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匹黑馬在充滿水墨群山中或站或奔、或各據山頭,帶出金馬電影獎承先啟後的意義;一張張專輯飛出,帶出各自的風景和概念,最後收於精心設計的金曲獎入圍專輯封面。
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出自
野人設計,這個三年前 Phil 和 Ida 兩個人創業的公司,如今已經成為人數接近10人、做過三金等級作品的熱血動畫團隊。
在現代的大型典禮或節目,視覺效果強烈的動畫設計早已不可或缺,不論是舞台主螢幕的華麗佈景、或是節目和節目之間的串場提詞,都能讓整體氣氛加分。
Phil 和 Ida 和他們的團隊同樣年輕,都是30出頭的年紀,坐在其他同事之中,一時之間還難以分辨哪個才是老闆。
雖然外表和設計師一樣有著自我個性的風格,Phil 和 Ida 說起話來搞笑中不失嚴肅和認真,與其說他們是做著藝術夢的創作者,設計師身份比經營者身分資深許多的他們,現在更像是把「設計概念」具體化的經營者。
而對自己的公司,Phil 這樣解釋:「我們就是行銷公司,用影片來傳達想說的故事。」
和陌生人一起創業
一起創業前,Phil 和 Ida 其實是大葉大學視覺傳達系前後屆的學長學弟。兩年半前, Phil 剛從前公司離職,一直想自己創業的他,想到曾經聽過一個「蠻有才華的學弟」,也就是Ida。
兩人約出來聊聊後一拍即合,雖然是初次見面,聊完的當下就決定要一起合夥開間公司。
決定這麼快,難道不怕看走眼? Phil 笑說這大概就是緣分,很多人都說找合夥人要小心謹慎,但他反而覺得,合得來的人就是一瞬間就合得來。
合得來說來簡單,但和愛情一樣,要遇到對的人並不是這麼容易。對 Phil 來說,這其實是他的第二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時,夥伴是大學就開始合作的好友,卻反而因為對公司未來的想像不同而拆夥。
「目標不同,有時候磨合也沒有用,目標不同最後分歧還是會越來越大。就像有些人能當朋友、能在一起,卻不一定能結婚一樣。」
「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曖昧哦?」Phil 自己吐槽了自己。
其實兩人的好默契,從對話之中就感覺得出來。在講一件事情時,他們不但不會互相搶話,也能夠完整抓住對方想說的東西,在適當的時機補充解釋,或是犀利吐槽,讓整個對話都能維持在一個舒服的節奏。
就像他們很自豪的,兩人在公司中的分工:Phil 負責行政、 Ida 負責美術,並沒有經過討論。而是兩人各自做著自己比對方擅長的事、理解對方的想法,而自然形成的工作模式,形成一種絕妙的互補。
但即使再合得來的夫妻,一開始也不是那麼順利,在「婚後」也要面臨柴米油鹽等瑣事的考驗。
太貪心、太客氣,想一戰成名卻搞砸
創立公司沒多久,兩人就靠著以往的人脈,順利接了第一個案子。
剛創業的團隊,接到第一支案子當然是雄心萬丈,想要第一次出道就做一個超強超帥的作品,然後一戰成名。沒想到這樣的心態,反而讓他們遇上了預料之外的失敗。
兩人為此十分投入,好長一段時間都加班到凌晨一兩點,沒想到成品非常的不盡人意。不能說差,但就是沒有亮點。雖然客戶那邊通過,但過不了他們自己這一關。
他們開始檢討出了什麼問題。他們發現,問題出在「太貪心」和「太客氣」。雖然兩個人都用盡心力想把它做好,為了顧及團隊氣氛,兩人都你讓我、我讓你,對方提了什麼就以對方為主,但其實心裡都不滿意。
從作品一開始的發想就有問題,不敢勇敢的去調整,最後就是作品的基底並不好,最後不管怎麼修改都救不回來。
「想法這種東西就是要碰撞,不是說要完全把腳本調成你要的,但至少要把你無法理解的地方理解好,至少彼此都要覺得那是好的腳本。」
「我們那時候都想說不要干涉對方太多,所以整隻很順,但成果就是不好」Phil 說。「之後我們就比較知道怎樣去溝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也會多了衝突,但也不會怎樣,頂多當天悶悶的啦!」
「這麼小的一件事,為什麼要用一整天」
在作品漸漸闖出名聲後,野人設計也被知名三金承辦團隊
JL Design 邀請,製作了一部分第56屆的金馬獎和第29、30屆金曲獎的動態影片和視覺設計。這次經驗也帶給了他們在設計層面和執行層面上的震撼。
設計層面上,當時金馬獎的主題是尋找黑馬,而策展團隊希望所有視覺都能貫通這個概念。一開始他們兩人提出的版本都被打槍,因為策展團隊認為這些東西並不能真的說出他們想講的想法。
Ida 發現,有些東西可能看起來很炫很華麗,但更深一層地看,傳達的東西卻不同。就需要再去嘗試。純粹透過視覺來把故事講清楚。
執行層面上,Phil 和 Ida 也發現他們為了呈現最佳的效果,願意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心血,能夠做到非常的極端。
當時是典禮前一週,正在進場彩排。但這時卻發現包商送來的螢幕有問題,不但顆粒不好,色偏也明顯。原本他們想說儘量修正就好,沒想到策展團隊要求和螢幕上完全相同,他們就這樣被「關」在場地裡,一張一張去做測試和修正。
當時負責的是 Phil,他原本覺得這麼小的一件事,為什麼要這樣弄一整天,心情變得有點差。但在最後播出時,和最一開始的相比,效果卻很明顯的有差。他們當下才暸解到,為了把事情做好,這些要求都是必要的。
Ida 則說,他因此體會到,正是因為他願意把這些多餘的錯誤排除掉,才更有助於把他想說的話好好溝通清楚。即使是所謂的「好」,也有程度之分,好的極限在哪裡,關係到想要追求的好到底是什麼。
與金曲金馬設計,看到極限
這些過程,也讓他們不斷去思考好、更好、的極限在哪裡。
野人設計兩歲半了,對兩位老闆來說,開一間公司最難的是,不知道如何發現自己「原來還沒到極限」。
Ida 認為,對他們來說,不管是廣度或深度,不知道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但問題並不在「不會」或做不到,而是沒有發覺自己的「不知道」。
舉例來說,如果不是參與金馬獎製作,他們不會知道在他們以為已經很高的高度上,其實還有更高的標準。如何看到自己的極限,然後跨越那個極限去做更厲害的事,讓自己進步?
他覺得這是開公司最難的部分,你要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
Phil說:「就像是現在在業界,我們可能已經有80分,雖然已經不算低,但這樣走下去,可能永遠就會見不到90分。所以我必須去突破這個門檻。」
「我必須去開這道門,會不會成功不知道,說不定會跌到70分,但就是必須要去做,當然你還是要先看過90分以上的東西,你才會知道原來有這種東西可以追逐。」
短短兩年半,卻已經有了這樣的感悟,感覺像是已經被 Phil 和 Ida 過上了十年。
對於未來的計畫,他們沒有太多的預設。還是會先以擴大規模為主,慢慢延伸觸角,嘗試更多有趣的事情。有機會的話,當然也想試著自己來做更大的案子。
不管是發掘自己的極限、拓展公司的極限,他們似乎都實現了公司名稱裡,他們對野人設計的期許「去冒險、去嘗試,去踏遍還沒有人走過的痕跡。」而在不受拘束的狂奔後,最終還是得搭配理性,找出用概念與觀眾溝通的最佳解。
「畢竟我們是設計公司,不是藝術公司嘛,不然我們就去賣畫了~」Phil這麼說。果然是理性的野人呢!
SyndAvant 凝聚願意將創意與專長應用於改造社會、推進社會進步之創意人,我們稱之為 Avantist 。這一系列專訪,將帶各位認識這些 Avantist 如何經營自己的專業,運用自身才華與影響力,進而形成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編輯:Ivan
攝影:語農
核稿: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