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什麼是乖?指的是聽話、守規矩。說穿了,也就是「順服」。現今的模板,不就是按照父母期望、完成老師的規定、長官的任務、社會世俗規範成長的孩子。他們認為「乖」是對自我期許的一種理性反射性,也就這麼順其自然接受「標準」,而漸漸形成社會主流,從來不覺得「乖」沒有什麼不好?當習慣順從,也就不會往「不乖」的問題去想?在現實社會中,「不乖」是一直存在著,他們從沒思考過這件事?而把大部份的時間,探索到底有什麼「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也就如此,「乖」的人長久以來,都依循「做好標準答案」為主流思考,內心裡也都沒想過這是錯的?這樣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乖」的文明固然能夠擁有穩定性,卻缺乏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不乖」文明擁有著能隨時間改變的能力。一直都循規蹈矩的我們,是否其實在不知不覺當中都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如果有一天,所有事情的標準答案都顛覆原本的主流思考,亦或是根本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會不會就這樣亂了手腳呢?
在口語表達和作文教育裡,許多人搞不明白學習的目的,往往會陷入「等」或「要答案」的迷思。誠如上述所說,因為一直習慣「乖」的模式教育,形成「等答案」、「等命令」的思維,而不會自己「找問題提問」的窘境,如果少了問題,那麼就不會有「自主思考」這回事了。反觀「不乖」的學生,由於他們勇於敢想,就比較容易啟開「想像」這個關卡,然而這些想像很容易被否定之下,會在委曲求全裡頭,尋找自己可以活動的空間,找到屬於自我的一片天。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勇於面對自己,讓自己更卓越,成就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的局面。
最後我要說的是—口語表達和作文寫作教育,就是訓練我們將取得的碎片思維,有組織、有系統整理大家看得懂,可以接受的思維模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