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臉不用打賞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舊文,記錄大嬸在餐飲業打滾的經驗。大嬸已脫離餐飲多年,但亞洲餐廳的小費文化並沒有多大改變。


【舊文】

亞洲的餐飲文化和歐美不同。在台灣餐廳結帳時服務費依固定比例列入帳單,顧客在進門前就清楚會多付一些錢,付帳時不會再糾結,也很少客人額外再給小費當作給店員獎勵;夜市、路邊攤和小吃更是銀貨兩訖,沒有給不給小費的問題。


在橘子國和米國不同,在餐廳沒有強制十五趴服務費,大多橘子人以湊五湊十整付當小費,但該潛規則到了亞洲餐廳就自動失效。大概是亞洲餐館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忙進忙出,熱鬧吃上一頓飯的氣氛讓洋人覺得亞洲菜像速食,不過是餓了來填飽肚子的地方,沒有想到小費。不只是橘子人,多數亞洲人也不會在亞洲餐廳留小費,聽過的理由是「餐廳已經有賺了/賺夠了」、「我們還是學生,不給也沒關係吧」。所以亞洲餐廳收到小費的頻率很低。


老外對亞洲餐廳的刻板印象 --- 大火快炒、上菜神速,感覺像是炒菜勺子隨便揮兩下就端上桌,吃頓飯還會沾上一身油煙味,和高雅扯不上邊,加上定價實惠,吃個粗飽的形象免不了被貼上「廉價」標籤,也就覺得沒有給小費的必要了。當地人多半覺得亞洲人在外地已經比在家鄉賺得多很多,這些錢就夠用了,沒必要再多給。


偏偏亞洲人喜歡經營百人座席的吃到飽餐廳,盯著翻桌率的老闆要求員工在餐廳內迅速移動收盤子點飲料,製造出一種不願客人久待的氛圍。這種希望客人吃飽就速速起身結帳的態度並不崇尚高品質服務,客人不給小費也理所當然。


還不會說橘子文時我捱著吃到飽餐廳賺零用錢,後來到了目前這家店內只有三十個座位的小館,老闆認為錢夠用就好,即使客人兩個人只點一份餐分著吃或者要坐著慢慢聊天老闆也不催促不生氣。我依照自己個性和方式工作,不敢說我有多稱職,但客人誇讚我是「本城最好的服務生」、「真希望所有本地服務生都來看我是怎麼對客人的」,我想是亞洲式的服務讓他們感覺備受尊寵。然而這些恭維和稱讚大多是口頭出聲,並沒有轉換成小費盤上的現金。聽到朋友在敝小鎮的西餐廳打工,一個晚上分到的小費就比我一個月結算下來的小費還多,還是讓我忍不住想要深究一下原因。


可能是


亞洲餐廳大多裝潢老派,像是隨便找個店面就做生意。但敝餐廳走極簡風,請了室內設計師畫圖桌椅也是特地找工匠用好一點的木材訂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覺得我們看起來不是消費低的餐廳,表示裝潢時並沒有隨便了事。


亞洲餐聽不是放佛教音樂就是以國樂器演奏的小調。但我老闆選的是小野麗莎或爵士這類讓人放鬆的輕音樂,不會讓人跟著誦起來或覺得被催眠。


亞洲產品給人廉價感。敝餐廳主要食材和其他亞洲餐廳的貨源一樣,但在歐陸亞洲商品是舶來品,成本比起本地餐廳還是高出許多,何來廉價?


亞洲人擺脫不了「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的標籤。但敝餐廳是小規模生意,少量進貨,食材多現賣現用,客人也因為這樣喜歡來光顧。肉品是從專門賣回教徒的商店訂購的,每天定時配送,比起在連鎖超市和肉舖賣的肉品我們選的肉無腥味,但單價高一點,食材好不好騙不了人的。


亞洲菜感覺不像西方料理需要花很多時間製作。以泰式料理來說醬汁和湯底都需要長時間熬煮,壽司也不是米煮好就可以馬上拿來捲,要拌入壽司醋放涼。餐廳只賣晚餐但中午過後廚房同事就準備上工,和西餐相比也沒有輕鬆到哪去。


理智上客人都知道餐廳老闆的用心,也會說吃到飽跟這種好好坐下來吃飯的餐廳不能比,但還是無法讓客人在小費上慷慨。大概就像是外國人不會去亞洲人開的薯條店買炸薯條一樣,就算是用一樣的機器去炸料理步驟也相同,心理上還是覺得亞洲人炸不出好吃的薯條。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扭轉這種從膚色就決定了的先入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方大嬸的沙龍
9會員
47內容數
前腳踏入更年期地方大嬸的活久見聞,純天然、不含花俏包裝的傻眼日常。
地方大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20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2023/01/20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2022/12/12
說謊就是說謊,即使是白色謊言。
Thumbnail
2022/12/12
說謊就是說謊,即使是白色謊言。
Thumbnail
2022/11/16
璀璨帝國,瘋狂亞洲富豪的實境版。
Thumbnail
2022/11/16
璀璨帝國,瘋狂亞洲富豪的實境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我們走進一間吃東西的地方,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吃東西嗎?
Thumbnail
我們走進一間吃東西的地方,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吃東西嗎?
Thumbnail
驚訝於這樣的貼心,難怪平日中午時分座無虛席! 抵達當天適逢周一,早早抵達沒有訂位的情況下還能有機會用餐,我想這是餐廳貼心的第一步。 大部分餐廳內有些餐廳會除了預訂桌外,還會保留部分現場客人的桌數,以避免現場到達的客人撲空(通常我就是不太預訂的人客XD) 不強求一些必然的結果 一餐不到300$
Thumbnail
驚訝於這樣的貼心,難怪平日中午時分座無虛席! 抵達當天適逢周一,早早抵達沒有訂位的情況下還能有機會用餐,我想這是餐廳貼心的第一步。 大部分餐廳內有些餐廳會除了預訂桌外,還會保留部分現場客人的桌數,以避免現場到達的客人撲空(通常我就是不太預訂的人客XD) 不強求一些必然的結果 一餐不到300$
Thumbnail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距離。除了地區的差異外,是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Thumbnail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距離。除了地區的差異外,是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Thumbnail
在台灣,店家如有低消或另外收取服務費,一般都會在菜單上標明。然而在日本,卻有著即使不寫明,店家仍然認為顧客都要知道的潛規則
Thumbnail
在台灣,店家如有低消或另外收取服務費,一般都會在菜單上標明。然而在日本,卻有著即使不寫明,店家仍然認為顧客都要知道的潛規則
Thumbnail
或許沒有大公司的資本在後面支撐,沒有所謂的「三菜一湯」做為拉高售價的藉口,但我認為中島非常簡單地回歸到「定食」的本身——那就是一餐。
Thumbnail
或許沒有大公司的資本在後面支撐,沒有所謂的「三菜一湯」做為拉高售價的藉口,但我認為中島非常簡單地回歸到「定食」的本身——那就是一餐。
Thumbnail
我實在不能稱之為福利,因為那樣太貶低這個構想的定位了。
Thumbnail
我實在不能稱之為福利,因為那樣太貶低這個構想的定位了。
Thumbnail
對外地人來說,越是在地小吃,恐越覺得有門檻。一如某次去日本有樂町橋下,明明方才四點半時,從門簾透過可知店內均多空位,但即便同行有日本友人同樣遭到婉拒,原因一是要為熟客保留座位,二來是為了避免麻煩,不如只接待熟客簡單。
Thumbnail
對外地人來說,越是在地小吃,恐越覺得有門檻。一如某次去日本有樂町橋下,明明方才四點半時,從門簾透過可知店內均多空位,但即便同行有日本友人同樣遭到婉拒,原因一是要為熟客保留座位,二來是為了避免麻煩,不如只接待熟客簡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