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電影之間〉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述幾部電影中,有一些內容其實對嚴格信奉的基督徒是不能觀賞的,比如:在「原鄉人」裡面,中李河去見死去的二兒子,不之動作動畫如何,如果動畫中市依個拜別神,那麼虔誠信上帝基督者就無法觀賞;再者,如「早安台北」因是流行越,如果非常非常嚴格的基督徒是只能聽福音歌曲而不能聽任合流行越,因此,此片也不能觀賞。
我曾觀賞過「小屋」,是一出專門描寫基督的國外片子,如果台灣的片子也有此類型片「描寫基督信徒的生活」為片的內容,我想有些中華人可能會說「這不是中華文化的信仰」,但卻有一些中華人也信靠基督的人。如果有一那麼一天,片的內容轉變內容到進入一個新的旅程,也有前述的「基督片」應該也會有一些欣賞的潮流。
這是以我本身信靠上帝這位天父「基督」即將滿八年的信徒的淺談建言。下次在壇更多關於電影,我雖演芒卻也喜歡欣賞電影的喜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6會員
    1.0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與上帝的時光〉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兒子的大玩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25萬月薪的想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雙十一過後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鄉人 電影賞後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早安台北 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電影「明日之戰」觀後〉那父親如同山林靜靜等候靜靜守護 那兒子彷彿海嘯橫掃之後恢復平靜 那孫女宛然風雨悲歌裡滋養了生靈   情感有時凝滯成冰 融化需要契機毋庸勉強 過去未來全安放於現在 埋下種子便是開始綻放
    avatar
    李四郎
    2021-08-20
    〈電影筆記〉七十年,其不斷之生存危機,與思考實踐戰鬥(製圖: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煌德【無影無蹤】與慧茹【巴黎台灣電影節】共同舉辦的線上對談,將講題〈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其中一個重要案例、研討議題,整理成文字,希冀傳達出法國影評文化以至電影生態的演化變遷,形塑法國數十年培育之「藝術電影競爭力」,如此「電影生存策略」被韓國影業深刻學習
    Thumbnail
    avatar
    陳潔曜
    2021-02-23
    電影的援引再現與意義挪用-淺介何子彥的〈無名與名字〉關於何子彥(Ho Tzu Nyen ,1976-)的單幕正反雙投影裝置〈無名與名字〉
    Thumbnail
    avatar
    鬼針織造
    2020-06-19
    《海底速報:〈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藉由血液的供給,胎兒約從六個月就能從觸覺感覺到母親的情緒,到七個月便甚至可以分辨高低音,而他的視覺要等到出生後約兩個月才會有不完全的功能,人便是這樣先聽見世界,再看見世界的,而在電影裡,聽覺是隨後發展的,卻比視覺更加引導觀眾的情緒,這是電影看不見卻又很重要的部分,如同電影幕後音效團隊。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0-02-14
    〈影評〉《人間失格》:文字與電影的交互碰撞與電影比較,分析小說裡的描寫與電影真實呈現的畫面,兩者間氣氛與節奏的掌控,還有帶給讀者(觀眾)有什麼樣不同刺激?小說裡不斷出現的「自我意識」(應該說手記的形式本來就是書寫自我內心世界的文體),後設地反覆檢討或是真實披露;相較電影所呈現出的視角及秉持的態度,兩者的差異與呼應。
    Thumbnail
    avatar
    ANT MA
    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