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數計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此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孔子說:『父母在世時,要依禮節侍奉;去世以後,要依禮節安葬,依禮節祭祀。』)」
這是論語為政篇孔子主動告訴弟子樊遲有關孟懿子問孝道的內容,父母無論在世或去世都要「無違」,不能違背禮節。
婆家祖輩都在鄉下務農,由於安土重遷,家族人數眾多也頗具向心力,後代子孫大多在公教界發展,而過世的長輩們多享耆壽,是很重視孝道的家族。公公四年多前以九十九歲往生,生前便將後事交代宗親內一位大堂哥處理;那時我才真正認識家族長輩去世後如何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其實宗親們所認知的「禮」往往指的是習俗,除了堅持土葬、子孫要披麻帶孝以利區別輩分等,也會請村內的道姑用唱誦的方式讀誦大乘經典,在鄉下稱之為「作功德」,此舉很可能已流傳久遠;可惜現在族人生活重心多半在地方宮廟,大致信仰台灣傳統道教,鮮少有佛教徒,因此並未深入了解祭祀時所誦經卷的內涵。
最近因侄媳過世,讓我有因緣再讀誦公婆過世時令我印象深刻的「金剛經科儀寶卷」。依鄭志明先生之《銷釋金剛科儀義理初探》,此為日本「續藏經」第129冊禮懺部所收錄的懺儀,據日本學者吉岡義豐考證,作者為南宋理宗淳祐年間(西元1241─1252年)的宗鏡禪師,禪師依照昭明太子所分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十二分,以韻文的形式親作解題與結論,強調在家修行,文字優美且禪意深遠,讀過幾次之後內心仍充滿感動。
舉其中一小段最能對照自己現在心境的內容稍作說明,在須菩提長者為當機眾請示經名的《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禪師是這樣解題的:
金剛寶劒倚天寒  外道邪魔俱腦裂
箇裏本無元字脚  空中誰敢強安名
等閒點出金剛眼  照破魔王八萬城
百歲光陰不自驚  老來何物作前程
只憑經卷三千藏  莫把虗華過一生
般若現前無罣礙  橫身宇宙莫疑猜
虗空拶破難藏覆  大道分明歸去來
「老來何物作前程」,最近有不少親友同事紛紛選擇唱歌或旅遊作為退休後的消遣,我也曾經迷惑顛倒過,將寶貴的青春浪擲在五欲六塵中。「莫把虗華過一生」,世俗的娛樂或能排遣一時的煩悶,但如果不追求生命的實相,流轉的相續相將永無止境,期待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透過佛法的修持去除染污因緣,培養清淨種子。雖然在六十歲始接觸精舍,加入社團共修八個多月來,共消了三筆業障(含女兒的二筆)以及三階段魔性,這一路走來心裡覺得很踏實;不管過程中消的是何種業,唸經將是一生的功課,都要努力訓練自己煩惱輕、智慧長,乃至生命盡頭時能夠萬緣放下。若真能依教奉行,對於晚年生活就能「只憑經卷三千藏」,不驚不怖不畏地過完一生。想到此處,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凡事要做好準備,佛菩薩是高瞻遠矚的,很多事情早就安排好了,為了給眾生改善的機會,上天會透過不同的人來把訊息傳播給全世界知道;所以人要按照天理而行,若眾生都不相信因果,不照天理而行,災難就來了。」在鄉居生活中,仍舊可以從生死之禮的祭祀活動感受到佛菩薩普渡慈航的慈悲,感恩牟尼精舍,感恩佛菩薩,感恩阿伯,感恩師兄姊們。
(分享完畢)
您是否曾靜下心來想想,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吃喝玩樂、財富地位,追求人生的巔峰;還是修身養性、行善助人,為了提升世間的真善美而付出?阿伯常說:「人生酬業」,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是修行與消業障。佛經云:「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都是在告訴我們,修行與消業是非常重要的。
內政部公布,國人平均壽命為80.9歲,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的72歲。若用這樣的平均歲數來計算我們在世間的剩餘時間,每一日都在倒數,每分每秒的消逝都讓我們更接近生命的盡頭。生命就在呼吸之間,無常總是潛伏在人生不經意的轉彎處,意外衝擊總是令人措手不及。無常不會去計算世界的平均壽命,業力討報也不會考慮您是否準備好,只要機緣成熟,無常和業力就會將人生攪得天翻地覆,一夕之間風雲變色,苦不得脫。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若整日吃喝玩樂、醉生夢死,不把握有限的韶光,努力精進修行、消業障,那就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白來這世間一遭了。世間相都是短暫易逝的假相,是讓眾生來到世間「借假修真」,成就佛道的。但是,眾生卻「認假為真」,把假相看的太真實,以至於生起諸多煩惱執著,深陷其中放不下,苦不堪言。
《六祖壇經》云:「「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眾生的本性原來都是清淨的,是不生不滅的;人生本來就沒有來去,沒有生死;眾生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沒有動搖;本性就是本體,能生一切萬法,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是從這個本體湧現出來的。(引用完畢)
學佛修行,是要恢復本自俱足的佛性與清淨心,面對外境的誘惑與脅迫都要如如不動,應無所住,一切都要靠自己,安住內心。學佛修行不是只有吃素、唸經等表相,要從內心深處真誠地改過;吃素是長養對眾生的慈悲心,而唸經則要唸入心,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否則就是「口誦心不轉,誦破萬卷亦宛然」,不會有任何進步。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光陰易逝,無常迅速,未來渺茫;人生還剩下多少時間,誰都估不準,也無法掌握。人不能把希望託付在虛無飄渺的未來,而是要把握當下、珍惜現在。現在做的任何決定都會改變未來的命運,現在的努力精進,就是未來的光明與希望!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別再虛擲光陰了!就從現在開始,捧起佛經,努力精進持誦,改變未來的命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中旬,父親就開始抱怨筋骨酸痛,我們請他趕快退休,但老人家固執,不聽孩子們的勸說,還是堅持每天開店做勞力活。後來他去醫院看門診的頻率愈來愈高,感覺是愈來愈不對勁。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動人的故事,我是很喜歡聽故事的人,也喜歡看高僧大德和成功人士的故事來勉勵自己,希望自己能跟他們看齊。而原來成功人士的背後,歷經的辛酸和磨難,真的都非常多,也因為這樣,才會造就他們想回饋百姓的心,和無比堅強的意志。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最近在生活中看見許多事物,一直在心中反覆思維,比如眾人桌上的「美食」。
《阿伯的話─現場開是精華節錄》:「修行要修心,非修表相。要修到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心定意淨擾自清,對世事太執著無法改善心性。若心性未轉,會加重貪嗔癡念,心會一直綁著,考驗磨難也不斷地來。」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些日子,一位許久未來請示的師姐,專門來請示她修行上遇到的干擾及考驗。這位師姐每隔一陣子就會來精舍一趟,因為她常常被干擾,跟蔡師兄訴說被干擾的辛苦。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接觸精舍,從網路問事到現場問事,持續五年之久。因為我先生長年在國外工作,我生兩個兒子,第二胎承諾家父,若生男從母姓,就這樣大筆一揮,我和兩個兒子被圈回娘家,和家母同住,互相照顧(共業圈)。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中旬,父親就開始抱怨筋骨酸痛,我們請他趕快退休,但老人家固執,不聽孩子們的勸說,還是堅持每天開店做勞力活。後來他去醫院看門診的頻率愈來愈高,感覺是愈來愈不對勁。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動人的故事,我是很喜歡聽故事的人,也喜歡看高僧大德和成功人士的故事來勉勵自己,希望自己能跟他們看齊。而原來成功人士的背後,歷經的辛酸和磨難,真的都非常多,也因為這樣,才會造就他們想回饋百姓的心,和無比堅強的意志。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最近在生活中看見許多事物,一直在心中反覆思維,比如眾人桌上的「美食」。
《阿伯的話─現場開是精華節錄》:「修行要修心,非修表相。要修到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心定意淨擾自清,對世事太執著無法改善心性。若心性未轉,會加重貪嗔癡念,心會一直綁著,考驗磨難也不斷地來。」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些日子,一位許久未來請示的師姐,專門來請示她修行上遇到的干擾及考驗。這位師姐每隔一陣子就會來精舍一趟,因為她常常被干擾,跟蔡師兄訴說被干擾的辛苦。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接觸精舍,從網路問事到現場問事,持續五年之久。因為我先生長年在國外工作,我生兩個兒子,第二胎承諾家父,若生男從母姓,就這樣大筆一揮,我和兩個兒子被圈回娘家,和家母同住,互相照顧(共業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世界充滿奇奇怪怪的人啊⋯⋯。」你搭著手扶梯緩緩下降。 每當看著來往的人群,心裡老是無法克制這個想法。 你聽著Lofi慢版的楞嚴咒音樂,戴著降噪耳機,製造出一個泡泡,把自己跟這個世界稍微隔離。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不要錯過中元普度萬人大法會,這是累積廣大的資糧、懺悔業障、解冤釋結的時刻,甚至可以消除生死重業!觀音山道場有位老菩薩罹患攝護腺癌,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到骨頭,情況不樂觀,但老菩薩很虔誠,深知任何的惡疾皆是業障及冤親債主現前所致。正值普度季節,老菩薩在配合醫學治療之餘,發願為..
所以人生,一段一段人生生命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如何活?要如何活得真正有意義?活得真正有生命的價值?我們從佛的經典中,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生命的價值觀。 正命者能成道業 發揮生命的價值 反之則造惡業
Thumbnail
一條材質再好的皮筋再有彈力,它的極限就在那,超出就會斷裂,所以人在累積過量超出極限後絕大多數也只是崩潰而非進化,而在真正認清時間有限後,你才能開始學會選擇哪些是重要必需先完成,提高真正有意義的生產力。
Thumbnail
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孝順父母的五法:一、奉養雙親,給予三餐溫飽;二、養父母的身,照顧關懷健康;三、養父母的心,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四、養父母的志,為父母締結佛緣,生發理智、減少煩惱;五、養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小E,高一,才剛滿十五歲,未成年。 卻在輔導諮商時跟老師說, 「我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只求能有能力照顧好爸爸、媽媽就行了。」 #導師的修煉 之 家庭與經濟弱勢的孩子們 小E覺得,他自己沒有覺得有本事去建構自己的未來,包括另一半及子女,他不敢奢望自己能組織一個家庭,他只想有一點餘力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世界充滿奇奇怪怪的人啊⋯⋯。」你搭著手扶梯緩緩下降。 每當看著來往的人群,心裡老是無法克制這個想法。 你聽著Lofi慢版的楞嚴咒音樂,戴著降噪耳機,製造出一個泡泡,把自己跟這個世界稍微隔離。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不要錯過中元普度萬人大法會,這是累積廣大的資糧、懺悔業障、解冤釋結的時刻,甚至可以消除生死重業!觀音山道場有位老菩薩罹患攝護腺癌,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到骨頭,情況不樂觀,但老菩薩很虔誠,深知任何的惡疾皆是業障及冤親債主現前所致。正值普度季節,老菩薩在配合醫學治療之餘,發願為..
所以人生,一段一段人生生命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如何活?要如何活得真正有意義?活得真正有生命的價值?我們從佛的經典中,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生命的價值觀。 正命者能成道業 發揮生命的價值 反之則造惡業
Thumbnail
一條材質再好的皮筋再有彈力,它的極限就在那,超出就會斷裂,所以人在累積過量超出極限後絕大多數也只是崩潰而非進化,而在真正認清時間有限後,你才能開始學會選擇哪些是重要必需先完成,提高真正有意義的生產力。
Thumbnail
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孝順父母的五法:一、奉養雙親,給予三餐溫飽;二、養父母的身,照顧關懷健康;三、養父母的心,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四、養父母的志,為父母締結佛緣,生發理智、減少煩惱;五、養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小E,高一,才剛滿十五歲,未成年。 卻在輔導諮商時跟老師說, 「我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只求能有能力照顧好爸爸、媽媽就行了。」 #導師的修煉 之 家庭與經濟弱勢的孩子們 小E覺得,他自己沒有覺得有本事去建構自己的未來,包括另一半及子女,他不敢奢望自己能組織一個家庭,他只想有一點餘力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