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快樂與憂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和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重聚在一家咖啡館中,她一如往常地訴說著她的生活︰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感覺不到「家」的存在,可能因為父母身在遠方,久久才見一面。於是,開始覺得一個人去哪裡也無妨,生活在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有時像透不過氣的重擔,有時像天邊的浮雲輕飄飄地感受不到重量。 每天千篇一律的生活形態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哭、一個人笑……」
看著這位朋友年輕卻滄桑的臉,心裡不禁心酸,她的前方還有漫長的人生路要走,怎麼心靈已經彷如見盡世事的老人呢﹖孤獨似乎在她的眼眸中刻下了歲月的痕跡。
有媒體形容現代社會正步入孤獨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選擇宅居家中,以網絡的形式進行工作,在社交媒體上以虛擬社交取代與人的真實接觸等等。社交文化的改變也悄悄地在改變人的心靈,始終人是群居動物,身處孤島的狀態總有力不能繼的一天。
我握住朋友的手,希望可以傳達一絲暖意︰「無聊時可以找我談天說地,我絶對奉陪。」雖然心底知道,她是一個克制己身的女孩子,常常怕自己麻煩到別人,非必要時,她很少向外求助。
她還在訴說,但已露出笑顏︰「有時也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家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自己親手佈置的,建立現在的生活也經歷了多年的努力……」
她如今還是生活在一個人的家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跳舞……但她選擇笑著去生活,這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人面對的生活際遇和環境有時確實難以改變,但你決定這一刻笑著還是哭喪著臉去度過,這一個微小的抉擇已經足夠改變你的世界。
你此刻的人生快樂嗎?還是憂愁呢?
我們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外乎生老病死的常態,那為什麼有人常常快樂、面露笑容,有人卻常常心裡憂愁、愁眉苦臉呢?原來快樂和憂愁都是一種習慣,一種在生活中不自覺作出的選擇而形成的習慣,習慣久了,讓你產生錯覺以為快樂或憂愁就是你的命運,但事實不然。
快樂和憂愁雖然來自內心,但其實受到大腦的思維模式所控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機制,從小形成一些情緒反應的習慣,一直影響著我們對人生所經歷的事採取哪一種情緒去回應。然後我們的大腦就不斷地強化經常出現的那種熟悉的情緒,將日常事件自動篩選和過濾。所以,快樂的人好像越發快樂,運氣很好,總碰到好事。而憂愁的人似乎越發憂愁,生活中總是碰到倒霉的事。事實上,我們是被大腦的慣性運作模式所操控著。
舉個例子,小宇從小經歷快樂的情緒比較多,他的大腦便將「快樂」定義為熟悉的情緒,所以他每一天經歷的大小事中,大腦會強調並記住屬於「快樂」的經驗從而強化「快樂」的感受,其他的情緒經驗比如「憤怒」、「傷心」便相對感受較輕微亦較難記住。換言之,大腦就像一個放大鏡,把熟悉的情緒自動放大。那麽,可以想像為什麼憂愁的人越發憂愁,因為他的大腦把「憂愁」解讀為熟悉的情緒,每天腦中播放都是經歷過的負面事件,快樂的事很難被記住。
既然快樂或憂愁是一種習慣,當然有改變的可能性。在一年的開頭,改變始於行動,現在就找一本空白的筆記本記下你的情緒事件。如果你想變得快樂,就每天寫下快樂的事,重覆翻看,讓你的大腦熟悉「快樂」的情緒。那麽,你會慢慢地發現,可以寫的事越來越多,你也會越來越快樂,憂愁也會慢慢離你而去。
*延伸閱讀:《情緒習慣,決定你的一生》,朴用喆著,張亞薇譯,台灣,方智出版社,2014年。
7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雅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將踏入2021年,算一算自己接觸「斷捨離」的生活概念大約有八年了,每年陸陸續續地整理個人的物品,從來没有間斷過。對於「斷捨離」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也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能持續堅持的方法,最後竟發現一切停留在「3」這個數字上,似乎很完美! 我家裡只有3雙鞋子一平底鞋、運動鞋、短靴子。平底鞋在我需要塑造「
疫情前,香港有一種流行病叫做「旅遊泛濫症」,診斷一個人是否感染此症的最大癥狀是無論一年去多少次旅行都無法感到滿足。環顧周遭,在我身邊罹患此症的重患者大都是老師,因為他們平日的工作壓力極大,悠長假期正好用來彌補平日焦頭爛額的忙碌生活。 有一些朋友喜歡在一個假期中安排兩個以上的旅程,頭五天去日本,第五天
今天與一眾素未謀面的朋友聚集在一家咖啡廳中舉行讀書會的分享活動,心情緊張又興奮!現在網路的號召力驚人,讀書會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在短短兩三週內已數倍增長至十四人。雖然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卻氣氛融洽,大家熱烈地討論書中內容並真誠地分享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毫無違和感。 活動的召集人曾說過成立讀書會的目的是
開朗又敏感的人啊!寫一封信給自己︰ 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與別人聊天,但很少時間留給自己的內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積壓了一堆未被處理的情感,可能是委屈,可能是憤怒,可能是悲傷……那些情感被壓在黑暗的深處,不見天日,在它們上面堆著虛浮的歡樂、瑣碎的忙碌、麻木的思緒,一層一層,密不透風,久了,我們都忘了,還以
總要有所破碎,才能有所建立。 2020年,深深地經歷了一段破碎的過程。生活的破碎、關係的破碎、內心的破碎…… 從香港一個人移居到了台北。為了追逐十幾年來心中建構的夢想,自己狠心地推倒了過往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朋友、生活。不是没有眼淚,只是不敢細想過往的一切,也許只是不敢細想自己到底是多麼地狠心,
即將踏入2021年,算一算自己接觸「斷捨離」的生活概念大約有八年了,每年陸陸續續地整理個人的物品,從來没有間斷過。對於「斷捨離」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也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能持續堅持的方法,最後竟發現一切停留在「3」這個數字上,似乎很完美! 我家裡只有3雙鞋子一平底鞋、運動鞋、短靴子。平底鞋在我需要塑造「
疫情前,香港有一種流行病叫做「旅遊泛濫症」,診斷一個人是否感染此症的最大癥狀是無論一年去多少次旅行都無法感到滿足。環顧周遭,在我身邊罹患此症的重患者大都是老師,因為他們平日的工作壓力極大,悠長假期正好用來彌補平日焦頭爛額的忙碌生活。 有一些朋友喜歡在一個假期中安排兩個以上的旅程,頭五天去日本,第五天
今天與一眾素未謀面的朋友聚集在一家咖啡廳中舉行讀書會的分享活動,心情緊張又興奮!現在網路的號召力驚人,讀書會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在短短兩三週內已數倍增長至十四人。雖然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卻氣氛融洽,大家熱烈地討論書中內容並真誠地分享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毫無違和感。 活動的召集人曾說過成立讀書會的目的是
開朗又敏感的人啊!寫一封信給自己︰ 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與別人聊天,但很少時間留給自己的內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積壓了一堆未被處理的情感,可能是委屈,可能是憤怒,可能是悲傷……那些情感被壓在黑暗的深處,不見天日,在它們上面堆著虛浮的歡樂、瑣碎的忙碌、麻木的思緒,一層一層,密不透風,久了,我們都忘了,還以
總要有所破碎,才能有所建立。 2020年,深深地經歷了一段破碎的過程。生活的破碎、關係的破碎、內心的破碎…… 從香港一個人移居到了台北。為了追逐十幾年來心中建構的夢想,自己狠心地推倒了過往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朋友、生活。不是没有眼淚,只是不敢細想過往的一切,也許只是不敢細想自己到底是多麼地狠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誰會為了6500瑞典克郎去搶銀行呢? 要搶劫的話不是應該開口更大的數目嗎? 輕易就被行員擊退的搶匪,倉皇下逃進公寓意外挾持賞屋的民眾,卻因此打開眾人難解的心結。
Thumbnail
你們會接受自己的普通嗎?現在很多職場女強人,肯定會說,人不要太普通,活得出眾一些,對自己是好事。譬如我,我就是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學生,已經接受了一切平庸,接受了生活的考驗,但是,骨子裡還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所以還是努力想讓自己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接受自己的普普通通,拼盡全力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由語言的角度切入,去談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援引一些資料談論語言是否為形成「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因素。
Thumbnail
在診間不乏有為情所困的病患來求助,看著這些深受感情又或者婚姻所困而飽受折磨的患者們,我不禁思索了在他們的感情世界中出了什麼問題呢?
獨自成行 雖是臨時匆匆規劃, 但年年日日期盼的景點一一湧現   需要做的便是放下與出發   一訪再訪的東京   永遠新鮮   久違的朋友與盡責熱情的東京親戚沒讓我一個人在地鐵裡迷航   堅強的老王鼓起勇氣一個人面對兩個稚子   來支援的親友 滿懷的感動與謝意   一面帶著遺憾 下次再見又是何時? 
Thumbnail
<p>出生於蘇丹的歌手Alsarah和她的樂團Alsarah &amp; The Nubatones,關注努比亞離散議題,唱出新世代的「Songs of Return」。</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誰會為了6500瑞典克郎去搶銀行呢? 要搶劫的話不是應該開口更大的數目嗎? 輕易就被行員擊退的搶匪,倉皇下逃進公寓意外挾持賞屋的民眾,卻因此打開眾人難解的心結。
Thumbnail
你們會接受自己的普通嗎?現在很多職場女強人,肯定會說,人不要太普通,活得出眾一些,對自己是好事。譬如我,我就是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學生,已經接受了一切平庸,接受了生活的考驗,但是,骨子裡還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所以還是努力想讓自己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接受自己的普普通通,拼盡全力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由語言的角度切入,去談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援引一些資料談論語言是否為形成「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因素。
Thumbnail
在診間不乏有為情所困的病患來求助,看著這些深受感情又或者婚姻所困而飽受折磨的患者們,我不禁思索了在他們的感情世界中出了什麼問題呢?
獨自成行 雖是臨時匆匆規劃, 但年年日日期盼的景點一一湧現   需要做的便是放下與出發   一訪再訪的東京   永遠新鮮   久違的朋友與盡責熱情的東京親戚沒讓我一個人在地鐵裡迷航   堅強的老王鼓起勇氣一個人面對兩個稚子   來支援的親友 滿懷的感動與謝意   一面帶著遺憾 下次再見又是何時? 
Thumbnail
<p>出生於蘇丹的歌手Alsarah和她的樂團Alsarah &amp; The Nubatones,關注努比亞離散議題,唱出新世代的「Songs of Retur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