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付費限定]「好的批評」與「壞的批評」並不等值/Seth Godin

更新於 2021/01/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批評出自好意,但卻可能來自誤解。有些批評的人怕的是,如果沒有人出來反駁你、或是你比他們受到更多注意,就會比他們過得更好;而他們表現這種恐懼的方式,就是把你的夢想批評得一文不值。

有些人之所以會毒舌批評,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夢想破碎的煎熬;也因為他們心裡仍然殘存著這種傷痛,所以他們也要你「分享」這種酸楚,甚至因而感到療癒。
有些人則是心敏口拙。他們不懂得善意批評的技巧,所以即使有些建設性的想法,卻無法順利的表達出來。
然而……
有些批評是無價的。他們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想說什麼,而且真的有好的見解;他們明瞭你(以及他們自己)對未來的恐懼,所以決定站出來提醒。這樣的批評出自善意和關心,他們知道如何提供你需要的意見,而又不會傷及你的自尊。
以下就是個簡單的測試方式:先找出一份經過肯定、但可能一般人不太熟悉的作品。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吐納商業評論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多年輕朋友羨慕筆者在享受退休生活之餘,還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分享傳承經驗、幫助下一代。其實,退休後回饋社會也很像創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選擇目標市場;退休的人能力和資源都有限,所以先要考慮自己最熟悉、最關心、最想要回饋的對象。
有許多人對「買廣告」這件事有一種潔癖,好像這是一種「作弊」行為;對於不用買廣告就達成行銷目標的成功案例,則是心生嚮往,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活動都能享受「病毒式行銷」的操作,只靠口耳相傳就被很多人知道。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隱藏的偏見。
毫無疑問的,智慧手機是過去15年的產業巨星;那麼,下一顆巨星又在哪裡?每個世代的巨星都會開啟一個龐大的全新市場;但今天已經有40億人拿著智慧手機,所以要開啟一個「更大、而且大很多」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困難。讓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尋找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
這篇文章,是筆者對於前半生在Apple工作經驗的一些回憶與隨想。這段經驗非常值得感謝,而且看著這家公司日後的發展歷程,仍然是一件令人覺得樂趣無窮的事情。
「可信度」是對個人承諾的達成度;不是單一時間點、單一事件,而是「時間軸的累積」,是「對所有事件的承諾」;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論事情重不重要,都會被計入。因為,重不重要的決定權不在你手上,而是在於你接觸的對方。
有一門課,是學校沒有教、也不考試的,即使有,也可能是60分就算及格。但殘酷的是,這門課在職場上完全沒有犯錯或打折的空間;而這門無比嚴苛的課,就叫做「可信度」。
許多年輕朋友羨慕筆者在享受退休生活之餘,還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分享傳承經驗、幫助下一代。其實,退休後回饋社會也很像創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選擇目標市場;退休的人能力和資源都有限,所以先要考慮自己最熟悉、最關心、最想要回饋的對象。
有許多人對「買廣告」這件事有一種潔癖,好像這是一種「作弊」行為;對於不用買廣告就達成行銷目標的成功案例,則是心生嚮往,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活動都能享受「病毒式行銷」的操作,只靠口耳相傳就被很多人知道。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隱藏的偏見。
毫無疑問的,智慧手機是過去15年的產業巨星;那麼,下一顆巨星又在哪裡?每個世代的巨星都會開啟一個龐大的全新市場;但今天已經有40億人拿著智慧手機,所以要開啟一個「更大、而且大很多」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困難。讓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尋找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
這篇文章,是筆者對於前半生在Apple工作經驗的一些回憶與隨想。這段經驗非常值得感謝,而且看著這家公司日後的發展歷程,仍然是一件令人覺得樂趣無窮的事情。
「可信度」是對個人承諾的達成度;不是單一時間點、單一事件,而是「時間軸的累積」,是「對所有事件的承諾」;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論事情重不重要,都會被計入。因為,重不重要的決定權不在你手上,而是在於你接觸的對方。
有一門課,是學校沒有教、也不考試的,即使有,也可能是60分就算及格。但殘酷的是,這門課在職場上完全沒有犯錯或打折的空間;而這門無比嚴苛的課,就叫做「可信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小心!別被別人的負面評價否定自己,那是屬於別人的個人想法觀點,我們要獨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Thumbnail
藝術作品的評價一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引發了一場關於主觀和客觀的辯論。當我們談到一部電影、一首音樂、或是一幅畫時,評價的準則似乎因人而異,使得好與壞的定義在藝術領域中變得模糊不清。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作品的評價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小心!別被別人的負面評價否定自己,那是屬於別人的個人想法觀點,我們要獨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Thumbnail
藝術作品的評價一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引發了一場關於主觀和客觀的辯論。當我們談到一部電影、一首音樂、或是一幅畫時,評價的準則似乎因人而異,使得好與壞的定義在藝術領域中變得模糊不清。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作品的評價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