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的時髦與氣象萬千就在這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問過應聘微軟公司的大學畢業生一道面試題:如何移動富士山?

你是不是開始想到用巨大的杠杆,用什麼蛋之類的。

蓋茨說他想知道答題者,給出的答案是基於怎樣的邏輯之上。僅此而已。

閱讀人類學書籍?為什麼

如果,關於世界,關於思考,關於瞭解你自己,就跟感冒一樣是一種治不了,但總會三天兩頭回來找你的病。

那麼,人類學的著作也會是你應該考慮常備的藥。

社會,世界,你,永遠是「熱的」,永遠是「煮過的」。

人類學探究「生的」,「冷的」的世界,社會,跟人類。

人類學研究的是「本質」,而本質可以相對應到「現象」。

分不清人類學跟考古學嗎?根本不曾讀過人類學的相關書籍嗎?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著名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出版於1955年的《憂鬱的熱帶》,很適合當做你的第一本人類學主題書籍來閱讀。

raw-image

克勞德‧李維史陀出生于布魯塞爾,成長於巴黎,一生足跡涉及世界各地。

這位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人類學家,來自藝術世家。他晚年還出版過繪畫、音樂和文學評論集《看•聽•讀》。

《憂鬱的熱帶》讀來行雲流水,文字帶來的畫面感跟思想觸發點,足以在你的心湖激起許多漣漪。

「人的學問」要跟人結合

成長於二十世紀初期的許多歐洲菁英,從小都要接受古希臘人那套完整的人文教育。

現代管理學奠基人德魯克說管理要左右手並重:左手管理,注重組織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強調組織正確使命。他的媽媽是李斯特的學生,他從小既要學習科學商業也要學鋼琴跟繪畫。

同時,李維史陀跟後來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西蒙波娃等人一樣,都在大學時代就開始準備法國的中學哲學教師資格考試。

李維史陀說準備哲學考試,就是要適應心靈體操。面對任何問題都要有辯證架構,有理論基礎也有個人觀察跟看法:

我有自信,只要給我10分鐘時間準備,我就能夠對公共汽車與有軌街車的優劣比較,發表一場長達一小時的演講,而且使演講詞具有完備的辯證架構。

但是,他同時也發現這樣的練習在考試通過之後,有可能因為硬結合而變成枯燥、枯燥的學術遊戲。

除非,哲學這門「人的學問」可以跟人結合。

變與不變,以及,為什麼

美國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在《作為英雄的人類學家》,這篇討論李維史陀的專文裡面說:

李維史陀發明了一種全職的人類學家的職業,其精神寄託如同創造性藝術家、冒險家或心理分析家的精神寄託。

剛開始,李維史陀是高中哲學老師。1934年,他的老師推薦他到巴西聖保羅大學教授社會學。本來對人類學就有所涉獵的他,從此展開超過半個世紀的人類學研究。

巴西熱帶叢林裡的原始部落,是他最早的研究物件。這個精神貴族突然進入雨林,受到的直接衝擊既巨大又充滿能量。

raw-image

他是冒險家,心理分析家,人類學家,創造性藝術家,四種身份彙聚於一。

最早,新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是要把《憂鬱的熱帶》當做小說來寫的。

然而,當個性變共性,偶發變常態,冷靜地參與性觀察者,以文學的感性跟想像力為筆,去書寫原始部落裡的變與不變,以及,為什麼。

人是一閃即逝的光輝花朵

這個世界開始的時候,人類並不存在,這個世界結束的時候,人類也不會存在。我將要用一生的生命加以描述,設法要瞭解的人類制度、道德和習俗,只不過是一閃即逝的光輝花朵。

對整個世界而言,這些光輝花朵不具任何意義,如果有意義的話,也只不過是整個世界生滅的過程中,允許人類扮演人類所扮演的那份角色罷了。

這是詩,散文,還是回憶錄?都是。這是《憂鬱的熱帶》裡面經常出現的文字。

參與式觀察,是人類學家跟社會學家最大的差異點。前者必須參與而不能僅是靠資料來分析,但是,人類學家不能也不應該「成為當地人」。

有距離才能進退有據,才能回到研究者的日常,而不能浸泡在被觀察被研究者的人海裡。

電影《現代啟示錄》裡的馬龍·白蘭度上尉本來要研究原始部落,後來卻因為成為「他們」,而釀成悲劇。或者如電影《教會》裡西班牙教士,在中南美洲發生的糾葛。

觀察,思考,詰問,回應,整理,可以說是人類學家工作的基本程式。李維史陀跟別人不同之處是,他可以把文學藝術哲學社會學的思維都混搭其中。

人類學和哲學詩歌一樣潮

李維史陀說他最早喜歡海洋的神秘,後來愛上山的深邃。在巴西待久了之後,最吸引他的變成是森林:

其魅力是以一種比較和平、比較親近的方式展現出來的。這麼長時間穿梭於沙漠一般的巴西中部草原以後,我已能夠重新欣賞古代人所喜愛的粗獷的大自然。
raw-image

他在學術研究上面的發現一樣持續在變化跟成長,這也讓他慢慢成為所謂「結構人類學」的開創者。

《野性的思維》、《結構人類學》和《神話學》等書出版半世紀之後,仍然是研究者要參考的佳作。

在他以百歲高齡過世之後,《經濟學人》雜誌說他是思想界最後的巨人,說他「讓人類學變成了和哲學、詩歌一樣時髦的東西」。

《憂鬱的熱帶》在今天讀來,依舊時髦,潮,而且有啟發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4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絕版書籍《我們都是食人族》閱讀摘要,字多,可以視為是本書精隨與個人反思見解。
Thumbnail
絕版書籍《我們都是食人族》閱讀摘要,字多,可以視為是本書精隨與個人反思見解。
Thumbnail
如果,關於世界,關於思考,關於瞭解你自己,就跟感冒一樣是一種治不了,但總會三天兩頭回來找你的病。那麼,人類學的著作也會是你應該考慮常備的藥。
Thumbnail
如果,關於世界,關於思考,關於瞭解你自己,就跟感冒一樣是一種治不了,但總會三天兩頭回來找你的病。那麼,人類學的著作也會是你應該考慮常備的藥。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作者:大澤真幸 譯者:顏雪雪 衛城出版 當一本書要寫給所有人的時候,就像在餐廳點炒飯可以看出廚師的基本功,往往最容易展現作者的深度與廣度。社會學我當然是個門外漢,有興趣不過就是看個見樹又見林>這種類似社會觀察的書罷了。 這本書從馬克思˙韋伯的憂鬱症情緒談起,再從亞里斯多德的社會序列(
Thumbnail
 作者:大澤真幸 譯者:顏雪雪 衛城出版 當一本書要寫給所有人的時候,就像在餐廳點炒飯可以看出廚師的基本功,往往最容易展現作者的深度與廣度。社會學我當然是個門外漢,有興趣不過就是看個見樹又見林>這種類似社會觀察的書罷了。 這本書從馬克思˙韋伯的憂鬱症情緒談起,再從亞里斯多德的社會序列(
Thumbnail
《月的另一面》李維史陀 著 十年前在某一間誠品買的書,幾乎是看到書名就心動,月的另一面,隱藏而尚待揭露的部分,未知並非黑暗,只是光還沒照射進來,純粹是雙眼缺乏辨識的能力,而非被視物的無價值。
Thumbnail
《月的另一面》李維史陀 著 十年前在某一間誠品買的書,幾乎是看到書名就心動,月的另一面,隱藏而尚待揭露的部分,未知並非黑暗,只是光還沒照射進來,純粹是雙眼缺乏辨識的能力,而非被視物的無價值。
Thumbnail
從只能啃蝕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亮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為萬物之靈的?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Thumbnail
從只能啃蝕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亮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為萬物之靈的?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