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總是要打包,準備好大好大的背包。很喜歡從一片空無開始列清單,審視自己維生所需的物質究竟有哪些。閉上眼,想像自己在山野裡,維持生命三天需要什麼呢?必須進食:食材、水壺、鋼杯、餐具、打火機、爐嘴、瓦斯。身為恆溫動物必須保留體溫:毛帽、羽絨衣、雨衣雨褲。要行進:綁腿、頭燈、備用電池。要找路:地圖指北針。過夜:帳篷、睡袋、睡墊。和山下聯繫:手機。個人衛生也要記得:牙刷、衛生紙、濕紙巾,在這防疫大年,再多個消毒酒精吧。好像也就這些了。
活著其實沒有這麼沉重嘛。
不是嗎?
單眼呢?不帶相機怎麼對得起那景色?
手機捨不得關機,只好帶上行動電源了。
吃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吃不好就沒力氣走路,再怎麼樣醃肉醬料都要帶足帶夠。
多兩雙襪子還好吧,要是淋雨濕透了襪子不能換,走起來會超痛苦的耶。
難得和好朋友一起上山,不帶點濃度高的一起分享嗎?
每樣東西都有它無可取代的價值。要與不要間每個人自己心中一把尺。但別忘了,自己帶來的都要自己帶走。食物變成了廚餘仍然是自己的,衛生紙不管擦過什麼都得帶下山。某次風大雨大的,大夥兒只能躲在帳篷裡頭炊事,幾個人窩在小小一方空間裡圍著爐火是挺溫馨的,直到失手打翻一整鍋奶茶時才發現完全無處可逃。眼看奶茶水漫帳篷角落,大家手忙腳亂地用衛生紙把奶茶吸飽吸滿,睡袋濕透的警報解除,像泡水吐司的衛生紙呢,只能全部塞進自己的大背包底下揹下山。質量沒守恆,是變更重了。
原來生而為人我們製造了這麼多垃圾。以前丟進垃圾桶就感覺不到垃圾的存在了,但爬山打包時就開始計算如何能製造越少垃圾越好。真的需要罐頭嗎?真的要那麼多層包裝嗎?只用一次的調味料真的要帶嗎?漸漸地不自覺在日常生活中也開始思考,怎樣能製造少一點垃圾呢?
上山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帶太少時就當練習匱乏地活著,帶太多時只好練習活得步步沉重,少有剛剛好的時候。生活也不過這樣吧,總是在想擁有什麼與不想背負什麼之間擺盪。擁有得越多,承擔越多。每每想拋去包袱時,卻又回頭發現自己不能沒有什麼。那些被別人嘲弄著幹嘛要帶的、明明該捨去卻不願意的,就決定稱呼它為原則。
終於都塞進背包裡了,兩手穿過背包背帶,彎腰撐著背包站起來,肩膀紮實感覺到這些物質究竟有多沉重。這些重量會一路跟著,不管是爬上坡還是過崩壁、從三公里走到十公里,一旦肩負起就是一路背到回家。沿途會千百次動念好想捨棄肩上重量、後悔帶這麼多多餘的物質,但下一回打包時,卻又對著望遠鏡踟躕,又列出心心念念的必備零食,然後想著:才多一點點重量,沒有關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