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乖不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乖!什麼是乖?指的是聽話、守規矩。說穿了,也就是「順服」。現今的模板,不就是按照父母期望、完成老師的規定、長官的任務、社會世俗規範成長的孩子。他們認為「乖」是對自我期許的一種理性反射性,也就這麼順其自然接受「標準」,而漸漸形成社會主流,從來不覺得「乖」沒有什麼不好?當習慣順從,也就不會往「不乖」的問題去想?在現實社會中,「不乖」是一直存在著,他們從沒思考過這件事?而把大部份的時間,探索到底有什麼「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也就如此,「乖」的人長久以來,都依循「做好標準答案」為主流思考,內心裡也都沒想過這是錯的?這樣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乖」的文明固然能夠擁有穩定性,卻缺乏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不乖」文明擁有著能隨時間改變的能力。一直都循規蹈矩的我們,是否其實在不知不覺當中都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如果有一天,所有事情的標準答案都顛覆原本的主流思考,亦或是根本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會不會就這樣亂了手腳呢?
在口語表達和作文教育裡,許多人搞不明白學習的目的,往往會陷入「等」或「要答案」的迷思。誠如上述所說,因為一直習慣「乖」的模式教育,形成「等答案」、「等命令」的思維,而不會自己「找問題提問」的窘境,如果少了問題,那麼就不會有「自主思考」這回事了。反觀「不乖」的學生,由於他們勇於敢想,就比較容易啟開「想像」這個關卡,然而這些想像很容易被否定之下,會在委曲求全裡頭,尋找自己可以活動的空間,找到屬於自我的一片天。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勇於面對自己,讓自己更卓越,成就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的局面。
最後我要說的是—口語表達和作文寫作教育,就是訓練我們將取得的碎片思維,有組織、有系統整理大家看得懂,可以接受的思維模式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20內容數
小品看心情、散文誘情緒、小說話人物、詩詞有意境。在商品文案為主流的世界,我偏愛詩詞,主要是能令人引發無限遐想,進而進入人心。交案以物來描繪,詩詞則以心情為抒懷,只是在行銷味和人情味之間,哪個更能留味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必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清晨醒來聽到窗外,雨打在鐵皮屋頂的清脆聲,引領著我站在窗前,看著雨後庭院中花草,濕濕的水珠佇留在花瓣上,也停在小草葉子上,不知雨是否是孤獨,然而卻感覺得到水珠,怎麼如此寧靜?或許對雨來說,這世界就是格外安靜!當雨下越大,打在鐵皮屋頂的聲音越大聲,這水滴就認為世界就會越靜,靜到最後只能聽到心臟的跳動。
遇見就是如此巧妙,不早不晚。誠如佛說:「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今生與你擦肩而過。我們所擁有的親情、友情、愛情是需要有多幸運,才能遇見。」 本想文字可以消磨一些光陰的變遷,所以想用文章詩句來分享故事,然而發現我似乎沒有那麼強大的能耐!可以滿足心底的期待?儘管如此,我處心積慮想著,怎樣可以陪伴度過這個時光
紅塵喧囂變幻,若能學會理解從容淡然,原諒人生的不完美,這樣就懂得珍惜、善待自己生命的每一天,不會受那「無關緊要」的影響,而失去真正重要的東西。 時間會沉澱最真的情感;風雨會考驗最暖的陪伴。走遠的只是過眼雲煙;留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情緣。來得熱烈,未必守得長久;愛得平淡,未必無情無義。時間會告訴我們,
感情就是這麼回事兒?在生命裡冷暖交織前行,在人生中悲歡離合繼續向前。人啊?每天在人來人往裡擦肩而過,也不知有多少人?而心中湧起那熟悉的感動,留在歲月的足跡裡,究竟有多少?誰也不清楚… 每一天都在上演—相遇與別離,遇見呢?就留下自以為是的暖意;別離只是走出不屬於自己的季節、時光,而在滄桑容顏之中,找
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我們的情感,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懷,不斷在腦海盤旋。高中時,因為你的高大,每每出去與人談判時,總覺這座「靠山」,能讓我肆無忌憚給對方「靠北」、「嗆睹」,然而這一切於高中畢業各奔前程後,就走入「陌生」之路。那種兄弟打江山的情懷,也逐漸被時間沖淡! 雖然回家鄉,偶爾聽到有關你種種的訊消息
傳承,這不就是萬物用盡心力、攪盡腦汁一直想要「延續」下去嗎?也因為如此才會有歷史、文化。代代相傳,靠的是對中心思想的信仰和維護,很不幸的,這個中心思想往往會「潮流」變遷,喚起個人風格產生差異?這差異就反應出不同時代,不管時代如何消長,中心思想是不能輕易憾動!如果憾動了中心思想,那麼將會經過一個百家爭
清晨醒來聽到窗外,雨打在鐵皮屋頂的清脆聲,引領著我站在窗前,看著雨後庭院中花草,濕濕的水珠佇留在花瓣上,也停在小草葉子上,不知雨是否是孤獨,然而卻感覺得到水珠,怎麼如此寧靜?或許對雨來說,這世界就是格外安靜!當雨下越大,打在鐵皮屋頂的聲音越大聲,這水滴就認為世界就會越靜,靜到最後只能聽到心臟的跳動。
遇見就是如此巧妙,不早不晚。誠如佛說:「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今生與你擦肩而過。我們所擁有的親情、友情、愛情是需要有多幸運,才能遇見。」 本想文字可以消磨一些光陰的變遷,所以想用文章詩句來分享故事,然而發現我似乎沒有那麼強大的能耐!可以滿足心底的期待?儘管如此,我處心積慮想著,怎樣可以陪伴度過這個時光
紅塵喧囂變幻,若能學會理解從容淡然,原諒人生的不完美,這樣就懂得珍惜、善待自己生命的每一天,不會受那「無關緊要」的影響,而失去真正重要的東西。 時間會沉澱最真的情感;風雨會考驗最暖的陪伴。走遠的只是過眼雲煙;留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情緣。來得熱烈,未必守得長久;愛得平淡,未必無情無義。時間會告訴我們,
感情就是這麼回事兒?在生命裡冷暖交織前行,在人生中悲歡離合繼續向前。人啊?每天在人來人往裡擦肩而過,也不知有多少人?而心中湧起那熟悉的感動,留在歲月的足跡裡,究竟有多少?誰也不清楚… 每一天都在上演—相遇與別離,遇見呢?就留下自以為是的暖意;別離只是走出不屬於自己的季節、時光,而在滄桑容顏之中,找
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我們的情感,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懷,不斷在腦海盤旋。高中時,因為你的高大,每每出去與人談判時,總覺這座「靠山」,能讓我肆無忌憚給對方「靠北」、「嗆睹」,然而這一切於高中畢業各奔前程後,就走入「陌生」之路。那種兄弟打江山的情懷,也逐漸被時間沖淡! 雖然回家鄉,偶爾聽到有關你種種的訊消息
傳承,這不就是萬物用盡心力、攪盡腦汁一直想要「延續」下去嗎?也因為如此才會有歷史、文化。代代相傳,靠的是對中心思想的信仰和維護,很不幸的,這個中心思想往往會「潮流」變遷,喚起個人風格產生差異?這差異就反應出不同時代,不管時代如何消長,中心思想是不能輕易憾動!如果憾動了中心思想,那麼將會經過一個百家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中文語境中「乖」 一般用來描述「順從」或「聽話」的人,特別是在家庭教育和社會規範中描述兒童時。例如蔡康永說「當你獲得這個『乖』的稱讚時,一定要警覺你正在做一個服從的人」。
Thumbnail
事件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下意識地根據經驗或知識來判斷的。什麼意思?人類的成長需要備受呵護,而不像小羊或小鳥在出生後幾天,就能夠獨立行走或飛行。在人生是白紙的情況下,我們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例如:「這樣做......
Thumbnail
乖孩子從小就學到了一種生存方式,只要順應大人期待,得到認可。長大後發現這種方式越來越不實用。進入社會後,優秀的乖寶寶們卻陷入迷霧之中,感到迷惘和焦慮。這篇文章揭開了乖寶寶症候群的真面目,並探討了他們為什麼長大後不快樂的原因。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
Thumbnail
在許多成長過程中我們似乎都只被教導如何成為乖乖牌,聽話懂事才配得上「好」這個字。 要懂得拿高分,擠進頂尖大學的窄門,取得畢業證書、進入企業工作、結婚買房生小孩,看似理所當然的標準流程,其實是一個又一個的填格子遊戲,填滿,努力填滿,「現在不用多問,你現在該做的,就是把份內事做好,等你長大你就會明白。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順從是理解對方?還是沒想法的表現?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中文語境中「乖」 一般用來描述「順從」或「聽話」的人,特別是在家庭教育和社會規範中描述兒童時。例如蔡康永說「當你獲得這個『乖』的稱讚時,一定要警覺你正在做一個服從的人」。
Thumbnail
事件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下意識地根據經驗或知識來判斷的。什麼意思?人類的成長需要備受呵護,而不像小羊或小鳥在出生後幾天,就能夠獨立行走或飛行。在人生是白紙的情況下,我們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例如:「這樣做......
Thumbnail
乖孩子從小就學到了一種生存方式,只要順應大人期待,得到認可。長大後發現這種方式越來越不實用。進入社會後,優秀的乖寶寶們卻陷入迷霧之中,感到迷惘和焦慮。這篇文章揭開了乖寶寶症候群的真面目,並探討了他們為什麼長大後不快樂的原因。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
Thumbnail
在許多成長過程中我們似乎都只被教導如何成為乖乖牌,聽話懂事才配得上「好」這個字。 要懂得拿高分,擠進頂尖大學的窄門,取得畢業證書、進入企業工作、結婚買房生小孩,看似理所當然的標準流程,其實是一個又一個的填格子遊戲,填滿,努力填滿,「現在不用多問,你現在該做的,就是把份內事做好,等你長大你就會明白。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順從是理解對方?還是沒想法的表現?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