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射藝英雄 (三) ‧神射手‧有窮后羿 —《射書十四卷》閱讀筆記
avatar-img
CY L.

傳說的射藝英雄 (三) ‧神射手‧有窮后羿 —《射書十四卷》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據說夏朝曾有衰弱之時,被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篡奪朝位。但后羿自恃射術過人,疏忽民生政事,終日沉迷原野狩獵。后羿又棄賢臣不用,卻重用讒臣寒浞為相。寒浞宮內朝外收買人心,又慫恿后羿繼續沉迷狩獵,終於掌握國家實權,然而后羿仍懵然不知。某日,后羿狩獵後回家,遭家眾烹殺,更強迫后羿兒子吃下父親。后羿兒子不忍,就被餓死窮門。然後寒浞娶了后羿原配玄妻,取代后羿……[1][2]

我們很容易看出屈原如何在《天問》中將有窮后羿與射日大羿揉合。這個傳說的主角實在談不上英雄,除了射術外就一無是處,被讒臣蒙蔽又缺乏自律。

作者提出傳說值得注意的主題:獵人成為了獵物

沉迷狩獵的后羿成為捕殺的目標,更諷刺是,有如獵人會將打到的獵物獻祭,后羿被烹煮成兒子的食物。這種斷絕祖先對子孫的庇蔭,在古代中國文學中很常見。更甚者,后羿兒子因拒絕食父而被餓死,后羿就此絕後,可說中國社會中最悲慘的下場。

傳說還流傳這樣一個版本:帶領家眾刺殺后羿的,正是后羿的得意門生:蠭蒙於后羿門下學習射藝,盡得其師所傳,但想到普天下惟有后羿比自己厲害,於是弒師。[3]

奇怪的是,直到漢代仍有假借蠭蒙此位弒師射手之名的射術書籍出版。[4]

注:

  1. 左傳‧襄公四年》:
    夏訓有之曰,有窮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脩民事,而淫于原獸,棄武羅,伯困,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后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于內,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咸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于民
  2. 其他關於后羿傳說的記載:
    淮南子‧脩務訓》:
    羿左臂修而善射
    宋代《太平御覽‧兵部八十一‧射捍》引漢代《括地圖》:
    羿年五歲,父母與入山。其母處之大樹下,待蟬鳴,還,欲取之。群蟬俱鳴,遂捐去。羿為山間所養,年二十,能習弓矢。仰嘆曰:「我將射遠方,矢至吾門止。」因捍即射,矢摩地截草,經至羿門,隨矢去。
    宋代《太平御覽‧皇王部七‧有窮后羿》引西晉《帝王世紀》:
    羿有窮氏,未聞其姓,其先帝嚳。以世掌射故,以是加賜以弓矢,封之於鉏,為帝司射。歷唐及虞、夏,至羿,學射如吉甫,其辭佐長,故亦以善射聞。與吳賀北游,使羿射雀左目,羿引弓射之,誤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終身不忘。故羿善射,至今稱之。及有夏之衰,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之不附以代夏政,逼篡帝位,故號有窮氏。
  3.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注《孟子‧離婁‧下》:
    逄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
  4. 漢書‧藝文志》:
    逢門射法二篇

上一篇:傳說的射藝英雄 (二) ‧神射手‧射日大羿


更多弓箭射藝的文章請見 Toxophilia

(本文最初發表在 CY L. @ Medium

avatar-img
CY L.
35會員
106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Y L. 的其他內容
有關射箭的民間傳說,華人第一個想起的當是羿的故事。羿的傳說記載散見古籍,例如《山海經》、《淮南子》,以至楚國詩人屈原的《天問》亦用作典故。從古文可見,即使是上古時代,羿的傳說其實混合了至少兩個不同人物:射下九個太陽的羿,和篡奪夏朝的有窮氏后羿。古代學者亦對此早有察覺。
透過探索中國神話傳說中,與弓箭相關的先民信仰和習俗,可以了解到射藝在中華文化中的角色。 中國的神話傳說常常將重要器具的發明歸功於一些重要人物,以表達對該器具的重視(和是對該人物的敬意)。相傳弓箭的發明者在各種傳說裡出現過好幾位。
在投射型冷兵器中,弓箭具有明顯的優勢。比起徒手投擲、利用離心力的例如投石器或投矛器、利用氣壓的例如吹箭,利用材料彈力的弓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投射力量,射程更遠,造成更大傷害。而且弓箭能以近乎靜止的姿勢發射,就更容易透過發射技巧去提升準繩,亦能避免被目標發現下進行伏擊。
關於寫作此書,作者謝肅方在自序中提到兩件往事。 一是1995年夏天作者和家人到北威爾斯渡假,參觀哈萊克城堡。在城樓拾級而上,途中作者為弓箭手之窗(又稱箭縫 arrowslit)所吸引而停歇。城牆上的視野雖然廣闊開揚,卻容易分散注意力。相比起來,透過弓箭手之窗的細縫,視野聚焦在通過城鎮的幹道上。
有關射箭的民間傳說,華人第一個想起的當是羿的故事。羿的傳說記載散見古籍,例如《山海經》、《淮南子》,以至楚國詩人屈原的《天問》亦用作典故。從古文可見,即使是上古時代,羿的傳說其實混合了至少兩個不同人物:射下九個太陽的羿,和篡奪夏朝的有窮氏后羿。古代學者亦對此早有察覺。
透過探索中國神話傳說中,與弓箭相關的先民信仰和習俗,可以了解到射藝在中華文化中的角色。 中國的神話傳說常常將重要器具的發明歸功於一些重要人物,以表達對該器具的重視(和是對該人物的敬意)。相傳弓箭的發明者在各種傳說裡出現過好幾位。
在投射型冷兵器中,弓箭具有明顯的優勢。比起徒手投擲、利用離心力的例如投石器或投矛器、利用氣壓的例如吹箭,利用材料彈力的弓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投射力量,射程更遠,造成更大傷害。而且弓箭能以近乎靜止的姿勢發射,就更容易透過發射技巧去提升準繩,亦能避免被目標發現下進行伏擊。
關於寫作此書,作者謝肅方在自序中提到兩件往事。 一是1995年夏天作者和家人到北威爾斯渡假,參觀哈萊克城堡。在城樓拾級而上,途中作者為弓箭手之窗(又稱箭縫 arrowslit)所吸引而停歇。城牆上的視野雖然廣闊開揚,卻容易分散注意力。相比起來,透過弓箭手之窗的細縫,視野聚焦在通過城鎮的幹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