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刑事訴訟的知能缺乏:從警察養成教育談到實務職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我問:當一個適任的警察「最需要」具備什麼知識?我相信大多數人應該會回答:專業法律知識。什麼體能、心理素質等等的都是其次,不懂法律,當什麼警察?要怎麼回應民眾的法律需求?
這些反詰問句,天地、你我都懂,但在整體的警察養成教育裡,並沒有把法律知識當成最重要的一回事,而是透過嚴格的規訓管理,把重點放在尊長、紀律、服從的職場倫理上,這是很不符合實務需求的。
這篇文章的發想,緣於我在刑事工作上,發覺自己的刑事相關法律知識不足,耗費不少心力重拾書本,以及從起訴書、判決書等司法文書上自行琢磨。然而仍有不少現職員警對於《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知半解,甚或曲解法律原意,造成不少案件偵查上的困擾。由於刑案偵查是警察最主要的工作,我便針對這部分提出討論。

「先程序,後實體」

刑事法律裡,像《刑法》就是實體法,規範特定行為屬於犯罪;而《刑事訴訟法》就是程序法,規範司法程序的進行。整個刑事案件的調查乃至審判,都必須嚴格遵守這項原則,若程序不合法在先,則不再論及實體。換句話說,如果偵查機關(警察、檢察官)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中出現違反《刑事訴訟法》程序,很可能直接導致案件無法追究犯罪者的責任。因此,負責案件初始調查、蒐集證據的警察機關,對於刑事訴訟程序的認識至關重要。
但警察人員養成教育的課程設計上,《刑事訴訟法》的學分佔比很低,略述如下: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刑事警察科的課程地圖:

資料來源: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很抱歉必須設定圖滿版,圖片文字才看得清楚,若有影響閱讀體驗之處請見諒。)
可以發現《刑事訴訟法》只在一年級上、下學期的必修科目裡(紅色字體),共計4學分,若再把二年級下學期的「犯罪偵查專題研究」算進來,也不過6學分(而這科只是選修科目),對於一部必須熟悉的法律來說,著實太少了。
更詭異的是,警專生畢業之後必須通過的「警察四等特考」竟然不考《刑事訴訟法》?一般而言,警專生在二年級(尤其是下學期)時便會開始把重心放在準備四等考試,若是特考不考,還會有人去讀《刑事訴訟法》嗎?一年級學的《刑事訴訟法》,二年級不再讀,到了畢業甚至上職場後,腦海中對於《刑事訴訟法》的觀念還剩下多少,便可想而知了。

警大刑事警察學系的課程地圖:

資料來源: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很抱歉必須設定圖滿版,圖片文字才看得清楚,若有影響閱讀體驗之處請見諒。)
《刑事訴訟法》的課程設計在二年級和三年級,為必修科目,共4學分;四年級則有「刑事訴訟法專題討論」的選修科目(2學分),看上去跟警專的學分相當。不同的是,警大生所參加的「警察三等特考」有將《刑事訴訟法》列入考試範圍內,自然會花費更多的心思在這部法律上,最起碼要比警專生熟悉得多。

理論→實務應用:實習

既然學科設計可能不足以滿足實際需求,那麼還有其他能夠讓警察人員在正式進入職場之前,學習《刑事訴訟法》的機會嗎?有,那就是「實習」。
  • 警專生的實習期間:一年級暑假、二年級寒假。
  • 警大生的實習期間:二年級暑假、三年級暑假。
這個階段開始,學生的學習層面,從理論進入到實務應用。
但是,這些學生也不是真正的應用,嚴格說是「觀摩」。每個實習生都會配一位實習指導員,原則上實習生就是跟著正式員警一起上下班(包含深夜勤),認識實際勤務運作,最大的限制在於他們並非合格實授的警察人員,不能參與執法,最多就是擔任協助的角色。於是,雖然實習生把自己的「師傅」從人犯逮捕、權利告知、偵詢到移辦的過程看得一清二楚,但仍止於「看」而不是「做」。這跟任何事一樣,看得再多次,不如實際動手做一次。
更何況,扣掉國定假日(比如寒假實習期間遇到過年)以及在交通隊實習交通事故處理的一個星期,實際上待在派出所實習的時間並不多,再加上不是每天都會遇到刑案(尤其是偏鄉單位),因此實習生待在派出所辦公室內看書準備考試、滑手機、巡邏時在車上打瞌睡的時間,遠遠多得多。

經驗傳承的問題

所以我才會說,真正的法律知能,從正式職場中才開始學習。身分從學生晉升為正職警察,遇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民眾、真真切切的法律需求。這時候,只能靠著同一單位的資深同事手把手地教,一步一步實際操作,才能理解《刑事訴訟法》中所規範的那些程序的實際運作。
這裡,又遇到另一個問題:資深員警的法律知識一定比較充足嗎?一定都是正確的嗎?完全不盡然。事實上,現今大多數員警對於《刑事訴訟法》的認識,多半來自於一位接一位的前輩們所傳承下來的「經驗」,而這種代代相傳的經驗,其正確性是有待檢視的。「錯誤的執法經驗」固然會隨著時間推移、法律素養的提高而被檢討修正,但流傳至今的,卻也不完全是適法的。
因此,「做中學」的實務經驗雖然很可貴,但仍然需要紮實的法律學識為基礎,才足以應付千變萬化的社會、離奇難解的刑事案件,而不讓自己陷於違法的桎梏。

結論:理想中的改革方案

回到最根本的養成教育,私以為警專的二年制教育是不夠的。從課程地圖可以看出,二年的時間裡,有戰技及體能訓練、通識課程、人文素養課程、法律課程及各種實務及專題研究,學雜而不精,不如把二年的專科體制,提升為四年的大學制,延長其學習專業知能的時間,並期盼將《刑法》及《刑事訴訟法》納為警察四等考試科目,強迫性地提高這兩部法律的研讀動力,從根本處解決因為知能不足而影響民眾權益的問題。
我曾經在工作場合中和同事閒聊,談到警察必須熟悉《刑事訴訟法》的話題,他不以為然地說:「那我去考檢察官就好了,當什麼警察?」這完全是個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認為只要熟悉《刑事訴訟法》就能當檢察官了,事實是《刑事訴訟法》只佔了「司法官考試」裡的一部分;第二個誤解,就是認為我所說「熟悉」是跟檢察官一樣的認識高度。其實,在短期的警察養成教育裡,要達到跟檢察官一樣的熟稔程度是不可能的,但警察身為刑事案件的初步調查機關,勢必要對於《刑事訴訟法》內有關偵查與令狀聲請程序、證據蒐集、被告之權利與義務等跟第一線警察人員相關的規定有所了解,而有關檢察官及法官的訴訟程序,警察畢竟未參與其中,略懂即可,應不至於造成任何較大的侵害。
而為了彌補目前養成教育的不足,實務機關(縣市政府警察局/分局)亦可舉辦實體的法律實授課程,邀請所轄地檢署檢察官或地方法院法官授課,一來可以互相溝通與討論實務運作方式,解決檢警之間聯繫不足的問題;二來也可透過檢察官及法官在偵查與審判的過程中所發現的警察執法瑕疵,提出檢討與修正方案,逐步將我國警察的偵查精緻化,降低因為程序違法而造成的人權侵害,更能跳脫因為程序違法而未能令犯罪者受到懲罰的窘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5會員
54內容數
這個專題裡收錄了筆者自己的職場經驗,以及整體的職場觀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對警察不熟悉的你,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對警察很熟悉的你,能發自內心地微笑一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律羲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聞報導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舉辦民防中隊餐敘,席間某民防幹部不滿女兒酒駕遭移送法辦,憤而當場質問派出所所長,所長不堪受責而落淚。這則新聞不大,甚至沒有佔到任何重要版面。姑且不論新聞內容虛實為何,但這起事件所披露的,其實是民防、義警之類的民間組織,利用與警察機關的緊密關係而取得特權的常態。
警察與媒體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互利互助,或者某一方的利多於弊,還是單方面的資源榨取?
警察是個非常大的公務團體,內部問題多如牛毛,而官、警之間歷久的對立,其形成的因素為何?淺談筆者的職場觀察。
體制內的不合理管理制度,其實是體制內的所有人共同默許的,正是因為持著「少說話」心態的人佔大多數,才會有人肆無忌憚地去創造這種扭曲的制度。只要制度沒有改變,管理層只會一再壓榨基層;而基層做得半死,卻沒有良好的福利制度來給予實質的支持。付出和獲得兩者之間的嚴重失衡,不正是「少說話,多做事」而導致的嗎?
新聞報導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舉辦民防中隊餐敘,席間某民防幹部不滿女兒酒駕遭移送法辦,憤而當場質問派出所所長,所長不堪受責而落淚。這則新聞不大,甚至沒有佔到任何重要版面。姑且不論新聞內容虛實為何,但這起事件所披露的,其實是民防、義警之類的民間組織,利用與警察機關的緊密關係而取得特權的常態。
警察與媒體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互利互助,或者某一方的利多於弊,還是單方面的資源榨取?
警察是個非常大的公務團體,內部問題多如牛毛,而官、警之間歷久的對立,其形成的因素為何?淺談筆者的職場觀察。
體制內的不合理管理制度,其實是體制內的所有人共同默許的,正是因為持著「少說話」心態的人佔大多數,才會有人肆無忌憚地去創造這種扭曲的制度。只要制度沒有改變,管理層只會一再壓榨基層;而基層做得半死,卻沒有良好的福利制度來給予實質的支持。付出和獲得兩者之間的嚴重失衡,不正是「少說話,多做事」而導致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新訓結束後,我以為等待著我們的,是一連串的裝備保養,一路到結訓。 但……似乎對憲兵來說,是一種奢望?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鳳凰花開,畢業時節,警專、警大畢業生們經過學校的洗禮和警察特考的淬煉,準備投入職場。和所有職場一樣,你需要學習和主管、同事相處,需要提升工作的技術能力,還有在繁雜的公務中知道什麼是重點的概念能力,但和其它職場不同的是,每個平凡的上班日,稍有不慎,你都有可能從人生登出。筆者希望透過分享多年來的執勤經驗
Thumbnail
考上公務員,報到後開始為期4個月的受訓。受訓分為「實務」訓練與「基礎」訓練;實務訓練又分為兩階段,分別為前一個月的「實習」階段(未配職章)及之後的「試辦」階段(配職章)。以我為例,3/30至桃園文化局報到,受訓期間便是至7/30止,而當實務訓練與基礎訓練皆合格,並領到公務人員考試及格證書(還
又到了警察大學和警察專科學校招生的季節,只要有高中的學歷都可以參加,警大是直接用學測的成績,警專則是自己舉辦考試。自己在22年前也是這樣進入的警大,回想起來都會覺得時間有這麼久了嗎的感覺,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我有被這把刀剁得哀嚎狂叫嗎?   讀警校在學期間待遇:在教育期限內受領公費待遇(包
Thumbnail
江湖救急,協會的課程招生有點狀況,幫忙宣傳一下。 我個人覺得勞動法並不是很困難的法律,如果稍有慧根其實可以自學,不過有些部分自學就很可能產生問題,例如: 行政機關見解與司法見解時常可能產生會衝突 此時,要採用哪方見解其實就是很大的學問,更不用說,司法訴訟實務判決見解也可能產生分歧,此部分建議有
Thumbnail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環節,旨在保護刑事被害人的權益,允許他們在刑事訴訟中提出民事賠償請求。此程序需在刑事起訴後至第二審辯論終結前提起,無需繳納裁判費。常見於如車禍案件,幫助受害者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新訓結束後,我以為等待著我們的,是一連串的裝備保養,一路到結訓。 但……似乎對憲兵來說,是一種奢望?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鳳凰花開,畢業時節,警專、警大畢業生們經過學校的洗禮和警察特考的淬煉,準備投入職場。和所有職場一樣,你需要學習和主管、同事相處,需要提升工作的技術能力,還有在繁雜的公務中知道什麼是重點的概念能力,但和其它職場不同的是,每個平凡的上班日,稍有不慎,你都有可能從人生登出。筆者希望透過分享多年來的執勤經驗
Thumbnail
考上公務員,報到後開始為期4個月的受訓。受訓分為「實務」訓練與「基礎」訓練;實務訓練又分為兩階段,分別為前一個月的「實習」階段(未配職章)及之後的「試辦」階段(配職章)。以我為例,3/30至桃園文化局報到,受訓期間便是至7/30止,而當實務訓練與基礎訓練皆合格,並領到公務人員考試及格證書(還
又到了警察大學和警察專科學校招生的季節,只要有高中的學歷都可以參加,警大是直接用學測的成績,警專則是自己舉辦考試。自己在22年前也是這樣進入的警大,回想起來都會覺得時間有這麼久了嗎的感覺,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我有被這把刀剁得哀嚎狂叫嗎?   讀警校在學期間待遇:在教育期限內受領公費待遇(包
Thumbnail
江湖救急,協會的課程招生有點狀況,幫忙宣傳一下。 我個人覺得勞動法並不是很困難的法律,如果稍有慧根其實可以自學,不過有些部分自學就很可能產生問題,例如: 行政機關見解與司法見解時常可能產生會衝突 此時,要採用哪方見解其實就是很大的學問,更不用說,司法訴訟實務判決見解也可能產生分歧,此部分建議有
Thumbnail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環節,旨在保護刑事被害人的權益,允許他們在刑事訴訟中提出民事賠償請求。此程序需在刑事起訴後至第二審辯論終結前提起,無需繳納裁判費。常見於如車禍案件,幫助受害者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