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工作效率不如人?從《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找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深有同感嗎?明明每天都忙到腳不沾地、午餐來不及吃,還是常常做不完嗎?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工作效率產生自我懷疑,那麼就來看看這本被TED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Chris Bailey的血淚之作《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吧。

raw-image

說來慚愧,距離上一篇書評居然是5個月前,果然自媒體很容易變成「自霉體」。拿本業工作忙當藉口,難免心虛,可又覺得不甘心,畢竟我可以被多次稱讚工作效率佳的人,怎麼在寫書評這件事上一拖再拖。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我已久的問題,也為了產出新文,我開始了這場提升生產力的修行。

順帶一提,如果你對我上一篇書評感興趣的話,連結在這⬇️

作者介紹

學習當然要跟專家學,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酷到不行。從小對生產力著迷的他,不只從國高中就開始鑽研提升生產力的方法,更在大學畢業後,拒絕兩份高薪的工作,開始「生產力實驗」,不只讀遍提升工作效率、優化時間管理的書籍,更親身實驗這些方法有無效果。這種對生產力的愛,無人能敵。


⬆️真的是不誇張,他熱愛研究生產力到Ted、Google都找他去演講,甚至上面的影片有超過1400萬觀看次數。終於,Chris Bailey做完了為期一年的「生產力實驗」,他不只將這些實驗結果更新在自己的網站上,也出了多本書,最知名的就是這本《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

raw-image

書籍介紹

看完作者介紹,我想你大致了解Chris Bailey到底有多專注於生產力實驗,而這本書就是生產力實驗的集大成,可以想像是一個成果發表報告。裡頭詳實地記錄了哪些方法可以真的提高生產力,哪些方法又痛苦又沒效,還偶爾讓我們對自己自我感覺良好。

本書最厲害的不只是Chris Bailey的親身實驗,而是有搭配精神科學研究,從醫學角度帶領我們更了解大腦運作的方式,也讓你知道為啥明明心裡超級內疚與痛苦,但卻還是拖延到天荒地老。好了各位拖延症患者,讓拖延症末期的我,來跟各位分享幾個書裡提到的提高生產力的方法吧!

高生產力組成:時間 X 精力 X 專注力

想要提高生產力,首先要了解的是生產力是什麼,以及生產力的組成方式。我們在談到生產力的時候,最常想到的就是工作效率,意即你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完成多少工作。不過,Chris Bailey對於生產力有新的見解,他認為生產力不應該是代表工作效能,而是代表你「成就」了多少。

聽起來有點抽象,但Chris Bailey的解釋其實很清晰易懂,他指出,在工業時代,人們對於生產力的定義,就是在上班的8小時內,在工廠裡頭可以生產多少個螺絲。不過在現在這個連AI都在24小時工作的時代,光有效能早已經不夠,我們要做的事情更多、更靈活,時間卻沒有變多,也因此:

提高生產力不只是「提升工作效率」,更要能完成「更高品質的工作」。

題外話,讀到這段時,我腦子自動浮出卓别林在「摩登時代」的演出,真的是永遠的經典。回到這本書,那麼要達成提高生產力的目標,又該怎麼做呢?Chris Bailey將生產力拆解成時間、精力、專注力三大元素,每一個都會影響生產力的高低。畢竟拖延、精神不佳、老是走神,想必也不能產出高品質的成果。

讀到這我就開始想,時間就這麼多、精力也不是馬上就能提升,專注力?手機控如我好難訓練,如果你跟我一樣的話,別怕!作者的第一步就是教我們,先學會分辨「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意義」。

三重點法則,把生產力花在最重要的事上頭

三重點法則,相信有讀過生產力相關書籍的書友們大概都不陌生。就是列出你今日、本週,甚至是本月三件最重要的事,然後從這三件事開始做起,並且跟自己說,今天就是要完成這三件事。

raw-image

「三」是個非常神奇的數字,不會覺得太多到難以完成,但也因為數字小,你需要認真思考才能找到「最重要的任務」。不瞞各位說,一開始我覺得這個任務偏難,而且我沒有達成。

什麼?才三件欸!作為「待辦事項大師」(自己取的),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在工作開始時,檢查我的email、公司的通訊軟體、工作目標之後,列出每天待辦事項的人,而且我在一天的最後、通常都能做完八成。然而,當我將事項刪減成三項,神奇的事發生了,我、做、不、完!

仔細檢視過往的任務才發現,以前冗長的待辦事項做完,是因為我都「挑簡單的做」,比如回覆信件、撰寫短文案、整理資料、聯繫客戶等,這些事情讓我很忙碌,但同時讓我覺得自己很有生產力。

然而真正需要時間、專注力的策略規劃,卻被我刻意拖延,當真的要挑選重要任務做時,我引以為傲的工作效率直接成為一場笑話。

不知道我本人悲慘的自白,有沒有給書友們一點靈感呢?建議大家你或許可以在實施三重點法則前,先用一週的時間簡單觀察自己的工作狀態,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況、同時確認自己把時間花在哪裡,只要一週的時間,甚至可能只要三天,或許你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

拖延症退散,別再相信未來的自己!

如果三重點原則難不倒你,但生產力仍不見起色,想必可能是跟我一樣患上拖延症。看我更新文章的速度就知道,拖延症末期如我,真的是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無藥可救的地步,但這本書居然讓我讀完立刻來寫書評,想必有他的過人之處。過去的我,也跟這張迷因梗圖一樣⬇️

raw-image

「明天再說」是拖延症患者的口頭禪,我們總是相信明天的自己會更好,總是相信明天的自己會比今天的自己更優秀。但現實總是相反的,Chris Bailey告訴我們:

如果我們一直跟未來的自己劃清界線,你只會給陌生人更多工作,因為比起自己,陌生人顯然比較不會引起你的重視。

令人意外的是,這件事居然是有科學根據的

在加州一所大學的教授做了個實驗,他將實驗者分成兩組人,A組可以透過模擬器看到自己退休後的模樣,甚至可以透過模擬器做出動作、說話,B組不行。然後他給這兩組人同樣的金錢,並詢問他們會分多少比例的錢給退休後的自己。結果A組比B組分配了多一倍的錢當作退休基金。

raw-image

顯而易見地,當我們不再把未來的自己當成陌生人,我們也更能為未來的自己做打算。雖然我們沒辦法透過模擬器,遇見未來的自己。但 Chris Bailey 建議我們,可以以「寫信」給未來的自己。試想未來的自己「已經完成」哪些事,而作為現在的自己,可以幫上什麼忙。

我也在閱讀完這章節的當下,利用Gmail排定時間發送的功能,安排了一封「給未來的自己」的信,也希望我能完成信中的事。如果你的拖延症一直難以根治,不妨先寫信給未來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一個更有利的目標吧!

多工處理效果差,試著一次只做一件事!

「善用零碎時間,你能完成更多事!」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N遍了,也有超多書籍在教我們怎麼利用零碎時間,但這年頭,似乎容易用力過猛。比如說一邊工作一邊收聽podcast,一邊與朋友聊天一邊回訊息,一邊開著電話會議一邊回覆客戶email。

我想大部分的人,多少有類似經驗,甚至有時會因為自己善用時間而開心。這不是諷刺,你真的會很開心,因為大腦會獎勵你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俗稱的「快樂激素」,是大腦的獎勵機制,簡而言之就是會讓你快樂。

運動、睡好、吃好都會讓我們獲得多巴胺,不過部分研究也顯示吸煙、吸食毒品也會分泌多巴胺,所以不是分泌多巴胺就是好事。而多工處理也會讓我們分泌多巴胺,Chris Bailey在書中引用了《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一書提到:

多工處理會形成一個多巴胺成癮的回饋迴路,實質獎勵大腦因為不斷尋求外部刺激而失去專注力。

換言之,多工處理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只是我們的大腦受到欺騙,騙走我們僅剩的專注力。這是場騙局啊!各位!!

更糟糕的是,失去專注力,會讓我們的記憶力受損。

同樣的,這是有科學驗證的。當我們的大腦不斷受到外部刺激時,我們的注意力會不斷分散,導致大腦過度負載,因此主管記憶的海馬迴就會暫時停止工作,在那時刻你聽到的、學到的東西,就難以被轉入長期記憶中,逐漸就會被遺忘。

不知道書友們會不會對此有感?我本人時不時會對記憶力不如在學時期強,而感到沮喪及疑惑。一開始以為是初老症狀,但在閱讀到這個章節時,才豁然開朗。已經開始記憶力衰退、專注力不足,也別擔心,一切都還來得及。Chris Bailey提出了幾個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我自己嘗試過以下三種,我覺得非常有效,也推薦給書友們:

  • 關掉通知:在睡前&做重要的事情時關閉電子產品的任何通知,如擔心有人會找你,可以先提前告知相關人士,急事打電話找你,但相信我,實際執行後,會發現根本沒人有急事找你
  • 20秒法則:將會使你分心的物件,比如手機,移到你會需要花20秒以上才能拿到的地方。以我自己為例,當我想要專心讀書的時候,我會將手機拿到距離我較遠的客廳充電,我在最裡面的房間讀書,光是這樣就可以比之前專注很多。
  • 番茄鐘工作法:相信有嘗試提升工作效率的書友們,應該多少有使用過。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做完4組之後,休息15分鐘。我現在會搭配配有番茄鐘的輕音樂頻道工作,真的會專注許多。


別太苛責自己,慢慢來一切不算太遲!

說完了我覺得最重要的幾個原則,最後也想跟大家分享,如果短時間沒辦法衝高生產力,也千萬別太苛責自己。如同Chris Bailey這樣著迷於生產力的人,也花了一年、投入所有心力,才學會這些道理。

Chris Bailey舉了心理學家 Shad Helmstetter的研究,作為應證:

我們腦海中所想的事情,有77%是負面的、結果很糟、跟我們唱反調的。

因此覺得自己很差這件事情,是大腦與生俱來的思維,但不應該是我們苛責自己的理由。寫這些並不是想要鼓勵大家繼續懶惰、忽視生產力,而是要了解在我們提升生產力的過程,或者做任何努力的時候,懷疑自己絕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也因此「放輕鬆」,顯得更為重要。

Chris Bailey在書的最後也提到:

追求生產力的過程,往往也是認清自我極限的過程。

也因此,請大家就把這個過程想像成探索自我的旅途,放寬心,找到屬於自己的做事節奏吧。本書推薦現在不滿足現狀、渴望有所改變的人,相信你會跟我一樣,收穫滿滿。期待大家閱讀完這本書,也能與我分享你的心得啦!

希望我們很快、在下一篇文再見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露西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4
avatar-img
露西醬,今天學習了嗎?
19會員
26內容數
「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從小到大父母、跟師長都是這樣說的,我跟著這句話長大,現在想把我從中學到的,都與大家分享。 在這裡不侷限書籍類別,從自我成長、到理財學習,社會科學到虛構小說都有,願大家都能在這,找到讀書的樂趣。
2025/04/06
本書由曾是瑞典經濟學家、後來出家為森林僧侶的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拉德(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所撰寫,他以溫柔又幽默的筆觸,分享自己放下成功到出家修行,再回到現代社會的心靈旅程。這不僅是一位智者的生命故事,更是一堂教會我們如何放下、面對無常與自我懷疑的生命課。
Thumbnail
2025/04/06
本書由曾是瑞典經濟學家、後來出家為森林僧侶的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拉德(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所撰寫,他以溫柔又幽默的筆觸,分享自己放下成功到出家修行,再回到現代社會的心靈旅程。這不僅是一位智者的生命故事,更是一堂教會我們如何放下、面對無常與自我懷疑的生命課。
Thumbnail
2024/12/04
2024年即將結束,你是否已經開始為2025年進行規劃了呢?如果你正在尋找讓明年的生活更具有目標、更充實的生活提案,我非常推薦你閱讀由日本作家澀谷直人的著作——《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即便不是崇尚極簡生活的我,也獲得非常多啟發唷!如果你也正在尋找讓生活更輕鬆、充實的答案,那麼這本書非常值得你一讀。
Thumbnail
2024/12/04
2024年即將結束,你是否已經開始為2025年進行規劃了呢?如果你正在尋找讓明年的生活更具有目標、更充實的生活提案,我非常推薦你閱讀由日本作家澀谷直人的著作——《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即便不是崇尚極簡生活的我,也獲得非常多啟發唷!如果你也正在尋找讓生活更輕鬆、充實的答案,那麼這本書非常值得你一讀。
Thumbnail
2024/11/17
死刑存廢問題引發廣泛的法律與倫理討論。支持者認為死刑是維持社會安全與正義的手段,而反對者則質疑其違反基本人權並存在誤判的風險。本文探討瑞典記者Carina Bergfeldt所著的《死前七天》,從不同案例理解死刑對社會的影響,以此引導讀者反思死刑存廢的複雜性
Thumbnail
2024/11/17
死刑存廢問題引發廣泛的法律與倫理討論。支持者認為死刑是維持社會安全與正義的手段,而反對者則質疑其違反基本人權並存在誤判的風險。本文探討瑞典記者Carina Bergfeldt所著的《死前七天》,從不同案例理解死刑對社會的影響,以此引導讀者反思死刑存廢的複雜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個人花了一年的時間,什麼也不做,就是去測試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他叫做克里斯・貝利,他花一年的時間,嘗試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並整理出他覺得最有效的25種方法分享給大家, 本書就是集結他認為最有效能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希望在學業、工作都能幫助到大家。提升生產力與工作效能,讓你從社畜進化成社虎
Thumbnail
有個人花了一年的時間,什麼也不做,就是去測試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他叫做克里斯・貝利,他花一年的時間,嘗試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並整理出他覺得最有效的25種方法分享給大家, 本書就是集結他認為最有效能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希望在學業、工作都能幫助到大家。提升生產力與工作效能,讓你從社畜進化成社虎
Thumbnail
推薦給: ❦ 想了解終結瞎忙之後,又該如何的人! 雖然這類效率學的書籍不少,但我覺得這本還是很好看,有很多心法可再次讓自己檢視生活,到底自己在瞎忙什麼? 而且我在看這本的時候,竟然有種”真的可下定決心了”感覺!一股一要終結自己的瞎忙的衝動,例如推掉研習、略過不看吸睛的標題、努力克制與同事聊天
Thumbnail
推薦給: ❦ 想了解終結瞎忙之後,又該如何的人! 雖然這類效率學的書籍不少,但我覺得這本還是很好看,有很多心法可再次讓自己檢視生活,到底自己在瞎忙什麼? 而且我在看這本的時候,竟然有種”真的可下定決心了”感覺!一股一要終結自己的瞎忙的衝動,例如推掉研習、略過不看吸睛的標題、努力克制與同事聊天
Thumbnail
當時看到這本書介紹的內容,讓我心生興趣,好奇著最愛研究生產力的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竟然也會遇到瓶頸,他是如何從中面對幾乎是現代一般人的所容易發生的過勞與焦慮,從平靜中體會到生產力的力量,而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嗎? 於
Thumbnail
當時看到這本書介紹的內容,讓我心生興趣,好奇著最愛研究生產力的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竟然也會遇到瓶頸,他是如何從中面對幾乎是現代一般人的所容易發生的過勞與焦慮,從平靜中體會到生產力的力量,而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嗎? 於
Thumbnail
提升自己的生產力 ≠ 降低工時 提升自己的生產力不完全等於降低工作時數
Thumbnail
提升自己的生產力 ≠ 降低工時 提升自己的生產力不完全等於降低工作時數
Thumbnail
「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深有同感嗎?明明每天都忙到腳不沾地、午餐來不及吃,還是常常做不完嗎?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工作效率產生自我懷疑,那麼就來看看這本被TED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Chris Bailey的血淚之作《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Thumbnail
「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深有同感嗎?明明每天都忙到腳不沾地、午餐來不及吃,還是常常做不完嗎?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工作效率產生自我懷疑,那麼就來看看這本被TED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Chris Bailey的血淚之作《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Thumbnail
常常,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不斷的努力嘗試、直到出現成效,但回顧過往卻也常常發現,當自己變得焦躁時,服務的效果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近看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許多實質上的調整...
Thumbnail
常常,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不斷的努力嘗試、直到出現成效,但回顧過往卻也常常發現,當自己變得焦躁時,服務的效果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近看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許多實質上的調整...
Thumbnail
看書前的三個提問: 💡「如何提高生產力?」 💡「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事情?」 💡「如何將書中方法運用在生活?」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看到書名,一開始不禁先思考自己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是哪年?具體「生產」了什麼東西或內容?好像說不上來。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卻可以非常明確指出,因
Thumbnail
看書前的三個提問: 💡「如何提高生產力?」 💡「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事情?」 💡「如何將書中方法運用在生活?」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看到書名,一開始不禁先思考自己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是哪年?具體「生產」了什麼東西或內容?好像說不上來。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卻可以非常明確指出,因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裡,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干擾而分心,所以如何妥善的運用注意力,不被外界的誘惑干擾變成重要的能力,而今天介紹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則是詳細的解釋「注意力」,幫助我們有效的掌控注意力,進而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幫助我們在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目標都能朝著終點前進。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裡,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干擾而分心,所以如何妥善的運用注意力,不被外界的誘惑干擾變成重要的能力,而今天介紹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則是詳細的解釋「注意力」,幫助我們有效的掌控注意力,進而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幫助我們在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目標都能朝著終點前進。
Thumbnail
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Thumbnail
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