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時事翻譯】精神科的黑暗面 第二章!去了就會變成藥罐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為逐字稿,為使閱讀流暢,有將譯文潤飾過,跟影片版本不同。
*影片中文CC字幕已經提交,正在審核中。

原影片:精神科 の闇 第2弾 ! 精神科に行くと薬漬けにされる? の真実!
作者:メンタルドクターSidow

raw-image

這就是,精神科的,黑暗面Σ(´□`;)

大家好,我是Mental Doctor Sidow。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坊間廣為流傳的精神科黑暗面。

這次是第二章,主題是「一旦去了精神科,就會吃藥吃到停不下來、成癮、變成藥罐子」

很多人都聽過,一旦去了精神科,就會吃藥吃成藥罐子。所以我想以現職精神科醫師的角度,告訴大家實際狀況,以及什麼才是真相。

首先跟大家介紹精神科會開立的藥:

raw-image

主要的精神用藥呢,有治療憂鬱症的抗憂鬱劑、治療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控制幻覺跟妄想的抗精神病藥、治療焦慮的抗焦慮劑、促進睡眠的安眠藥

以上的藥經常在精神科開立。

藥效雖然每個都不同,但這些藥有個共通點就是,全都會作用於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

以憂鬱症為主的精神疾病,幾乎都是因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產生障礙,而這些不同種類的藥,就是為了讓神經傳導物質恢復平衡。雖然聽到「精神科用藥」可能會覺得很特殊,但就像是你身體痛,醫生會開止痛藥一樣,跟一般的用藥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是只要扯到精神科,大家就會想到吃藥上癮、變藥罐子。

接下來我要講解為什麼會這樣的三個理由:

第一,需要長期服藥

一般而言在精神科都需要長期治療,不像流感或盲腸炎,治一次就好,就算有,這樣的疾病也很少。基本上治療都要幾個月,根據疾病不同,治療數年也不稀奇。

而且,就算症狀曾一度減緩,精神疾病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有可能因為日常壓力、或一點刺激就復發。所以,即便症狀緩和了,也有人為了防止復發長期就醫服藥。

因為有很多患者必須長期服藥,所以大家對精神科藥物就會有會上癮的印象。

但是還請大家記得,很多人服藥只是防止不復發而已。

第二,有一定數量的重症患者。

這個不限於精神科,不管哪個科別一定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重症患者,這樣的病患治療比較困難、病況也難以好轉,所以藥量自然會增多。病情好轉不起來,藥量又增加,於是患者的情緒就會更加糟糕。

在其他科也會發生一樣的事情,在其他科別的重症患者,多數都是高齡長者。所以其實有很多老年患者必須每天服用大量的藥。

但是在精神科就不一樣了,精神科患者年齡層非常廣,所以就容易透過社群軟體傳播這些訊息,在網路上因為負面新聞比較容易得到關注,結果就是精神科整體都被貼上讓人變成藥罐子的標籤。

第三,藥真的給太多了。

我自己是認為精神科的藥物只要正確使用,就一定有效。但即便如此,也要避免吃太多。原本真正重要的不單單是藥,而是用藥配合其他療法一起治療。

但事實是,的確也有醫生把藥當成糖果在開。

舉個比較專業的例子,憂鬱傾向不等於憂鬱症、兩者並不相同。憂鬱症需要抗憂鬱劑、但憂鬱傾向就不一定要投藥了,所以精神科醫生原本應該慎重地辨別,再決定要不要開藥,但現實是也有醫生會隨便開藥。結果就是藥量增加、無法減藥停藥的人更多了。

我站在精神科醫生的立場說這些話並沒有惡意,精神科醫師的確是有它的困境,第一沒有辦法花太多時間在單一病患身上、第二醫生太期待藥的效果,所以有醫生會多開藥,這些我個人都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

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改善整體醫師的勞動條件與環境。

raw-image

回顧一下剛剛說過的。第一是因為精神疾病的特性、第二是患者的特性、第二是醫師的特性,有各種不同的成因導致精神藥物被汙名化的結果。

因為這三個原因藕斷絲連、剪不斷理還亂,造成精神科給人的印象無法改善。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改善這種偏見?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病情惡化之前把患者治好。

如果在病情惡化之前把患者治好,那根本就不需要用藥,就算藥開藥也只需要開最少的量。特別是精神疾病常受到環境跟壓力影響,要先讓患者不要在生活中累積壓力,這是讓病情不要惡化的重要因素。

1.讓病患不要累積壓力、2.在惡化前先把患者治好,如果這變成常態,我覺得精神科=藥罐子的印象就會減少很多。大家也要記得預防勝於治療,要在精神疾病惡化前趕緊預防喔。

這次是精神科的黑暗面第二章「去看精神科就會吃成藥罐子」

那我們下次見啦!掰!

raw-image

題外話:

大家有聽過「帕累托法則」嗎?

簡單來說就是整體80%的印象,僅僅仰賴剩下的20%來決定,大概是這樣的理論。

我想恐怕在精神科也是這樣,因為那20%的極端例子、或是不好的案例,就決定了精神科給人印象的80%,所以精神科給人的印象才會因為這樣,被那20%給左右,看起來很負面。

所以並不是80%的精神科都長這樣,你看到的可能只是20%,但看起來就像是全貌。

所以請大家不要過度相信精神科的負面印象,一起學習不要太過極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くら(kura)的沙龍
86會員
45內容數
寫我的病、我的傷、我那些還沒癒合、還在流膿的傷口。
2022/09/02
那天的古莫萓很反常,平常的她對於佛牌是連一眼都不敢看,是個有自知之明的膽小鬼;但那天全參拜完後,她竟膽敢直接走往櫃檯的佛牌區,一個一個鑑賞般地看得目不轉睛。還主動開口,指向櫃台裏側,要求廟方人員帶看平時覺得對到眼就會被詛咒的古曼童跟陰牌。
Thumbnail
2022/09/02
那天的古莫萓很反常,平常的她對於佛牌是連一眼都不敢看,是個有自知之明的膽小鬼;但那天全參拜完後,她竟膽敢直接走往櫃檯的佛牌區,一個一個鑑賞般地看得目不轉睛。還主動開口,指向櫃台裏側,要求廟方人員帶看平時覺得對到眼就會被詛咒的古曼童跟陰牌。
Thumbnail
2022/08/21
人說天南地北,很是適合。適合不是指形容此刻的行為,而是一文一理、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好似陰陽兩極。
Thumbnail
2022/08/21
人說天南地北,很是適合。適合不是指形容此刻的行為,而是一文一理、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好似陰陽兩極。
Thumbnail
2022/08/19
死亡其實就是蛋白質的味道 先是酸敗 而當程度更進一步 就是腐壞 就是死亡 就是食腐動物們的盛宴 即便你根本還沒見過 也不敢暗自想像他們的樣子
Thumbnail
2022/08/19
死亡其實就是蛋白質的味道 先是酸敗 而當程度更進一步 就是腐壞 就是死亡 就是食腐動物們的盛宴 即便你根本還沒見過 也不敢暗自想像他們的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
Thumbnail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
Thumbnail
第一次看精神科就上手!什麼情況下需要看精神科?是不是看了就要一輩子吃藥?我該如何和醫生說明我的狀況?我是抗壓性不足還是真的生病了?分享給大家我的初次看診經驗和想法~
Thumbnail
第一次看精神科就上手!什麼情況下需要看精神科?是不是看了就要一輩子吃藥?我該如何和醫生說明我的狀況?我是抗壓性不足還是真的生病了?分享給大家我的初次看診經驗和想法~
Thumbnail
本章是「藥物」部份最後一章,也是服用精神科藥物時最常見的幾個疑惑。 ★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又不好,該請醫師換藥嗎? 吃完藥還沒感覺到效果,副作用就很明顯,反而更不舒服,乾脆不吃還比較好! 首先得澄清,「藥物仿單」上列出的副作用有非常多,而且其中有些看起來很恐怖,但其實重點應該擺在「發生率」。
Thumbnail
本章是「藥物」部份最後一章,也是服用精神科藥物時最常見的幾個疑惑。 ★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又不好,該請醫師換藥嗎? 吃完藥還沒感覺到效果,副作用就很明顯,反而更不舒服,乾脆不吃還比較好! 首先得澄清,「藥物仿單」上列出的副作用有非常多,而且其中有些看起來很恐怖,但其實重點應該擺在「發生率」。
Thumbnail
接下來的章節將進入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治療。 先來談談治療為什麼重要。其實這和上一章談到的「自律神經檢查」有關,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醫學觀念也脫不了關係。 首先,會到身心科看診當然是因為有症狀、有疾病,而就診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治療這些困擾。
Thumbnail
接下來的章節將進入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治療。 先來談談治療為什麼重要。其實這和上一章談到的「自律神經檢查」有關,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醫學觀念也脫不了關係。 首先,會到身心科看診當然是因為有症狀、有疾病,而就診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治療這些困擾。
Thumbnail
自從專線開線以來,一直陸續有精障者家屬來電,詢問說為什麼藥物對自己的小孩或是手足沒有效果?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更何況精神疾病的樣態變化萬千,很難一言以蔽之。這篇文從憂鬱症和強迫症的角度切入,希望提供一些方向做參考。
Thumbnail
自從專線開線以來,一直陸續有精障者家屬來電,詢問說為什麼藥物對自己的小孩或是手足沒有效果?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更何況精神疾病的樣態變化萬千,很難一言以蔽之。這篇文從憂鬱症和強迫症的角度切入,希望提供一些方向做參考。
Thumbnail
吃藥吃了十多年,最近跟醫師一起合作嘗試停藥,現在為了面對工作,又把藥吃回去了。關於吃藥,有許多感觸,有令人神傷的,也有為自己感到驕傲的:要吃什麼藥、吃多少和何時吃,都可以很熟悉地和醫師對等討論決定,管理自己的健康。
Thumbnail
吃藥吃了十多年,最近跟醫師一起合作嘗試停藥,現在為了面對工作,又把藥吃回去了。關於吃藥,有許多感觸,有令人神傷的,也有為自己感到驕傲的:要吃什麼藥、吃多少和何時吃,都可以很熟悉地和醫師對等討論決定,管理自己的健康。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Thumbnail
第一件事情是你必須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並且鼓起勇氣去看醫生,才會進階到是否有需要使用藥物的議題。別擔心,當你願意踏入診所/醫院的剎那,其實已經是跨出了一大步。 幸好醫生很溫柔,安撫我的情緒失控後,開始透過聊天的方式確認狀況,也很清楚說明有三種方式可以治療我的病況:
Thumbnail
第一件事情是你必須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並且鼓起勇氣去看醫生,才會進階到是否有需要使用藥物的議題。別擔心,當你願意踏入診所/醫院的剎那,其實已經是跨出了一大步。 幸好醫生很溫柔,安撫我的情緒失控後,開始透過聊天的方式確認狀況,也很清楚說明有三種方式可以治療我的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