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哪裡??親子團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以前開始我一直以為我的使命是復興教會,我自己又是年輕人,很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不習慣教堂唱的歌太慢太舊,喜歡有樂團的伴奏,喜歡動態活動勝過靜態的唸經,所以我就覺得好像我的使命是陪伴年輕人。在台北教友中心一年半左右,在校園使徒五年左右都是和教會中年輕人這部分有關,後來陪伴青年的過程中和他們一起合作各式各樣的活動,特別是帶小朋友的營隊,我自己也才發現我好像對小孩比較有興趣,我自己看到的是很多大孩子我沒辦法給予一些甚麼回饋或是幫助,自己覺得自己內在還不足。甚至覺得說不過所以不想和他們溝通,感覺心很累,對大孩子比較沒辦法這麼有耐心,甚至說大人我只想講一遍,如果價值觀不同無法溝通我就會放棄。小孩相比之下我就覺得他小所以不懂要好好教,不能用兇的,我自己的成長背景就是因為被兇長大的,所以相當排斥權威者的角色。
但是,自從自己懷孕到生產遇到種種生活中大事小事,在我小孩滿三個月的時候,忽然發現,其實母嬰才是弱勢團體,怎麼我們沒有這種部門或是說團體特別陪伴或是照顧新手父母。所以熊熊又覺得我的使命好像是和母嬰有關,而且這個團體如果成立其實他會是一條龍ㄟ,怎麼說? 因為對上可以幫助新手爸媽,也就是年輕人這塊,從男女朋友的交往開始一直到婚前的陪伴,對下的支持系統甚至暫時幫你看顧寶寶讓爸媽可以短暫的休息我認為很重要,甚至可以有些課程是針對如何帶小孩等等。
不能說我看很多朋友的婚姻最後沒有走再一起所以有這個體悟,而是說在自己婚姻的過程中的確常常會有情緒大爆發的時候,尤其是不能睡覺就是我的最大問題,更不用說天天關在家裡,出門變成奢求。另外我也希望有人照顧我的三餐,但是大家常常說要自己照顧自己,或是說都當媽媽了甚麼事情都要自己來,所以我覺得心情沒有被照顧到外,生活也沒有被照顧到,我還記得小朋友回來第一周結束我就大爆炸了,聽到親人的聲音眼淚就一直掉下來停不了。或是說一整天下來媽媽期待爸爸下班回來幫忙,但是有的爸爸覺得我已經工作一整天了很累,回家想放鬆等等也很容易變成吵架的導火線。
所以讓我隨意假設一下,如果有一個教會主打親子中心,你會不會想去呢?實際上怎麼執行先不管,要靠大家集思廣益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不方便先提出來,雖然以下很多都充斥在我們生活,但是都是一塊一塊的,如果有一個親子的中心會不會真的解決很多人的生活不便。一起想想囉!!
  1. 有舒壓按摩 有人幫你顧寶寶
  2. 有媽媽教室可以學習烹飪或是運動
  3. 玩具館可以借閱小孩玩具或是讀物
  4. 二手衣服或是物品使用
  5. 一起團購尿布奶粉蛋糕等用品
  6. 有人電話關心傾聽你心 有人來探望
  7. 懷孕時的讀書會 生完後的教戰手則
  8. 新手父母睡滿八小時的地方
  9. 臨時有事能暫時借放寶寶的地方
  10. 有許多寶寶知識的課程
  11. 每個月給嬰兒祝福拍照或是抓週等慶祝活動
  12. 寶寶彌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16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懶懶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到徵文 千頭萬緒就都湧出  ,不知道到底要寫國小 國中 還是高中,後來我決定每個階段都來寫一下好了!!
  我的秋日料理是”蒜香蛤蜊粉絲煲”,為什麼要介紹這道菜呢?難道有甚麼神奇的故事嗎?看到徵文主題,我想了很久要介紹甚麼菜,因為雖然不是很會做菜,但是很喜歡做菜,有的時候常常變成黑暗料理。   想想喜歡做菜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爺爺,從小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住,爺爺是一個很兇的軍人音樂家,但是他在做飯的時候
看到徵文 千頭萬緒就都湧出  ,不知道到底要寫國小 國中 還是高中,後來我決定每個階段都來寫一下好了!!
  我的秋日料理是”蒜香蛤蜊粉絲煲”,為什麼要介紹這道菜呢?難道有甚麼神奇的故事嗎?看到徵文主題,我想了很久要介紹甚麼菜,因為雖然不是很會做菜,但是很喜歡做菜,有的時候常常變成黑暗料理。   想想喜歡做菜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爺爺,從小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住,爺爺是一個很兇的軍人音樂家,但是他在做飯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國中吵雜的教室,忘了哪一門課要我們分組編排一個約會行程,那時我問:「交往意義何在?」,而恰好前陣子有了些想法,就讓這篇文章,來回應過去的自己吧! 要好好回應一個問題可不容易,先讓我試試看用成長童年的角度切入。 我成長在一個,類似教會的環境。父親類似於牧師,有空會到處家訪,關懷附近的信徒;家裏類似
Thumbnail
在閱讀了《雙翼展翅上騰的健康教會》〔全人關懷小組〕及〔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兩個章節之後,我個人得到靈性的大幅成長,也使我的眼界大大開啟。 在〔全人關懷小組〕這一章,金牧師對小組的定義,簡單講就是「以耶穌為生命的家人聚會」,詳細的定義是:「以經歷耶穌基督的同在及能力為目標,使小組能持
Thumbnail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在輔導協談的工作中,透過內在醫治及靈修操練,在個案的原生家庭以及受傷的童年經驗裡看見父母的形象、屬於女性的故事。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我分享了我的童軍經驗,工作的挑戰,以及寫作對我的意義。我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光,並在工作中不斷挑戰自己。寫作是我的收放自如之處,讓我直視自己的成長,並持續鑽研。未來,我會繼續走在工作、寫作、童軍這條道路上。
我在大學時加入家扶中心義工和臺北市崇善童軍團,從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暫別童軍生活。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面對繁重工作,我學會了高效管理與團隊合作。寫作則成為我表達自我的方式,幫助我釐清思緒。2023年,我帶著孩子重返童軍,這象徵著我的回歸與成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國中吵雜的教室,忘了哪一門課要我們分組編排一個約會行程,那時我問:「交往意義何在?」,而恰好前陣子有了些想法,就讓這篇文章,來回應過去的自己吧! 要好好回應一個問題可不容易,先讓我試試看用成長童年的角度切入。 我成長在一個,類似教會的環境。父親類似於牧師,有空會到處家訪,關懷附近的信徒;家裏類似
Thumbnail
在閱讀了《雙翼展翅上騰的健康教會》〔全人關懷小組〕及〔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兩個章節之後,我個人得到靈性的大幅成長,也使我的眼界大大開啟。 在〔全人關懷小組〕這一章,金牧師對小組的定義,簡單講就是「以耶穌為生命的家人聚會」,詳細的定義是:「以經歷耶穌基督的同在及能力為目標,使小組能持
Thumbnail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在輔導協談的工作中,透過內在醫治及靈修操練,在個案的原生家庭以及受傷的童年經驗裡看見父母的形象、屬於女性的故事。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我分享了我的童軍經驗,工作的挑戰,以及寫作對我的意義。我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光,並在工作中不斷挑戰自己。寫作是我的收放自如之處,讓我直視自己的成長,並持續鑽研。未來,我會繼續走在工作、寫作、童軍這條道路上。
我在大學時加入家扶中心義工和臺北市崇善童軍團,從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暫別童軍生活。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面對繁重工作,我學會了高效管理與團隊合作。寫作則成為我表達自我的方式,幫助我釐清思緒。2023年,我帶著孩子重返童軍,這象徵著我的回歸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