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制式性/ 教學導向的活動,會掩蓋孩子的自主自律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翻譯這篇文章時,有特別看一下發表時間是2014年的七月二日,怕這個研究有點老舊,所以有再找找是否有類似的研究,真的有找到唷,會再陸續分享其他幾篇!
另外,我有稍微調整一下行文的順序,因為覺得趕快把研究裡面對於『structured activities(我翻譯為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的定義講清楚,大家在看文章時會比較進入狀況。

不過,因為這個定義實在是太重要了,前言我就想先拉出來說了:
  • 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的定義是指:任何經由大人主導、制定、管理而進行的活動。
  • 較少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的定義是指:孩子必須擁有『要做什麼和要如何做』的主導權的活動。所有形式的自由玩耍,都能算是較少教學導向的活動。

不想看落落長的文章,可以在這裡先看結論:『孩子需要有足夠的,完全不受約束和引導的自由活動時間唷!有足夠自由玩耍時間的孩子,才更能夠發展出自主和自律個能力唷!』
作者:Ellen Wexler
翻譯:江語嫣

最新研究指出,當孩子花太多時間在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時,他們對於目標達成、做決定、自制力的能力會下降。
研究者對於所謂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的定義是指:任何經由大人主導、制定、管理而進行的活動。像是音樂課,或是社區服務等等。而所謂較少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的定義是指:孩子必須擁有『要做什麼和要如何做』的主導權的活動。所有形式的自由玩耍,都能算是較少教學導向的活動。
相反的,孩子在自主決定在他們擁有的時間裡,他們自主安排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快的!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和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共同研究70名六歲的孩子,他們發現孩子花越少的時間在進行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孩子的自律性、自主規劃的能力越強。
自律性、自主規劃的能力主要的發展時間,座落在兒童時期,它包含許多心理層面的進程,幫助人們漸漸達成目標:像是學會計畫、做決定、資訊的使用、在不同工作之間的轉換、兼容負面想法和情緒(unwanted thoughts and feelings註一),這是一種早期的指標,來評斷孩子是否準備好進入學校生活,以及未來學業表現的評比基礎,而這可以預測未來是否能在成年之後獲得成就。擁有自律性、自主規劃的能力的孩子,他的一生會過得比較健康、比較財富自由、社經地位比較穩定。
研究者同時詢問家長,去記錄他們六歲孩子一週裡的所有活動,並且度量孩子花多少時間在有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和孩子花多少時間在較少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
研究者推測,當孩子擁有自己時間的主控權,他們更能多練習如何漸漸達成目標,並且自行研究出下一步該如何進行的方式。例如,一個孩子有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讓他自由活動,他或許會決定要讀一本書,當他念完這本書之後,他或許會決定要畫一張關於這本書的畫,然後他決定要將這幅畫分享給他的家人欣賞。這個自主決定要做什麼事的孩子,比起做了完全相同的事,但是是藉由指導完成這個過程的孩子,學會更多。
在一週結束之後,研究者測驗孩子們的字彙能力,和字彙流暢程度,藉以衡量他們的自律性、自主規劃能力。那些花很多時間在較少制式(教學目的)性的孩子,在測驗中得到較高的分數。
制式性(教學目地性)的時間將會延緩孩子自主性(自律性)的發展,尤其成年人在這些制式性的時間裡,會提供指令(暗示)、和提示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和提示下一個步驟發生的時間。
這個研究是這個方向的領頭羊,研究者相信很多關於這個研究結果的辯論,已經發生在許多父母討論版和足球遊戲裡,這個研究結果更是強化了教育專家,對於孩子在教室中『自由玩耍』時間的重要性的呼籲。

一位退休老師指出:『當我們減少孩子在幼稚園、學齡前的自由玩耍的時間,我們的孩子不只是喪失玩辦家家酒和紅綠燈的機會。我們是喪失擁有自律性、自主規劃能力的孩子,是區分學生是否可以在一片混亂的環境裡自行獨立、專注、有目標的完成工作。』
這個研究理解自己只能提供相關聯性,但無法提供因果關係,也就是說,擁有較高自律性的孩子,可能擁有較多時間在較少制式性(教學目的性)的活動,同樣較少自主性的孩子,可能會比較頃向去參與較多為他們制式好(有教學目的)的活動。
腦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Yuko Munakata指出:『這個研究並非完美,但它是一個開端。我們的研究結果非常有啟發性和很有趣,接著,就看我們繼續的研究是否能找到更多支持的論點。』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註一:
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s are stuck thoughts that cause great distress. ... The content of 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s often focuses on sexual or violent or socially unacceptable images. People who experience 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s are afraid that they might commit the acts they picture in their mind.
故翻成負面想法
原文:
https://mobile.edweek.org/c.jsp?cid=25920011&item=http%3A%2F%2Fapi.edweek.org%2Fv1%2Fblog%2F83%2Findex.html%3Fuuid%3D40366&cmp=soc-edit-fb&fbclid=IwAR3voZnrf-_WbIwoFTd815IE8uU_UT-mc1cS3_LbPC5eWvtRDdtmUqo-bSc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跟我說:『我的寶寶每次都只睡一下下,醒來之後超有精神一直玩,他應該就是真的睡比較少的孩子了吧?』 睡不夠的孩子,就不容易進入長睡眠狀態,所以總是睡一下下就醒了,而且睡不夠的孩子,除了展現出讓父母誤會的『超快充現象』,更容易出現夜間睡眠中斷、難以入睡、睡前哭鬧等等狀況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寶寶一整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是蠻固定的,當夜奶寶貝藉由夜奶協助連接睡眠週期,他在夜裡會攝取超過平均所需,在過多的夜間攝取熱量後,常常讓寶寶白天的進食攝取量降低,造成寶寶更加依賴夜間熱量攝取的「日夜進食顛倒」狀態。 每個不同階段的夜奶建議次數如下: 新生兒:3~2次,3-8個月:1~0次,9個月..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身體健康,也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面對不睡覺的孩子,其實每個爸媽都是各種無奈! 身為一個非常討厭被唸的人,我完全理解聽到別人說:「小孩就是要早點睡啊!你家寶寶的睡覺時間太晚了啦!」時,心中有多少想要大聲尖叫的OS:『你以為我不想他早點睡嗎?!但他就是不睡啊!我沒有不讓孩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跟我說:『我的寶寶每次都只睡一下下,醒來之後超有精神一直玩,他應該就是真的睡比較少的孩子了吧?』 睡不夠的孩子,就不容易進入長睡眠狀態,所以總是睡一下下就醒了,而且睡不夠的孩子,除了展現出讓父母誤會的『超快充現象』,更容易出現夜間睡眠中斷、難以入睡、睡前哭鬧等等狀況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寶寶一整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是蠻固定的,當夜奶寶貝藉由夜奶協助連接睡眠週期,他在夜裡會攝取超過平均所需,在過多的夜間攝取熱量後,常常讓寶寶白天的進食攝取量降低,造成寶寶更加依賴夜間熱量攝取的「日夜進食顛倒」狀態。 每個不同階段的夜奶建議次數如下: 新生兒:3~2次,3-8個月:1~0次,9個月..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身體健康,也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面對不睡覺的孩子,其實每個爸媽都是各種無奈! 身為一個非常討厭被唸的人,我完全理解聽到別人說:「小孩就是要早點睡啊!你家寶寶的睡覺時間太晚了啦!」時,心中有多少想要大聲尖叫的OS:『你以為我不想他早點睡嗎?!但他就是不睡啊!我沒有不讓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如何幫助孩子建構語言邏輯思考,瞭解主動和被動的關聯認知。文章中提供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式,包括在家、玩玩具時和外出時的引導方式,以培養孩子的語言邏輯思考。還有一個製作鬆餅的活動,從一個生活場景中引導孩子加深對主動和被動的理解,讓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如何幫助孩子建構語言邏輯思考,瞭解主動和被動的關聯認知。文章中提供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式,包括在家、玩玩具時和外出時的引導方式,以培養孩子的語言邏輯思考。還有一個製作鬆餅的活動,從一個生活場景中引導孩子加深對主動和被動的理解,讓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