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著重於品質,而不是長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放假後一早接到同事來電,今天沒辦法來上班,突然請喪假,因為阿嬤過世,事情發生在星期六。
(日本明石跨海大橋)
同事描述阿嬤躺床上已經八年,今年95歲,回憶阿嬤87歲時曾有病危急救,醫療發達時代,送進醫院有被救活的可能,所謂活的定義「呼吸心跳能維持」,致於可否像以前一樣正常活動,造化在個人。
萬萬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急救前院方需要親人簽署切結書,阿嬤的女兒堅持急救,只有一個原因想多陪陪老人家,盡孝道!阿公數年前也是如此,做完急救卻走了,此次採取一樣做法,阿嬤真的被救起來,稍有呼吸心跳,意識很薄弱,身上佈滿著管線,但是發現身體已經無法自理,以後要長期臥床,不想面對的事情真的發生了!
這八年阿嬤居住在高雄老家,由三個兒子,一年分四個月輪流照顧,經過數年後,阿嬤逐漸失去意識,只靠機器維持呼吸心跳,照顧者感慨當初堅持要做急救的人,卻沒有一起參與照顧,照顧者疲累不堪,兄弟姐妹有時為了此事產生小爭執,彼此感情沒能像以前一樣和睦。
然而當下急救的決定,只是單純依循傳統中國思想「盡人事盡孝道」,所有子女都是相同想法,此時此刻若能以阿嬤的角度考量,回憶一下她以前如何過日子,以想要的生活為出發點。
每個人日常從清晨一睡醒來,面對燦爛的陽光,翠綠行道樹,聆聽鳥兒鳴聲,身體會順著心情感覺,起身打開音樂,翻開書籍吃著美味早餐,喝著咖啡望著窗外景象,幻想著綠野踏青,等會兒到人聲鼎沸的早市,活絡精神的開始,這是數年來所習慣的日常生活。
冥冥之中生命有主宰
如果一覺醒來發現四肢無法自如,身體某些部分疼痛,好比牙痛一樣,痛不欲生,此時心情悲從中來,人生頓時跌到谷底!連同心靈也會受創,伴隨憂鬱症莫名到來。
然而阿嬤已經活了87歲,知道急救後會有此風險,長期臥床,無法走路行動,無法自理生活,眼睛睜開即看天花板,三餐梳洗需要人來翻動身體,外面世界似乎已不相干,未來將用這種方式存在,一想到如此,當下是否做急救,和子女所想的將不盡相同。
不要被情緒主宰理智
西方文化的影響,每個人都想要擁有獨立自主生活,如果日子被別人決定,生存模式必須長期坐臥,每餐後搭配數顆藥品,白天的意識不那麼清楚,發生這種事情不是每有人所樂見。
某些事情少了多面角度考量,可能讓日常生活演變成無力感,越來越疲累,當時「情緒」來的時候,會衝動做決定,很難用「理智」來判斷是是非非,人生講求活的精彩,同時也要由自己決定活的長度。
⋯⋯⋯⋯⋯⋯⋯⋯⋯⋯⋯⋯
在健保制度𥚃,本人可以拿健保卡至健保局,針對未來有緊急狀況時,填入處理方式,以適同拿回自主決定權。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
我國自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後,賦予國人臨終時可以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o not resuscitation,DNR)的權利,並且可將此意願註記到健保卡的晶片中,當病患面臨疾病末期階段時,醫師便可以透過健保卡得知預立的意願,並與家屬溝通提供病患安寧療護服務。
(日本青松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52內容數
投資理財就好比「錢滾錢系統模式」,不必隨時盯著它,也能源源不絕的產出,讓生活質量提升,達到財富自由,我們一起來聽聽別人成功的故事,而失敗的故事徹底研究,以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態度去學習執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芊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祈禱「感情或財富」,以為迷失了方向,人生自然會找到出路。 「親愛的上帝,拜託你!不要把我貶到人間」 上帝回應:「這一趟,不能只是當個上班族,要賦予一個任務,必須讓
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小美女,家裡排行老六,兄弟姐妹多,爸爸媽媽需要比別人努力打拼賺錢,從早上九點出門到晚上一點才會回到家。 早上上學前,爸爸媽媽還在睡覺,小美女總會打開爸爸媽媽的房門,從小小門縫中,只為了看爸爸媽媽一眼,晚上九點前睡覺的小美女,也只有在這個時刻才能見到他們。 平日生活起居由姐姐們,輪流燒
王小姐最近看上一間三房兩廳13樓的預售屋,一坪成交48萬,含車位總價2200萬,是夫妻喜歡的地點。
自主決定不想過的生活! 人生確實有很多的選擇,渴望變得精彩豐富,想要掌握有限的寶貴時間,為了實現夢想,才有演變進化此趨勢。 在資訊暴炸時代裡,人們不再受傳統束縛,fire可以從另一角度思考,不想再尊循以往規則,
自駕至當地人推薦的海鮮料理店,比臉還大的松葉蟹清蒸一尾日幣1500,太便宜了! (續上集:京都府伊根舟屋) 從伊根回程後,公車前往宮津市,抵達道的駅海站下車,步行三分鐘到住宿「清輝樓日式旅館歷史博物館酒店」,日式古厝有320年以上歷史,古色古香,懷舊特色建築。 大間塌塌米房間,窗外是日式庭園,住宿附
祈禱「感情或財富」,以為迷失了方向,人生自然會找到出路。 「親愛的上帝,拜託你!不要把我貶到人間」 上帝回應:「這一趟,不能只是當個上班族,要賦予一個任務,必須讓
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小美女,家裡排行老六,兄弟姐妹多,爸爸媽媽需要比別人努力打拼賺錢,從早上九點出門到晚上一點才會回到家。 早上上學前,爸爸媽媽還在睡覺,小美女總會打開爸爸媽媽的房門,從小小門縫中,只為了看爸爸媽媽一眼,晚上九點前睡覺的小美女,也只有在這個時刻才能見到他們。 平日生活起居由姐姐們,輪流燒
王小姐最近看上一間三房兩廳13樓的預售屋,一坪成交48萬,含車位總價2200萬,是夫妻喜歡的地點。
自主決定不想過的生活! 人生確實有很多的選擇,渴望變得精彩豐富,想要掌握有限的寶貴時間,為了實現夢想,才有演變進化此趨勢。 在資訊暴炸時代裡,人們不再受傳統束縛,fire可以從另一角度思考,不想再尊循以往規則,
自駕至當地人推薦的海鮮料理店,比臉還大的松葉蟹清蒸一尾日幣1500,太便宜了! (續上集:京都府伊根舟屋) 從伊根回程後,公車前往宮津市,抵達道的駅海站下車,步行三分鐘到住宿「清輝樓日式旅館歷史博物館酒店」,日式古厝有320年以上歷史,古色古香,懷舊特色建築。 大間塌塌米房間,窗外是日式庭園,住宿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慈祥奶奶在神經復健中心的勇敢和決心。她的故事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堅強。文章中充滿了對她的敬意和祝福。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慈祥奶奶在神經復健中心的勇敢和決心。她的故事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堅強。文章中充滿了對她的敬意和祝福。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