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選擇,也是自己的選擇。

2021/11/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時常說的別無選擇
其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那麼理想的選擇。
我時常在朋友圈裡擔任傾聽者的角色,長期統整下來,我發覺大多數人埋怨的事情其實不外乎就這兩種分類:人際關係、錢。
加上前陣子炸出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外遇的新聞,我與朋友開啟了討論,到底有沒有自己別無選擇的這個說法?畢竟許多人面臨外遇,都會顧及孩子的教養而讓這段關係繼續苟延殘喘。
如果你認為我是要討論婚姻,先等等,我要討論的是「選擇」,只是想藉由這個案例來帶入我想闡述的要點。
前陣子讀完《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對我的影響很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我時常能將裡面的分析方式加以應用。
所以下面會依照我的閱讀感想,簡單分類出兩個我的想法。

別無選擇,也是自己的選擇。
承上述,家庭主婦通常會因為照顧小孩而放下工作,沒有經濟能力的局面下,以致在面臨丈夫外遇時總會選擇隱忍。
「我沒有選擇,這都是為了孩子!」
許多人都這樣說過,我在成長過程中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
實際上,做這樣「別無選擇」的決定,就是自己下的決定。
你決定為了孩子而原諒,這是自己的決定,不是別無選擇,而是你當下評估後做出對自己而言最理想的選擇。
如果做完選擇後,卻抱持著受害者心理,將這樣的怨懟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何其無辜?反而加深了孩子對原生家庭的恐懼。
你有選擇,可以選擇離開、選擇放棄扶養權,只是你不想這樣做。

同理在目前通貨膨脹的世代,許多人抱怨物價越來越貴,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屈就於酬勞很低的爛工作,但真的嗎?
早在學生時期你可以選擇好好讀書,出社會後你可以選擇利用下班時間提升自己、可以選擇轉職、可以選擇斜槓投資,甚至你至少能選擇克制自己別盲目跟風消費、不要成為月光族,這些都是可執行的選擇啊!
歡喜做,甘願受。
我們時常說的別無選擇,其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那麼理想的選擇。
大家都希望不必太努力、就能擁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然而真實人生並沒有那麼輕鬆,我們的人生是由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堆砌而成的。

舉個例子:
你可以選擇當個想買就買的購物狂、下班就躺在沙發耍廢追劇,我知道那當下很快樂,這是你的選擇,你選擇把金錢與時間花在這,當然不會有理想的收穫。
(然而總是很多人享受過消費與耍廢的甜美,事後眼見他人的收穫,開始怨嘆自己的生活不如人,陷入憤世嫉俗的情緒,那是很痛苦的)

我這邊並不是鼓吹你,一定把24小時應用得淋漓盡致。
而是想讓你了解,我們永遠有選擇,我們必須有意識地知道「這是我自己做的選擇」,事後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回到最前面的問題,離不離婚,是看自己的心意,不應該是為了任何人。
即使是因為顧及孩子,那也是因為捨不得與孩子分開,倘若日後自己面臨了不開心的情緒,也能回想起自己的初衷是什麼。
同理應用在各個選擇上,在做選擇前深思熟慮自己做這個選擇的初衷是什麼?以及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如果一切都準備好了,就承擔自己做的決定,勇往直前吧!
當然,我過去也時常埋怨自己的人生,但埋怨不會使自己往前走。
我也知道這一份心法或許無法應用於人生中每一種情況,只是大多情況反過來審視自己的行為、分析自己、接受自己選擇的結果,能免掉許多自怨自艾的負面心情。
希望大家都能夠一起越來越好:)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若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Na個樹洞|Louna
Na個樹洞|Louna
🌾書寫|閱讀|簡單生活。如果你生活中有些煩惱,我很樂意當你的樹洞。樹洞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