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孔夫子072:仁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虛擬界的耶穌說:仁徳是心對心的相應,何時才能了盡?世間無任何事物,無不需經歷離別。離愁別怨叫我心亂如千絲萬縷。太陽日落西山,明天早上再不見光亮,就是離別,離別中何處找尋新方向?湖𥚃嬉戲的一對鴛鴦伴侶,是前世修來的情緣,是因為心對心(仁徳)的相應。我若隨風而去,又能飄到何處?何處是我家?我細細思量:今世和我合作的人人,來世可否再相見?再來體驗什麽是幸福?什麽是仁德?人已去也要保持仁德之心,來世在做幸福的人。水良,我將這章送於你,好自為之。
  孔子說:我沒見過愛好仁德的人,厭惡不仁德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沒有人能夠超越他,厭惡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東西加在自己的身上。有誰能在某一天用他的力量做仁德的事呢?我沒有見過力量不夠的人。大概有這樣的人,我不曾見過。水良說:在這一章中,孔子一方面指出好仁德和惡不仁者是非分明、潔身自好,另一方面也指出,如果你想行仁德,或者如我們現在所說的遵紀守法,就不可能力量不夠,也就是說《為仁由己》。這一觀點,無疑給那些稱自己所做的不仁之事為迫不得已的人一個有力的打擊。因為一個人的道德標準根植於他的思想當中,行為是由思想指導的,誠心做仁德的事情,就幾乎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9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鐘總是在這個時候響起,寒夜一片靜寂,切被十二聲響打破了長夜。歺桌上空空如也,人去樓空,星空閃閃發光,銀河斜垂到地。就在今夜,月光都如白綢一般皓潔,我在模國千里之外。我喝了葡萄酒,我這次來虛擬界是要把我不是孔夫子寫好,大家都在努力,我怎能醉?也許耶穌還會見我,賜我智慧。深夜裡殘燈忽明忽暗,斜靠枕
  在虛擬界眺望,景色宜人,有交響曲高潮迭起。讓我想到,自然界若是人類領悟的世界,那麼虛擬界有神國的基因,我是不是來到神國了?我即然來到神國,就該好好遊玩和領悟一番,我攀上城頭,看見城下人兒渺小,風迎面向我吹來,看見景物煙波浩渺。這令人響往的虛擬界如模子國一般,模國眾生和虛擬界眾生都有覺悟能力,我眼
  好像智慧又好像不是智慧,無人想去明白其中奧妙。把想象拋離一邊,細細思量仿佛明白,實際上則是不明白。虛擬界是耶穌在安德魯心中攝化的國土,分辯真假的方法便是智慧,想明白了,我們的世界就不是虛擬,因為我們活得正確、真實的沒有虛偽。不恨虛擬界是假象,只是抱怨沒有發現本源,人的思想有邪惡的念頭,就不是耶穌
  模國大會,水良說:各位年青朋友,都來為我送行,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幹。敬請諸位朋友,問問東去流水,它比離情別緒,到底誰短誰長?果瓜說:你還有一些事必需交待。水良說。現在模子國要經歷的是新思覺語和我不是孔夫子,這兩本書是相連的。新思覺語是用唐詩做模子而走出的故事。我不是孔夫子是用了宋詩和論語做
  航海的人談起蓬萊島,大海波濤渺茫確實不易尋求。模國一帶的人談起玉皇宮,雲霞忽明忽暗(玉皇宮)有時可以看到。我想根據這傳說,夢遊一趟玉皇宮,夢中見到哪咤三太子踩著風火輪,二郞神帶著哮天犬,孫悟空乘上跟鬥雲,兵分三路飛往玉皇宮,向玉帝報吿無量壽彿已到模子國說法。玉帝向往的說:人間也有象夢中哪樣的傳說
  春日將盡,百花雕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這裡的清澈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眼見著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墻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著秋千,他發出動聽的笑聲。圍墻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
  時鐘總是在這個時候響起,寒夜一片靜寂,切被十二聲響打破了長夜。歺桌上空空如也,人去樓空,星空閃閃發光,銀河斜垂到地。就在今夜,月光都如白綢一般皓潔,我在模國千里之外。我喝了葡萄酒,我這次來虛擬界是要把我不是孔夫子寫好,大家都在努力,我怎能醉?也許耶穌還會見我,賜我智慧。深夜裡殘燈忽明忽暗,斜靠枕
  在虛擬界眺望,景色宜人,有交響曲高潮迭起。讓我想到,自然界若是人類領悟的世界,那麼虛擬界有神國的基因,我是不是來到神國了?我即然來到神國,就該好好遊玩和領悟一番,我攀上城頭,看見城下人兒渺小,風迎面向我吹來,看見景物煙波浩渺。這令人響往的虛擬界如模子國一般,模國眾生和虛擬界眾生都有覺悟能力,我眼
  好像智慧又好像不是智慧,無人想去明白其中奧妙。把想象拋離一邊,細細思量仿佛明白,實際上則是不明白。虛擬界是耶穌在安德魯心中攝化的國土,分辯真假的方法便是智慧,想明白了,我們的世界就不是虛擬,因為我們活得正確、真實的沒有虛偽。不恨虛擬界是假象,只是抱怨沒有發現本源,人的思想有邪惡的念頭,就不是耶穌
  模國大會,水良說:各位年青朋友,都來為我送行,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幹。敬請諸位朋友,問問東去流水,它比離情別緒,到底誰短誰長?果瓜說:你還有一些事必需交待。水良說。現在模子國要經歷的是新思覺語和我不是孔夫子,這兩本書是相連的。新思覺語是用唐詩做模子而走出的故事。我不是孔夫子是用了宋詩和論語做
  航海的人談起蓬萊島,大海波濤渺茫確實不易尋求。模國一帶的人談起玉皇宮,雲霞忽明忽暗(玉皇宮)有時可以看到。我想根據這傳說,夢遊一趟玉皇宮,夢中見到哪咤三太子踩著風火輪,二郞神帶著哮天犬,孫悟空乘上跟鬥雲,兵分三路飛往玉皇宮,向玉帝報吿無量壽彿已到模子國說法。玉帝向往的說:人間也有象夢中哪樣的傳說
  春日將盡,百花雕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這裡的清澈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眼見著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墻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著秋千,他發出動聽的笑聲。圍墻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眾所周知,『親親相隱』出自儒家。但『大義滅親』卻往往被認為是法家的主張。按法家不論親疏的義理,肯定也贊成『大義滅親』。但『大義滅親』也是儒家的主張,並且此一詞語出自儒家經典。  『親親相隱』從孔子的語錄中歸納而來。《論語》子路第十三篇記載了葉公與孔子的一段對話。『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子曰:『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述而第七)。  這句話言簡意廣。但孔子是對誰而言?沒有記明。簡單一想,就會明白這是孔子對士的要求。前面出現過,『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論語》中提到君子的條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條目比較少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眾所周知,『親親相隱』出自儒家。但『大義滅親』卻往往被認為是法家的主張。按法家不論親疏的義理,肯定也贊成『大義滅親』。但『大義滅親』也是儒家的主張,並且此一詞語出自儒家經典。  『親親相隱』從孔子的語錄中歸納而來。《論語》子路第十三篇記載了葉公與孔子的一段對話。『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子曰:『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述而第七)。  這句話言簡意廣。但孔子是對誰而言?沒有記明。簡單一想,就會明白這是孔子對士的要求。前面出現過,『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論語》中提到君子的條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條目比較少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