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教會中傳道人的信仰偏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回應信望愛網站上的文章。
原文:
幾點回應:
● 我想若不是直接對當事人說,應該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就是這樣的牧者。人都是需要被旁人提醒的,就像大衛犯了殺人罪,先知責備之前他一點都沒有察覺到自己早已陷入罪中。(不知道作者是否有直接向對方名言?)
● 如果有傳道人(任何人)偏離了真理,我們當然應該要提醒他們。但事實上,如果他受過“專業的”神學認證,又有為數可觀的“信眾”支持,他們幾乎不可能再回轉了。因為這些群眾想聽的就是這樣的教導,回頭,也代表著會失去這些人,甚至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
● 在這些嚴重的信仰偏差中,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地看出,當今教會傳統延續來的運作體制,當中是存在著不少問題的;我們甚至可以說,很明顯的,這些問題的起因是由於教會體制早就已經偏離了聖經的教導,這些傳道人的偏差,也只是合理的結果。
● 從近代國內外教會發展來看,這些偏差只會越來越多;而且,信從這偏差的人們也會越來越多,因為它所滿足的正是人群在罪性上的需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只要您內心渴慕上帝的真理餵養:歡迎在此聚集、學習聖經、彼此堅固激勵,一同走這條跟隨基督的道路。這裡只有純淨的基督信仰,忠心教導聖經的話,建造隱藏在這世上上帝的兒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禱告是向主傾訴:無論結果如何,我都緊緊跟隨你!
在符合全本聖經的曉諭當中,以改教先賢們所歸正出的純正教理為前提之下,為了去掉當今主流思維的框架、習慣、成見、盲點和自義,讓我們重新做出答覆,使人們更加洞悉真理當中的本質。
禱告是向主傾訴:無論結果如何,我都緊緊跟隨你!
在符合全本聖經的曉諭當中,以改教先賢們所歸正出的純正教理為前提之下,為了去掉當今主流思維的框架、習慣、成見、盲點和自義,讓我們重新做出答覆,使人們更加洞悉真理當中的本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教會的復興與差派 教會的禱告與呼召 隨著門徒訓練和宣教團隊的逐步成熟,教會裡湧現出一批火熱追求的年輕人。他們不再滿足於在村裡服事,而是渴望走出去,將福音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一次禱告會上,張伯引用《使徒行傳》13章安提阿教會的經文:「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人生的旅程中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但每個人在面對錯誤時卻有不一樣的態度。有些人犯錯後選擇逃避;而有些人則會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聖經》中的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但即便是這樣的人還是會犯錯。雖然他一開始不敢面對錯誤,但後來卻虛心認罪並誠心悔改,這樣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教會的復興與差派 教會的禱告與呼召 隨著門徒訓練和宣教團隊的逐步成熟,教會裡湧現出一批火熱追求的年輕人。他們不再滿足於在村裡服事,而是渴望走出去,將福音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一次禱告會上,張伯引用《使徒行傳》13章安提阿教會的經文:「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人生的旅程中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但每個人在面對錯誤時卻有不一樣的態度。有些人犯錯後選擇逃避;而有些人則會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聖經》中的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但即便是這樣的人還是會犯錯。雖然他一開始不敢面對錯誤,但後來卻虛心認罪並誠心悔改,這樣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