春夏秋冬。
平緩輕鬆的道路多了, 勢必辛苦的路段就要開始了。可辛苦也並非永不回報, 回頭望去, 看哪! 那段辛苦的時刻都轉化成了絕倫的美景。忽冷忽熱的氣候, 有如情緒波動般的跌宕起伏。景色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 宛如在身上各處所留下的歲月痕跡。
Difficult roads often lead to beautiful destinations.
不蜿蜒的河水激不起浪花, 不起伏的山徑看不見秀麗景緻。一路平順的生命又有什麼可回憶? 唯有那些身體經歷、親身感受過的才會格外顯眼。辛苦過後, 總會有康莊大道等在前頭。
願我們都勇於接納生命中的崎嶇, 擁抱所有喜怒哀樂, 痛快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