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台劇《生生世世》:「放下」是老梗,但唯有如此才能鬆綁纏住彼此的繩索
方格精選

觀台劇《生生世世》:「放下」是老梗,但唯有如此才能鬆綁纏住彼此的繩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是一個以民國40、50年代的助產行業為背景,描述著當時的女性如何堅毅地走過人生各個風雨…

明珠、英潔、敏鳳,這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如何從原本單純而美好的友誼,轉變成一場讓人看了恨到牙癢癢的情愛糾葛寫實劇。

相當深刻的描繪著人性中那難以控制的陰暗面…;而後,劇中人物,又是如何解開那纏住彼此繩索的故事。

伴侶的過往,只是沒與你分享的故事,不是黑歷史

各位在決定與一個人交往時,會想知道對方過往的情史嗎?

或者,你會對伴侶的前任耿耿於懷呢?

或者與劇中的飾演「登城」的阿龐一樣,在某天因為偶然,知道了對方未曾告訴過你的過往戀愛史之後,感覺到心裡有根刺而影響彼此的關係呢?

劇中的謝登城對從政很有興趣,他不願只當一個平凡的公務員;

然而,也是正當選舉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對手為了影響選情,無意中掀開他太太(惠子,林嘉俐 飾)年輕的時候,曾為一位駐台日本官員未婚懷孕的往事。

再惠子向登城坦誠,對手這個攻擊的內容是事實後,一向霸道且大男人主義的登城就「回不去了」。

他無法放下對「完美妻子」、「完美女性」的執著。

他說,當初把惠子娶進門,就是因為她有好的「名聲」。

我知道,未婚懷孕,在劇中的民國40年代的背景是極度隱密、難以啟齒的事;但如果把同樣的劇情、不同的角色與事件拿到當代:

像是,你無意間知道了伴侶未曾告訴你的情史,你是否會感到很難接受,甚至讓你們的感情就「回不去了」呢?

其實,伴侶的過去,也是你的伴侶之所以成為他/她現在這個人的構成,甚至是養分之一,甚至可能是對方能走到與你在一起之前所跨過的關卡。

只是,伴侶沒有把這部分的自己,與你分享。

情史,其實就是人生某個經驗,就像我們曾讀過哪一間高中或大學一樣。

如果伴侶願意與自己分享,我會很感謝對方的信任。

但如果對方是不願意提起的,也許是那段經驗造成了他/她的傷痛,我們因著未知無法與其共度那樣的心情就算了,又怎麼會因為忽然知道了,而責怪或不滿呢?

台視版「爸爸的遙控器」-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控制

公視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個單元劇叫《媽媽的遙控器》,以遙控器比喻一個母親對兒子生活及生命全面的掌控及操作。

那我想,本劇的男主角「英潔」(曾子益 飾)所經歷的,就是台視版的「爸爸的遙控器」的受害者。

英潔從小就是為父親而活。

他的父親希望他讀醫科,將來能與他一樣,成為一個醫師。

雖然,英潔也如父親的願考上醫科、當上主治醫師了;但父親對他還是沒放下控制。

因為醫院工作,已經很少回家的英傑,再回到家之後,卻還是要面對他父親所叮囑的那些「應該要上進」與「不能懈怠」的事,例如當上科內的副主任。

除了學業與工作,英潔的母親也一直干涉著他的愛情。

英潔與飾演「明珠」(米可白 飾)的女主角雖然自已曾辦過婚禮,但卻被父親指為「不受祝福」的婚姻,而由於「敏鳳」(林雨宣 飾)的設計,以及與英潔媽媽的一搭一唱,最終英潔娶了敏鳳為太太。

但「愛」,是勉強不來的。

上的了他的床,卻進不了他的心


記得國中之時,課本裡有一篇文章寫著一句話:

「強摘的果子不會甜。」

敏鳳、明珠與英潔三人,小時候其實都是好朋友,但因著明珠與英潔對彼此的愛意,令同樣也喜歡英潔的敏鳳無法接受。

於是,敏鳳不僅在明珠的腳踏車動了手腳,使明珠發生意外而導致不孕,又設計一個喝酒的情節讓英潔與她睡在一起。

她是這樣的處心積慮,這麼努力地操控地一切,也試著改變他人原本的一切,就想為自己奪愛,以為與那個她認為的「對的人」在一起,她就能幸福了。

婚後,英潔時常以需要留在醫院為由,不願回家與敏鳳同床,逃避這個不由得他的婚姻。而就算那些英潔少數回家的日子,也仍是對她相當冷淡甚至是厭惡的態度。

於是,敏鳳又使出「老招」,下藥讓英潔又在意識不清中與她「行夫妻之實」。

然而,就算她上得了英潔的床,卻始終無法進入他的心。

在敏鳳以為「得逞」望著英潔,滿意地笑著之際,英潔卻喊出了「明珠…」,敏鳳極為忌妒而怒火中燒,沒想到在適才的親密裡,她只是個「代替」明珠的人…

也許,敏鳳不只進不了英潔的心;其實也從未真正上過英潔的床…

當你們不再緊抓著彼此,才能讓「愛的可能」與「善意」流動

這部分,我挑兩條線來說,一條是明珠、英潔與敏鳳;另一條是英潔與他的原生家庭。

1、三個人的和解,回到那座「原初之橋」:

今晚這個台視所說的「精彩大結局」,似乎讓很多觀眾感到不滿。

大家不滿的是:

「為何這個做盡陷害他人幸福之事的敏鳳,都沒有受到報應呢?」
「為什麼到最後反而是英潔接受了她呢?」
「為什麼編劇沒給女主角明珠,這樣事事為人著想的好女孩,一個應該「得回」的愛情呢?」

當敏鳳因為精神崩潰,而帶著女兒走到橋上時,這個「橋段」很特別。

大家發現敏鳳失蹤後,英潔與明珠同時都在尋找她,兩人也在「尋找」的過程又碰面了。

明珠想起,以前敏鳳曾因考試考不好躲起來,後來發現她在一座橋。

這橋,彷彿象徵了學生時代,那三個純粹對彼此有單純而美好情誼的三人。

雖然,那時敏鳳已經對英潔有好感,但那時她還沒做出脫序傷害他人的事,而英潔對她也如一位重要的朋友般,不若婚後的厭惡。

在最後一集,這三個人又回到原初之橋。

情緒失控的敏鳳,看見被她奪走幸福的明珠,那個原本「應該」要恨她、「應該」要巴不得希望她趕快跳樓的明珠,竟然這麼著急地掛念自己的生命安危。

那時此刻,聽到了明珠道出:
「妳還記得妳之前考不好時也跑來這座橋,我和英潔跑來找妳的事嗎?」

敏鳳憶起當時的三人,是那麼地無憂而快樂,那時她自已也還不致成現在的面目可憎…

她忽然感到自已錯了…,說著如果沒有她,大家就能幸福了…

我覺得,這台詞設計的沒那麼理想,因為敏鳳說的話,在現在看來,有一些「情緒勒索」的意味,就算劇中的她沒覺察。

不過,我想,編劇要表達的重點應該是:

精神失常的敏鳳,聽到了明珠訴說起他們三人的從前時,忽然「醒」了過來。

從精神崩潰中醒了,也從那個被「忌妒」占據生命,而面目可憎的她,醒了。

圓片取自「台視戲劇」臉書影片截圖

圓片取自「台視戲劇」臉書影片截圖

因此,台詞的設計要表達的感覺,像是在敏鳳醒了之後,她對被她傷害的明珠與英潔,道出了她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而也是在敏鳳不在如平日歇斯底里,轉變為在橋上時,這樣雖然脆弱,但卻真實的表達,讓英潔開始思考與敏鳳的關係。

我想,觀眾最不滿的莫過於,英潔要嘗試真心接受敏鳳,而明珠只能孤單一個人持續發「聖光」。

其實,在民風保守的那個年代,這樣的結局已經算很圓滿了。

英潔在「他已經與敏鳳成家並生子」這個屬於那個時代的限制條件下,他「重新選擇」了。

原本的他,是繼續恨著原本的生活,不論是對父親或對敏鳳,都是只能怒卻不能言,更做不出什麼行動。

而結局時,再英潔終於對明珠表白後,雖然還是無法自由的愛,但終於把對彼此的感情說了出來。

以心理治療中「完形治療」的「未竟之事」(註1)的理論,只有完成當時未表達出來的情緒,才能在現在重新開始。

英潔「重新選擇」了接受現在的妻女,他不再持續地恨,更像忽然長出了勇氣的翅膀似的,面對他的父親。

2、當你不再控制兒子,他才能真正當你的兒子

在敏鳳精神出了問題之後,英潔的父親又一貫地要幫他「處理」以及「移除」人生的阻礙了。他打算把敏鳳安置在一家療養院,好讓英潔能專心在工作上。

這幕,英潔終於說出了這簡單但卻花了他一輩子才說出的話:
「你憑什麼這麼做?」

圓片取自「台視戲劇」臉書影片截圖

圓片取自「台視戲劇」臉書影片截圖

他的父親說:
「因為我是你多桑!」

而此時,英潔終於從男孩長成真正的男人了。

他說:「多桑,我是你兒子,不是你養的狗!」他不要再一切都任父親安排了,如今他要自已面對婚姻,自已決定生涯。

最後,英潔決定要去花蓮當偏鄉的醫生,敏鳳也剛好可以在那邊的精神科有好的治療。他父親當然不會答應,說出「如果你執意要如此,我們就切斷父子關係!」

英潔沒跟著父親的情緒而被激怒或妥協,他很有智慧的對父親表達:
「雖然你們可能不接受這樣的我為你們的兒子了,但你們在我心中永遠是我的父母。」

他尊重父親的情緒,但也沒被「勒索」成功,而是在接受父親情緒之際,又能堅定地表達自己。

在英潔與妻女要出發的那幾天,一向只有嚴肅沒有溫情的父親,忽然拿出一筆錢要英潔帶著。

一開始英潔是不想收的,但父親說:
「我知道你那有錢,我這不是給你的,是給我的孫女的。」
「我不會再干涉你的人生了。」
「但,我還是可以『關心』我的兒子跟孫女吧?」

聽到最後一句,英潔的臉部線條輕鬆許多,也有了些微笑容。

當父親放下了「控制」, 反而與英潔開始有靠近的時刻了。就像,當敏鳳放下了「占有」,而道出自已的「不應該」,反而讓英潔能夠真的「聽見」她說的話…

那明珠呢?明珠怎麼辦?

其實,在英潔與她約在那顆他們曾許過願的大樹下時,她聽著英潔對她表達那份曾經只能壓抑的強烈的情感,也對英潔道出「其實,我心裡還有你。」這個當時她沒能說出口的愛後,當他們有機會「重逢」,過去那件「未完成的愛」已經在某種意義上完成了…

圓片取自「台視戲劇」臉書影片截圖

圓片取自「台視戲劇」臉書影片截圖

於是,明珠終能放下,專心一致地管理月子中心;而英潔也能嘗試接受現在的家庭了…

我想,人世間有很多的遺憾,也總有許多的愛無法在現實中「完成」,但或許就算無法完成「當初那個想要的東西」,再選擇「放下」之後,也能遇見或重新開展一份「現在能屬於自己的東西」了。

願在這個時代中,大家能在愛中更自由、自在。

祝福各位讀者。

註1:有關「完形治療」的「未竟事務」,大概是這樣的概念,一個人有某個需求或有想完成而沒完成、想得到而沒得到的事,那這個東西就會自「背景」中凸顯成為「形」(當事人所關注的主體),一直在這個人的生命中以同樣的形成出現。如果一直未獲滿足或再有機會重新完整地、好好地去經歷那件事,於是「形」無法退「景」,便會阻礙當事人的生命,使生命停滯不前。

註2:本篇文章提及的片段可以參考以下連結:168集片段

註3:這部戲的主題曲《守護你》很好聽喔!(戲是台語的,主題曲是國語)

★本文同步發表臉書角落星的心靈遊憩區

avatar-img
角落星的沙龍
259會員
50內容數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難以言說的陰影與脆弱,它們可能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一再干擾我們 以直覺引導繪畫的方式,是一種自我陪伴與對話的歷程,因此角落星發展了「藝術對話」的方式, 在繪畫的同時,與自己的生命經驗觸碰,進行對話。 願這樣的創作分享,使讀者能藉著文中圖象與自我進行深度隱密的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角落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上一次單純的笑著是什麼時候呢? 那樣的笑,不因獲取工作上的成就而笑; 那樣的笑,不因獲得多少讚或抓住流量密碼而笑; 像個孩子一樣的笑吧! 只為一朵形狀像狗狗的雲, 只為一隻池塘上的蜻蜓, 只為一支夜市的棉花糖。 像個孩子一樣,只為一朵雲、一隻魚而笑。 只為了你自己的歡欣而笑。
內在最原始的情緒-恐懼,往往是吞食我們的野獸。 面對內在那些恐懼的聲音,與其於被它們拉走,我們可以試著靜下來蹲低姿勢,安撫這些情緒。 野獸,不是來自外在,是來自我們內心最深的恐懼-擔心不被愛、擔心被資遺、擔心沒飯吃。 這頭野獸,並不可怕,牠張牙舞爪的猙獰,只是因為需要被安撫。 放心,不會被吃掉的。
你以為你是一顆長得不高的小樹, 你欽羨著其他樹木的結實纍纍 秋天來時,你發現原來自己一顆蘋果樹! 大紅色的鮮紅色寶石圍繞在你整個身上。 原來,自你被種下地土的那一刻, 即被賦予豐盛、自足與智慧。 你不須向外尋求,不須向葡萄樹或櫻桃樹借寶石來穿戴, 因為你本已俱足。
還記得,上一次單純的笑著是什麼時候呢? 那樣的笑,不因獲取工作上的成就而笑; 那樣的笑,不因獲得多少讚或抓住流量密碼而笑; 像個孩子一樣的笑吧! 只為一朵形狀像狗狗的雲, 只為一隻池塘上的蜻蜓, 只為一支夜市的棉花糖。 像個孩子一樣,只為一朵雲、一隻魚而笑。 只為了你自己的歡欣而笑。
內在最原始的情緒-恐懼,往往是吞食我們的野獸。 面對內在那些恐懼的聲音,與其於被它們拉走,我們可以試著靜下來蹲低姿勢,安撫這些情緒。 野獸,不是來自外在,是來自我們內心最深的恐懼-擔心不被愛、擔心被資遺、擔心沒飯吃。 這頭野獸,並不可怕,牠張牙舞爪的猙獰,只是因為需要被安撫。 放心,不會被吃掉的。
你以為你是一顆長得不高的小樹, 你欽羨著其他樹木的結實纍纍 秋天來時,你發現原來自己一顆蘋果樹! 大紅色的鮮紅色寶石圍繞在你整個身上。 原來,自你被種下地土的那一刻, 即被賦予豐盛、自足與智慧。 你不須向外尋求,不須向葡萄樹或櫻桃樹借寶石來穿戴, 因為你本已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