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第九講女性主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 17世紀貴族女性從事文學創作與出版➡社會以「維持端莊」為由抨擊
王曉英《簡論西方女性文學的發展》:當時的作品已可窺見女性對平權與自由發表自身才華的渴望。
  • 17世紀末啟蒙運動強調「天賦人權」➡女作家鼓勵其他女性活出自我,並相信兩性才能相當
  • 18世紀中產階級興起,女性開始受教育➡強化女性美德意識

為女權辯護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 of woman

1792年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提出父權體制與缺乏教育使女性受制於男性。

  • 籲中產階級女性獨立,減少社會負擔
  • 認為中產階級最接近人類自然狀態,上流社會的奢靡會敗壞風氣
  • 「陽剛」:高尚的人格特徵,如理性、獨立、負責任等等
  • 無意與男性爭奪權益
真的無意爭取權益,還是為了能順利出版才如此言說?

女性主義對父權的批判

  • 社會規範符合男性理念與利益➡壓迫女性與不符合期待之男性
  • 瓦解父權社會,進而思考女性的個體性與獨特性

三波女性主義的發展背景

raw-image

第一波女性主義

  • 重心在於爭取公民權,如受教權、財產權等等
  • 1848年紐約Seneca Falls Convention《感傷宣言》:若政府壓迫女性,那麼女性有權利與義務推翻該政權
  • 1860年女性組織團體要求參政權
  • 1920s英美女性獲得投票權
raw-image
raw-image

第二波女性主義

  • 二戰後女性對社會的貢獻得到肯定
  • 主流媒體對女性形象刻劃仍停留於「白人」、「中產階級」與「賢妻良母」
  • 透過「意識喚起」分享受壓迫經驗,進而批評社會結構
  1. 英美派「小寫女人」woman:重視生理上女性
  2. 法國派「大寫女人」Woman:概念上的女性

一、第二波英美女性主義

1.米雷特Kate Millett,美國作家、教育家、藝術家與女性主義者。

raw-image

2.蕭華特Elaine Showalter(1941-),美國作家、文學批評家與女性主義者。

  • 英國女性主義受馬克思主義影響,注重壓迫。
  • 法國女性主義受精神分析影響,注重壓抑。
  • 美國女性主義是文本分析式,注重再現。
  • 〈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提出4個問題意識面向:1.身體2.語言3.心理4.文化
raw-image

二、第二波法國女性主義

  • 受到歐陸哲學影響,以法國後結構主義為最
  • 以精神分析、語言哲學與解構論述研究女性多重面向
  • 女性如何將社會與語言內化為自身形象,並為自己建構身分囹圄

法國女性主義使用了精神分析與語言結構進行分析,由於我對兩者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了解,因此我對於這段文本的理解也相當有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2會員
197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A History of the Breast 作者: 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 Marilyn Yalom 譯者: 何穎怡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1/12
Thumbnail
A History of the Breast 作者: 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 Marilyn Yalom 譯者: 何穎怡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1/12
Thumbnail
都吵了一百多年還在那邊我對你錯嗎?
Thumbnail
都吵了一百多年還在那邊我對你錯嗎?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曾讀過一本法國小說,但現在甚至想不起來作者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名的著作,只記得那是一本自傳小說。講的是母女間微妙的感情,作者的媽媽總有意無意的讓她自我感覺不良,那不是一部很有故事性的小說,只是在敘述母女間的感情,有種緊張的氛圍,最後媽媽自殺身亡⋯⋯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曾讀過一本法國小說,但現在甚至想不起來作者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名的著作,只記得那是一本自傳小說。講的是母女間微妙的感情,作者的媽媽總有意無意的讓她自我感覺不良,那不是一部很有故事性的小說,只是在敘述母女間的感情,有種緊張的氛圍,最後媽媽自殺身亡⋯⋯
Thumbnail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Thumbnail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