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19 大部份人,都被這種心態害慘...

更新於 2020/12/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節期間,不要旅行出門。 人們只是不屑一顧,而嗤之以鼻。這是為什麽呢?
俄勒岡州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說 :
當我們面對這樣COVID 19 的危機時,這種愈冷漠的心態愈明顯,專家將其稱為 【心理麻木, Pschy Numbing
一開始,當一個人處於危險,可能會給人很多強烈的感覺。人們都想來救他。尤其如果這個人是親人。如果後來又有兩個人處於危險之中,那你就可能不會感到擔心了 ? 或您可能會感到只是有點擔心?或者您可能會因為擔心分散了,也不會再關注同樣的問題上。
在一項研究中,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和他的團隊,向大學生介紹了三種情況:一個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7歲女孩,一個也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9歲男孩,其他陸讀加入8個人,也都需要相同問題的幫助。 他發現,當一開始,一個人需要幫助時,學生們會給予高的捐款 。隨著需要相同問題的增加,人類感覺會下降。
同樣的,COVID 19 新增案例、死亡繼續增加,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 COVID的死亡和案件總數愈多、你個人會失去感覺,你會失去情感,什至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是耳邊風而已。

奇異效應

和心理麻木有關的心理效應,我們叫【奇異效應】。此奇異效應說明:
我們是如何過分關心第一個人的遭遇。 事實證明,當您添加第二個人同樣的遭遇,同情心會減弱。增加了更多的人,並不會增加我們按比例,提供更多幫助的意願。隨著更多人的參與,我們的情感逐漸無感,什至就消失了。

一刀兩面

臨床心理學家,萊夫·格里芬Leif Griffin(PsyD)認為:「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使我們能夠意識到某些事情發生,但在情感上,竟然不會處理或與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有相關聯繫」。
1.可以是一種防禦機制
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可以是面對外在危險,表現的一種防禦機制。就像是在說:“不要侵犯我的安全感。切斷相關聯繫的心理防禦機制。
2.可以是一種傷害機制
當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持續存在危險面前時,這會帶來很多問題,退縮、沮喪、憂悶低能量狀態,這也是創傷後症候群(PTSD)的症狀之一。

COVID 19 大流行的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心理麻木,在COVID 19 大流行中,發揮著作用,人們使用它來緩和對死亡的焦慮。同時 持續存在危險面前時,會潛意識逃避警告: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用迴避心理,什至忽略危險,尤其當有節慶例如:美國感恩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的效應,這時更加合理化自己對Pandemic的心理麻木 ,Pandemic 的行為更不需要防護。

美國感恩節的例子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從12月1日到5日,美國COVID 19 病毒增加感染人數達到100萬882人,全美感染總人數超過1450萬人,死亡人數達28萬1199人。
感恩節假期後,從12月1日至5日,美國COVID19 病毒《在5天內增加超過100萬例》,比較1月20日美國出現第一名COVID 19 病毒感染者後,歷經近100天才增加到100萬例,如今感染速度之快,令人憂慮。
美國感恩節後失控!短短五天 全美染疫人數激增100萬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的普洛威爾(Tatiana Prowell)博士表示:「感恩節假期的出行,只會讓我們的數字維持在全球最高。」
普洛威爾在推特發文表示:「美國人人只顧自己的心態,害死我們數十萬人。慘不忍睹!」

聖誕節長假期後,美國疫情會更慘

美國人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了,只顧自己的心態下持續去防疫。
使得傳染病專家弗奇(Anthony Fauci)警告 : 聖誕節長假期後,美國疫情會迎來另一波高峰,甚至較感恩節更為嚴峻。
弗奇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 表達其憂慮,指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民於感恩節假期間,未有理會專家勸告乘搭飛機出行,令疫情進一步蔓延。
美國目前處於感恩節假期後的疫情爆發狀態,9日全美單日新增3124人不治,創下疫情以來新高紀錄。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美國,惟美國民眾,對政府的防疫工作表現不合作,「74%個案是不願配合」接觸者追蹤調查,為疫情防控工作帶來障礙,
美國現時每日平均新增20萬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住院人數已屢創新高。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追蹤數據顯示,美國共有1,470萬肺炎確診個案,死亡人數目前增至近29萬。
如果美國民眾不願配合接觸者追蹤調查、合理化自己對Pandemic的心理麻木 ,使Pandemic 的行為,更不需要防護。如果這樣持續下去,預計美國因感染COVID 19 死亡人數,於明年1月底或會急增至40萬人 ( 目前是29萬人死亡 )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5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太相信,航空上有泡泡 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天】 航空人員是人類,不是神類 航空人員是人類,依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
    在臺灣,連續多位飛機✈️師得COVID19 嚇到了,台灣上上下下的人了... 為什麼飛機✈️師,只要檢疫 1-3天? 那是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世級死亡傳染病 美國CDC決定,只要「疫苗接種有50%有效率」,就允美國政府可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臨床實驗 在做臨床實驗,我們做到的 都是在完美假設下,可控範圍下所得做出來的實驗結果 例如,我們在做臨床實驗,要排除有慢性病患者,太老、太幼小的患者.患者..這些就是「可控環境」.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最近在臺灣,一名婦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末梢麻痺、嗅覺喪失等症狀,院方初步懷疑疑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但因為發生味覺喪失,醫師無法排除是新冠肺炎,經指揮中心採檢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接著又有印尼🇮🇩女學生,出現嗅覺喪失,但是未通報當局,入境臺灣也未主動告知有嗅
    近日,有傳閱漱口水可以殺COVID19 ,我嚇到了,真的可以嗎? 仔細閱讀文章,才知那是傳閱的誤差了⋯⋯ 原來今年8月,在國際期刊“醫學病毒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登刊了美國Pennsylvania 州大學的研究報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以前有研
    太相信,航空上有泡泡 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天】 航空人員是人類,不是神類 航空人員是人類,依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
    在臺灣,連續多位飛機✈️師得COVID19 嚇到了,台灣上上下下的人了... 為什麼飛機✈️師,只要檢疫 1-3天? 那是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世級死亡傳染病 美國CDC決定,只要「疫苗接種有50%有效率」,就允美國政府可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臨床實驗 在做臨床實驗,我們做到的 都是在完美假設下,可控範圍下所得做出來的實驗結果 例如,我們在做臨床實驗,要排除有慢性病患者,太老、太幼小的患者.患者..這些就是「可控環境」.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最近在臺灣,一名婦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末梢麻痺、嗅覺喪失等症狀,院方初步懷疑疑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但因為發生味覺喪失,醫師無法排除是新冠肺炎,經指揮中心採檢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接著又有印尼🇮🇩女學生,出現嗅覺喪失,但是未通報當局,入境臺灣也未主動告知有嗅
    近日,有傳閱漱口水可以殺COVID19 ,我嚇到了,真的可以嗎? 仔細閱讀文章,才知那是傳閱的誤差了⋯⋯ 原來今年8月,在國際期刊“醫學病毒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登刊了美國Pennsylvania 州大學的研究報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以前有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RaTG13病毒」(即此前的「RaBtCoV/4991病毒」)越發成為舉世聚焦矚目的存在,各界都確定其為目前已知與大流行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近親親屬」毒株,這也意味著在通關鎮銅礦洞中所發現的9種病毒是世人眼下已知之「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Thumbnail
    今年3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的S.619號法案,自此《2023年Covid-19病毒起源法案》(COVID-19 Origin Act of 2023)正式生效、成為美國法律,使美國政府必須在生效的90天內盡可能解密關於Covid-19病毒起源的所有情報,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人生病的病因在《傷寒論‧雜病例》有提到: 簡而言之就是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多是七情內傷,外因那就是天氣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外感,不內外因的話就意外居多了。 我家有兩老要照看,當然也怕遇到狀況,我去年就靠三罐藥平安渡過下半年-清暑益氣湯、銀翹散、桑菊飲。
    Thumbnail
    從確診日至今,今天是居隔第10天,在這10天當中,一直是一個人過日子... 在上一篇確診日記(政府關懷)中,有讀者提到要準備防疫包,今天就來寫一下防疫應該做哪些準備吧~ 記錄自己的行蹤與密切接觸的對象 你家附近的快篩站及可行的交通方式 防疫急門診 篩檢、看診、拿藥一條龍服務 家裡常備防疫物資 口罩
    Thumbnail
    大家知道嗎,同樣接種COVID-19疫苗,胖子跟瘦子所產生的保護力不一樣! 歐美研究發現,同樣的疫苗在肥胖者體內產生的保護力……
    #數位社會工作 #兒童保護 #居家訪視 #新常態   「數位社會工作」並非排除既有實作,而是主張記取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教訓,以發展一種新的模式,讓工作者在承平時候也能彈性評估數位技術和通訊媒介何時、以及如何最好地支持他們的實作和判斷,從而讓工作者與家庭在當下獲益,更能增加面對未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準備性
    Thumbnail
    先為這一場蔓延多時的病毒拉開序幕,當大家談論“陰謀論”的時候,難免就是和政治扯上了關係。說實在話,我們懂什麼?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RaTG13病毒」(即此前的「RaBtCoV/4991病毒」)越發成為舉世聚焦矚目的存在,各界都確定其為目前已知與大流行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近親親屬」毒株,這也意味著在通關鎮銅礦洞中所發現的9種病毒是世人眼下已知之「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Thumbnail
    今年3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的S.619號法案,自此《2023年Covid-19病毒起源法案》(COVID-19 Origin Act of 2023)正式生效、成為美國法律,使美國政府必須在生效的90天內盡可能解密關於Covid-19病毒起源的所有情報,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人生病的病因在《傷寒論‧雜病例》有提到: 簡而言之就是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多是七情內傷,外因那就是天氣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外感,不內外因的話就意外居多了。 我家有兩老要照看,當然也怕遇到狀況,我去年就靠三罐藥平安渡過下半年-清暑益氣湯、銀翹散、桑菊飲。
    Thumbnail
    從確診日至今,今天是居隔第10天,在這10天當中,一直是一個人過日子... 在上一篇確診日記(政府關懷)中,有讀者提到要準備防疫包,今天就來寫一下防疫應該做哪些準備吧~ 記錄自己的行蹤與密切接觸的對象 你家附近的快篩站及可行的交通方式 防疫急門診 篩檢、看診、拿藥一條龍服務 家裡常備防疫物資 口罩
    Thumbnail
    大家知道嗎,同樣接種COVID-19疫苗,胖子跟瘦子所產生的保護力不一樣! 歐美研究發現,同樣的疫苗在肥胖者體內產生的保護力……
    #數位社會工作 #兒童保護 #居家訪視 #新常態   「數位社會工作」並非排除既有實作,而是主張記取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教訓,以發展一種新的模式,讓工作者在承平時候也能彈性評估數位技術和通訊媒介何時、以及如何最好地支持他們的實作和判斷,從而讓工作者與家庭在當下獲益,更能增加面對未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準備性
    Thumbnail
    先為這一場蔓延多時的病毒拉開序幕,當大家談論“陰謀論”的時候,難免就是和政治扯上了關係。說實在話,我們懂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