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性別—女性馬賽克 遺傳學裡的女性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是不是以為牆編要來講一些色色的東西了?咳咳,俺也是有正經說話的時候好嗎。今天要來介紹一本書,書名就叫做女性是馬賽克 Females are masaics (1),作者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遺傳醫學教授Barbara Migeon 芭芭拉·彌金。

我們都知道,哺乳動物的性別在遺傳學上是由XY染色體決定的,男孩擁有一個來自媽媽的X和一個來自爸爸的Y染色體,而女孩則擁有兩個X,分別來自媽媽和爸爸,沒有Y染色體。在X染色體上帶有867個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作用從內分泌到免疫都有(2),相對只帶有50-60個基因的Y染色體來說(大部份作用在男性生殖功能)(3),X染色體對健康非常重要!雖然女孩有兩個X染色體,但真正在運作的時候其實只需要一個X就好,所以女孩的另一個X染色體是被打包放在旁邊生灰塵的(X-inactivation)。神奇的事發生了,在女孩的身體裡,幾百億個細胞完全沒有束縛,都是自由隨機選擇一個X來打包,打包起來的不一定是媽X還是爸X(為何這樣寫起來這麼像髒話... ),我們如果戴上X染色體透視鏡來看女孩的身體的話,就像是馬賽克一樣,每個細胞都可能跟隔壁同學不一樣!

喔,那又怎樣?牆編在這邊告訴你,馬賽克的好處可多了。男孩因為只有一個X,只要X上面的基因一壞掉,他們就逃不掉遺傳疾病的命運。而女孩要是有一個X壞掉,只會影響身體一半的細胞,還有一半的細胞是把那壞掉的X打包,用那個好端端的X來生活,這些押對寶的細胞,還因此有了生長優勢,可以完整取代那些X壞掉的魯蛇細胞,讓女孩還是健健康康的(例如肌肉營養不良症 muscular dystrophy)(4)。

當然還是有些好發在女孩身上的X性聯遺傳疾病存在,例如一種神經發展障礙,瑞特氏症候群Rett Syndrome,一兩歲時發展都很正常,但之後漸漸失去手部操控能力,語言能力等,並有些自閉症的狀況,患者大多是女孩,主要的原因是有這種疾病的男孩在胚胎時期就GG了(5).....其實男孩在胚胎發育時期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就回去上帝伯伯那裡了(6)。

話說回來,女性馬賽克的作者芭芭拉的故事也很值得科學家裡的女性主義支持者敬佩!

芭芭拉出生在1931年的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就是牆編我蹲過五個冰天雪地冬天的地方),父親是名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非常鼓勵芭芭拉學醫,她也順利念了醫學預科。之後芭芭拉申請進入羅徹斯特醫學院就讀卻被拒絕,很有可能是因為她女性的身份而遭拒。

但芭芭拉沒有放棄從醫這條路,先到麻州醫院去一邊工作,一邊申請水牛城大學醫學院,這次她順利完成了學業,並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習,就在這時候,她開始了X性聯遺傳疾病和內分泌學的研究,還跟同單位的內分泌學家,Claude Migeon克勞·彌金先生結了婚(好忙喔....)。

芭芭拉就是興趣與先生一致才譜出良緣的,但是她想要和先生一起跟隨Lawson Wilkins勞森·沃金先生做研究,卻因為是女性而被拒絕。不過沒關係,芭芭拉自己伸請了國衛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計畫,開始了自己的研究。芭芭拉對人類基因的興趣特別濃厚,甚至曾經拿自己的染色體來當實驗的控制組,還發現自己的第13對染色體上有段缺損....(小朋友不要學,芭芭拉阿姨有練過....)。

經過多年X染色體的研究,芭芭拉有足夠的科學支持,說出女性由於具有X-inactivation的機制,在適應許多疾病和環境的能力上要優於男性,此學說不但成為主流,更得到許多女性科學家的支持。

今年高齡89歲的芭芭拉,仍然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她說”我在圈子裡還是個咖,現在那麼多線上資料庫,我不用做勞力密集的實驗室工作就能做研究,幹麻要退休”。

“I still get a big kick out of what I do, I’m able to work, so why wouldn’t I?”
“The world is different than it was when I began this work, I don’t need an active lab to do research. There are all these wonderful databases now that we can explore for our work.”

芭芭拉在接受Naked Scientist Genetic Podcast的訪問時還諄諄的告訴所有女性同胞們,我們在生物學上可是大佔優勢,比男性要好得多呢!

"Women need to realise that we do have a biologic advantage which enable us to do even better than males do on certain circumstances."

------------------------------------------------------

【 收聽 🎧 喜劇系科學 Podcast:Sky in the Wall】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k0rn0n

Anchor FM: 👉 https://anchor.fm/wallis-liu

Youtube: 👉 https://reurl.cc/6l7KGr

【 收看 👀 喜劇系科學 Articles:Sky in the Wall】

Instagram: 👉 https://reurl.cc/m9rxMW

Facebook: 👉 https://facebook.com/skyinthewall

------------------------------------------------------


資料來源:
1. https://www.amazon.com/Females-Are-Mosaics-Inactivation-Differences-ebook-dp-B00HFPV23M/dp/B00HFPV23M/ref=mt_other?_encoding=UTF8&me=&qid=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6-020-0779-4
3. https://ghr.nlm.nih.gov/chromosome/Y
4. https://www.thenakedscientists.com/podcasts/naked-genetics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81444/
6.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22286/

圖片來源:
https://www.amazon.com/Females-Are-Mosaics-Inactivation-Differences-ebook-dp-B00HFPV23M/dp/B00HFPV23M/ref=mt_other?_encoding=UTF8&me=&qid=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more-hopkins-staffers...

#科學家的性別 #芭芭拉 #性聯遺傳 #X-inactivation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ky in the wall 的沙龍
34會員
80內容數
我們是一群科學博士所組成的科學概念推廣團隊, 落腳世界各地追尋夢想. 秉著對科學原初的熱情與好奇, 分享科學角度中的生活. podcast (Sat 10am) 與科學家系列小文 (日更), 歡迎訂閱分享.
2021/01/04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美國的許多防疫政策,看似還有其他政治目地。在這些政策發揮其在國際關係中的效力之前,在美國競競業業工作的外國科研人員們,成為守當其衝的小人物。許多學生與學者別無選擇,只能放棄多年的努力,離開美國。 Nature 專訪了幾位學生與學者,他們的故事都是曾在海外求學工作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在
Thumbnail
2021/01/04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美國的許多防疫政策,看似還有其他政治目地。在這些政策發揮其在國際關係中的效力之前,在美國競競業業工作的外國科研人員們,成為守當其衝的小人物。許多學生與學者別無選擇,只能放棄多年的努力,離開美國。 Nature 專訪了幾位學生與學者,他們的故事都是曾在海外求學工作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在
Thumbnail
2021/01/04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2021/01/04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2021/01/04
雞編從念博班開始,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說:哇~妳好聰明喔,念博士耶!而我一直對這句話感到很迷惘,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笨!每天盯著實驗數據時總是腦中充滿了一大堆問題,而答案永遠是無解。因此,當我讀到這篇發表於細胞科學期刊標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tupidity in scien
Thumbnail
2021/01/04
雞編從念博班開始,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說:哇~妳好聰明喔,念博士耶!而我一直對這句話感到很迷惘,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笨!每天盯著實驗數據時總是腦中充滿了一大堆問題,而答案永遠是無解。因此,當我讀到這篇發表於細胞科學期刊標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tupidity in scie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者簡介 :梅伊.馬斯克是鼎鼎大名的伊隆.馬斯克媽媽,你也許認為她的人生一定很順遂,但事情和你想像中的不一樣,她經過歲月的歷練,完美展現女人的韌性與智慧。透過這本書你可以了解她獨特的人生經驗和度過人生困境的方法,藉此提高對生活大小事的觀點及看法。
Thumbnail
作者簡介 :梅伊.馬斯克是鼎鼎大名的伊隆.馬斯克媽媽,你也許認為她的人生一定很順遂,但事情和你想像中的不一樣,她經過歲月的歷練,完美展現女人的韌性與智慧。透過這本書你可以了解她獨特的人生經驗和度過人生困境的方法,藉此提高對生活大小事的觀點及看法。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故事主要講述在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一名懷有身孕的女子跳橋自殺,被科學家哥德溫撿回,利用她胎中孩子的腦袋進行移植到媽媽本身,將她當作實驗並成功復活她,讓她以全新的身份貝拉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次的重生,讓她的心智從嬰幼兒開始,一切歸零,也拋下了前一世的束縛與苦難,今生的旅途才正要開始冒險。
Thumbnail
故事主要講述在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一名懷有身孕的女子跳橋自殺,被科學家哥德溫撿回,利用她胎中孩子的腦袋進行移植到媽媽本身,將她當作實驗並成功復活她,讓她以全新的身份貝拉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次的重生,讓她的心智從嬰幼兒開始,一切歸零,也拋下了前一世的束縛與苦難,今生的旅途才正要開始冒險。
Thumbnail
米卡莎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天狼星-諾姆斯族的年輕人,她喜歡探索宇宙的奧秘,也喜歡學習自己族群的遠古歷史。她常常去光之圖書館借一些古老的書籍,閱讀關於天狼星人和地球的故事。    之前有一天,她在圖書館發現了一本非常珍貴的書,書名叫《女媧補天神話故事》..
Thumbnail
米卡莎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天狼星-諾姆斯族的年輕人,她喜歡探索宇宙的奧秘,也喜歡學習自己族群的遠古歷史。她常常去光之圖書館借一些古老的書籍,閱讀關於天狼星人和地球的故事。    之前有一天,她在圖書館發現了一本非常珍貴的書,書名叫《女媧補天神話故事》..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Thumbnail
如果你飛上天空,不會飛的人會怎麼想?你飛得越高,你在他們眼中越渺小! 1813年7月6日,英國一名軍醫詹姆士.巴里(James Barry)加入陸軍醫療隊。 你說這有什麼稀奇?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如果你飛上天空,不會飛的人會怎麼想?你飛得越高,你在他們眼中越渺小! 1813年7月6日,英國一名軍醫詹姆士.巴里(James Barry)加入陸軍醫療隊。 你說這有什麼稀奇?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結婚有了小孩後,她一樣投入工作,把女兒交給公公照顧。這位認真工作的母親,在年輕不幸喪偶後,又更認真投入工作,後來還介入一位已婚男士的婚姻...
Thumbnail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結婚有了小孩後,她一樣投入工作,把女兒交給公公照顧。這位認真工作的母親,在年輕不幸喪偶後,又更認真投入工作,後來還介入一位已婚男士的婚姻...
Thumbnail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Thumbnail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Thumbnail
女孩一月閱讀的書籍是《我是馬拉拉》,閱讀與她們年紀相差不遠,但卻做出不平凡事蹟的女孩故事。
Thumbnail
女孩一月閱讀的書籍是《我是馬拉拉》,閱讀與她們年紀相差不遠,但卻做出不平凡事蹟的女孩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