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RIE看關於睡眠最重要的四件事

2020/09/2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寫在前面

還有人不知道我是 Magda Gerber的信徒嗎?!要是Magda Gerber還在世,我應該已經包袱收好,帶好束脩,坐在他的教室裡面上課了!我對Gerber的愛與崇拜,應該已經超過五月天迷對五月天的愛了吧!
Janet Lansbury是Magda Gerber很活躍的徒弟之一,我很愛看Janet分享關於嬰幼兒教育的想法,在這些文章中,看到更多在實作上RIE的操做方法,以及Magda Gerber的核心堅持。
在我看完Magda Gerber的兩本書:【尊重與觀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和【Dear Parent: Caring For Infants with Respect(台灣沒有翻譯出版) 】後,常常在想 Magda Gerber會對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的我說什麼,她會贊同我的方法嗎?她會不會覺得我在做「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調整孩子的入睡方式?
我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好受鼓舞!
原來,Magda Gerber 根本就相信孩子可以自行入睡,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Magda Gerber 認為睡眠調整(有些人會稱之為睡眠訓練),根本只是『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調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和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訓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
這篇文章我也讓我稍微又檢討一下自己當初因為對孩子不夠尊重,跳跳糖才變成一個奶睡娃(但這只是單純地往回看,沒有自責,身為正向的媽媽要不斷向前看就好,回顧歷史只是知道自己怎麼走過來的就好了)。還好在專業的睡眠顧問服務後,除去了跳跳糖被我調整的狀況,讓跳跳糖恢復自己嬰兒好好睡的本能,更感謝研習嬰幼兒睡眠顧問這條路上,發現的RIE的存在,讓我原本就已經很認同的「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走到一個更為踏實、合理的新境界。
再次讚嘆和更加崇拜Magda Gerber,在半個世紀以前,早在這三十年才發展出睡眠科學的了解,就已經洞悉了嬰兒睡眠的真諦。
我最喜歡文中的這句:請記得『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他的影響力』,因為我們會創造一個情境,事後變成一個習慣,然後再將這個習慣變成我們寶寶所『需要的』。當有些寶寶可以自然的轉換這些習慣的同時,有些寶寶就是會遇到轉換上的困難。我告訴自己要常常把這句話放在心裡,不只是睡眠,我和跳跳糖的生活就是如此,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他的影響力!
特別翻譯這篇,與大家分享。

The Subtleties of Baby Sleep (4 Important Things To Know)

作者:Janet Lansbury
譯者:江語嫣
Magda Gerber 在【尊重與觀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 一書中指出: 「『睡覺』這兩個字可以把超級想睡的寶寶叫醒!」
Magda Gerber這句話說得似乎有點誇張,不過最新的科學研究(by Gopnik, Spelke, and others)都已經證實Gerber對於嬰兒的了解已經超前在半世紀以前的科學研究。Gerber認為嬰兒是非常聰慧並且有洞察力的。他們會認出重複的字,理解我們的話裡的含義,感覺到我們的情緒和態度。在我多年與嬰兒和幼童的觀察中,我注意到,當成年人帶著某種特定的目的去接近孩子時,尤其當他們察覺到我們跟他們是不同國的時候,他們會拒絕所有我們提供的任何東西。
Magda 建議不要使用「睡覺」兩個字,建議換成比較溫和、和比較不具破壞性的『休息』。同時,她認為使用睡覺這兩個字,在不經意裡、似乎傳達給孩子些微的的負面含義,像是「去睡覺」聽起來像是一個被放生的感覺,而「睡著」聽起來有點危險(同時有點痛苦)。
身為父母,如果我們對就寢這件事情有感到抱歉的態度,像是「可憐的寶貝現在要去睡了」,或是「又要為入睡和孩子奮戰了」,又或者孩子只是察覺到我們的不耐煩,像是「你很累了,所以快點、趕快去睡覺了!」,寶寶對於睡覺就會顯得躁動和抗拒。這些負面的態度都會讓孩子更是抗拒自己該去睡覺的這件事,睡覺本來應該是放鬆的,並且因為很放鬆所以才能好好入睡。
關於睡眠最需要知道的事,也是父母在教養上最需要知道的事,莫過於:寶寶是完整而獨立的一個人。(有點類似台灣最近很流行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但又不太一樣,是一種真的尊重他、像是你尊重你的朋友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一般。)寶寶們會聽、會注意、會吸收、會像我們學習,和透過我們理解生活,不論有多們無意識的行為,不論我們希望他們學到、或是不希望他們注意到。
請各位先記住上面所說的事實,然後再來理解其他也很重要的寶寶睡眠二三事:

一、寶寶很容易被過度刺激,也很容易過度疲倦

這對於高敏感的小孩來說,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但是請記得,嬰兒並沒有發展出我們所擁有的資訊過濾器。想像你的感官接受器,無時無刻被調整到很大,而且不論妳做什麼,你的感官接受器都無法被調整、降低接收程度、更無法被關掉。這個超高感官接受度的情形,就是寶寶每天面對所有資訊的狀況,這同時代表即使在我們認為是安靜的、可掌握的環境裡,寶寶還是會被過度刺激。
過度刺激和過度疲倦,就會造成躁動、不愉快、抱怨、哭泣、難以入睡、以及睡不安穩的寶寶。
身為一個敏感的嬰兒是令人振奮的,但同時也是令人疲憊的,而且過度疲勞很容易就發生。(我當媽的時候,也似乎常常錯過這個訊號)我很常在課堂裡提醒家長,在我們每週共同相處的這九十分鐘裡,即便我們的教室相對而言是如此的安靜和放鬆,但對寶寶來說,卻是超級刺激、和疲倦的。寶寶將整個環境都納入吸收的範圍,他觀察所有人的活動,並且同時要發展他們自己的大動作、認知能力、以及經由自己選擇玩什麼來練習社交技巧。對寶寶而言,這真是累爆了!(語嫣備註:還不太理解RIE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影片,藉由影片理解一下這篇文章為什麼特別強調RIE教室是如次的安靜和放鬆,但寶寶還是受到極大的刺激並且很疲倦。這跟台灣所有的嬰幼兒課程相比,只能用「什麼都沒在做」來說明,我想這也是RIE在台灣一直都紅不起來的原因吧~因為我們好喜歡很充實的人生。)
我鼓勵大家重新打開眼睛,意思是:將我們的眼睛關注到那些過份刺激和過度疲倦所造成的的睡眠訊號前奏。這些前奏包含活動力降低、速度變慢、肢體協調性變差、和稍微放空、打盹。(就像我每天活動到了一天的尾聲一樣。)

二、寶寶喜歡固定作息並且準備好養成習慣

父母對於生活的選擇,決定了寶寶的生活方式。我們教會他們可以期待什麼,他們通常會想要繼續做他們所知道的事(這是合理的,想想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並也有時候會難以概括承受)。所以透過穩定的睡眠作息,和每個家庭特定的喜好,這些都會一點一滴的成為孩子的「慣性節奏」。
舉個例子來作為說明:教室裡曾經有一位寶寶,他漸漸習慣睡在媽媽身上的背帶裡,然而這個家庭後來遇到一些狀況,讓父母需要試著讓孩子轉換成為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不過因為孩子學會了睡覺時是被背著,腳是被懸空的,同時也是一邊被媽媽親餵、一邊入睡,當這對父母試著將孩子放回她的嬰兒床上睡覺時,寶寶會在感覺到他的腳被放到床上、不再懸空時、立刻將自己驚醒!這對父母最後去諮詢一位嬰幼兒睡眠專家,專家給他們的建議是:將寶寶在想睡、但還未睡著的時候放入他的嬰兒床上,這樣孩子就會清楚的知道,他要被放在哪,然後父母也要提供寶寶一些時間去慢慢的自行入睡。
我希望看完上面的建議以後,家長們不要誤解為這是建議我們絕對不能親餵寶寶到睡著,或是這個建議是要求我們千萬不能讓孩子睡一個短短的小睡、甚至是不能睡在嬰兒車裡、或是我們的懷抱中。
我的建議很簡單,是請記得『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他的影響力』,因為我們會創造一個情境,事後變成一個習慣,然後再將這個習慣變成我們寶寶所『需要的』。當有些寶寶可以自然的轉換這些習慣的同時,有些寶寶就是會遇到轉換上的困難。

三、如果要改變寶寶的作息,溝通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不論寶寶多喜歡可預期性、和熟悉感,必要時、他們也同時有接受改變的能力,只要成年人對寶寶的期待是符合發展年齡的。
我個人不喜歡「睡眠訓練」這個詞,不只是因為它聽起來很不自然而且很強迫性,更是因為轉換為健康的睡眠習慣實際上是與「訓練」完全相反的,反而更像是「除去訓練」。我們用尊重的方法除去孩子被我們誤導訓練出來的睡眠方式:像是抱睡、搖睡、在汽車座椅上睡。我們用尊重孩子的方式,除去孩子被我們訓練出來必須要有母親的乳房這個睡眠條件才能安然入睡的情況(甚至有些孩子被訓練成只有一直在乳房上才能持續睡眠狀態)。
我們的對手,清醒的寶寶,可以在最小的壓力之下接受這些改變,只要我們藉由幾個方法建立一個尊重的、互信的親子關係:
  1. 發展一個良善溝通的親子關係:我們愈快開始以寶寶都聽得懂的概念和孩子溝通,他們愈快真的就能理解我們的意思。
  2. 清楚而且辰時的告知孩子我們要進行的改變是什麼:『洗完澡、我會餵你,然後我們黏滴滴報再一起,把你放進床上休息時,我會唱歌給你聽。通常我們會一起搖啊搖啊,但今天晚上,我們只會抱一抱之後,然後你躺在床上時,我們就互道晚安了。』
  3. 支持他、接受他、並且認同他的感受:『你不開心。你覺得這件事情很難,我知道。你習慣抱抱搖睡,我聽到你有多麽不開心,你現在覺得放鬆休息很困難,但你很快就會了。』

四、睡覺這件事需要放手

為寶寶建立健康的睡眠節奏,是指創造好的睡眠條件,以及提供讓這件事情愈來愈容易的練習機會,他們才能夠懂的對清醒時所擁有的花花世界放手。我們平靜的存在幫助他們放下刺激、壓力、興奮感、和其他清醒時間所儲存的情緒。讓寶寶們學會放手的前提,是父母也學會放手,也就是說,睡覺時間絕對不是拿來分享我們的憂愁、挫折、憤怒、或是任何關於睡覺的戰役(有沒有因為要去睡覺而搞得全家都心情不好的?)!
我們每天每次都進行可預期的睡前儀式,會幫助寶寶學習漸漸的放手,並且開始進入睡眠的情緒,甚至期待等等要去睡覺(好吧~這樣說或許有點太過樂觀),例如:講一些安撫的故事或是唱唱搖籃曲。
在【尊重與觀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一書裡,Magda Gerber有分享到:『為孩子開始一個好的睡前習慣,是與孩子一起回顧這一天。例如:今天我們去散步的時候下起雨來,我們回家吃午餐....之類的。我們成年人認為不重要的事,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他今天吃了什麼?他今天去了哪裡?他今天看到了什麼?一起回顧一天,是提供孩子安全感的一個方式,他將會帶著愉快的心情伴她上床。你也可以預告明天將發生什麼事,這個將過去、現在、未來連接再一起的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個生命流動的模式...』
Zzzz...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