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好讀|從「文化人類學」到享受文化多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外派、宣教都逃不掉文化衝擊!

之所以衝擊,是因為奇怪;之所以奇怪,是因為不一樣。而“不一樣”有一個堂而皇之的專業包裝—“多樣性”。接招“多樣性”,可以是保持距離、敬謝不敏,可以是匪夷所思、避之唯恐不及,也可以是賞心悅目、相見恨晚。對“多樣性”持正面態度的宣教士,比較有可能享受宣教生活。至於如何擴充“多樣性”的能量,從「文化人類學」著手,絕對是一個笑到最後的起手式。

初登堂奧,聖經中一窺熾熾生輝的宣教原鄉、夢幻天堂;神學院裡,教會歷史和系統神學的課堂,旁觀遙望宣教大大們的步履足跡,坐視打量宣教DIY的經緯大綱和脈理樣張;宣教工場上恍然大悟—人類學不是宣教的新歡,而是麻吉、也是閨密,更有著世交的淵遠流長,文化人類學和宣教相濡以沫,已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天長地久!

開了天眼,卻換來頭皮發麻、背脊發涼!文化人類學到底是哪條道上的何方神聖?敲開記憶罐頭,爬梳職場年代,在中研院民族所和師大生物所,跟著人類學者和野生動物專家,跑田野、作田野的點點滴滴,就著殘留的蛛絲馬跡,臨摹描紅。

偏偏外行看不出門道!黔驢實在技窮,阮囊好生羞澀,自學成了急救包。搶搭數位列車,無線上網囫圇吞,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涓滴穿石、以時間換取空間,至終打通任督二脈,多虧這本送禮自用兩相宜,宣教士居家必備的—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十五版 ,Cultural Anthropology: Appreciating Cultural Diversity, by Conrad Philip Kottak,繁體中文版由麥克羅西爾台灣分公司出版,2014年三版。

本書1974年初版,2013年印行十五版,在專業出版領域當中,實屬罕見的長銷,誠如譯者在譯序所說的「堪稱執北美文化人類學導論書籍之牛耳」;中文譯本從2006年印行第十一版,2009年第十三版, 2014年第十五版,難得的同步接軌、與時俱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版翻譯詳實,連書後的辭彙表、參考書目、圖片版權、人名索引和主題索引,都中規中矩、按部就班,質與量都不打折、也不縮水。雖是譯本,仍舊擲地有聲、執牛耳之尊,譯者和審閱者居功厥偉。全書分成三部:

  1. 〈第一部 人類學導論〉:首章開宗明義從「什麼是人類學」談起,闡釋人類的多樣性、人類學的分支和人類學的獨特性;接著則是專章探討「文化」,從文化的定義、特性、演化基礎和變遷機制,及文化變遷與全球化的互為表裡因果,第三章「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對民族誌的研究方法與技術多所著墨,也概略提及相關的倫理議題,同時按年代順序摘要敘述人類學重要理論及代表作者與作品,脈絡清晰條理分明,極具史料價值;
  2. 〈第二部 領會文化多樣性〉,從應用人類學著手,結合人類學與當今職涯規畫,是一個討喜的敘事策略,之後逐章探討文化人類學涉及的領域範疇:語言與溝通、族群與種族、謀求生計、政治體系、性別、家庭親屬與繼嗣、婚姻、宗教、藝術媒體與體育,採樣穿越古今且縱橫三大洋五大洲,行文結合知識、傳統和時代脈動,不僅不枯燥也不流於膚淺貧乏,每一章都是一個精彩的專題報導,可以單獨抽閱,也可以欲罷不能、接二連三;
  3. 〈第三部 變遷中的世界〉:廣泛提到當今世界體系的形成和殖民主義的發展與影響,也為人類學在全球化的角色尋求定位,嘗試以人類學的觀點,探討當今全球議題,並強調人類學對多樣性的尊重所展現的獨特性,確立人類學在全球化風潮下無可取代的地位。

居家必備 自學正夯

雖然是一本教科書,卻非常適合自學,如果有個讀書小組,肯定收穫更豐。每章開頭,都有一則「認識我們自己」的單元作為引言,呈現該章文化人類學主題和現代生活的關連性,引發學習動機,也為後續討論搭建舞台;接著是正文,基本上都是根據該章主題,開展成三個子題而分別闡述,間或穿插「領會文化多樣性」、「領會人類學」和「聚焦全球化」等單元,作為實際案例參照,或相關連結指引;正文之後則是名詞解釋、焦點議題和延伸閱讀,可以作為自學評估的依據和持續進修的路徑。

工作使用很順手

有意閱讀者,如果時間有限,或要測水溫,建議必讀第一部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作者在這兩章,用極有限的篇幅,言簡意賅且論述周延地把「人類學」和「文化」,兩個龐大的命題,作了完整嚴謹、又深入淺出的導論和概述,專業水平和表達功力自不在話下,難怪能在四十年間修訂十五版且持續印行。

第二部是我在宣教工場上,工作時臨帖的範本,依樣畫葫蘆的玩意兒,常常跟著主題亦步亦趨,嘗試從文化冰山,水面上可辨識的行為,潛入水面下,探索不可辨識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揭開一層層的神秘面紗。雖然純粹自學,玩票色彩濃厚,卻聚焦功能十足,讓每次觀察重點和會話內容,都有明確具體的方向,上各級機關請討書面資料,或作非正式的口述訪談紀要,也都有所本,即便跌跌撞撞,卻是十分受用,也是非常愉快的學習體驗。

尤其是每一章後頭的「焦點議題」,觀察、解釋、應用三合一,可以當讀後複習用,給自己隨堂小考,更有開枝散葉、拉大思考格局的功能,穿梭在文本和辭彙、參考書目、索引之間,確實達到作者所期許「對於主修人類學的學生,這本書應能提供堅實的基礎,協助他們繼續努力」的目標。拜讀不同流派作者的相關書籍,唯有這本書,因為理論與實務兼具,按圖索驥趣味橫生,雖然不到愛不釋手的地步,卻被我當操作手冊、兼實用小百科,來來回回把玩,不亦快栽。

第三部有別於前兩部的純粹學理論述,是全書唯一比較有批判色彩的部分,作者質疑文化帝國主義,也為原住民請命,文末護教色彩十足濃厚,以「讓我們致力維繫人類學,它是一門對人類的研究,最具人文性質的科學」,為全書作結。可以參考看看,再決定批判的力度,是要同仇敵愾,或是嗤之以鼻。

生活品嘗很爽口

除了在工作場域,實際應用層面,受益匪淺,另一個大利多,如作者在引言所說,「但願這門課程和本書能幫助學生以不同方式思考自己的文化,以及這個文化在日益全球化世界中所占據的位置,並獲致更充分的理解」。我確實從這本書的方法論,找到一個反思原生文化,進而理解、並和解的途徑。

有一個說法是: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就不會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如果這個說法成立,與其停留在「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茫然,從一個可量化的空間距離,和去國經年的時間距離,確實有助於從大處著眼,建立相對宏觀的視野,並且在定位之後,得以微觀探索,繼而從小處著手。

學習過程,自然會回頭凝視原生文化,也會把一些經歷過的次文化,拿出來對照,未必是競爭式的比較,或刻板印象的對號入座,而是或直覺、或刻意的,會通過已知,進入未知,並從中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侷限。就像芬蘭諺語「魚看不見水」,常常是當局者迷;在跨文化的情境,如果無法理解自己的文化,及其對自己的影響所及,也很難客觀的跨出、並進入其他文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只是諜對諜之後的兵戎相見、你死我活,也可以是因為有GPS定位、和衛星導航功能,儘管身在此山中、且雲深不知處,仍然可以優雅淡定,穿梭自如。

除此之外,彌足珍貴的是,這本書打開我的心竅,直視上帝的寬廣與包容,進而正視文化差異,敬重文化多樣性。畢竟歷史長河浮沉的每一個群聚,建立發展的文化樣貌,之所以大異其趣、奼紫嫣紅,是神容讓按著神的形象所造的人,展現創意與拆解融合,才揮灑出如此這般的花團錦簇、亮麗繽紛。

如果承認無知是學習的起點,這本書確實帶我上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宣教柬埔寨
33會員
188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宣教柬埔寨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一本關於緬甸佤邦毒梟掃羅的精彩紀實文學《毒梟烏託邦》,探討毒品、地緣政治、民族建國夢以及宣教事工的交錯影響。本文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
2025/04/09
一本關於緬甸佤邦毒梟掃羅的精彩紀實文學《毒梟烏託邦》,探討毒品、地緣政治、民族建國夢以及宣教事工的交錯影響。本文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
2025/02/06
史景遷著。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黃中憲譯。臺北:時報,2023。407頁。譯自 Jonathan D. Spence.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1983. 利瑪竇算我們同行,當然,他入列超級巨星那級,跟我們的檔次不同、級別有差。這麼吸睛亮晶晶的大師兄走在前
2025/02/06
史景遷著。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黃中憲譯。臺北:時報,2023。407頁。譯自 Jonathan D. Spence.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1983. 利瑪竇算我們同行,當然,他入列超級巨星那級,跟我們的檔次不同、級別有差。這麼吸睛亮晶晶的大師兄走在前
2024/08/22
劉幸枝著。主護城傳奇:親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 (The Legend of Herrnhut),二版。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18。 讀這本書像看紀錄片、也像讀一個非虛構劇情片的劇本,我讀了好幾次,從初版讀到第二版,因為羨慕、心嚮往之。我當這本書是教會作宣教教育個案研討案例的
2024/08/22
劉幸枝著。主護城傳奇:親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 (The Legend of Herrnhut),二版。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18。 讀這本書像看紀錄片、也像讀一個非虛構劇情片的劇本,我讀了好幾次,從初版讀到第二版,因為羨慕、心嚮往之。我當這本書是教會作宣教教育個案研討案例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受難日應是聖周中最高潮的部分,但我選擇捨棄參與信仰禮儀,為何如此行,也許之後有機會書寫一篇微心得,暫按下不表。在細雨中抵達新手書店,小小的空間已經坐滿了人,我正好是最後一批能坐下的聽眾,再晚些就必須站立聆聽...
Thumbnail
受難日應是聖周中最高潮的部分,但我選擇捨棄參與信仰禮儀,為何如此行,也許之後有機會書寫一篇微心得,暫按下不表。在細雨中抵達新手書店,小小的空間已經坐滿了人,我正好是最後一批能坐下的聽眾,再晚些就必須站立聆聽...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文化包覆著人對外在世界當中人類表象的一切認知,人類透過文化掌握關於人類「普遍」行為的邏輯和知識,文化構成了人類個體尋找生命出口的道路,沒有文化的認知,人們便無法得知其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文化包覆著人對外在世界當中人類表象的一切認知,人類透過文化掌握關於人類「普遍」行為的邏輯和知識,文化構成了人類個體尋找生命出口的道路,沒有文化的認知,人們便無法得知其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你對「人類學」的想像還停留在這是個「冷門且生硬」的專業嗎? 社會演進的過程中,不斷求新求變,但這不只限於商業領域的專業才能做到,人類學家也可以推動社會的創新!
Thumbnail
你對「人類學」的想像還停留在這是個「冷門且生硬」的專業嗎? 社會演進的過程中,不斷求新求變,但這不只限於商業領域的專業才能做到,人類學家也可以推動社會的創新!
Thumbnail
文| 許雅淑 翻譯是兩個文化之間的橋樑,沒有一本譯著可以完全忠實於作者的原意,因為譯者的理解必然鑲嵌在自身的文化脈絡中。觀光也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橋樑,羅蘭.巴特曾說:「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觀光之所以如此有趣,正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
Thumbnail
文| 許雅淑 翻譯是兩個文化之間的橋樑,沒有一本譯著可以完全忠實於作者的原意,因為譯者的理解必然鑲嵌在自身的文化脈絡中。觀光也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橋樑,羅蘭.巴特曾說:「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觀光之所以如此有趣,正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Thumbnail
文化作為人類學研究的標的,可不只是服飾、料理、建築等等這麼簡單而已,而是長時間的適應所產生的生活應對知道,那才是文化的核心。當文化成為一段描述而非一件物品時,才能開啟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對話,透過這樣的對話,我們才能從別的文化學習與借鏡,讓子己的生活可以更舒適。
Thumbnail
文化作為人類學研究的標的,可不只是服飾、料理、建築等等這麼簡單而已,而是長時間的適應所產生的生活應對知道,那才是文化的核心。當文化成為一段描述而非一件物品時,才能開啟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對話,透過這樣的對話,我們才能從別的文化學習與借鏡,讓子己的生活可以更舒適。
Thumbnail
人類學影響了我的許多觀點與論述,正好最近與方格子上的幾位夥伴組了個人類學讀書會,從最基本的《歡迎光臨人類學》開始讀起,雖然我已經讀過數次,但再回味後又有不同體悟,我們就先來講講幾個入門的名詞與概念: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論。
Thumbnail
人類學影響了我的許多觀點與論述,正好最近與方格子上的幾位夥伴組了個人類學讀書會,從最基本的《歡迎光臨人類學》開始讀起,雖然我已經讀過數次,但再回味後又有不同體悟,我們就先來講講幾個入門的名詞與概念: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論。
Thumbnail
文化,即是直至最終得到一種穩定且循環的固定生活模式後,隨著人類對生存需求的意念,所匯聚出來的聚落型社會的表象。 也就是說,先有人類聚落的形成,才會有文化產生。而且在邁向文化誕生的過程以前,這個人類聚落很可能會遭遇各種正面或者負面的衝擊,間接或直接影響未來文化發展的走向──在奇幻,也是同樣的道理。
Thumbnail
文化,即是直至最終得到一種穩定且循環的固定生活模式後,隨著人類對生存需求的意念,所匯聚出來的聚落型社會的表象。 也就是說,先有人類聚落的形成,才會有文化產生。而且在邁向文化誕生的過程以前,這個人類聚落很可能會遭遇各種正面或者負面的衝擊,間接或直接影響未來文化發展的走向──在奇幻,也是同樣的道理。
Thumbnail
從已有的,看見機會和力量 單從書名看這本書,會以為某些是領域的工作者才需涉獵閱讀的,可能還會覺得有些冷門,細細閱讀後,會發現它的親民、親近和親切。平易近人的文字,圖表一目瞭然,也可以按圖索驥當工作指南。 風土經濟從在地開始 書中有很多精彩案例,是一本有深度的故事書;作者踩踏實踐的地方,很多人不
Thumbnail
從已有的,看見機會和力量 單從書名看這本書,會以為某些是領域的工作者才需涉獵閱讀的,可能還會覺得有些冷門,細細閱讀後,會發現它的親民、親近和親切。平易近人的文字,圖表一目瞭然,也可以按圖索驥當工作指南。 風土經濟從在地開始 書中有很多精彩案例,是一本有深度的故事書;作者踩踏實踐的地方,很多人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