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小睡次數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寶寶的白天小睡需求,會隨著月齡年紀的增長,而漸漸的減少,同時也慢慢延長夜間睡眠長度,將最主要的休息時間,完全轉移到夜間就寢後到隔天清醒前。

很多討論孩子白天小睡需求的建議,例如:八個月時,孩子會漸漸不需要傍晚的小睡;一歲半之後不在需要早上的小睡,只需要午睡。漸漸減少小睡的情況,語嫣稱之為「小睡畢業」。
當父母收到這些建議時,該怎麼執行呢?其實很簡單:
孩子的睡眠需求,孩子最清楚。
如果照顧者都遵循著孩子的生理時鐘作息,固定的提供孩子最好的睡眠環境和最好的睡眠時間,當孩子還需要這個小睡時間,孩子就能夠在這個時間點睡著,當孩子已經不再需要這個時間,能夠獨立自行入睡的孩子,往往也能夠在自己的小床上歡樂的玩耍度過一段時光。
這時,照顧者經由一段時間的觀察(會建議至少兩週),可以找出孩子是否有漸進式的小睡畢業情形,一開始可能是一天睡、一天不睡,或是兩天睡、一天不睡,這都很正常,有時候似乎很有規律有跡可循,有時候似乎遊走在有與沒有之間令人摸出清楚頭緒。
因為孩子不是機器人,也的確有個體不同的差異,所以孩子不會剛剛好在八個月的那一天,就再也不需要傍晚的小睡,這也像是孩子不會在剛好滿六個月的那一天,就坐直坐好,這可能發生在滿六個月的前四天,也有可能發生在滿六個月後的十三天,在大動作里程碑發生的那一天之前,你一定也不會錯過孩子不斷練習的可愛模樣。也就是說,小睡畢業會是一個過程,唯有經由觀察和紀錄,照顧者可以抓到節奏,理解何時孩子真的從這個小睡畢業了。
那猜錯了怎麼辦?
如果誤以為孩子已經從某個小睡畢業了,結果三天後,孩子本來夜裡睡得很好,又突然沒有原因的醒來,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推斷,或許孩子還是需要某次小睡,我們不小心太心急,再讓孩子在這個小睡時間,在最好的睡眠環境,有機會好好休息,這樣,就可以讓孩子重新再愈睡愈飽、也愈睡愈好了。
那如果沒有發現他已經從某個小睡畢業,還一直讓他睡,會發生什麼事嗎?也不會很恐怖唷!請不用擔心~會自行入睡的孩子,在睡不著的時候躺在嬰兒床裡,通常會一直玩的,如果,孩子還是睡著了,但下一個睡覺時間,因為睡太多了,也只是會玩久一點才睡著,既然只是這樣的狀況,我們沒有及時發現,過了幾天或幾週才發現,其實也不是什麼很恐怖的事情,不是嗎?!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遇到生病這件事,首先,當然是要問:「孩子生了什麼病?」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才行。當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似乎生病了,請一定要先帶孩子去看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診斷後,可以詢問醫生,孩子在這個病徵下,睡眠是否會被影響......
最新研究指出,當孩子花太多時間在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時,他們對於目標達成、做決定、自制力的能力會下降。 孩子在自主決定在他們擁有的時間裡,他們自主安排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快的!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跟我說:『我的寶寶每次都只睡一下下,醒來之後超有精神一直玩,他應該就是真的睡比較少的孩子了吧?』 睡不夠的孩子,就不容易進入長睡眠狀態,所以總是睡一下下就醒了,而且睡不夠的孩子,除了展現出讓父母誤會的『超快充現象』,更容易出現夜間睡眠中斷、難以入睡、睡前哭鬧等等狀況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許多父母認定,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就不會畏懼挑戰。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赫然發現研究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遇到生病這件事,首先,當然是要問:「孩子生了什麼病?」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才行。當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似乎生病了,請一定要先帶孩子去看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診斷後,可以詢問醫生,孩子在這個病徵下,睡眠是否會被影響......
最新研究指出,當孩子花太多時間在制式性(教學導向)的活動時,他們對於目標達成、做決定、自制力的能力會下降。 孩子在自主決定在他們擁有的時間裡,他們自主安排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快的!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跟我說:『我的寶寶每次都只睡一下下,醒來之後超有精神一直玩,他應該就是真的睡比較少的孩子了吧?』 睡不夠的孩子,就不容易進入長睡眠狀態,所以總是睡一下下就醒了,而且睡不夠的孩子,除了展現出讓父母誤會的『超快充現象』,更容易出現夜間睡眠中斷、難以入睡、睡前哭鬧等等狀況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約4小時喝一次奶,日復一日。 若嫩嬰晚上10點喝完睡前奶,根據國小數學單元:時間的計算,小五生可以簡單推估下一次喝奶的時間,是2點,就是俗稱的「夜奶」。 大部分出月中的媽媽,最常被問到指標性的問題:「睡過夜了沒?」意思就是「戒夜奶」。若是嫩嬰早早不需喝夜奶,媽媽除了會被投以欽羨的眼光,還可以
本文探討了安排孩子睡覺時間的重要性,並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了建議,從小學前至高年級的孩子都能獲得充足睡眠。適當的就寢時間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還能讓父母享有珍貴的自由時光,提升全家人的幸福感。讓我們一起聊聊如何有效地讓孩子乖乖上床,讓睡眠成為家庭生活的正向循環。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犯睏,想先睡一下,但又掛記著沒念完的書,所以央求家人在幾點幾分的時候叫他(她)起床,念書。 天下父母心,我們看著孩子在襁褓香甜地睡著,一眠大一寸,孩子睡著,表示他(她)在夢鄉、他(她)在長大、他(她)在休息補眠、他(她)很想睡覺。這樣我們會捨得叫他(她)起床嗎?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已經很久不知道什麼是睡到自然醒的感覺了,回想以前週末可以囂張的睡到近中午再去吃個早午餐,然後再慵懶的抱怨一天時間怎麼那麼短。然後轉身繼續放肆地浪費我們的週末。 現在不管是週末、國定假日或是旅行時,都一樣得早起。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視睡眠如命,能睡就不會醒,清醒於我如浮雲。 所以當我決定為了孩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早晨的第一道陽光應該是溫暖而鼓舞人心的,特別是對於我們的孩子。但你有沒有發現,「起床時間」往往變成一場小小的戰爭呢?我們可以如何轉化這個日常小戰場,讓它成為一個孩子期待的時刻呢? 來,讓我們一起探索幾個簡單卻非常有效的方法,讓早晨起床變得更輕鬆愉快。從溫柔的喚醒方式到創造誘人的早晨儀式,每一個細節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約4小時喝一次奶,日復一日。 若嫩嬰晚上10點喝完睡前奶,根據國小數學單元:時間的計算,小五生可以簡單推估下一次喝奶的時間,是2點,就是俗稱的「夜奶」。 大部分出月中的媽媽,最常被問到指標性的問題:「睡過夜了沒?」意思就是「戒夜奶」。若是嫩嬰早早不需喝夜奶,媽媽除了會被投以欽羨的眼光,還可以
本文探討了安排孩子睡覺時間的重要性,並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了建議,從小學前至高年級的孩子都能獲得充足睡眠。適當的就寢時間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還能讓父母享有珍貴的自由時光,提升全家人的幸福感。讓我們一起聊聊如何有效地讓孩子乖乖上床,讓睡眠成為家庭生活的正向循環。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犯睏,想先睡一下,但又掛記著沒念完的書,所以央求家人在幾點幾分的時候叫他(她)起床,念書。 天下父母心,我們看著孩子在襁褓香甜地睡著,一眠大一寸,孩子睡著,表示他(她)在夢鄉、他(她)在長大、他(她)在休息補眠、他(她)很想睡覺。這樣我們會捨得叫他(她)起床嗎?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已經很久不知道什麼是睡到自然醒的感覺了,回想以前週末可以囂張的睡到近中午再去吃個早午餐,然後再慵懶的抱怨一天時間怎麼那麼短。然後轉身繼續放肆地浪費我們的週末。 現在不管是週末、國定假日或是旅行時,都一樣得早起。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視睡眠如命,能睡就不會醒,清醒於我如浮雲。 所以當我決定為了孩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早晨的第一道陽光應該是溫暖而鼓舞人心的,特別是對於我們的孩子。但你有沒有發現,「起床時間」往往變成一場小小的戰爭呢?我們可以如何轉化這個日常小戰場,讓它成為一個孩子期待的時刻呢? 來,讓我們一起探索幾個簡單卻非常有效的方法,讓早晨起床變得更輕鬆愉快。從溫柔的喚醒方式到創造誘人的早晨儀式,每一個細節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