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陷阱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高學歷陷阱理論 - 瑞克中校
從小到大, 相信各位一定常常聽到爸爸媽媽或者長輩們說, “要乖乖念書啊, 長大才會有前途!!”. 也一定在每次考試的時候聽老師說: “大家要好好念書啊~以後才能找份好工作賺大錢啊!!!”. 可是, 大家仔細回想求學過程中, 那些第一名的, 真的有比較會賺錢嗎? 怎麼很多賺大錢的反而不是成績最好的呢? 老師爸媽你們是不是在騙我啊??
其實這就是今天我要提的, 高學歷陷阱理論.
高學歷陷阱理論的主旨就是, 你的高學歷反而限制了你的成就, 尤其是目標是賺大錢的話!!!
看到這邊很多衛道人士應該要崩潰了, “什麼? 你跟我說唸書沒用?? 那我要怎麼教小孩啊!!!! 難道瑞克中校你也不念書嗎?” 等等, 果然大家沒有認真看懂高學歷陷阱理論的內容. 我不是說高學歷的人沒有成就喔, 而是說”限制”了你的成就!!!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 只是從來沒有人點醒你而已!!!
我用個例子解釋給你們聽吧! 今天你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申請到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念了資訊相關學系, 學了正夯的AI相關的知識並且順利畢業了. 你的心裡一定想說, 我一定要去到FAANG這些好公司當個優秀的工程師吧!!! 這個時候有個不知名的小公司找你去上班? 你有可能去嗎?? 即使你發現該小公司做的東西很有未來發展性, 也符合你的興趣, 但是看著同學們一個個都去了當時最頂尖的FACEBOOK, APPLE, AMAZON等等公司, 難道你真的可以拋下這些公司去那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呢??
好, 就算你說服了自己, 想要去那家小公司上班, 但是, 你的女朋友贊成嗎? 你的家人會贊成嗎?? 你的親戚們會贊成嗎??? 你能出國唸名校, 大家對你的期望都是要光宗耀祖或者飛黃騰達, 你去了FAANG這種眾所皆知的大公司, 爸爸媽媽都可以驕傲地跟親戚好友分享: “我兒子真的厲害, 去了APPLEㄟ!!!! ㄟ婆哩災某? 就是埃鳳那個ㄟ婆啦!!!!” 你的女朋友也會覺得, “去了大公司, 工作穩定了, 也可以嫁了~”
但是如果你去了小公司, 而那間小公司搞不起來, 那你豈不是辜負了所有人的期待嗎????
所以絕大多數的跟你一樣成績優異名校畢業的人都會選擇當時最好的幾間大公司就職, 這就是高學歷的陷阱, 因為你的機會成本太高了, 如果你放棄了這麼好的機會, 你所必須面對的心理壓力是無比的巨大的.
可是之所以會成為眾所皆知的大公司, 代表公司成長的爆發期已經過了, 你現在進去已經不是能有爆發性成長的機會了, 反而只能成為公司裡面的小螺絲釘. 雖然領的薪水比起一般公司來說是高於平均的, 但是你想大富大貴發大財一口氣退休是很難很難的!!!
反過來說, 如果你的成績沒有那麼好, 去美國念書也只是一般的學校, 你畢業了要進FAANG機會近乎於零, 早就被名校畢業生卡滿了. 你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找工作, 這個時候你就接到了那間小公司的OFFER, 你也就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進去了那間小公司. 那小公司當然也是想找名校畢業生啊, 可是這些優秀的人才, 看得上小公司的又有幾人呢??
沒想到那家小公司是下一個fb, 下一個youtube, 下一個tesla, 所以瞬間股票上市一夕致富了......
當然你會說, 也有很多去小公司失敗的例子啊, 你怎麼不說?? 嗯....如果你會問這個問題, 我知道你們還沒看懂高學歷陷阱的含意.
高學歷的人 ⇒ 好公司 ⇒ 高於一般社會平均的報酬 ⇒ 但是致富不大可能....
普通學歷的人 ⇒ 一般公司 ⇒ 一般的報酬可能在平均左右, 但有可能一夕致富
如果大家學過一點統計學, 可以這樣說
高學歷的人 ⇒ Mean很高, Variance很小
普通學歷的人 ⇒ Mean大約等於一般平均, Variance很大
(Mean = 平均報酬, Variance = 變異)
所以本篇的目的不是要告訴你不要追求高學歷, 而是要告訴你高學歷往往會限制了你的選擇. 而如果你的目標是要發大財的話, 那可能你的高學歷反而不是助力而是阻力了....
所以不管你是本人, 或者是培育小孩的家長老師們, 請想想你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是安穩地追求高於一般人平均的報酬, 那就在求學階段辛苦一點吧, 好好地念個名校, 出來去大公司追求好薪水, 但是心裡就不要幻想著能夠一夕致富, 好好地工作吧!!
但是如果你是追求賺一大筆早早退休的人, 那你就要好好想想, 別被自己的學歷給限制住囉!!!
希望你能看懂我寫的文章, 相信對你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
Riker : "I wonder if one doesn't have to have age and wisdom to appreciate that, sir?" ~ "Too Short a Season",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瑞克中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劣幣驅逐良幣理論 - 瑞克中校 劣幣驅逐良幣,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又叫做Gresham's law. 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 是說如果今天市場上有兩種金幣流行, 兩種金幣含金量不同, 那麼人們自然會留下含金量高的, 而花用含金量低的, 那麼很快地, 這個市場上剩
劣幣驅逐良幣理論 - 瑞克中校 劣幣驅逐良幣,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又叫做Gresham's law. 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 是說如果今天市場上有兩種金幣流行, 兩種金幣含金量不同, 那麼人們自然會留下含金量高的, 而花用含金量低的, 那麼很快地, 這個市場上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Thumbnail
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Thumbnail
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