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兩天在新王繼位宣告儀式後,與英國老紳士聊天,對方教了我很多生字,例如pragmatism,即是實用主義。
這些年來,皇室的開銷和花費一直被批評,很多人質疑現代英國還有沒有必要花錢搞這些繁文縟節。但現在舉行的這一切傳統儀式,卻沒有多少人反對。(當然,總有人覺得很多餘,但起碼不是大多數)
我想到所謂的儀式感。
我想起當年,絕望的我們湧到英國駐港領事館外請願,其實某程度上隱含著一股咬牙切齒的羞恥──當你深刻明白到跟你「所謂」同種同源的政權實際上要把你趕上絕路,而結果你唯一可求助的只有跟你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外國人君主。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唱God Save the Queen,連歌詞都背不起來,然後更多地想到自身與這個外國政權到底算什麼關係。我在殖民地出生成長,但女皇從沒強迫過我要唱國歌。英國人很公道,既然沒打算給你們英國國藉也就沒有強迫你們唱國歌朝拜他們的女皇。可是,歌詞明明對我很陌生,那種莊嚴典雅的感覺卻遠比另一首歌更貼近我成長文化和審美觀,對我來說也親切得多。香港人與英國的關聯是埋藏在很多看不見的文化基因裡。
香港人在這些失落的儀式中重尋殖民地公民的身份,例如重新推廣Poppy Pin,去看重光紀念日儀式,我們在這些儀式裡重新發掘和保全將會被新殖民者抹殺的香港歷史和文化,透過參與這些儀式,也重新將自己與這些歷史和身份結連。那些看不見的文化基因,需要藉著這些看得見做得到的儀式而得到確認和肯定。就如目前前往領事館哀悼的香港人,那一切自發的獻花、敬禮。
香港和平紀念日儀式
看著BBC不斷轉播目前進行的各種儀式,引人入聖的不只是華麗如童話故事的傳統服飾、馬車、儀仗隊、各種象徵性的禮儀,而是因為背後還承傳著久遠的歷史。與英國人談話最可怕的就是他們似乎都很會記年份,哪年哪月發生過什麼事他們隨口就能說出來。那些儀式,即使可能普羅大眾未能深究,但仍然有那麼一大群人保存和執行著儀式本身承載的意義和故事,包括女皇自己也是用一生來堅守這一切。即使當中包括黑暗的歷史,他們也會傳承下去。是這一切令這些禮儀變得厚實而莊嚴,令人肅然起敬。選擇參與這一切的英國人,也是通過儀式來宣告自己認同的某種國家文化和價值,出於自願,而非強迫。看完聖保羅大教堂的悼念彌撒,你真的可以強烈感受到儀式確實可以有效地疏導人民的感受和情緒,也就是禮儀原本的意義。
近日有人以cosplay來解釋英國皇室的角色,我不完全認同,但從某個角度卻又確實可以這樣理解。想想以前德國祖先以為自己得到了英格蘭領土,但到現代就成了你的後代得犧牲自我一輩子扮演最嚴格定義的英國人,連族姓都更改。對於其實早就在考慮廢棄皇室的英國人來說,讓德國血統的家族來傳承這種殘忍而痛苦的cosplay以滿足人民對虛位王位和歷史文化(還有觀光產業)的需要,還挺英式幽默的。
(你懂的,寫作英式幽默,唸作惡趣味)
當然,這些耗時廢事和鋪張的禮儀,都得花錢。英國應該還是務實的,不會打腫臉充胖子,已經預告新王查理斯三世的登基大典會比他母親的規模縮減、人員縮減、開銷縮減,以反映現代英國的生活文化。但目前為伊莉莎白二世舉行的國葬,該做的還是不會少。
皇室成員為先皇守靈
因此,有些外國人看著其實牙癢癢心裡羨慕得不得了,卻怎也達不到這高度。因為他們早就把自己的傳統文化革命掉,一面說自己高舉實用主義,一面又羨慕這種帝王級的表面風光。於是拼命搞一大堆儀式,不是人海戰術靠量多充大場面、大排場,就是一知半解地拼貼古代禮儀卻又沒有實質文化根底和情感,空有程序,意義斷裂,東施效顰,非常難看。例如最近香港某學校搞的什麼表孝順儀式,要小孩跪自己父母奉茶發誓,整件事只會令人毛骨悚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51內容數
船過留痕,貓咪蹓躂踩下貓腳印。偶然按捺不住對時事新聞吐槽就跟吐毛球一樣,是為了身心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透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朋友看小戴在東京奧運差一點點就能勝出很不值,很不甘心中國選手奪金。我說金牌其實不是很重要,對方儍眼不解。且聽我解釋。
利申,我雖然在FB開設粉專多年,但一直佛系放置沒刻意追求人數,並非專業的社交平台網編不懂數據分析,所以這篇會比較近一般用戶的體驗感受。 本著宅宅的虛擬世界拓荒心態,剛剛在MeWe課金開了Page,然後馬上就遇上困難──我相信也會是其他內容生者會遇上的問題。
通常典型的穿越故事都是這樣:主角突然被丟到跟本來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異世界,例如,有惡龍和魔法的世界,因為種種常識不再通行所以鬧出不少危機和笑話。先別說近年好多穿越故事為免老梗直接跳過適應不良的劇情,但經典款大致如此。 如果放大到某個尺度,人類世界其實也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穿越事件。
有件事我遲疑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談論,因為怕會被認識我的人猜出當事人是誰。為免暴露當事人身份請原諒我寫得含糊。 舉個例子,從兩位正義之士的爭執說起……
這座石屎森林(Concrete Jungle),即將關燈進入漫長黑夜。 台灣的朋友,請你們在對岸守護你們的燈塔終日不滅。那會是我們在黑暗中遙望的唯一溫暖,等待光明再臨的路標和印證。
所謂有人就有江湖。在任何群體中都必然會有傾向不同的人,差別只在百份比。如果不打破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觀念,大家會很難前進。我試著做了以下兩個九宮格……
朋友看小戴在東京奧運差一點點就能勝出很不值,很不甘心中國選手奪金。我說金牌其實不是很重要,對方儍眼不解。且聽我解釋。
利申,我雖然在FB開設粉專多年,但一直佛系放置沒刻意追求人數,並非專業的社交平台網編不懂數據分析,所以這篇會比較近一般用戶的體驗感受。 本著宅宅的虛擬世界拓荒心態,剛剛在MeWe課金開了Page,然後馬上就遇上困難──我相信也會是其他內容生者會遇上的問題。
通常典型的穿越故事都是這樣:主角突然被丟到跟本來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異世界,例如,有惡龍和魔法的世界,因為種種常識不再通行所以鬧出不少危機和笑話。先別說近年好多穿越故事為免老梗直接跳過適應不良的劇情,但經典款大致如此。 如果放大到某個尺度,人類世界其實也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穿越事件。
有件事我遲疑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談論,因為怕會被認識我的人猜出當事人是誰。為免暴露當事人身份請原諒我寫得含糊。 舉個例子,從兩位正義之士的爭執說起……
這座石屎森林(Concrete Jungle),即將關燈進入漫長黑夜。 台灣的朋友,請你們在對岸守護你們的燈塔終日不滅。那會是我們在黑暗中遙望的唯一溫暖,等待光明再臨的路標和印證。
所謂有人就有江湖。在任何群體中都必然會有傾向不同的人,差別只在百份比。如果不打破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觀念,大家會很難前進。我試著做了以下兩個九宮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占在香港參加了十幾次謝師宴,香港學生在謝師宴上,會透過表演或個人分享去感謝老師教導,同學們都會盛裝出席,打點晚宴井井有條,小伙子仿佛一晚長大,老師倍感安慰,英國的畢業晚會又如何?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昨天一整天都在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我看了一整天,心裡想,難道沒有其他的國際新聞可以報導了嗎?我並不關心王室的消息,我知道英國人對於這位在位七十年的君主滿懷著感謝與不捨的心情,但隨著她的時代殞落,迎接新的時代,英國暫時得在哀傷的氣氛中繼續過日子。英國的物價已經來到新高,通貨膨脹帶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祭改,又稱祭解、改運,是一種台灣的民俗儀式。祭改意思是:「祭」祀事主、「改」掉厄運。 傳統上,華人的生活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規範,讓人們去依循。曾經,我在年少時不太相信拜拜求神這回事,總覺得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風俗,沒什麼科學根據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Thumbnail
從1952年即位,到2022年逝世,在這長達70年的統治期間,可說是人類歷史上變動最大的時期,除了讓觀眾了解身為少數碩果僅存的貴族,所必須面對的掙扎,《王冠》本身也是一部近現代史,紀錄了英國如何從二戰後蛻變成現在的模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占在香港參加了十幾次謝師宴,香港學生在謝師宴上,會透過表演或個人分享去感謝老師教導,同學們都會盛裝出席,打點晚宴井井有條,小伙子仿佛一晚長大,老師倍感安慰,英國的畢業晚會又如何?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昨天一整天都在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我看了一整天,心裡想,難道沒有其他的國際新聞可以報導了嗎?我並不關心王室的消息,我知道英國人對於這位在位七十年的君主滿懷著感謝與不捨的心情,但隨著她的時代殞落,迎接新的時代,英國暫時得在哀傷的氣氛中繼續過日子。英國的物價已經來到新高,通貨膨脹帶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祭改,又稱祭解、改運,是一種台灣的民俗儀式。祭改意思是:「祭」祀事主、「改」掉厄運。 傳統上,華人的生活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規範,讓人們去依循。曾經,我在年少時不太相信拜拜求神這回事,總覺得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風俗,沒什麼科學根據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Thumbnail
從1952年即位,到2022年逝世,在這長達70年的統治期間,可說是人類歷史上變動最大的時期,除了讓觀眾了解身為少數碩果僅存的貴族,所必須面對的掙扎,《王冠》本身也是一部近現代史,紀錄了英國如何從二戰後蛻變成現在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