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大震撼】讀書心得(二):孩子沒毅力、經不起挫折,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一直很想寫為什麼這個相信RIE說的「不過度誇獎孩子」這件事,RIE認為不用讚美孩子,孩子想做的事,是為了自我成就而進行的,如果我們不斷誇讚他,會打亂了這種自我成就的平衡,變成為了得到讚美而去完成事情。

這個狀況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因為完成自己鎖定立下的目標,所獲得滿足的自信,將孩子變成需要依賴外人的肯定,才感覺到每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這實在很可惜。

那你可以做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當孩子完成一件事,他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時候,用眼神給他認同,用言語直接報導出他做出了什麼、單純報導事實。
但覺得從RIE的角度出發討論,有點淪為經驗、感覺,我下不了筆,總算,在【教養大震撼】裡面,找到學術研究的支持:過度誇獎孩子對孩子是有負面影響的,太開心總算有理論支持了!正在下筆寫這篇文章時,剛好又看到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和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中分享PISA最新的資料:
台灣學生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
圖片出處: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目前我還沒有認真尋找關於這個現象的解釋,但我立刻覺得這完全呼應了在【教養大震撼】提到的過度誇獎的結果。於是就藉著PISA的結論,和【教養大震撼】,一起來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我不喜歡跳跳糖受到過度的讚美。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史丹佛的杜薇克教授是一位用職涯在反對誇獎孩子聰明的學者。他將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分為兩組,首先讓孩子做很簡單的測驗,測驗後一組會收到:「不錯喔,你一定很聰明。」另一組會收到:「不錯喔,你一定很用心。」不同的評語;
接著,讓這兩組自由學生選擇下一輪的測驗,並且充分告知兩組學生,有簡單的和難的測驗,那些被誇用心的學生,高達九成選擇較難的那種;被誇聰明的學生,則大多數選擇簡單的那種。
杜薇克教授指出:「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比人就是在比聰明。為了看起來聰明,就別去挑戰做錯的風險。」所以被誇聰明的孩子,為了避免被人說變笨,不願意挑戰難的測驗。
這群五年級的小孩,繼續面對第三輪的測驗,這次孩子不能選擇題目,並且直接給她們國一程度的測驗。當然所有學生都考不好!但是接受兩種不同誇獎的學生,又反應出完全不同的回饋。
被誇用心的那些,認為自己這次一定是不夠投入,教授分享:「他們全神貫注,變換各種方式去解題。好幾位都不經題點,自己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次測驗。』」被誇聰明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覺得沒考好代表自己一點也不聰明。「光看他們答題的樣子,就可以看見他們苦在心裡。直冒汗、一臉淒慘相。」
杜薇克教授繼續進行第四輪的實驗,讓題目變得跟第一次測驗一樣簡單。被誇用心的學生,成績有了大躍進,比第一輪進步30%左右。然而被誇聰明的學生,則退步了20%左右!
杜薇克教授解釋:「強調用功努力,等於是賦予小孩一種他可以自己控制的變數。他們會認為,成功是操之在我。強調天賦,則讓小孩覺得成功不是操之在我,也會讓小孩在面對挫折時無所適從。」多次的實驗發現小孩不管家庭貴賤貧富,都一樣禁不起誇聰明之後的挫折。男女皆然,但功課好的女生卻最受不了打擊,挫折後的退步幅度最大。連幼稚園小孩也是,誇他們聰明也會害了他。
這個跟我看到PISA結果差不多符合,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計算出「害怕失敗指數(index of fear of failure)」後,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台灣男女學生都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女生高達0.8,男生高達0.54。
  2. 第二名害怕失敗的是新加坡,女生有0.69,男生是0.31。日本、香港、澳門也是偏向害怕失敗的國家。(都是效法美式教育的國家)
  3. 美國、韓國、英國、加拿大的女學生普遍害怕失敗,但男生相對好很多。(美式誇獎的始祖也是學生害怕失敗的國家)
  4. 丹麥、瑞典、法國也有女生較害怕失敗的傾向,但比前一群國家好很多。(跟我最近看到歐洲教育不強調過度誇獎孩子,有正向連結)
  5. 荷蘭跟德國的男女生都很不怕失敗,荷蘭男學生是全世界最不怕失敗的男生。(我還沒研究到荷蘭教育,看來這是我的下一波!)
害怕失敗的國家,我相信深入民間,就可以看到讚美在空氣中四處飛舞吧!我在洛杉磯住了六年的期間,有一陣子的週末都去小學當說故事老師,現場體會到美式誇獎的厲害和超用心,而台灣在長期受美式教育的影響,很多人都會同意:誇講小孩是一件重要的事,至於台灣人有多認真誇獎小孩呢?身為全職媽媽,我認為已經完全符合過度的程度。
跳跳糖常去的公園,有很多阿公阿嬤會固定去散步、做運動,跳跳糖有時候只是單純的跑跑路過一個阿嬤,路人阿嬤就會跟他說:「哇~弟弟你好棒!」我兒子到底做了什麼很棒?我自己都看不出來,但阿嬤慧眼識英雄,一秒就看出跳跳糖好棒!
(當然我知道也有另一派認為:小孩千萬不能誇,一誇他就會走反方向,這個是我完全不認同的,因為這一派與我理念距離太遠,我們先不討論他。)
這種狀況層出不窮,在我只是單純相信RIE的時候,我稍加自我壓抑,讓路人阿嬤自由發揮,但因為我已經知道過度誇獎對孩子,有實質上的負面影響,在杜薇克教授的實驗裡,也不是由學生已經認識的師長做「一句話好聰明誇獎」,就可以有這樣的負面效果,我不想再讓路人影響我的小孩,所以這週的某次,又遇到慧眼識英雄的路人阿嬤,我笑著跟她說:「我們家不常誇小孩,謝謝。」

我跟我哥在討論(抱怨)這件事時,他告訴我不只是受美國誇獎觀念的影響,他更為我指出,我們之所以能夠分辨和反思到誇獎的負面作用力,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受到誇獎長大的人,所以我在看這方面的研究,會在自己的身上做討論和研究,發現其中的問題,而上一代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被誇獎過,所以不能理解誇獎的差別,和不懂為什麼誇獎不好,因為他們自己其實很期待和需要被誇獎,所以當你跟他們表明「過度誇獎是負面的」,他們完全無法理解,並且會到不能認同的境界,認知完全沒有交集,就無法經由快速溝通而產生改變。
總之,我相信路人阿嬤一定覺得我撿到槍,但是,為了我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只是客氣的謝謝他的誇獎,並請他不用再誇了,我想,就這樣吧。
當然大家一定很想問,常受誇獎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應該也沒有不好到哪裡去吧?還是真的會很可怕、變成總是選擇低成就的軟腳蝦呢?
杜薇克教授告訴我們,不會唷!常受到誇獎的孩子會變得很計較輸贏,更喜歡打敗別人,維持面子變成他們的頭號關心。(是的,這就是我哥和我的樣子!我們非常在意自己的輸贏和面子!追求地位和權力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事件)
那麼,這樣追求贏的感覺的孩子,到底會有什麼「問題」呢?杜薇克教授一樣用兩組學生實驗,學生要接受兩次測驗,測驗之間的空擋,孩子可以選擇:上一堂學習下一個測驗中所需要的解題新技巧,或是選擇知道自己在第一次測驗中的成績排名。只能二選一。
被誇獎聰明的學生,都選擇想知道自己之前測驗中的排名,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
學生剛入中學後,班級變大,課業變吃力,有些在小學表現很好的孩子會覺得很辛苦。那些以為自己是因為聰明才很會念書的孩子,這時就會想,原來自己一直都是笨的。這種小孩的成績無法重新變好,因為成績要好的關鍵正是加倍努力,他卻是努力只是更加證明自己真的不行。這種學生在訪談中,許多都招認:「有認真考慮要不要作弊。」
雖然被誇聰明的孩子,最後會很享受打敗別人,有可能還是會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但是將生命最美好的時光,浪費在爭輸贏之上,而不是把握可以自我提升的機會,會不會剛好贏了這一次,但因為實力不如人,之後兵敗如山倒呢?!

身為母親,我對跳跳糖的期待,並不是他藉由打敗別人、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我希望他很自在,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可以靠著努力走到更好的位置,不需要像他的媽媽,這麼需要被別人肯定,他能夠自在的與人合作,成為別人也喜歡合作的對象。
回過頭再仔細來研究一下PISA,看PISA如何評測『是否害怕失敗』,連結害怕失敗是不是真的與過度誇獎有相關性,所以,我們來研究他們作為判斷基準、問學生的主要三題:
「當我失敗了,我會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當我失敗了,我很怕我其實是個沒天分的人。」
「當我失敗了,我會質疑起自己的未來規劃。」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跟杜薇克教授在被誇獎聰明的學生上,看到差不多的樣子回應:
「當我失敗了,我會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為了避免失敗,我先選擇比較簡單的測驗、不要輕易挑戰困難的;因為我想一直獲得肯定

「當我失敗了,我很怕我其實是個沒天分的人。」
-->因為決定成功與否不是靠努力,是天生的聰明決定的,如果我失敗,只是證實我其實很平庸;忽略努力的力量

「當我失敗了,我會質疑起自己的未來規劃。」
-->被誇獎聰明的學生,都選擇想知道自己之前測驗中的排名,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其實他們真的不曾經好好腳踏實地的規劃未來,他們每天都花時間在確認自己的排名而已。

「過於害怕失敗」,不會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反過來說,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是「面對挑戰的恆心與毅力」。

那麼、到底有沒有養成孩子「面對挑戰的恆心與毅力」的方法呢?

感謝行為研究科學家,他們已經有了答案!

羅伯・克羅寧格博士是密蘇里州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裡,專門研究「恆心與毅力」神經迴路的專家,他發現,當白老鼠跑迷宮抵達終點時,故意不每次都給獎賞,有時給、有時不給,大腦必學學會,挫折期可以挺過去,就可以出現經的起打擊、儘管享受成果的時間被一再拖延、擁有恆心與毅力的意志!

當我們老是誇獎孩子誇個不停,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腦袋:「我需要持續得到獎賞」的這個化學設定。

當【教養大震撼】的作者改變自己誇獎孩子的方式,除了剛開始作者自己在其他父母大大誇獎自己孩子時,會感到「同儕壓力」的不自在感以外,作者著重於「強調努力和付出」的讚賞,他發現,其實孩子根本好得很,也沒有「戒讚美症候群」,孩子反而更能省思因為今天得到的讚美恨實際,明天他該怎麼運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對挑戰。
當然,【教養大震撼】的作者一定也有反問,到底為什麼我們會開始推從要誇獎孩子呢?
杜薇克教授一樣想知道這個狀況的源頭,他發現其實是學術界近年來挑戰自尊心迷思的一部分,自尊心迷思有三個中心信條:讚美、自尊、表現。當請自尊心權威羅伊・包美斯特博士做一次文獻總審核,不意外的,發現一堆研究方法有問題,在一萬五千篇中只有兩百篇,使用合乎科學方法來測量自尊心及其影響。
再認真審核完這兩百篇的論文結論是:自尊心在學校無助於課業成績,出校門亦無助於事業成就。自尊心甚至不能減少酗酒,亦無法降低任何形式的暴力。(我要拋棄你了、無用的自尊心!)

得出這樣的結果,自尊心權威羅伊・包美斯特博士差不多憂鬱症的表示:「這是我學術生涯的第一大失望。」

現在,羅伊・包美斯特博士已經選邊站到杜薇克教授的身邊,完全改變的研究方向,包美斯特博士最新的研究是:成績及格邊緣的大學生,在這時給他們建立自尊的誇獎,反而會害他們成績更為沈淪。(音樂請下:登登登~)

包美斯特博士如今相信:自尊心迷思之所以持續這麼久,是因為父母把自己的榮辱綁在小孩的表現上面:「父母誇小孩,其實等於是在誇自己。」

這也就跟跳跳糖的日本舅舅說的一樣:「因為自己這麼期待和需要被誇獎,就從無限的誇獎小孩,投射期待自己也能獲得這樣的肯定。」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遇到生病這件事,首先,當然是要問:「孩子生了什麼病?」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才行。當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似乎生病了,請一定要先帶孩子去看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診斷後,可以詢問醫生,孩子在這個病徵下,睡眠是否會被影響......
最新研究指出,當孩子花太多時間在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時,他們對於目標達成、做決定、自制力的能力會下降。 孩子在自主決定在他們擁有的時間裡,他們自主安排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快的!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跟我說:『我的寶寶每次都只睡一下下,醒來之後超有精神一直玩,他應該就是真的睡比較少的孩子了吧?』 睡不夠的孩子,就不容易進入長睡眠狀態,所以總是睡一下下就醒了,而且睡不夠的孩子,除了展現出讓父母誤會的『超快充現象』,更容易出現夜間睡眠中斷、難以入睡、睡前哭鬧等等狀況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寶寶一整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是蠻固定的,當夜奶寶貝藉由夜奶協助連接睡眠週期,他在夜裡會攝取超過平均所需,在過多的夜間攝取熱量後,常常讓寶寶白天的進食攝取量降低,造成寶寶更加依賴夜間熱量攝取的「日夜進食顛倒」狀態。 每個不同階段的夜奶建議次數如下: 新生兒:3~2次,3-8個月:1~0次,9個月..
遇到生病這件事,首先,當然是要問:「孩子生了什麼病?」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才行。當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似乎生病了,請一定要先帶孩子去看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診斷後,可以詢問醫生,孩子在這個病徵下,睡眠是否會被影響......
最新研究指出,當孩子花太多時間在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時,他們對於目標達成、做決定、自制力的能力會下降。 孩子在自主決定在他們擁有的時間裡,他們自主安排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快的!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跟我說:『我的寶寶每次都只睡一下下,醒來之後超有精神一直玩,他應該就是真的睡比較少的孩子了吧?』 睡不夠的孩子,就不容易進入長睡眠狀態,所以總是睡一下下就醒了,而且睡不夠的孩子,除了展現出讓父母誤會的『超快充現象』,更容易出現夜間睡眠中斷、難以入睡、睡前哭鬧等等狀況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寶寶一整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是蠻固定的,當夜奶寶貝藉由夜奶協助連接睡眠週期,他在夜裡會攝取超過平均所需,在過多的夜間攝取熱量後,常常讓寶寶白天的進食攝取量降低,造成寶寶更加依賴夜間熱量攝取的「日夜進食顛倒」狀態。 每個不同階段的夜奶建議次數如下: 新生兒:3~2次,3-8個月:1~0次,9個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有一次,友人對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平均成績,女生會優於男生嗎?」 我回不知道,接下來他的回答著實讓我錯愕卻又認同… 他說:「那是因為台灣的教育方式,是適合女生而不是男生。...
Thumbnail
地球村最美麗的風景絕對是「人」,國際間天災人禍頻傳,互助的力量讓人們仍然保有生活的希望,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顧美玲即將退休,花蓮縣長徐榛蔚及立委傅崐萁特別出席典禮,並頒發榮譽縣民證,台北市花蓮同鄉會首席榮譽理事長廖芳卿責由理事長黃如吉募資採購身障專用車,同步捐贈予畢士大教養院,場面溫馨感人。
Thumbnail
學習的能量來自於一再探究問題的根本,找答案的過程,往往比找到答案本身更具意義
Thumbnail
自從「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上映之後,我和弟妹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但是也沒什麼時間去電影院,於是就等各個看電影的應用程式都上映之後,我們才在家裡慢慢看的。 我也是瑪利歐粉絲之一,玩過瑪利歐賽車或其他遊戲的都知道,在裡面有不同的角色,和那2、3D場景,在電影裡面都有出現,充滿驚奇與冒險的世界,有時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有一次,友人對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平均成績,女生會優於男生嗎?」 我回不知道,接下來他的回答著實讓我錯愕卻又認同… 他說:「那是因為台灣的教育方式,是適合女生而不是男生。...
Thumbnail
地球村最美麗的風景絕對是「人」,國際間天災人禍頻傳,互助的力量讓人們仍然保有生活的希望,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顧美玲即將退休,花蓮縣長徐榛蔚及立委傅崐萁特別出席典禮,並頒發榮譽縣民證,台北市花蓮同鄉會首席榮譽理事長廖芳卿責由理事長黃如吉募資採購身障專用車,同步捐贈予畢士大教養院,場面溫馨感人。
Thumbnail
學習的能量來自於一再探究問題的根本,找答案的過程,往往比找到答案本身更具意義
Thumbnail
自從「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上映之後,我和弟妹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但是也沒什麼時間去電影院,於是就等各個看電影的應用程式都上映之後,我們才在家裡慢慢看的。 我也是瑪利歐粉絲之一,玩過瑪利歐賽車或其他遊戲的都知道,在裡面有不同的角色,和那2、3D場景,在電影裡面都有出現,充滿驚奇與冒險的世界,有時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