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斯心法漫談思覺失調—之三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症狀命名是一種方便說法
#人格永遠有一個整體秩序
  通常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的個體是非常有創造力的,卻覺得自己被圍困。他們儲備了豐沛的精力,卻被困於極度矛盾的信念中,不論是有關善與惡或強與弱的信念。他們通常是極端的理想主義或完美主義,為了種種不同的理由,他們覺得理想的自己、完美的自己無法實現。他們也深覺自己無法達到物質實相的標準化版本。
   每個案例應以自己的方式被看待。有些是對自己有一個誇張的理想化版本,其存在本身就威脅到實際的行動。他們害怕做錯,怕出賣了內在心理上的優越性。通常這樣一個理想化的內在自己,來自極度扭曲的信念——一個優越自己與低落自己。
  這孤立的心理兩極,有著同樣的力量。其他模糊的或沒被任一方了解的心理證據,在它們自己的心理旗幟下聚集在一起。   
  這個案例害怕自己的精力。那精力被指派成優越的自己,必須在了不起的冒險或英雄式行為中發揮。在日常中,卻沒有任何事能符合優越自己的誇張理想。於是,他害怕去行動,因為行動與理想永遠產生落差,他只會不斷的貶低自己。   
  有一種狀況是——他需要更多的讚美與注意力,因為他從自己這兒得到的太少。另一種情況是——他會拒絶為自己的行動負責。他也會避免使自己的能力接受考驗,因為他覺得自己必然無法通過。他有點意識到優越的自己與低落的自己都是心理上的產物。他的能力並不是真如此偉大,他的失敗也不是如此慘重。對人格的矛盾信念,使他總在心理的騷亂中,他覺得自己無法以任一種方式去做事。   
  「思覺失調症」涵蓋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經驗,有些人在社會中可以正常生活,有些人經常害怕自己的狀態,有些人常常處於極度亢奮的情緒,有些人隨時準備戰鬥,沒有完全一樣的案例,將症狀命名只是一種方便說法。   
  對大多數人而言,在衝動與意識心踫面之前,心理上會鋪好一條路以備衝動旅行,然後意識心再決定是否要實行衝動。   
  對人格而言永遠有一個整體的秩序,但被困住的人,沒有清楚的路徑。縱使有,也是一條被偽裝的路線。這樣的人,沒有與意識直接交會的清楚行動力,卻產生來自另一源頭的衝動,浮現為去行動的命令。那衝動可能透過幻聽、幻覺、幻視來展現。以幻聽、幻覺、幻視來展現的行動,個案認為自己不需要為此種行為負責,因為這些行為不是由自己來的。
Jean Lin
Jean Lin
也思社會設計自學團導師 熱愛賽斯書的研究者 踩踏在土地上實踐賽斯心法的行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an Lin 的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