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讀書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雖然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讀書的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候對別人有效的方法,自己用了卻不太有用,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的確也要試著找專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於讀書效率與記憶這件我們很關心的事,做過不少研究與實驗,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跟自己原先的習慣比較,看是否能提升到我們學習的效果,以下是幾個有比較明確結論的研究。
(一)間隔讀書法
如果某個科目預計讀十個小時,若是能分十次,每次讀一小時,並且每次重新開始時花一點點時間從頭回想之前讀過的內容,效果比密集讀十個小時來得好。雖然密集閱讀剛開始或者短期會有優勢,同時我們也有一氣呵成的成就感,但是對於長期記憶來說,分次間隔絕對遠勝於密集閱讀。
(二)提防易懂且流暢的內容
表面上寫得簡單明瞭的課文雖然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學得很好,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實際上卻會降低長期記憶。要想辦法盡量深入思考課程內容,讓自己有疑惑反而記得更牢更久。
(三)學習之前先預試
在還沒教到或自己預習新的課程之前,就先考考自己。而且強迫自己針對這課程就目前已經知道的事說明解釋一番,即使最初的理解完全錯誤或牛頭不對馬嘴也無所謂,因為根據實驗顯示,單就多花這幾分鐘,之後在學習這個課程時,或許是潛意識會一邊比對之前理解的錯誤,我們的心智將會準備得更深入的學習最終將提升長期記憶力。
(四)改變讀書環境
如果長期待在同一個地方讀書,因為熟悉,我們會很快進入專注模式,效率似乎會提升。但是假如我們改變讀書的場所,就不會太過依賴環境給我們的提示信號,這就像其他增加學習難度的方法般,雖然會降低當下的表現,卻能提升長期記憶。實驗顯示,只要換房間讀書,考試記憶力可以提升百分二十一之多呢。
(五)從教導中學習
讀完書後,先別看筆記或課本,想像自己正在跟別人解釋剛剛看過的內容。研究顯示,把自己剛學到的內容教給別人時,學習效果最好,除了會強迫我們更深入理解內容,轉換形式用自己的口語表達,也能有效增強長期記憶。
(六)自我測驗
考試測驗若是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在做記憶的「提取練習」。我們用功讀書,內容是否順利登錄到大腦裡?登錄後我們能否提取?(也就是回憶),經常做「提取練習」最能提高記憶力,但是重點在於,若想不起來,千萬不要太快放棄立刻查看答案。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答案沒有立刻出現在我們腦海裡,當然會很想馬上看答案,但是提取練習這個方法有沒有效的關鍵是必須給自己一點時間,真正辛苦地回想一下,仔細在腦海裡思索一番。再強調一次,長期記憶需要時間也需要多的聯結,願意多想想就是增加聯結,幫助以後順利提取的秘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會覺得跟民眾宣導生態保育理念有個來自先天的困難,就是人的習慣性。  人類除了擁有傑出的大腦得以晉身為萬物之靈,另外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也成為地球上散佈最廣的物種。但也就是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人類有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可能。  我們總以為「昨天還好,今天也過得去,所以明天應該也還可以」,卻不知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行程都被疫情打亂,大部分活動都取消了,也就是除了日常之外,特殊的活動都不見了,我們日後會如何回憶這段日子?是變得更長還是更短? 不必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體會得到,時間的流逝不是客觀且絕對的,而是主觀且變動的。我們焦慮地等候情人的一小時,絕對比跟好友開趴的
     曾經有一個研究訪問許多八、九十歲高齡長者,問他們假如可以重新回到年少,再活一次,他們會有什麼改變?   結果大多數人都表示:「我會多做一些在我死後仍然可以延續下去的事。」的確,面對生命最後,總會希望不是白白來這世界一趟,做過的一切都隨風而逝,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那麼我們曾經存在跟不存在,這世界都沒有
    作家楊子所說的:「我常想,一生之中應該有一段像拿破崙被放逐的日子,獨自在一個孤島上看雲,沒有工作,沒有負擔,甚至沒有書籍,音樂,也沒有文明。」 自從搬到山上後,維持十多年的作息一夕之間就改變了。 每天清晨起床後,到浴室洗把臉,然後到廚房泡杯咖啡,就坐到陽台上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美好的一天。 這幾天雲霧很
    我們知道要看什麼時,才看得見什麼,或者我們只看得到我們預期中的,或看得懂的東西。    因此對於困難的新概念或複雜的新領域,必須跟我們過去已經了解的背景知識相連結,大腦才能夠記得住,這也是為什麼在課堂上,老師教新的課程時都必須舉例,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我們已經理解的例子來跟新的概念作連結。 我們的記
    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童年失憶症,罹患這種病的人不只是忘記學齡期的經驗,連自己青春期發生的事,也不再記得,通常得到這種病的人都是對孩子太過挑剔,以「我是為你好」而整天嘮嘮叨叨批評指責自己的孩子。 我們常會用大腦與電腦互相比擬,包括記憶的登錄與提取這些名詞也引用自電腦科學,但是在實際運作上,兩者是大不相同的
    常會覺得跟民眾宣導生態保育理念有個來自先天的困難,就是人的習慣性。  人類除了擁有傑出的大腦得以晉身為萬物之靈,另外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也成為地球上散佈最廣的物種。但也就是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人類有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可能。  我們總以為「昨天還好,今天也過得去,所以明天應該也還可以」,卻不知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行程都被疫情打亂,大部分活動都取消了,也就是除了日常之外,特殊的活動都不見了,我們日後會如何回憶這段日子?是變得更長還是更短? 不必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體會得到,時間的流逝不是客觀且絕對的,而是主觀且變動的。我們焦慮地等候情人的一小時,絕對比跟好友開趴的
     曾經有一個研究訪問許多八、九十歲高齡長者,問他們假如可以重新回到年少,再活一次,他們會有什麼改變?   結果大多數人都表示:「我會多做一些在我死後仍然可以延續下去的事。」的確,面對生命最後,總會希望不是白白來這世界一趟,做過的一切都隨風而逝,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那麼我們曾經存在跟不存在,這世界都沒有
    作家楊子所說的:「我常想,一生之中應該有一段像拿破崙被放逐的日子,獨自在一個孤島上看雲,沒有工作,沒有負擔,甚至沒有書籍,音樂,也沒有文明。」 自從搬到山上後,維持十多年的作息一夕之間就改變了。 每天清晨起床後,到浴室洗把臉,然後到廚房泡杯咖啡,就坐到陽台上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美好的一天。 這幾天雲霧很
    我們知道要看什麼時,才看得見什麼,或者我們只看得到我們預期中的,或看得懂的東西。    因此對於困難的新概念或複雜的新領域,必須跟我們過去已經了解的背景知識相連結,大腦才能夠記得住,這也是為什麼在課堂上,老師教新的課程時都必須舉例,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我們已經理解的例子來跟新的概念作連結。 我們的記
    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童年失憶症,罹患這種病的人不只是忘記學齡期的經驗,連自己青春期發生的事,也不再記得,通常得到這種病的人都是對孩子太過挑剔,以「我是為你好」而整天嘮嘮叨叨批評指責自己的孩子。 我們常會用大腦與電腦互相比擬,包括記憶的登錄與提取這些名詞也引用自電腦科學,但是在實際運作上,兩者是大不相同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科學中的對話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重要,本文討論了知識民主化和科學信任危機對科學對話的影響,並探討公眾參與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文章還介紹了公眾對話的形式和設計,以及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於對話的重要性,作者也提出了持續對話的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Thumbnail
    因為想好好學習讀書方式,改善自己書讀不精的壞毛病。以往我唸書都唸的若有似無、答案像風、像霧、又像雨。隔壁阿姨都說吾似郭雪芙一樣???答案既荒謬、記憶又不可靠。 而且初考在明年ㄧ月(大概吧!)我想趕快把書讀完然後去學習別的東西。加油啊!錢錢,妳那懶散、拖延的臭毛病請改改好嘛事半功倍的方法就在妳眼前啦
    Thumbnail
    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Thumbnail
    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Thumbnail
    書名: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作者:Steven Pinker (史帝芬 平克) 出版:商周 2020/1/2 這個老教授真的是博學多聞,非常用功,本書他蒐集了非常多資料,讀了非常多的書,只為了要證明「知識」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性。用了非常多的篇幅駁斥「悲觀論」~ 當代「民粹主義
    ★面對每天令人心煩的家人,總會忍不住嗆他們一句: 「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嗎!?」 ●人的大腦中,才能一定與缺點並存: -創造力與「性情不定」「喜新厭舊」並存。 -策略思考與「拖拖拉拉」「漫不經心」並存。 -風險迴避能力與「膽小怕事」並存。 -危機處理能力與「學不會教訓」並存。 3.不要唱衰未來。
    Thumbnail
    開頭 經由朋友介紹而閱讀了這一本方智出版的《通行靈界的科學家──史威登堡獻給世人最偉大的禮物》,以下是根據我的印象深刻而排序的標題,跟書中的排序不一樣,但也會有許多引用書中內容的地方,也算是一個不想忘記的概念吧! 關於天堂沒有失業者 關於防禦惡靈,獲得善靈協助 這裡是筆記: 防禦惡靈的辦法有 最後
    Thumbnail
    康拉德在1907年出版的諜報類政治小說,也可說充滿寫實主義的色彩。故事環繞在格林威治天文臺發生的一次恐怖爆炸攻擊,不過恐怖份子沒有得逞,反而把自己炸得粉碎。 面對社會的不公平,感到憤怒異常,不是應該是人性正常的表現?但在現實中,擁有正常情感的人反而是異數... 出版社:商周出版
    Thumbnail
    📷 關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如果你曾經有以下疑問,強烈建議你可以看一下本篇文章。 孩子願意學習、也花了時間補習,但總是學了就忘、記不住,尤其是在考試成績,是沒有不及格,但依爸媽來看就是還可以再更好。 孩子上課是不是聽不懂?所以學業成績一直起不來。 我家的孩子沒有比別人家的還差,但成績表現就是不如班上那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科學中的對話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重要,本文討論了知識民主化和科學信任危機對科學對話的影響,並探討公眾參與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文章還介紹了公眾對話的形式和設計,以及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於對話的重要性,作者也提出了持續對話的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Thumbnail
    因為想好好學習讀書方式,改善自己書讀不精的壞毛病。以往我唸書都唸的若有似無、答案像風、像霧、又像雨。隔壁阿姨都說吾似郭雪芙一樣???答案既荒謬、記憶又不可靠。 而且初考在明年ㄧ月(大概吧!)我想趕快把書讀完然後去學習別的東西。加油啊!錢錢,妳那懶散、拖延的臭毛病請改改好嘛事半功倍的方法就在妳眼前啦
    Thumbnail
    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Thumbnail
    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Thumbnail
    書名: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作者:Steven Pinker (史帝芬 平克) 出版:商周 2020/1/2 這個老教授真的是博學多聞,非常用功,本書他蒐集了非常多資料,讀了非常多的書,只為了要證明「知識」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性。用了非常多的篇幅駁斥「悲觀論」~ 當代「民粹主義
    ★面對每天令人心煩的家人,總會忍不住嗆他們一句: 「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嗎!?」 ●人的大腦中,才能一定與缺點並存: -創造力與「性情不定」「喜新厭舊」並存。 -策略思考與「拖拖拉拉」「漫不經心」並存。 -風險迴避能力與「膽小怕事」並存。 -危機處理能力與「學不會教訓」並存。 3.不要唱衰未來。
    Thumbnail
    開頭 經由朋友介紹而閱讀了這一本方智出版的《通行靈界的科學家──史威登堡獻給世人最偉大的禮物》,以下是根據我的印象深刻而排序的標題,跟書中的排序不一樣,但也會有許多引用書中內容的地方,也算是一個不想忘記的概念吧! 關於天堂沒有失業者 關於防禦惡靈,獲得善靈協助 這裡是筆記: 防禦惡靈的辦法有 最後
    Thumbnail
    康拉德在1907年出版的諜報類政治小說,也可說充滿寫實主義的色彩。故事環繞在格林威治天文臺發生的一次恐怖爆炸攻擊,不過恐怖份子沒有得逞,反而把自己炸得粉碎。 面對社會的不公平,感到憤怒異常,不是應該是人性正常的表現?但在現實中,擁有正常情感的人反而是異數... 出版社:商周出版
    Thumbnail
    📷 關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如果你曾經有以下疑問,強烈建議你可以看一下本篇文章。 孩子願意學習、也花了時間補習,但總是學了就忘、記不住,尤其是在考試成績,是沒有不及格,但依爸媽來看就是還可以再更好。 孩子上課是不是聽不懂?所以學業成績一直起不來。 我家的孩子沒有比別人家的還差,但成績表現就是不如班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