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臉不用打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劇dinner劇照,取自這裡 。 Dinner說的是義大利餐廳羅卡比亞卡發生的故事。
舊文,記錄大嬸在餐飲業打滾的經驗。大嬸已脫離餐飲多年,但亞洲餐廳的小費文化並沒有多大改變。
【舊文】
亞洲的餐飲文化和歐美不同。在台灣餐廳結帳時服務費依固定比例列入帳單,顧客在進門前就清楚會多付一些錢,付帳時不會再糾結,也很少客人額外再給小費當作給店員獎勵;夜市、路邊攤和小吃更是銀貨兩訖,沒有給不給小費的問題。
在橘子國和米國不同,在餐廳沒有強制十五趴服務費,大多橘子人以湊五湊十整付當小費,但該潛規則到了亞洲餐廳就自動失效。大概是亞洲餐館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忙進忙出,熱鬧吃上一頓飯的氣氛讓洋人覺得亞洲菜像速食,不過是餓了來填飽肚子的地方,沒有想到小費。不只是橘子人,多數亞洲人也不會在亞洲餐廳留小費,聽過的理由是「餐廳已經有賺了/賺夠了」、「我們還是學生,不給也沒關係吧」。所以亞洲餐廳收到小費的頻率很低。
老外對亞洲餐廳的刻板印象 --- 大火快炒、上菜神速,感覺像是炒菜勺子隨便揮兩下就端上桌,吃頓飯還會沾上一身油煙味,和高雅扯不上邊,加上定價實惠,吃個粗飽的形象免不了被貼上「廉價」標籤,也就覺得沒有給小費的必要了。當地人多半覺得亞洲人在外地已經比在家鄉賺得多很多,這些錢就夠用了,沒必要再多給。
偏偏亞洲人喜歡經營百人座席的吃到飽餐廳,盯著翻桌率的老闆要求員工在餐廳內迅速移動收盤子點飲料,製造出一種不願客人久待的氛圍。這種希望客人吃飽就速速起身結帳的態度並不崇尚高品質服務,客人不給小費也理所當然。
還不會說橘子文時我捱著吃到飽餐廳賺零用錢,後來到了目前這家店內只有三十個座位的小館,老闆認為錢夠用就好,即使客人兩個人只點一份餐分著吃或者要坐著慢慢聊天老闆也不催促不生氣。我依照自己個性和方式工作,不敢說我有多稱職,但客人誇讚我是「本城最好的服務生」、「真希望所有本地服務生都來看我是怎麼對客人的」,我想是亞洲式的服務讓他們感覺備受尊寵。然而這些恭維和稱讚大多是口頭出聲,並沒有轉換成小費盤上的現金。聽到朋友在敝小鎮的西餐廳打工,一個晚上分到的小費就比我一個月結算下來的小費還多,還是讓我忍不住想要深究一下原因。
可能是
亞洲餐廳大多裝潢老派,像是隨便找個店面就做生意。但敝餐廳走極簡風,請了室內設計師畫圖桌椅也是特地找工匠用好一點的木材訂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覺得我們看起來不是消費低的餐廳,表示裝潢時並沒有隨便了事。
亞洲餐聽不是放佛教音樂就是以國樂器演奏的小調。但我老闆選的是小野麗莎或爵士這類讓人放鬆的輕音樂,不會讓人跟著誦起來或覺得被催眠。
亞洲產品給人廉價感。敝餐廳主要食材和其他亞洲餐廳的貨源一樣,但在歐陸亞洲商品是舶來品,成本比起本地餐廳還是高出許多,何來廉價?
亞洲人擺脫不了「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的標籤。但敝餐廳是小規模生意,少量進貨,食材多現賣現用,客人也因為這樣喜歡來光顧。肉品是從專門賣回教徒的商店訂購的,每天定時配送,比起在連鎖超市和肉舖賣的肉品我們選的肉無腥味,但單價高一點,食材好不好騙不了人的。
亞洲菜感覺不像西方料理需要花很多時間製作。以泰式料理來說醬汁和湯底都需要長時間熬煮,壽司也不是米煮好就可以馬上拿來捲,要拌入壽司醋放涼。餐廳只賣晚餐但中午過後廚房同事就準備上工,和西餐相比也沒有輕鬆到哪去。
理智上客人都知道餐廳老闆的用心,也會說吃到飽跟這種好好坐下來吃飯的餐廳不能比,但還是無法讓客人在小費上慷慨。大概就像是外國人不會去亞洲人開的薯條店買炸薯條一樣,就算是用一樣的機器去炸料理步驟也相同,心理上還是覺得亞洲人炸不出好吃的薯條。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扭轉這種從膚色就決定了的先入為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47內容數
前腳踏入更年期地方大嬸的活久見聞,純天然、不含花俏包裝的傻眼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地方大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慾望城市電影第二集裡珊曼莎的抗老保養錠在過阿布達比海關時被沒收,讓她覺得失去了女性賀爾蒙,即使坐在游泳池邊看到一大群身材健壯的猛男都沒有辦法讓她興奮起來。  
有財斯有婚。 多數西方人對於和人結婚要負責養伴侶全家或者是要付出高額聘金的觀念不太能理解與認同。
天團Big Bang曾經的忙內推出的個人專輯,用偉大蓋茲比的概念包裝此位興趣廣泛、事業觸角多元的男藝人。他經營的夜店爆出下藥性侵女性的醜聞,經追查發現背後有著錯縱複雜的政經關係,出事後稍動用人脈互相關照就能船過水無痕。原來華麗燕尾服下藏的是狗屁倒灶。
東出在「其實並不在乎你」裡演一位恐怖老公,面對老婆的慣常出軌也不發怒,只是全心接受老婆的一切,即使老婆根本不愛他。每一集結尾東出就會露出招牌笑臉對著行為足以遭到天譴的外遇老婆說「即使妳這樣對我,我還是最愛妳的喔」,讓人不禁打寒顫。
在家鄉時不禮貌對待幫助我們照顧長輩的移工朋友但看到金髮碧眼的就急忙貼上去,到了國外看到亞洲臉就馬上覺得低一等不給尊重,這就是號稱最美的風景是人的國家展現出來的氣度?原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未必那麼遠。
少了你的手臂當枕頭我還不習慣。有多少人是每天枕著男友或者親密愛人的手臂甜蜜入睡的呢?  
慾望城市電影第二集裡珊曼莎的抗老保養錠在過阿布達比海關時被沒收,讓她覺得失去了女性賀爾蒙,即使坐在游泳池邊看到一大群身材健壯的猛男都沒有辦法讓她興奮起來。  
有財斯有婚。 多數西方人對於和人結婚要負責養伴侶全家或者是要付出高額聘金的觀念不太能理解與認同。
天團Big Bang曾經的忙內推出的個人專輯,用偉大蓋茲比的概念包裝此位興趣廣泛、事業觸角多元的男藝人。他經營的夜店爆出下藥性侵女性的醜聞,經追查發現背後有著錯縱複雜的政經關係,出事後稍動用人脈互相關照就能船過水無痕。原來華麗燕尾服下藏的是狗屁倒灶。
東出在「其實並不在乎你」裡演一位恐怖老公,面對老婆的慣常出軌也不發怒,只是全心接受老婆的一切,即使老婆根本不愛他。每一集結尾東出就會露出招牌笑臉對著行為足以遭到天譴的外遇老婆說「即使妳這樣對我,我還是最愛妳的喔」,讓人不禁打寒顫。
在家鄉時不禮貌對待幫助我們照顧長輩的移工朋友但看到金髮碧眼的就急忙貼上去,到了國外看到亞洲臉就馬上覺得低一等不給尊重,這就是號稱最美的風景是人的國家展現出來的氣度?原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未必那麼遠。
少了你的手臂當枕頭我還不習慣。有多少人是每天枕著男友或者親密愛人的手臂甜蜜入睡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一個在台北經營八家餐廳的服務業老闆告訴我:員工當月的全勤獎金如果扣掉了,就整個月擺爛了。 這句話真的很有意思耶! 員工會擺爛是因為不舒服,因為公司扣掉了他(她)的工資。 請注意,轉換一下思維! 獎金(恩惠給與)只有加法沒有扣除(頂多是不計入),所以會扣減的獎金屬性應是工資包括全勤獎金。
Thumbnail
以前在歐洲旅行時,給予床頭小費、餐廳小費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之一。 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給予小費的文化和習慣。
Thumbnail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
Thumbnail
餐飲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弄出的東西要好吃是首要條件。在繁忙的時段,專業的真功夫表現出來。但某些餐廳的收銀系統卻是靠估算,容易出錯,這樣的情況讓人質疑價格是否合理。餐飲業想要生存,除了食物好吃之外,服務和專業也是必須的。
Thumbnail
幾乎清一色華人的廚房師傅,有的是中、西、日式料理等三十來樣菜色,熱炒、焗烤、壽司、炸物、甜點、冰品通通有,飲料無限暢飲,只要20美元,不限時間讓你吃到吐!
Thumbnail
參加奧捷半自助行程的過程中,遇到了有趣的事情,讓我深思歐洲與亞洲消費觀念的不同。
Thumbnail
「台灣人便當要加熱,簡直太任性了!」「炒麵冷冷地帶回家,再加熱不就好了?」我的日本師傅氣噗噗地對我說。吃熱便當是台灣人的獨有文化嗎?為什麼日本人都吃冷冷的便當呢?
我想知道為什麼總是亞洲人在講價。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掉臉。為什麼亞洲人進來店裡總是不打招呼?為什麼亞洲人總是在貪小便宜?作為店主,創作者,如果你是有禮貌,真心喜歡我的作品,我會自動自覺給你discount,但是偏偏有很多亞洲人,一走進店裡就說any discount?就是因為你這樣問,你的discou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一個在台北經營八家餐廳的服務業老闆告訴我:員工當月的全勤獎金如果扣掉了,就整個月擺爛了。 這句話真的很有意思耶! 員工會擺爛是因為不舒服,因為公司扣掉了他(她)的工資。 請注意,轉換一下思維! 獎金(恩惠給與)只有加法沒有扣除(頂多是不計入),所以會扣減的獎金屬性應是工資包括全勤獎金。
Thumbnail
以前在歐洲旅行時,給予床頭小費、餐廳小費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之一。 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給予小費的文化和習慣。
Thumbnail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
Thumbnail
餐飲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弄出的東西要好吃是首要條件。在繁忙的時段,專業的真功夫表現出來。但某些餐廳的收銀系統卻是靠估算,容易出錯,這樣的情況讓人質疑價格是否合理。餐飲業想要生存,除了食物好吃之外,服務和專業也是必須的。
Thumbnail
幾乎清一色華人的廚房師傅,有的是中、西、日式料理等三十來樣菜色,熱炒、焗烤、壽司、炸物、甜點、冰品通通有,飲料無限暢飲,只要20美元,不限時間讓你吃到吐!
Thumbnail
參加奧捷半自助行程的過程中,遇到了有趣的事情,讓我深思歐洲與亞洲消費觀念的不同。
Thumbnail
「台灣人便當要加熱,簡直太任性了!」「炒麵冷冷地帶回家,再加熱不就好了?」我的日本師傅氣噗噗地對我說。吃熱便當是台灣人的獨有文化嗎?為什麼日本人都吃冷冷的便當呢?
我想知道為什麼總是亞洲人在講價。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掉臉。為什麼亞洲人進來店裡總是不打招呼?為什麼亞洲人總是在貪小便宜?作為店主,創作者,如果你是有禮貌,真心喜歡我的作品,我會自動自覺給你discount,但是偏偏有很多亞洲人,一走進店裡就說any discount?就是因為你這樣問,你的disc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