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本來面目》│小小的心願與大大的堅持,成就不可思議的圓滿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命的目標,需要有一個大的方向,作為自己永恆的歸屬,能夠建立這樣的目標,人生不管是短或長,都是非常的有尊嚴。——聖嚴法師
圖片來源:IMDB
你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這一輩子,有沒有什麼目標,是你傾盡一切,都一定要達成的?
如果,50歲時,沒有錢,連窩身之處,都還需要他人幫忙,你還有勇氣,堅持實踐夢想嗎?
《本來面目》是一部紀實電影,透過真實的影片紀錄、模擬的戲劇與動畫,交叉敘說聖嚴法師一生的故事。
我不是佛教徒,對佛教的狀況也不熟悉,但對一位瘦弱儒雅的僧侶,竟然能造就一個對台灣具有龐大影響力的法鼓山道場,感到好奇,他應該是曾經立過很大的志願,然後努力不懈的去實踐,才能有這樣的成就吧!
然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這個宏大成就的起點,竟然只是幾十年前,聖嚴法師在出家前,仍為俗家的張姓少年時,許下的一個志願:「當好一個和尚」,「佛法很好,要把佛法分享給所有的人」。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當好一個和尚」,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既奇怪又普通的志願,但這位張姓男子認真地堅持著;因著時局的變動,不論出家或在家,都以「當好一個和尚」為目標前進;即使年至半百,窮困到在異鄉,僅能求不被凍死、餓死,仍不變初衷;即使人事的阻力與現實的困頓不斷,他隨順因緣、百折不撓,盡一切的努力,就是要「當好一個和尚」,將佛法分享給所有的人。
影片後半,有一段主持人李文媛對聖嚴法師與沈家禎居士的專訪,專訪中,聖嚴法師握著沈居士的手淚流滿面;聖嚴法師說,在他的一生中,遇到的逆增上緣比順增上緣多很多,因此,只要有一絲絲的溫暖,便會讓他感恩不已,沈居士對他的幫助,就如雪中送炭般的溫馨。
這一段,讓我也流淚了,要多麼大的堅韌,才能讓一個人,不畏困頓、艱苦、毀謗,只是要完成一個簡單素樸的發心;這發心,不為自己的榮華富貴,只為讓眾生得益,多麼大的慈悲!這或許是連聖嚴法師都沒有自覺到的,對眾生的巨大慈悲。
2017年1月攝於法鼓山農禪寺
知名導演李國修曾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本來面目》讓我看到,一個看似微小的心願與善愿,堅持著把它做到、做好,竟然能造就出難以想像的宏大成果;現今的法鼓山,支持、鼓勵、安定著難以估算的人們的心,影響力甚至超越知名企業。
聖嚴法師說:「生命的目標,需要有一個大的方向,作為自己永恆的歸屬,能夠建立這樣的目標,人生不管是短或長,都非常有尊嚴。」
你這一生,有沒有什麼目標,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傾盡一切,都一定要達成?
延伸閱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很多人來說,愛情跟婚姻都不是百分百對等的,但對她來說,就像堅持了一個很久很久的準則,作為父親,我就該跟她一起去守護。她不該為父母親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去結婚。那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我不知道,但我會和她站在一起,因為我是她的父親,她在我這裡,只能幸福。——《剩者為王》
不管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對自己是誰,還有對自己的身分引以為傲;不論是受病魔所苦的人,或支持病人的人,這些人活在當下的姿態,就很值得引以為傲——《阿娜達有點blue》
在我們的日常裡,我們看到的家人,真的是我們以為的他嗎?還是,只是冰山一角,他所顯露的他?在生命裡,看似已經復原的傷,是真的已經康復,還是只是刻意遺忘?會不會,這些刻意遺忘的傷,只是潛藏的火藥,在某個無法預期的火花裡,將自己炸個粉碎?
很多人在死亡之際,努力尋找自己活過的證明;很遺憾的是,到了這個時候才開始找,已經太晚了。
願世間所有人都能得到富貴名利,如此一來,大家方能明瞭,財富不是人生的終極答案。——金ㆍ凱瑞  I wish everyone could be rich and famous, so they could realize it’s not the answer.——Jim Carrey
「沒有畜養動物,也就沒有溫室氣體的問題;沒有食品安全問題,也就沒有食品短缺的外部效應;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我們重新獲得了一些價值,這些價值有同情心、正直、善良,一些人類天生應有的價值,我們重新得到了,這些都將融入我們的食品中」——美國社會企業家Josh Tetrick
對很多人來說,愛情跟婚姻都不是百分百對等的,但對她來說,就像堅持了一個很久很久的準則,作為父親,我就該跟她一起去守護。她不該為父母親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去結婚。那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我不知道,但我會和她站在一起,因為我是她的父親,她在我這裡,只能幸福。——《剩者為王》
不管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對自己是誰,還有對自己的身分引以為傲;不論是受病魔所苦的人,或支持病人的人,這些人活在當下的姿態,就很值得引以為傲——《阿娜達有點blue》
在我們的日常裡,我們看到的家人,真的是我們以為的他嗎?還是,只是冰山一角,他所顯露的他?在生命裡,看似已經復原的傷,是真的已經康復,還是只是刻意遺忘?會不會,這些刻意遺忘的傷,只是潛藏的火藥,在某個無法預期的火花裡,將自己炸個粉碎?
很多人在死亡之際,努力尋找自己活過的證明;很遺憾的是,到了這個時候才開始找,已經太晚了。
願世間所有人都能得到富貴名利,如此一來,大家方能明瞭,財富不是人生的終極答案。——金ㆍ凱瑞  I wish everyone could be rich and famous, so they could realize it’s not the answer.——Jim Carrey
「沒有畜養動物,也就沒有溫室氣體的問題;沒有食品安全問題,也就沒有食品短缺的外部效應;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我們重新獲得了一些價值,這些價值有同情心、正直、善良,一些人類天生應有的價值,我們重新得到了,這些都將融入我們的食品中」——美國社會企業家Josh Tetrick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假使你執著夢是真的,那就錯了,佛告訴你如夢幻泡影;假使你當假的,對我來說夢卻是很真。我師父給我取法名叫覺醒,但我自己想不夠資格,我就改個夢參(參悟),參的意思就想達到覺醒。但是現在我九十多歲了,沒覺也沒醒,還在夢中。---夢參老和尚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夢見一群法鼓山師兄師姐集合起來,共同參加一個專案團隊,主辦人要我們自我介紹,並且說一個願望。 輪到我自我介紹時,背景出現我的照片和名字。關於我的願望,我大概說「希望法鼓山越來越好」類似這樣的意思。 接著主辦人問我們最擔心法鼓山什麼事。我不記得我講的內容,不過我記得關於這個專案,我提出蠻多疑問。我
Thumbnail
求道, 是人生中一輩子一次的人生大事, 有啟發自性、與佛結緣同行、渡化九玄七祖、脫離十殿閻君掌管、 超越生死等殊勝,使自己在身心靈修養路上,走在光明坦途。   在進行如此慎重莊嚴的儀式之前, 求道人需要有哪些準備呢?   包含: 1.吃素一天─學習彌勒佛慈悲。 2.功德費─兩百元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沒有夢想的不是生活,但有人追求夢想而落的失敗的收場,那是因為夢想不慈悲。魔慈的夢想不一定慈悲,因為人間誰也能來誰也能去,我們都是獨特的自己。但夢想的慈悲就是愛,這就是一種我常說的佛法新思考,因為沒有夢想就不是生活,因此有了這種新思考。 人間譜寫愛的夢想者,都是以現時報是生活為依據,因此我的內在聲音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Thumbnail
假使你執著夢是真的,那就錯了,佛告訴你如夢幻泡影;假使你當假的,對我來說夢卻是很真。我師父給我取法名叫覺醒,但我自己想不夠資格,我就改個夢參(參悟),參的意思就想達到覺醒。但是現在我九十多歲了,沒覺也沒醒,還在夢中。---夢參老和尚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夢見一群法鼓山師兄師姐集合起來,共同參加一個專案團隊,主辦人要我們自我介紹,並且說一個願望。 輪到我自我介紹時,背景出現我的照片和名字。關於我的願望,我大概說「希望法鼓山越來越好」類似這樣的意思。 接著主辦人問我們最擔心法鼓山什麼事。我不記得我講的內容,不過我記得關於這個專案,我提出蠻多疑問。我
Thumbnail
求道, 是人生中一輩子一次的人生大事, 有啟發自性、與佛結緣同行、渡化九玄七祖、脫離十殿閻君掌管、 超越生死等殊勝,使自己在身心靈修養路上,走在光明坦途。   在進行如此慎重莊嚴的儀式之前, 求道人需要有哪些準備呢?   包含: 1.吃素一天─學習彌勒佛慈悲。 2.功德費─兩百元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沒有夢想的不是生活,但有人追求夢想而落的失敗的收場,那是因為夢想不慈悲。魔慈的夢想不一定慈悲,因為人間誰也能來誰也能去,我們都是獨特的自己。但夢想的慈悲就是愛,這就是一種我常說的佛法新思考,因為沒有夢想就不是生活,因此有了這種新思考。 人間譜寫愛的夢想者,都是以現時報是生活為依據,因此我的內在聲音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