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聖嚴法師給我的啟示:紀錄片《本來面目》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篤信佛教之人,肯定知道現今台灣有所謂的佛教四大名山(法鼓山、中台山、佛光山、慈濟),這四大教團皆是極具影響力的佛教組織。其中,法鼓山,或者該說是「聖嚴法師」,於我更是尤為重要的。2009年2月,聖嚴法師捨報圓寂。說來慚愧,也是在這一年,因為讀了《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一書,我才對這位充滿大智慧的「博士」法師有較為深入的認識。​
圖片來源:《本來面目》劇照
2020年,張釗維導演的紀錄片《本來面目》,以非商業模式上映時,就特別吸引我的關注。直到最近,此片在Giloo紀實影音平台上架後,才終於在近幾日,趁著年假無事,將這部片看完。《本來面目》從1979年的紐約街頭揭開序幕,以每十年為一篇章,回顧了聖嚴法師從1929年出生伊始,往後八十年,傳奇的一生。​
少年時代的聖嚴法師,見證過時代的荒涼、家國的困頓,以及漢傳佛教的凋零。在而立之年,法師遇見了他的師父東初老人。不惑之年,他下定決心赴日本接受現代學術的洗禮,取得立正大學的博士學位。他當時在日本住的小小屋舍裡,高高的牆上貼著寫有師訓「當作大宗教家,勿為宗教學者」的紙張,最終遂成為他往後生命的志業。​
圖片來源:《本來面目》劇照
《本來面目》裡,有幾處令我相當喜歡的片段。影片有訪問美國佛教會創辦人沈家楨先生的片段,沈老先生握著比自己年紀稍輕的聖嚴法師說道:「聖嚴法師就是我的福田。」語畢後,只見法師雙手捂著臉,激動落淚。法師說他一生逆緣多而順緣少,沈老先生就是他的順緣,像是生命中的溫暖和一道陽光。看到此幕方才理解,原來法師雖得智慧、開大悟,卻仍然是個有悲有喜的平凡之人。情之所至,依舊會流下淚水。​
1999年,台灣發生了芮氏規模7.3的921大地震,重創中部地區。聖嚴法師第一時間便抵達災區關切受災民眾。紀錄片中的法師寡言,僅向著罹難者與家屬雙手合十示意。在祈福的短片中,法師說:「我一向相信啊,救苦救難的人,那就是菩薩。能夠在受苦受難而還非常堅強地能夠活下去,還能夠自利利人,這種人,那才是偉大的菩薩。」就算隔著銀幕,還是能感受到影片中聖嚴法師,那股不假言語,發自內心,慈悲的力量。​
2000年,聖嚴法師作為漢傳佛教的唯一代表,出席了聯合國「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會中,法師的發言,令人讚嘆:「如果發現我們所信的宗教的教義,或者是有不能寬容其他的族群之點,若有和促進世界和平牴觸之處,都應該對這些教義做出新的詮釋。」法師的警示言猶在耳,任何一個健康的宗教,都應該放下對過往教義的執念,唯有我們共同面對當下的人間,才能真見人間淨土與天堂。
圖片來源:《本來面目》劇照
聖嚴法師一生曾受到多位禪師、長老的提點。靈源法師要他放下紅塵;東初老人要他放下習性;印順長老要他放下批判;伴鐵牛禪師要他放下名位。而他的諸眾弟子則讓他,更進一步地認識何為「放下」。那就是,放下「師父」的身段,才能真正走進眾生的心房。​
而我在法師身上得到最大的啟示,亦是「放下」。然而,說得容易,做則困難。然人生就是修行的道場,也許我們的智慧與悟性不足師父的千萬分之一,但我們可以用一生的時間,去參透因為「放下」而獲得的種種美好與喜樂。​
圖片來源:《本來面目》劇照
聖嚴法師在生前最後留下了〈末後偈〉: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法師告誡我們,毋須懼怕生死,唯有當我們放捨諸相之後,當下便能夠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我祈願自己,終有一日,也能證得「本來面目」的真實義。​
致意 ​ 聖嚴法師。​
圖片來源:《本來面目》海報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孝謙導演與呂安弦編劇再次合作的新電影《跟你老婆去旅行》,於2月10日(昨日)正式上映了。在春節期間,這部炫麗無比的浪漫作品,以其超乎邏輯的甜蜜想像,成為一眾賀歲片裡,相當特別的存在。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你想談一場怎樣的戀愛?2021年2月10日小年夜(就是今天)起,去看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願我們都不再討厭自己,和過往與寂寞和解。然後,去談一場不再錯過、浪漫的戀愛吧!
2月5日,Netflix上架了郭敬明導演的電影《陰陽師:晴雅集》。作品雖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但卻大改原著內容,轉而將焦點全放在了「晴」、「雅」二人身上。​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長久以來深受觀眾的喜愛。舉凡《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在每個人心中,肯定都有一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對我而言,1988年的《龍貓》,就是我心中份量相當重的作品。終於,《龍貓》又再次於今年重返大銀幕,令人欣喜萬分!​
《ME》是一部非常有趣,且充滿文化符號的電影作品,這大概是與導演的背景有關。導演江奕勳ANGUS CHIANG原是一名服裝設計師,2015年成立了同名服裝品牌ANGUS CHIANG,在他過往的服裝系列裡,大量從台灣的在地文化與生活痕跡中汲取創作靈感,翻玩服裝設計的可能性。​
這部長達150分鐘的電影作品,是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對伊朗政府和專制法律,最沉痛的質疑與批判。《無邪》是一部你必須看的不凡傑作。這次,讓我們一起鼓足勇氣,向道德問難,向律法挑戰,不再當一名冷漠的旁觀者。
林孝謙導演與呂安弦編劇再次合作的新電影《跟你老婆去旅行》,於2月10日(昨日)正式上映了。在春節期間,這部炫麗無比的浪漫作品,以其超乎邏輯的甜蜜想像,成為一眾賀歲片裡,相當特別的存在。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你想談一場怎樣的戀愛?2021年2月10日小年夜(就是今天)起,去看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願我們都不再討厭自己,和過往與寂寞和解。然後,去談一場不再錯過、浪漫的戀愛吧!
2月5日,Netflix上架了郭敬明導演的電影《陰陽師:晴雅集》。作品雖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但卻大改原著內容,轉而將焦點全放在了「晴」、「雅」二人身上。​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長久以來深受觀眾的喜愛。舉凡《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在每個人心中,肯定都有一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對我而言,1988年的《龍貓》,就是我心中份量相當重的作品。終於,《龍貓》又再次於今年重返大銀幕,令人欣喜萬分!​
《ME》是一部非常有趣,且充滿文化符號的電影作品,這大概是與導演的背景有關。導演江奕勳ANGUS CHIANG原是一名服裝設計師,2015年成立了同名服裝品牌ANGUS CHIANG,在他過往的服裝系列裡,大量從台灣的在地文化與生活痕跡中汲取創作靈感,翻玩服裝設計的可能性。​
這部長達150分鐘的電影作品,是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對伊朗政府和專制法律,最沉痛的質疑與批判。《無邪》是一部你必須看的不凡傑作。這次,讓我們一起鼓足勇氣,向道德問難,向律法挑戰,不再當一名冷漠的旁觀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