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19 大部份人,都被這種心態害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節期間,不要旅行出門。 人們只是不屑一顧,而嗤之以鼻。這是為什麽呢?
俄勒岡州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說 :
當我們面對這樣COVID 19 的危機時,這種愈冷漠的心態愈明顯,專家將其稱為 【心理麻木, Pschy Numbing
一開始,當一個人處於危險,可能會給人很多強烈的感覺。人們都想來救他。尤其如果這個人是親人。如果後來又有兩個人處於危險之中,那你就可能不會感到擔心了 ? 或您可能會感到只是有點擔心?或者您可能會因為擔心分散了,也不會再關注同樣的問題上。
在一項研究中,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和他的團隊,向大學生介紹了三種情況:一個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7歲女孩,一個也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9歲男孩,其他陸讀加入8個人,也都需要相同問題的幫助。 他發現,當一開始,一個人需要幫助時,學生們會給予高的捐款 。隨著需要相同問題的增加,人類感覺會下降。
同樣的,COVID 19 新增案例、死亡繼續增加,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 COVID的死亡和案件總數愈多、你個人會失去感覺,你會失去情感,什至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是耳邊風而已。

奇異效應

和心理麻木有關的心理效應,我們叫【奇異效應】。此奇異效應說明:
我們是如何過分關心第一個人的遭遇。 事實證明,當您添加第二個人同樣的遭遇,同情心會減弱。增加了更多的人,並不會增加我們按比例,提供更多幫助的意願。隨著更多人的參與,我們的情感逐漸無感,什至就消失了。

一刀兩面

臨床心理學家,萊夫·格里芬Leif Griffin(PsyD)認為:「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使我們能夠意識到某些事情發生,但在情感上,竟然不會處理或與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有相關聯繫」。
1.可以是一種防禦機制
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可以是面對外在危險,表現的一種防禦機制。就像是在說:“不要侵犯我的安全感。切斷相關聯繫的心理防禦機制。
2.可以是一種傷害機制
當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持續存在危險面前時,這會帶來很多問題,退縮、沮喪、憂悶低能量狀態,這也是創傷後症候群(PTSD)的症狀之一。

COVID 19 大流行的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心理麻木,在COVID 19 大流行中,發揮著作用,人們使用它來緩和對死亡的焦慮。同時 持續存在危險面前時,會潛意識逃避警告: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用迴避心理,什至忽略危險,尤其當有節慶例如:美國感恩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的效應,這時更加合理化自己對Pandemic的心理麻木 ,Pandemic 的行為更不需要防護。

美國感恩節的例子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從12月1日到5日,美國COVID 19 病毒增加感染人數達到100萬882人,全美感染總人數超過1450萬人,死亡人數達28萬1199人。
感恩節假期後,從12月1日至5日,美國COVID19 病毒《在5天內增加超過100萬例》,比較1月20日美國出現第一名COVID 19 病毒感染者後,歷經近100天才增加到100萬例,如今感染速度之快,令人憂慮。
美國感恩節後失控!短短五天 全美染疫人數激增100萬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的普洛威爾(Tatiana Prowell)博士表示:「感恩節假期的出行,只會讓我們的數字維持在全球最高。」
普洛威爾在推特發文表示:「美國人人只顧自己的心態,害死我們數十萬人。慘不忍睹!」

聖誕節長假期後,美國疫情會更慘

美國人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了,只顧自己的心態下持續去防疫。
使得傳染病專家弗奇(Anthony Fauci)警告 : 聖誕節長假期後,美國疫情會迎來另一波高峰,甚至較感恩節更為嚴峻。
弗奇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 表達其憂慮,指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民於感恩節假期間,未有理會專家勸告乘搭飛機出行,令疫情進一步蔓延。
美國目前處於感恩節假期後的疫情爆發狀態,9日全美單日新增3124人不治,創下疫情以來新高紀錄。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美國,惟美國民眾,對政府的防疫工作表現不合作,「74%個案是不願配合」接觸者追蹤調查,為疫情防控工作帶來障礙,
美國現時每日平均新增20萬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住院人數已屢創新高。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追蹤數據顯示,美國共有1,470萬肺炎確診個案,死亡人數目前增至近29萬。
如果美國民眾不願配合接觸者追蹤調查、合理化自己對Pandemic的心理麻木 ,使Pandemic 的行為,更不需要防護。如果這樣持續下去,預計美國因感染COVID 19 死亡人數,於明年1月底或會急增至40萬人 ( 目前是29萬人死亡 )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太相信,航空上有泡泡 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天】 航空人員是人類,不是神類 航空人員是人類,依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
在臺灣,連續多位飛機✈️師得COVID19 嚇到了,台灣上上下下的人了... 為什麼飛機✈️師,只要檢疫 1-3天? 那是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世級死亡傳染病 美國CDC決定,只要「疫苗接種有50%有效率」,就允美國政府可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臨床實驗 在做臨床實驗,我們做到的 都是在完美假設下,可控範圍下所得做出來的實驗結果 例如,我們在做臨床實驗,要排除有慢性病患者,太老、太幼小的患者.患者..這些就是「可控環境」.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最近在臺灣,一名婦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末梢麻痺、嗅覺喪失等症狀,院方初步懷疑疑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但因為發生味覺喪失,醫師無法排除是新冠肺炎,經指揮中心採檢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接著又有印尼🇮🇩女學生,出現嗅覺喪失,但是未通報當局,入境臺灣也未主動告知有嗅
近日,有傳閱漱口水可以殺COVID19 ,我嚇到了,真的可以嗎? 仔細閱讀文章,才知那是傳閱的誤差了⋯⋯ 原來今年8月,在國際期刊“醫學病毒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登刊了美國Pennsylvania 州大學的研究報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以前有研
太相信,航空上有泡泡 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天】 航空人員是人類,不是神類 航空人員是人類,依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
在臺灣,連續多位飛機✈️師得COVID19 嚇到了,台灣上上下下的人了... 為什麼飛機✈️師,只要檢疫 1-3天? 那是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世級死亡傳染病 美國CDC決定,只要「疫苗接種有50%有效率」,就允美國政府可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臨床實驗 在做臨床實驗,我們做到的 都是在完美假設下,可控範圍下所得做出來的實驗結果 例如,我們在做臨床實驗,要排除有慢性病患者,太老、太幼小的患者.患者..這些就是「可控環境」.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最近在臺灣,一名婦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末梢麻痺、嗅覺喪失等症狀,院方初步懷疑疑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但因為發生味覺喪失,醫師無法排除是新冠肺炎,經指揮中心採檢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接著又有印尼🇮🇩女學生,出現嗅覺喪失,但是未通報當局,入境臺灣也未主動告知有嗅
近日,有傳閱漱口水可以殺COVID19 ,我嚇到了,真的可以嗎? 仔細閱讀文章,才知那是傳閱的誤差了⋯⋯ 原來今年8月,在國際期刊“醫學病毒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登刊了美國Pennsylvania 州大學的研究報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以前有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來自80多個國家/地區的數千名領先的心理科學家、學者、臨床醫生、研究人員、以及教育工作者等組成的心理科學協會(APS)於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的新聞稿中描述近期的研究: 分析國際間的文化差異導致對COVID-19的反應。。。
隨COVID-19防疫措施影響,B/Yamagata病毒株自2020年起未再現蹤跡,科學界推測其已滅絕。基於此,2024-2025年度流感疫苗移除該病毒株,回歸三價設計。專家強調持續監測重要性,並呼籲加強公共衛生與疫苗接種。
Thumbnail
本文涵蓋討論疫情的假象與真相 "疫苗"成分的傷害、政治的腐敗、資本的陰謀,在幕後玩轉世界的少數人與非人類造就的種種,揭開謊言與被忽視已久的真相與社會現象,人類你準備好了?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先前就有聽說「免疫債」這個名詞,在強勢防疫下病毒不容易被傳染,但同時人類的群體免疫力會變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在解封之後生病的小孩暴增,不僅是新冠病毒,還加上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都一起大流行,但不僅是小孩,成人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新一波的疫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來自80多個國家/地區的數千名領先的心理科學家、學者、臨床醫生、研究人員、以及教育工作者等組成的心理科學協會(APS)於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的新聞稿中描述近期的研究: 分析國際間的文化差異導致對COVID-19的反應。。。
隨COVID-19防疫措施影響,B/Yamagata病毒株自2020年起未再現蹤跡,科學界推測其已滅絕。基於此,2024-2025年度流感疫苗移除該病毒株,回歸三價設計。專家強調持續監測重要性,並呼籲加強公共衛生與疫苗接種。
Thumbnail
本文涵蓋討論疫情的假象與真相 "疫苗"成分的傷害、政治的腐敗、資本的陰謀,在幕後玩轉世界的少數人與非人類造就的種種,揭開謊言與被忽視已久的真相與社會現象,人類你準備好了?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先前就有聽說「免疫債」這個名詞,在強勢防疫下病毒不容易被傳染,但同時人類的群體免疫力會變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在解封之後生病的小孩暴增,不僅是新冠病毒,還加上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都一起大流行,但不僅是小孩,成人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新一波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