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了解諮商理論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就是這些治療取向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的,但礙於上課時間不夠,常常只能帶過。各個技巧/學派的創始人,為什麼設計了這些方法,認為這些技巧有用,除了跟他的個人經歷(也許是成長背景、或執業過程)有關以外,還有他所處的時代,學術界的思潮是什麼,也會影響他如何看待「人」-這也許是更重要的部份。

人性本善/惡,心智是不是個白板,到2020年的現在,大概都已經成了老掉牙的入門級討論,我們已經來到後~~~~(不知道有多長)現代的狀態很久了,後現代概念裡百花齊放,各種理論都有。但觀點建構、解構、再建構無數次以後,不是只要知道最新的觀點就好,而是前面1234567那些舊觀點的來由、變化通通都要了解,才會知道現在的位置,是從哪裡移動過來的。換句話說,過程很重要。

作為一個大學時代沒有認真了解後現代概念,對於自己學到的知識其實是源於現代主義觀點的事實毫無自知之人,我是在讀諮商理論時,深刻感受到需要把這些來龍去脈弄清楚。不是只有哪個學派的人性觀是本善/本惡/不作答,做成表格比較考試過關,就可以說我真的了解每個學派,這似乎太過斷章取義。

尤其在心理學領域,更深刻的感受到,知識是人創造的,並非絕對,可以被推翻,等待被驗證(但也可能根本無法驗證)。


就我在美國、台灣都修過諮商理論這門課的經驗,真的要講的夠深入、細緻,光靠課堂上老師講解,或者讀幾本整理了各理論的基礎課本,讀了創始人自己的著作,都還是不夠。想我為了搞清楚敘事治療在幹嘛,把Michael White和其他人的著作翻來覆去都還是沒看懂,被他援引的社會建構論、傅柯的概念…….搞的七葷八素。

這也成為我覺得很遺憾的地方。學派與學派,取向和取向之間的轉變與發展,在一般的理論基礎課本裡是難以講清楚的,只能靠自己找書和論文來看,土法煉鋼般的建立自己的理解,想辦法填補那些縫隙。真的開始讀以後,發現要追本溯源是個浩大工程。雖然心理學、心理諮商的歷史並沒有到非常長,但也已經夠複雜,還常常挪用別的學科的概念發展。(真的好煩)


之所以推薦《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一書,是光是序言就可以補充許多基本知識,雖然會發現更多的學術用語等待你去知道「那個主義是什麼意思」。對諮商理論有興趣,尤其是後現代取向的部分,社會建構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基礎,在本書也有一定篇幅的著墨,算是建立一個初步的概念。若想深度認識社會建構論,大概還是得去讀原文的學者專書會有更細緻的介紹,繁體中文世界的著述實在不多,多是援引概念,而非完整說明。

畢竟心理諮商,就是在處理人的事情。有句話說,「當你手上只有鐵鎚的時候,你會把所有東西都當成釘子對待」( I suppose it is tempting, if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 to treat everything as if it were a nail.),你的觀點是什麼,就會影響你怎麼看待人、對待人。雖然不思考這議題也可以活下去,但如果想和人工作,釐清自己的觀點、價值觀裡潛在的矛盾,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基本功。


p.s.如果無聊,非本專業但對「人」有興趣者,可以讀讀後現代理論的相關著作,其實那些主張還蠻有趣的,先不管買不買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elateria的沙龍
6會員
19內容數
Angelater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30
我相信人有自主成長的力量,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怎麼應對情境,運用出這份力量。 轉變,像是生命給的禮物兌換券,提示我們找出力量的道路,進而能夠更有意識的運用力量。但這張兌換券,有自己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兌換前請先閱讀……
Thumbnail
2021/01/30
我相信人有自主成長的力量,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怎麼應對情境,運用出這份力量。 轉變,像是生命給的禮物兌換券,提示我們找出力量的道路,進而能夠更有意識的運用力量。但這張兌換券,有自己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兌換前請先閱讀……
Thumbnail
2021/01/23
衣服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衣服會誠實的告訴我很多事,像是最近的身心狀態、人生有什麼變化。而變化是一個讓人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向來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想看看別人怎麼說?結果意想不到的,這本書提醒了我好多事……
Thumbnail
2021/01/23
衣服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衣服會誠實的告訴我很多事,像是最近的身心狀態、人生有什麼變化。而變化是一個讓人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向來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想看看別人怎麼說?結果意想不到的,這本書提醒了我好多事……
Thumbnail
2021/01/15
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Thumbnail
2021/01/15
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許多人會有這個疑問,為何找心理治療,心理師都常會連結到自身原生家庭? 來談者遇到問題時,常是為了單一事件,包含:職場挫敗、生涯迷茫、外遇劈腿、其他創傷、壓力調適……等。抱持著這樣問題解決信念的人,多數想尋求的是工具性「解答」,我來一次就好,希望可以徹底改變人生狀態......
Thumbnail
許多人會有這個疑問,為何找心理治療,心理師都常會連結到自身原生家庭? 來談者遇到問題時,常是為了單一事件,包含:職場挫敗、生涯迷茫、外遇劈腿、其他創傷、壓力調適……等。抱持著這樣問題解決信念的人,多數想尋求的是工具性「解答」,我來一次就好,希望可以徹底改變人生狀態......
Thumbnail
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主編:Sondra Smith-Adcock&Catherine Tucker,譯者:陳增穎。 2021年1月初版印刷。
Thumbnail
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主編:Sondra Smith-Adcock&Catherine Tucker,譯者:陳增穎。 2021年1月初版印刷。
Thumbnail
很多人都對心理師的職業很有興趣,你想知道心理師都是如何受訓練的嗎?訓練的內容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我盡量用白話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上的其中一門課哦! 在人們經歷創傷之後的復原歷程裡,焦點解決與以往的治療取向不同,它們強調的是停止「病理化」,也就是說不要看到病人的「病」,而是病人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都對心理師的職業很有興趣,你想知道心理師都是如何受訓練的嗎?訓練的內容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我盡量用白話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上的其中一門課哦! 在人們經歷創傷之後的復原歷程裡,焦點解決與以往的治療取向不同,它們強調的是停止「病理化」,也就是說不要看到病人的「病」,而是病人的「人」。
Thumbnail
當人們來到諮商室,總是說著問題(人際/感情)及症狀(焦慮/失眠),這些行為困境只是表徵,如果在理智上可以討論,那就討論方法策略。 進入諮商則跳脫這些表徵。
Thumbnail
當人們來到諮商室,總是說著問題(人際/感情)及症狀(焦慮/失眠),這些行為困境只是表徵,如果在理智上可以討論,那就討論方法策略。 進入諮商則跳脫這些表徵。
Thumbnail
 本文為職場諮詢力-「人生設計卡」 進階專業培訓帶領工作坊的課後心得。 美國賓州大學瓊斯博士 (A.J.Jones) :輔導是某人給予另一人協助,使其能作明智的抉擇與適應並解決問題。 但輔導不代替個人解決問題, 只是幫助個人自己去解決,其目的在促進個人的「自我指導」方面的成長。
Thumbnail
 本文為職場諮詢力-「人生設計卡」 進階專業培訓帶領工作坊的課後心得。 美國賓州大學瓊斯博士 (A.J.Jones) :輔導是某人給予另一人協助,使其能作明智的抉擇與適應並解決問題。 但輔導不代替個人解決問題, 只是幫助個人自己去解決,其目的在促進個人的「自我指導」方面的成長。
Thumbnail
    有成員分享他這一年的回顧─「感覺自己越來越展現真實的情感,跟以前比起來。」我猜他是指參加讀書會之前。從他起初比較沉默的特質來說,這應該是很顯著的成長。
Thumbnail
    有成員分享他這一年的回顧─「感覺自己越來越展現真實的情感,跟以前比起來。」我猜他是指參加讀書會之前。從他起初比較沉默的特質來說,這應該是很顯著的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