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體驗營初登場—備課紀錄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志同道合的伯樂
6月中透過學弟牽線敲定8/3、8/4要到壯圍國中進行一場哲學思考體驗營,6月下旬和邀請我的宜澄老師碰面聊聊。宜澄老師本身在壯中有近18年的資歷,也是我們哲學思考線上課的同學(但不熟識),碰面前我本想她只是剛好暑假有個機會可以排研習,所以把機會給了毛遂自薦的我,沒想到碰面當天接觸才知道她對推動校內思考教育這件事的熱忱超乎我的想像與堅定。從她對我這完全沒教學經驗、只有思考班學習經驗同學的信任就可以感受出來。我記得當時問她為什麼有辦法這麼放膽邀請我,完全不怕我搞砸,她告訴我這是她想做很久的事,現在有人可以一起推動,她當然很樂意,在這之中我感受到身為一個教師龐大的熱情與多年經驗累積起來的自信!
而在當時,我也很坦白地和她說,我完全沒有受過任何教學訓練,也不是褚士瑩阿北,我不認為我有辦法從頭到尾用提問對話的方式來讓孩子們體驗思考,所以我可能會想想結合一些活動設計來進行,若她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和我說,她聽了竟然覺得這樣也很好,反正就交給我自己摸索!她如此開放的支持,在那當下我真的有中頭彩的感覺,覺得自己特別特別的幸運,因為這正是我跨出這一步非常需要的信心和後盾!
和宜澄老師碰完面後,我知道接下來就得靠我自己了,想了一些課程設計的方式後,我並沒有太大的動力繼續往下想,因為我發現我希望讓孩子真的體驗到像阿北帶的工作坊那樣,完全透過思考邏輯探討問題所產生的樂趣。如果透過其他課程設計,那雖然安全卻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並不真誠,我無法繼續。
做了這決定後,我就和思考班同學們蒐集國中生一般會遇到的問題,還有問宜澄老師這些參與的同學可能需要幫助的問題,得到的回饋大概都與課業成績有關。但這時我又陷入另一個迷思,如果這問題他們沒興趣怎麼辦,請教阿北,他只提示了三件事:1.我還沒進行我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興趣2.而且不管任何題目,孩子沒有興趣那都是老師的責任3.我又如何知道孩子在課堂上說的是真的還假的。
上面這三點提示對我來說根本是振聾發聵,首先我看到我自己不夠信任孩子和自己,明明還沒進行卻預設了一個可能失敗的立場,這一點都不符合理性思考的態度;第二,我把焦點放錯了,題目不是重點,重點是我怎麼創造讓孩子感興趣的場域;第三,我真正該擔心的是孩子是否信任我,能自在安全的說出自己的煩惱與看法。弄清楚原來重點是這些後,我認清唯一的備課方式是好好地觀摩阿北到底都在工作坊裡怎麼辦到這些的,而我只有7月三場孩子工作坊的機會。
#第二關誤打誤撞的土法煉鋼
雖然用這樣的方式,內心常有murmur的聲音碎念也太土法煉鋼了吧!但一方面我也明白阿北已經給了我最重要的提醒與關鍵,接下來他不會再告訴我任何答案,這是我唯一能採取的方式。所以我很認分的每一場都仔細的觀察和錄音,真的有什麼想不通的才跟阿北確認。
現在回頭發現,這整個學習過程不正是思考的步驟,我透過現場觀摩和反覆聽錄音,觀察到1.阿北鮮少會在過程中講自己的看法,他除了提問外,就是重複孩子的問題與答案進行確認,當孩子思考的答案比較表淺時,他也完全不會說出自己的看法。2.阿北唯一會說的多一點的是談到思考態度紀律相關,和他對孩子的觀察。3.阿北在孩子工作坊的肢體動作與表情明顯的比一班成人工作坊時來得誇張與親切,態度上很鬆常常有出其不意的幽默。4.阿北在工作坊時說話的速度刻意地放慢,呼吸也是,總是極度有耐心的等待。
然後,我預設這樣做的目的,第一點是落實讓孩子知道這場域是他們的,而且沒有標準答案。第二點是讓孩子反覆熟悉思考態度。第三點是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他們感到自在和放鬆,進而願意表達。第四點則是透過示範讓孩子知道思考時,慢與等待很正常,不著急。這些預設透過每一場工作坊越到後面孩子就越放鬆,手舉的越頻繁,問題跑出來越多的變化,得到有效果的確認!
#第三關我就不是褚士瑩阿
得到這些觀察到的重點後,雖然鬆一口氣,但錄音聽著聽著卻陷入另一個焦慮是,啊我就不是褚士瑩阿,我是個只學了一年半哲學思考的菜鳥,我沒有辦法隨口就做出老虎般幽默的提問,也沒有那麼多見識,我超級平凡與普通的,永遠不可能成為另一個褚士瑩。當陷入這樣的糾結時,腦中的陌生人對我提了個問題,多數的人是跟我一樣平凡普通,還是像阿北這樣?我回答當然跟我一樣阿!這時,我突然明白這不正是證明哲學思考是可以訓練的好機會,而且如果想要在台灣推廣哲學思考教育,讓有興趣的人看見可行性,我也必須證明不是只有阿北這樣獨特的背景或者去法國跟奧斯卡學才能做到。
因此我發現我根本不用想太多,我只要好好落實上面觀察到的那些重點,一旦有了成效,我的平凡恰恰能證明只要做到那些,就能創造出一個平易近人的哲學思考場域,一切就成功了。想通這道理後,我整個人才真正的踏實起來,而體驗營的日子也盡在眼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0803思考體驗營反思#1 #褪下不信任 學習哲學思考一年半以來,我想通了過去30多年都想不通的N百個問題。從一個在鏡子裡看到自己會覺得醜的人,變成真心接納自己體重來到新高也開開心心欣賞自己照片的人。從別人對我好、欣賞我時會會懷疑自己憑什麼,到相信自己真誠的自然所以吸引人。 這段時間我的環境沒有太大
哲學踐行思考透過理性探究對話中的邏輯,來辨識矛盾,催生出智慧與觸及真理。 這樣學了一年多,在練習中我漸漸發現清晰看見邏輯的比例提高了,但這時我反而困惑了,究竟什麼是邏輯?我可以辨識,卻無法描述。 更讓人費解的是,奧斯卡老師還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邏輯,最瘋狂的人也有,只是你能否看懂而已。 但偏偏我們思
在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一張她孩子創作的照片,我感到眼睛一亮,因為那明顯是一家賣角落生物的店,店名卻取「腳落店」,我知道孩子是故意用腳替代角的,因為以孩子對角落生物的熱愛,不可能寫錯!(而且腳的筆劃還比角多呢!) 我馬上留言表達我的欣賞,腳落有讓人駐足的意涵,而且有一語雙關的效果,非常有意思的命名,尤其當
當最後一週上課,是否把時間性考量進去的重要性,屢次被提出來時,我腦中有個好大的燈泡亮了。 上了幾堂課後,漸漸知道適應性智慧的關鍵,包含對複雜性的認識與接受、內在全然覺知、情緒是為改變找能量的訊號和打造環境使其自然發生,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切的敏銳度,於是我開始試著觀察生活中哪些例子有適應性智慧的特質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家自從我高中時阿爸中風後,經歷非常多,有各式各樣的故事。若在20年後的今天,要我自己用15個字簡介,我會說我們家就是一個不斷順利過彎的下坡人生故事。 為何說是下坡人生? 這時如果你是習慣正面的人,也許會告訴我正面、積極、上進會有翻轉的機會,怎麼就說是下坡人生呢?這其實很簡單可
第一次的線上課程,三位老師帶我們一起探究,在這多變複雜的環境下,怎麼調整學習能完成我們想要的。 整個課程,除了單環、雙環的學習模式,讓人感覺理所當然的是在討論學習之外,其他的面向真是讓人沒有意料到,那些讓人張嘴的面向包含心理神經免疫學、三環學習、反思自己的存在等,不得不說重新回頭看筆記是挺複雜和跳痛
0803思考體驗營反思#1 #褪下不信任 學習哲學思考一年半以來,我想通了過去30多年都想不通的N百個問題。從一個在鏡子裡看到自己會覺得醜的人,變成真心接納自己體重來到新高也開開心心欣賞自己照片的人。從別人對我好、欣賞我時會會懷疑自己憑什麼,到相信自己真誠的自然所以吸引人。 這段時間我的環境沒有太大
哲學踐行思考透過理性探究對話中的邏輯,來辨識矛盾,催生出智慧與觸及真理。 這樣學了一年多,在練習中我漸漸發現清晰看見邏輯的比例提高了,但這時我反而困惑了,究竟什麼是邏輯?我可以辨識,卻無法描述。 更讓人費解的是,奧斯卡老師還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邏輯,最瘋狂的人也有,只是你能否看懂而已。 但偏偏我們思
在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一張她孩子創作的照片,我感到眼睛一亮,因為那明顯是一家賣角落生物的店,店名卻取「腳落店」,我知道孩子是故意用腳替代角的,因為以孩子對角落生物的熱愛,不可能寫錯!(而且腳的筆劃還比角多呢!) 我馬上留言表達我的欣賞,腳落有讓人駐足的意涵,而且有一語雙關的效果,非常有意思的命名,尤其當
當最後一週上課,是否把時間性考量進去的重要性,屢次被提出來時,我腦中有個好大的燈泡亮了。 上了幾堂課後,漸漸知道適應性智慧的關鍵,包含對複雜性的認識與接受、內在全然覺知、情緒是為改變找能量的訊號和打造環境使其自然發生,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切的敏銳度,於是我開始試著觀察生活中哪些例子有適應性智慧的特質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家自從我高中時阿爸中風後,經歷非常多,有各式各樣的故事。若在20年後的今天,要我自己用15個字簡介,我會說我們家就是一個不斷順利過彎的下坡人生故事。 為何說是下坡人生? 這時如果你是習慣正面的人,也許會告訴我正面、積極、上進會有翻轉的機會,怎麼就說是下坡人生呢?這其實很簡單可
第一次的線上課程,三位老師帶我們一起探究,在這多變複雜的環境下,怎麼調整學習能完成我們想要的。 整個課程,除了單環、雙環的學習模式,讓人感覺理所當然的是在討論學習之外,其他的面向真是讓人沒有意料到,那些讓人張嘴的面向包含心理神經免疫學、三環學習、反思自己的存在等,不得不說重新回頭看筆記是挺複雜和跳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開學典禮、藝術課、街舞課,我有以下的觀察: l   早上的開學典禮,除了讓孩子們進行假期的回顧,也有嚴肅的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Tony老師嚴肅的跟孩子們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是沒時間還是懶惰?是忙到最後一刻還是在找藉口?「我沒有預設立場,我只要你誠實的回答我」,孩子聽了後,默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透過夥伴的描述,看到了孩子們平常在自然課中的另一面,對於每位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我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在未來的教學中,希望可以更細心、更具觀察力地引導他們,創造一個更舒適的上課環境。
Thumbnail
【為了你們,我想試試看】 今天的開場,我決定給自己一些挑戰。  一直以來,我習慣的上課風格都偏沉穩、內斂,一方面是我喜歡帶孩子們思考與感受,另一方面是擔心班上孩子太嗨、需要額外時間做班控,但在看完寶寶老師上了許多堂課後,我才意識到是我還不習慣風格的切換,沒辦法熟練引導班級上課的情緒,所以這次的開
Thumbnail
一整天實習下來,我遇到了這些值得思考或改變的事:我願不願意為了孩子們,讓台上和台下的我一起進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我能不能做到將預評變得無聲無形?我要試著轉換視角寫出更有溫度的文字。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有意識的做選擇?這些問題我將它們放在腦中,成為隨時能督促自己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我是從五下轉來西門國小的,其實有很多同學很熱情的提問題,但是因為我是轉學生所以我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老師介紹了一位同學說:如果有不懂的事情可以問,這位同學正式莊詠涵,後來我提出許多問題,他都非常有耐心的和我講解,在我不知不覺的時侯就和他聊起來了聊得過程中,我發現我和他的興趣還蠻像的都很喜歡畫畫、看書也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開學典禮、藝術課、街舞課,我有以下的觀察: l   早上的開學典禮,除了讓孩子們進行假期的回顧,也有嚴肅的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Tony老師嚴肅的跟孩子們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是沒時間還是懶惰?是忙到最後一刻還是在找藉口?「我沒有預設立場,我只要你誠實的回答我」,孩子聽了後,默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透過夥伴的描述,看到了孩子們平常在自然課中的另一面,對於每位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我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在未來的教學中,希望可以更細心、更具觀察力地引導他們,創造一個更舒適的上課環境。
Thumbnail
【為了你們,我想試試看】 今天的開場,我決定給自己一些挑戰。  一直以來,我習慣的上課風格都偏沉穩、內斂,一方面是我喜歡帶孩子們思考與感受,另一方面是擔心班上孩子太嗨、需要額外時間做班控,但在看完寶寶老師上了許多堂課後,我才意識到是我還不習慣風格的切換,沒辦法熟練引導班級上課的情緒,所以這次的開
Thumbnail
一整天實習下來,我遇到了這些值得思考或改變的事:我願不願意為了孩子們,讓台上和台下的我一起進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我能不能做到將預評變得無聲無形?我要試著轉換視角寫出更有溫度的文字。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有意識的做選擇?這些問題我將它們放在腦中,成為隨時能督促自己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我是從五下轉來西門國小的,其實有很多同學很熱情的提問題,但是因為我是轉學生所以我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老師介紹了一位同學說:如果有不懂的事情可以問,這位同學正式莊詠涵,後來我提出許多問題,他都非常有耐心的和我講解,在我不知不覺的時侯就和他聊起來了聊得過程中,我發現我和他的興趣還蠻像的都很喜歡畫畫、看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