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三部曲:《嫁禍、驅逐、大屠殺》、《黑土》、《平凡的邪惡》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坊間關於猶太人的書,多半針對猶太人的理財和教育,畢竟猶太民族出了太多秀異人才,顯然有其秘傳法門。但無論讀妥拉還是塔木德,只從工具下手,不免隔靴搔癢。這個顛沛流離又數度遭屠戮的民族流浪三千年,散居世界。但也因此,猶太人的歷史就成為側寫的世界史。

難得的是,這是一本台灣作者寫的猶太人史。有很多更詳實的猶太史,《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就非常細密,但有點太細密了。所以這本以猶太人處境,而不是猶太民族源流為主軸的書容易立即以人而不是民族為單位展開,看見人的處境,而不是民族自尊和悠長的族譜。活在非宗教世界的台灣讀者不容易理解,但正是宗教,把猶太人一路引領到今天,福禍相倚。從這裡理解自羅馬帝國以降,猶太王國子民和其他宗教碰撞,才能了解猶太人在歐亞大陸為何飽受歧視。

以屠戮一個民族為戰果,需要多麼險惡的土壤才能培出?在柏林、華沙、莫斯科的決策之間,對猶太人,從歧視到屠滅,這段人性怎麼被歐洲人硬生生跨越?作者沒有理所當然地歸於歷史上的猶太人歧視,而是真確地從每個地區的受迫害人數和當下的社會切片,找出猶太人處境轉劣的每一段原因。歷史比常識還不理所當然,似乎才是常態。這筆投影片是我做的摘要。
平庸之惡,漢娜鄂蘭最出名的論述。戰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個人,在整個納粹機制底下,怎麼認知以屠戮為目的這種不光榮作戰目標。惡的平庸性,在本案大審的過程中,最令人冒冷汗的不是惡的巨大,而是平庸的巨大。合理化的過程裡有多少細節,就有多少微不足道的日常決策藏在裡頭,那些你我每天可能做出的細小決定。
275會員
227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總之是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電影非常明白,那種夢想無法實現的那種痛苦,做到自己沒興趣的工作,那種委屈甚至恥辱,跟《穿著prada的惡魔》是完全不一樣,並不再有什麼抱怨工作就是草莓族所以要堅強這種觀點,而是完全站住立場,對沒錯! 這工作我沒興趣,所以我有資格去討厭,誰叫我是懷抱夢想的傻瓜呢? 
Thumbnail
今年是第四年參加金馬奇幻影展,卻是我首度挑戰金馬奇幻著名的跨夜場。不知道什麼是跨夜場的觀眾,容我來為各位介紹:跨夜場是金馬奇幻每一年的傳統,金馬會在午夜前開始連播本屆精選的主題影片,一路播到隔天早上,而今年就是選擇了威爾法洛著名的「運動三部曲」。
Thumbnail
最近《Before》三部曲重映,終於趁上週補完了這部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雖然愛情電影可能是一種我最不熟悉的類型,但還是嘗試寫了一些觀影筆記。
Thumbnail
雖然主題與表現手法各異,但三部曲的故事其實皆是以一條簡明的目標線貫穿。《藍色》說的是如何悼念,終於哭出來;《白色》是如何振作,終於明白愛;《紅色》是如何前邁,終於心打開。而在行到終點前,它們也都歷經了路途周折,並幾乎奉行了工整封閉的頭尾循環。
Thumbnail
比起作為主旋律的理念基底,「藍、白、紅」更像是包覆三部曲的隨機框架。也無怪除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命名起點,電影文本其實大抵無涉政治社會,卻是潛入個人際遇與心靈狀態的幽微暗層。而片中鋪天蓋地的對主題色的抽象運用,也讓顏色躍升成了發揮積極作用的戲劇要角。
Thumbnail
<p>音樂在此,唱出了某種真實,不只是「相信」或「夢想」這樣的大詞彙,而是理解,是懂。關鍵不在藝術能有多大的感染力,從哪個角度觸及接收者的心靈缺口,而是「創作」本身,用藝術的形式表達自我、表達溝通,表達理解和疼惜,這真的太動人。這也是我相信的,人類文明中存在的最美好的東西。</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電影非常明白,那種夢想無法實現的那種痛苦,做到自己沒興趣的工作,那種委屈甚至恥辱,跟《穿著prada的惡魔》是完全不一樣,並不再有什麼抱怨工作就是草莓族所以要堅強這種觀點,而是完全站住立場,對沒錯! 這工作我沒興趣,所以我有資格去討厭,誰叫我是懷抱夢想的傻瓜呢? 
Thumbnail
今年是第四年參加金馬奇幻影展,卻是我首度挑戰金馬奇幻著名的跨夜場。不知道什麼是跨夜場的觀眾,容我來為各位介紹:跨夜場是金馬奇幻每一年的傳統,金馬會在午夜前開始連播本屆精選的主題影片,一路播到隔天早上,而今年就是選擇了威爾法洛著名的「運動三部曲」。
Thumbnail
最近《Before》三部曲重映,終於趁上週補完了這部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雖然愛情電影可能是一種我最不熟悉的類型,但還是嘗試寫了一些觀影筆記。
Thumbnail
雖然主題與表現手法各異,但三部曲的故事其實皆是以一條簡明的目標線貫穿。《藍色》說的是如何悼念,終於哭出來;《白色》是如何振作,終於明白愛;《紅色》是如何前邁,終於心打開。而在行到終點前,它們也都歷經了路途周折,並幾乎奉行了工整封閉的頭尾循環。
Thumbnail
比起作為主旋律的理念基底,「藍、白、紅」更像是包覆三部曲的隨機框架。也無怪除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命名起點,電影文本其實大抵無涉政治社會,卻是潛入個人際遇與心靈狀態的幽微暗層。而片中鋪天蓋地的對主題色的抽象運用,也讓顏色躍升成了發揮積極作用的戲劇要角。
Thumbnail
<p>音樂在此,唱出了某種真實,不只是「相信」或「夢想」這樣的大詞彙,而是理解,是懂。關鍵不在藝術能有多大的感染力,從哪個角度觸及接收者的心靈缺口,而是「創作」本身,用藝術的形式表達自我、表達溝通,表達理解和疼惜,這真的太動人。這也是我相信的,人類文明中存在的最美好的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