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相輔相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眾所周知,『親親相隱』出自儒家。但『大義滅親』卻往往被認為是法家的主張。按法家不論親疏的義理,肯定也贊成『大義滅親』。但『大義滅親』也是儒家的主張,並且此一詞語出自儒家經典。

 

『親親相隱』從孔子的語錄中歸納而來。《論語》子路第十三篇記載了葉公與孔子的一段對話。『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

raw-image

 

這個葉公就是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是楚國葉城的邑主。當時孔子流落到他的地盤,被他奉為上賓。葉公就他轄地的一件公案求教於孔子。

 

他告訴孔子說,『我們當地有個正直且身體力行的人。他父親偷了人家羊而被指控,他作為兒子出面證實了這件事』。顯然,當地人公認這個兒子正直,值得稱讚。但葉公有些拿不准,就問孔子如何看待這件事。孔子不以為然,說道,『我們魯國的正直與此不同,父親為兒子隱瞞過錯,兒子為父親隱瞞過錯,正直就體現於其中』。

 

孔子對『直』的解釋無疑是詭辯。正直的意思是誠實而勇於坦承事實。『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顯然不是正直的行為。孔子也曾肯定正直的品德,主張選拔人才要『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顏淵第十二);對正直的人評價也很高,『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衛靈公第十五)。但正直並非孔子推崇的最高道德原則。在孔子心目中,忠和孝,親密關係之間相互維護高於正直這一價值。孔子不但主張『為親者諱』,還主張『為尊者諱,為賢者諱』。孔子這段話的真實意思是,正直的行為不適用於父子關係,只適用於不違背和不損害『親親尊尊』的情景中。但孔子又不好公然否定正直的行為,就詭辯道『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推而廣之,儒家主張較親近的關係之中的個體相對於較疏遠關係隱瞞過錯,相互包庇。在葉公此例中,父子關係相對的是關係較疏遠的鄰人或同鄉,父子關係比鄰裡關係親密,所以應當『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父子關係也親于和高於夫妻和兄弟關係,相對于夫妻和兄弟關係也應當相互隱瞞。但夫妻之間和兄弟之間就不能向父親隱瞞過錯。

 

父子關係相較於君臣關係則複雜些。不僅涉及親疏關係,還涉及尊卑關係。父子關係當然比君臣關係親密,但君臣之間是尊卑關係。父親就不能向君主隱瞞兒子的過錯,隱瞞了就是『欺君之罪』。此一情景中尊卑關係高於親疏關係。但兒子向君主隱瞞父親之過,則受到肯定,可『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此一情景中,親疏關係則優先於尊卑關係。這是因為在政權控制力較弱的傳統社會,雖然『忠』高於『孝』,但必須以『孝』為基礎,『孝』是『忠』唯一而廣泛的基礎,『忠』是『孝』的移情。如果為了『忠』而捨棄了『孝』,『忠』也無法存立。

 

孔子及儒家思想缺乏系統的闡述,其隻言片語一定要放在具體的情景中才能準確理解,不能毫無限制的一般化,不然就不能邏輯自洽。『親親相隱』不是絕對的。如果將『親親相隱』絕對化,就會與『大義滅親』相對衝突。但其實『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在儒家『親親尊尊』價值下是相輔相成的。

 

『大義滅親』語出儒家經典《春秋左傳·隱公四年》。魯隱公四年,衛國公子州籲殺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衛桓公,自己當上了國君。而衛國的老臣石碏的兒子石厚是公子州籲的幫兇。後來,石碏就找了個機會把州籲和他兒子石厚一起給殺了。書中因此稱讚石碏道:『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raw-image

 

就是說儒家主張為了君王的利益可以『大義滅親』;當然為了鄰人的利益不可『大義滅親』,為了次一等關係人的利益也不可『滅親』。所謂『大義』就是君王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但儒家也不贊同為了『大義』,為了君王的利益而犧牲所有親人。為了君王的利益,父親可以犧牲子女,丈夫可以犧牲子女。但反過來不行,子女不能為了君王的利益而犧牲父母,妻子不能為了君王的利益而犧牲丈夫。所以,父親犯了『大逆』之罪,『株連九族』就成為『為父絕君』的對應結果。父親一旦有罪于君王或官府,兒子告發不對,不告發事情敗露也要受到株連。『株連九族』是傳統社會以『孝』為基本價值的合理選擇。君王處決了父親,為子女者如果不報仇就是『不孝』。如果要盡孝就應當向君王報仇。君王從消除隱患出發,就得斬草除根。邏輯如此。

 

而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消解了『孝』的價值後,『大義滅親』就不僅可以『大義滅子』,還可以『大義滅父』了。這違背了儒家的主張,但符合法家的義理。可以『大義滅父』之後,就有了『劃清界限』的選擇,株連的程度低些。而過去的君王,就沒有讓子女與父母『劃清界限』的選擇。

 

 『親親相隱』與西方司法中的『近親屬作證豁免』也有本質的區別。不可混為一談。在儒家那裡,『親親相隱』是義務,不得違反。親親關係中,地位低者不能證實地位高者的過錯,更不能告發地位高者,不然會受到道德譴責甚至法律懲罰。傳統社會,子告父罪要受到法律懲處。而『近親屬作證豁免』是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

 

儒家的『親親相隱』和『大義滅親』主張是親疏和尊卑關係下的產物。『親親相隱』與建立在平等權利基礎上的現代法律體系相衝突;而『大義滅親』又泯滅人類天然具有的親情,兩者都應當拋棄。

 

2024年12月20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因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於他。他則將帝王傳給了他的兒子,將傳賢的禪讓制改為傳子的家天下。但一直有人懷疑大禹及夏朝只是傳說,並不真實存在。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的考古證據。如果夏朝和大禹不存在,那『三過家門而不入
《左傳》開篇記述注解的第一件大事,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則故事,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有名。記述了鄭莊公與母親武姜和弟弟共叔段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微言大義』  ,蘊含及傳遞了豐富的價值理念,有許多『彎彎繞』。其中『掘地見母』的情節尤其經典,成為了成語,鄭莊公挖地道與母親相見,被認為
孔融讓梨是著名的傳統道德故事,因記于啟蒙童書《三字經》中而廣為人知,『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三字經》成書於南宋。故事中的孔融是三國時的名人,當過北海太守,有諸多值得稱頌的事蹟,知名度很高。他是孔子的後代,從小聰明伶俐,能言善辯。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去洛陽拜見名流士大夫李膺,讓門
千百年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廣為流傳,一直被中國人奉為道德標杆。其人其事,出自司馬遷的撰寫的《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因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於他。他則將帝王傳給了他的兒子,將傳賢的禪讓制改為傳子的家天下。但一直有人懷疑大禹及夏朝只是傳說,並不真實存在。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的考古證據。如果夏朝和大禹不存在,那『三過家門而不入
《左傳》開篇記述注解的第一件大事,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則故事,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有名。記述了鄭莊公與母親武姜和弟弟共叔段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微言大義』  ,蘊含及傳遞了豐富的價值理念,有許多『彎彎繞』。其中『掘地見母』的情節尤其經典,成為了成語,鄭莊公挖地道與母親相見,被認為
孔融讓梨是著名的傳統道德故事,因記于啟蒙童書《三字經》中而廣為人知,『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三字經》成書於南宋。故事中的孔融是三國時的名人,當過北海太守,有諸多值得稱頌的事蹟,知名度很高。他是孔子的後代,從小聰明伶俐,能言善辯。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去洛陽拜見名流士大夫李膺,讓門
千百年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廣為流傳,一直被中國人奉為道德標杆。其人其事,出自司馬遷的撰寫的《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網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堆弘一法師說過的話。 比如這麼一句,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妳,緣滅,我看見妳在人群中!這是很成熟的白話文體了,而李叔同先生是八股文出身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白話文。 但是確實把緣解釋的不錯,所以何必在乎到底是不是弘一法師說的? 莊子的外篇中,有一類叫做重言,虛構孔子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這則《論語》很受當代人、特別是大陸的學者所批評,他們認為父子互相為對方的過失而隱瞞,那豈不是包庇、徇私嗎?因而批評孔子不講法治精神。 大家不要忘記,孔子在離開魯國前,是位居大司寇的,用現代語來說,就是法政一把手;既然如此,孔子怎麼會不講法治精神呢? 要了解這則《論語》的精神,首先要釐清孔子這句話的來
這則《論語》很受當代人、特別是大陸的學者所批評,他們認為父子互相為對方的過失而隱瞞,那不是包庇、徇私嗎?因而批評孔子不講法治精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網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堆弘一法師說過的話。 比如這麼一句,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妳,緣滅,我看見妳在人群中!這是很成熟的白話文體了,而李叔同先生是八股文出身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白話文。 但是確實把緣解釋的不錯,所以何必在乎到底是不是弘一法師說的? 莊子的外篇中,有一類叫做重言,虛構孔子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這則《論語》很受當代人、特別是大陸的學者所批評,他們認為父子互相為對方的過失而隱瞞,那豈不是包庇、徇私嗎?因而批評孔子不講法治精神。 大家不要忘記,孔子在離開魯國前,是位居大司寇的,用現代語來說,就是法政一把手;既然如此,孔子怎麼會不講法治精神呢? 要了解這則《論語》的精神,首先要釐清孔子這句話的來
這則《論語》很受當代人、特別是大陸的學者所批評,他們認為父子互相為對方的過失而隱瞞,那不是包庇、徇私嗎?因而批評孔子不講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