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RIE看關於睡眠最重要的四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寫在前面

還有人不知道我是 Magda Gerber的信徒嗎?!要是Magda Gerber還在世,我應該已經包袱收好,帶好束脩,坐在他的教室裡面上課了!我對Gerber的愛與崇拜,應該已經超過五月天迷對五月天的愛了吧!

Janet Lansbury是Magda Gerber很活躍的徒弟之一,我很愛看Janet分享關於嬰幼兒教育的想法,在這些文章中,看到更多在實作上RIE的操做方法,以及Magda Gerber的核心堅持。

在我看完Magda Gerber的兩本書:【尊重與觀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和【Dear Parent: Caring For Infants with Respect(台灣沒有翻譯出版) 】後,常常在想 Magda Gerber會對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的我說什麼,她會贊同我的方法嗎?她會不會覺得我在做「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調整孩子的入睡方式?

我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好受鼓舞!

原來,Magda Gerber 根本就相信孩子可以自行入睡,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Magda Gerber 認為睡眠調整(有些人會稱之為睡眠訓練),根本只是『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調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和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訓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

這篇文章我也讓我稍微又檢討一下自己當初因為對孩子不夠尊重,跳跳糖才變成一個奶睡娃(但這只是單純地往回看,沒有自責,身為正向的媽媽要不斷向前看就好,回顧歷史只是知道自己怎麼走過來的就好了)。還好在專業的睡眠顧問服務後,除去了跳跳糖被我調整的狀況,讓跳跳糖恢復自己嬰兒好好睡的本能,更感謝研習嬰幼兒睡眠顧問這條路上,發現的RIE的存在,讓我原本就已經很認同的「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走到一個更為踏實、合理的新境界。

再次讚嘆和更加崇拜Magda Gerber,在半個世紀以前,早在這三十年才發展出睡眠科學的了解,就已經洞悉了嬰兒睡眠的真諦。

我最喜歡文中的這句:請記得『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他的影響力』,因為我們會創造一個情境,事後變成一個習慣,然後再將這個習慣變成我們寶寶所『需要的』。當有些寶寶可以自然的轉換這些習慣的同時,有些寶寶就是會遇到轉換上的困難。我告訴自己要常常把這句話放在心裡,不只是睡眠,我和跳跳糖的生活就是如此,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他的影響力!

特別翻譯這篇,與大家分享。


The Subtleties of Baby Sleep (4 Important Things To Know)

作者:Janet Lansbury

譯者:江語嫣

Magda Gerber 在【尊重與觀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 一書中指出: 「『睡覺』這兩個字可以把超級想睡的寶寶叫醒!」

Magda Gerber這句話說得似乎有點誇張,不過最新的科學研究(by Gopnik, Spelke, and others)都已經證實Gerber對於嬰兒的了解已經超前在半世紀以前的科學研究。Gerber認為嬰兒是非常聰慧並且有洞察力的。他們會認出重複的字,理解我們的話裡的含義,感覺到我們的情緒和態度。在我多年與嬰兒和幼童的觀察中,我注意到,當成年人帶著某種特定的目的去接近孩子時,尤其當他們察覺到我們跟他們是不同國的時候,他們會拒絕所有我們提供的任何東西。

raw-image

Magda 建議不要使用「睡覺」兩個字,建議換成比較溫和、和比較不具破壞性的『休息』。同時,她認為使用睡覺這兩個字,在不經意裡、似乎傳達給孩子些微的的負面含義,像是「去睡覺」聽起來像是一個被放生的感覺,而「睡著」聽起來有點危險(同時有點痛苦)。

身為父母,如果我們對就寢這件事情有感到抱歉的態度,像是「可憐的寶貝現在要去睡了」,或是「又要為入睡和孩子奮戰了」,又或者孩子只是察覺到我們的不耐煩,像是「你很累了,所以快點、趕快去睡覺了!」,寶寶對於睡覺就會顯得躁動和抗拒。這些負面的態度都會讓孩子更是抗拒自己該去睡覺的這件事,睡覺本來應該是放鬆的,並且因為很放鬆所以才能好好入睡。

關於睡眠最需要知道的事,也是父母在教養上最需要知道的事,莫過於:寶寶是完整而獨立的一個人。(有點類似台灣最近很流行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但又不太一樣,是一種真的尊重他、像是你尊重你的朋友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一般。)寶寶們會聽、會注意、會吸收、會像我們學習,和透過我們理解生活,不論有多們無意識的行為,不論我們希望他們學到、或是不希望他們注意到。

請各位先記住上面所說的事實,然後再來理解其他也很重要的寶寶睡眠二三事:

一、寶寶很容易被過度刺激,也很容易過度疲倦

這對於高敏感的小孩來說,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但是請記得,嬰兒並沒有發展出我們所擁有的資訊過濾器。想像你的感官接受器,無時無刻被調整到很大,而且不論妳做什麼,你的感官接受器都無法被調整、降低接收程度、更無法被關掉。這個超高感官接受度的情形,就是寶寶每天面對所有資訊的狀況,這同時代表即使在我們認為是安靜的、可掌握的環境裡,寶寶還是會被過度刺激。

過度刺激和過度疲倦,就會造成躁動、不愉快、抱怨、哭泣、難以入睡、以及睡不安穩的寶寶。

身為一個敏感的嬰兒是令人振奮的,但同時也是令人疲憊的,而且過度疲勞很容易就發生。(我當媽的時候,也似乎常常錯過這個訊號)我很常在課堂裡提醒家長,在我們每週共同相處的這九十分鐘裡,即便我們的教室相對而言是如此的安靜和放鬆,但對寶寶來說,卻是超級刺激、和疲倦的。寶寶將整個環境都納入吸收的範圍,他觀察所有人的活動,並且同時要發展他們自己的大動作、認知能力、以及經由自己選擇玩什麼來練習社交技巧。對寶寶而言,這真是累爆了!(語嫣備註:還不太理解RIE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影片,藉由影片理解一下這篇文章為什麼特別強調RIE教室是如次的安靜和放鬆,但寶寶還是受到極大的刺激並且很疲倦。這跟台灣所有的嬰幼兒課程相比,只能用「什麼都沒在做」來說明,我想這也是RIE在台灣一直都紅不起來的原因吧~因為我們好喜歡很充實的人生。)

我鼓勵大家重新打開眼睛,意思是:將我們的眼睛關注到那些過份刺激和過度疲倦所造成的的睡眠訊號前奏。這些前奏包含活動力降低、速度變慢、肢體協調性變差、和稍微放空、打盹。(就像我每天活動到了一天的尾聲一樣。)

二、寶寶喜歡固定作息並且準備好養成習慣

父母對於生活的選擇,決定了寶寶的生活方式。我們教會他們可以期待什麼,他們通常會想要繼續做他們所知道的事(這是合理的,想想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並也有時候會難以概括承受)。所以透過穩定的睡眠作息,和每個家庭特定的喜好,這些都會一點一滴的成為孩子的「慣性節奏」。

舉個例子來作為說明:教室裡曾經有一位寶寶,他漸漸習慣睡在媽媽身上的背帶裡,然而這個家庭後來遇到一些狀況,讓父母需要試著讓孩子轉換成為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不過因為孩子學會了睡覺時是被背著,腳是被懸空的,同時也是一邊被媽媽親餵、一邊入睡,當這對父母試著將孩子放回她的嬰兒床上睡覺時,寶寶會在感覺到他的腳被放到床上、不再懸空時、立刻將自己驚醒!這對父母最後去諮詢一位嬰幼兒睡眠專家,專家給他們的建議是:將寶寶在想睡、但還未睡著的時候放入他的嬰兒床上,這樣孩子就會清楚的知道,他要被放在哪,然後父母也要提供寶寶一些時間去慢慢的自行入睡。

我希望看完上面的建議以後,家長們不要誤解為這是建議我們絕對不能親餵寶寶到睡著,或是這個建議是要求我們千萬不能讓孩子睡一個短短的小睡、甚至是不能睡在嬰兒車裡、或是我們的懷抱中。

我的建議很簡單,是請記得『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他的影響力』,因為我們會創造一個情境,事後變成一個習慣,然後再將這個習慣變成我們寶寶所『需要的』。當有些寶寶可以自然的轉換這些習慣的同時,有些寶寶就是會遇到轉換上的困難。

三、如果要改變寶寶的作息,溝通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不論寶寶多喜歡可預期性、和熟悉感,必要時、他們也同時有接受改變的能力,只要成年人對寶寶的期待是符合發展年齡的。

我個人不喜歡「睡眠訓練」這個詞,不只是因為它聽起來很不自然而且很強迫性,更是因為轉換為健康的睡眠習慣實際上是與「訓練」完全相反的,反而更像是「除去訓練」。我們用尊重的方法除去孩子被我們誤導訓練出來的睡眠方式:像是抱睡、搖睡、在汽車座椅上睡。我們用尊重孩子的方式,除去孩子被我們訓練出來必須要有母親的乳房這個睡眠條件才能安然入睡的情況(甚至有些孩子被訓練成只有一直在乳房上才能持續睡眠狀態)。

我們的對手,清醒的寶寶,可以在最小的壓力之下接受這些改變,只要我們藉由幾個方法建立一個尊重的、互信的親子關係:

  1. 發展一個良善溝通的親子關係:我們愈快開始以寶寶都聽得懂的概念和孩子溝通,他們愈快真的就能理解我們的意思。
  2. 清楚而且辰時的告知孩子我們要進行的改變是什麼:『洗完澡、我會餵你,然後我們黏滴滴報再一起,把你放進床上休息時,我會唱歌給你聽。通常我們會一起搖啊搖啊,但今天晚上,我們只會抱一抱之後,然後你躺在床上時,我們就互道晚安了。』
  3. 支持他、接受他、並且認同他的感受:『你不開心。你覺得這件事情很難,我知道。你習慣抱抱搖睡,我聽到你有多麽不開心,你現在覺得放鬆休息很困難,但你很快就會了。』

四、睡覺這件事需要放手

為寶寶建立健康的睡眠節奏,是指創造好的睡眠條件,以及提供讓這件事情愈來愈容易的練習機會,他們才能夠懂的對清醒時所擁有的花花世界放手。我們平靜的存在幫助他們放下刺激、壓力、興奮感、和其他清醒時間所儲存的情緒。讓寶寶們學會放手的前提,是父母也學會放手,也就是說,睡覺時間絕對不是拿來分享我們的憂愁、挫折、憤怒、或是任何關於睡覺的戰役(有沒有因為要去睡覺而搞得全家都心情不好的?)!

我們每天每次都進行可預期的睡前儀式,會幫助寶寶學習漸漸的放手,並且開始進入睡眠的情緒,甚至期待等等要去睡覺(好吧~這樣說或許有點太過樂觀),例如:講一些安撫的故事或是唱唱搖籃曲。

在【尊重與觀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一書裡,Magda Gerber有分享到:『為孩子開始一個好的睡前習慣,是與孩子一起回顧這一天。例如:今天我們去散步的時候下起雨來,我們回家吃午餐....之類的。我們成年人認為不重要的事,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他今天吃了什麼?他今天去了哪裡?他今天看到了什麼?一起回顧一天,是提供孩子安全感的一個方式,他將會帶著愉快的心情伴她上床。你也可以預告明天將發生什麼事,這個將過去、現在、未來連接再一起的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個生命流動的模式...』

Zzzz...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6會員
266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以糖果家好好睡江語嫣建議的方式進行睡眠調整, 不 會 讓孩子放棄與家長溝通, 不 會 讓孩子習得無助,不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安全依附關係的人。提供孩子安全感,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滿足孩子的狀態,而是在有能力給予孩子空間時,跟隨他的需求;在因為合理的狀態下無法配合孩子時、接受孩子因為被拒絕而產生...
Thumbnail
以糖果家好好睡江語嫣建議的方式進行睡眠調整, 不 會 讓孩子放棄與家長溝通, 不 會 讓孩子習得無助,不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安全依附關係的人。提供孩子安全感,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滿足孩子的狀態,而是在有能力給予孩子空間時,跟隨他的需求;在因為合理的狀態下無法配合孩子時、接受孩子因為被拒絕而產生...
Thumbnail
有不少家長寫信問我,不知道自己的寶寶是不適合做睡眠訓練? 家長告訴我說,他們曾經想要訓練寶寶睡好,但是發現實在是太難了,想問看看我的看法。 讓父母發現孩子並不是無助的,他是有能力的。也因此,在我的協助的睡眠調整過程,與其說是訓練寶寶,不如說是訓練父母,用全新的觀點來看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有不少家長寫信問我,不知道自己的寶寶是不適合做睡眠訓練? 家長告訴我說,他們曾經想要訓練寶寶睡好,但是發現實在是太難了,想問看看我的看法。 讓父母發現孩子並不是無助的,他是有能力的。也因此,在我的協助的睡眠調整過程,與其說是訓練寶寶,不如說是訓練父母,用全新的觀點來看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
Thumbnail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Magda Gerber 根本就相信孩子可以自行入睡,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Magda Gerber 認為睡眠調整(有些人會稱之為睡眠訓練),根本只是『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調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和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訓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
Thumbnail
Magda Gerber 根本就相信孩子可以自行入睡,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Magda Gerber 認為睡眠調整(有些人會稱之為睡眠訓練),根本只是『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調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和除去寶寶被照顧者訓練成不能自行入睡的狀況』。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很開心有讀者分享他自己藉由親密教養的方式,和孩子有很好的關係,孩子也睡得很好,這提醒我必須要強調一下,我從來不認為每個家庭的孩子都需要睡眠調整,每個家庭的孩子睡得好或不好,都是家庭的主觀感覺,絕對不是嬰幼兒睡眠顧問來說什麼的。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很開心有讀者分享他自己藉由親密教養的方式,和孩子有很好的關係,孩子也睡得很好,這提醒我必須要強調一下,我從來不認為每個家庭的孩子都需要睡眠調整,每個家庭的孩子睡得好或不好,都是家庭的主觀感覺,絕對不是嬰幼兒睡眠顧問來說什麼的。
Thumbnail
今天,我要很認真的跟走到糖果家好好睡的家長們說:「請先不要再看『孩子欠缺安全感』的這類文章了。」因為你們已經做很多了,你們已經很認真了,你們已經是孩子夠好的爸媽了,你們沒有少做什麼!你們沒有做錯什麼!真的!
Thumbnail
今天,我要很認真的跟走到糖果家好好睡的家長們說:「請先不要再看『孩子欠缺安全感』的這類文章了。」因為你們已經做很多了,你們已經很認真了,你們已經是孩子夠好的爸媽了,你們沒有少做什麼!你們沒有做錯什麼!真的!
Thumbnail
『孩子有了作息,我的人生就要被綁死了,每天只能跟著他的作息被綁在家裡生蜘蛛網,我不要啊!』 這大概是我面對害怕孩子固定作息的父母時,最常聽到的話。 想當初,我也是個沒有提供跳跳糖作息的媽媽。
Thumbnail
『孩子有了作息,我的人生就要被綁死了,每天只能跟著他的作息被綁在家裡生蜘蛛網,我不要啊!』 這大概是我面對害怕孩子固定作息的父母時,最常聽到的話。 想當初,我也是個沒有提供跳跳糖作息的媽媽。
Thumbnail
我還記得自己在懷孕的時候,跟月嫂第一次碰面,我就問她:「阿姨,你知道怎麼讓嬰兒睡過夜嗎?」對於還沒出生的小孩,除了健康以外,是不是能夠睡過夜,從一開始就是我超級關心的! 這麼在意寶寶是不是睡過夜,卻還是找不到方法,不只找不到,還完全迷路,最後導致跳跳糖三個月之後一個晚上平均夜奶七次,真是不堪回首啊
Thumbnail
我還記得自己在懷孕的時候,跟月嫂第一次碰面,我就問她:「阿姨,你知道怎麼讓嬰兒睡過夜嗎?」對於還沒出生的小孩,除了健康以外,是不是能夠睡過夜,從一開始就是我超級關心的! 這麼在意寶寶是不是睡過夜,卻還是找不到方法,不只找不到,還完全迷路,最後導致跳跳糖三個月之後一個晚上平均夜奶七次,真是不堪回首啊
Thumbnail
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媽媽小孩都健康喜樂,就是最好的教養。
Thumbnail
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媽媽小孩都健康喜樂,就是最好的教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