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為何如此困難?近百年的未解難題,人們是否有機會戰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肥胖」在過去並不是個問題,單純只是個人選擇,但在近百年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個失控的問題。

raw-image

1930年,醫學界發現超重25公斤以上的人平均壽命較短,與肥胖對抗的戰鼓開始響起。

從營養學知識到飲食規劃,專家們希望可以修正引起肥胖的飲食習慣。然而,胖子仍然越來越多,宣告失敗。


1950年代,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異軍突起的年代,把肥胖視為是一種由心理引發的暴飲暴食行為

心理分析專家透過夢境和童年回憶,尋找潛意識中內心的壓抑,試圖找出飲食過量與潛意識的連結。分析後,內心舒坦了不少,但體重仍沒有減輕。


1970年代,把肥胖的原因由內心的動機改為環境影響。專家認為只要遠離觸發食慾的環境誘因,就能恢復健康飲食。比如,把食物放得越遠越好,越難取得就越不容易引發食慾。在嚴密管控之下的確可以減重,然而生活上有數不盡的誘因,復胖只是時間問題。


1990年代之後,科學界對於人體的生理調節有了更多認識,新陳代謝如何影響體重增減成了研究的重點。激素、基因、過敏和腸道菌的研究,紛紛出爐。

只是,「導致肥胖」的求知慾被滿足了,身材卻沒啥變化。

至今,肥胖問題仍然難以遏止。



raw-image


看似「只要少吃就能解決」的問題,卻成了近100年仍未解決的題目。這期間,對抗減肥的工具一一被開發,也越來越極端。從最簡單的減肥餐升級到減肥藥,甚至還有減肥手術。即使是最溫和的減肥餐,也從均衡飲食的健康餐,一路從低脂、低卡、低糖、低鈉、一路直通斷食。

raw-image

如今,已有二分之一的成年人普遍肥胖,四分之三的人呈現亞健康。從現實來看,肥胖問題仍處於失控狀態。

肥胖的理由非常多,先前分享的抗生素是原因之一,到處的垃圾食物也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更重要現象是:人體默默地適應了肥胖,這才直接導致了減重的困難。

raw-image

回到題目:為什麼減肥是如此困難?因為人體有強大自我調節的功能。

這種原本幫助人們適應環境的調節功能,一旦不知不覺地「適應肥胖」,接下來這個就會反過來「維持肥胖」,完全不管你願不願意。於是,肥胖的狀態持續,從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腎臟和肝臟的負擔,直到拖垮身體。

目前已知,人體針對體重有三大調節系統,每種系統都相當的堅固。


食慾調節系統:當你嘗試節食,食慾卻開始增加,飢餓感最終會瓦解你的減重計畫。

腸道菌調節系統:當你吃著低卡低脂健康餐,體重卻一點都沒有降,讓你不禁懷疑是否吸空氣也發胖。

內分泌調節系統:當你開始減重,新陳代謝持續下降,疲倦感最終會消磨你的減重計畫。


當我們已經肥胖多年、現在卻開始想減重的時候,在減重初期,體重調節系統只會輕微阻撓。但隨著減重強度增加,體重調節系統會越發激烈反抗,一旦反抗升級,我們會開始飢餓、疲倦、脾氣暴躁,最終,突破減重意志力。之後的幾個月,體重就會迅速復原,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raw-image


然而,控制體重並非全然沒有希望,既然我們知道有三種系統,那我們就可以發展出三種工具來個別解決它們。

工具一:利用心理學上條件反射的原理來降低食慾,以及避免肥胖的種種錯誤飲食習慣。這種修正行為的生活化、習慣化,稱為「行為減重」。

工具二:利用飲食方法升級腸道菌,降低腸道菌對於食物的吸收能力,避免腸道從食物中榨取更多熱量,讓腸道菌這種生物能成為我們減重的助力。飲食方法包含一次只吃一種食材、隔餐交錯不同種類食材等等,稱為「練菌飲食」 。

工具三:以往燃燒脂肪需要一段長時間燃燒糖,才輪到燃燒脂肪。而在這個階段加強練菌飲食,就可以像駭客般地直接進入燃脂階段,有效減重。

如此一來,只要短時間運動就能有效減重

raw-image


駭客減重:行為減重 x 練菌飲食 x 間歇式運動,兩週有感!開始清爽瘦身》收錄了執行這三樣工具的詳細方法,《瘦不下來,都是細菌惹的禍!你該知道的練菌飲食瘦身法》則講述肥胖的原理,知己知彼,戰勝肥胖。

入手這兩本書,加入成功減重的一員吧!

駭客減重:行為減重 x 練菌飲食 x 間歇式運動,兩週有感!開始清爽瘦身
瘦不下來,都是細菌惹的禍!你該知道的練菌飲食瘦身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的沙龍
62會員
124內容數
各種有趣的科普冷知識
2024/08/21
年長者口臭問題普遍且嚴重,多數源於唾液分泌減少及口腔衛生管理不足。隨著年齡增長,唾液的抗菌功能也逐漸減弱,導致口腔內細菌增長,引發口臭。改善口臭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增加唾液分泌、注意飲食以及定期牙醫檢查。透過飲食選擇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年長者可以有效降低口臭的困擾,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4/08/21
年長者口臭問題普遍且嚴重,多數源於唾液分泌減少及口腔衛生管理不足。隨著年齡增長,唾液的抗菌功能也逐漸減弱,導致口腔內細菌增長,引發口臭。改善口臭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增加唾液分泌、注意飲食以及定期牙醫檢查。透過飲食選擇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年長者可以有效降低口臭的困擾,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4/08/21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面臨難以避免的老人味問題。這篇文章探討了多種減少老人味的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抗菌產品、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而不僅僅依賴體香劑或口服藥丸。文章強調保護皮膚微生物環境以及保持良好的飲食,從根本上改善老人味的解決方案,幫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4/08/21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面臨難以避免的老人味問題。這篇文章探討了多種減少老人味的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抗菌產品、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而不僅僅依賴體香劑或口服藥丸。文章強調保護皮膚微生物環境以及保持良好的飲食,從根本上改善老人味的解決方案,幫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4/08/21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體味,體味的產生與人體的健康狀態緊密相關。本文探討各部位常見的氣味來源及其背後的微生物。瞭解如何透過基本的衛生習慣來管理體味,以及何時應該尋求醫療幫助。維持健康的個人衛生有助於避免體味對生活和社交的影響。
Thumbnail
2024/08/21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體味,體味的產生與人體的健康狀態緊密相關。本文探討各部位常見的氣味來源及其背後的微生物。瞭解如何透過基本的衛生習慣來管理體味,以及何時應該尋求醫療幫助。維持健康的個人衛生有助於避免體味對生活和社交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在無限次減肥失敗之後偶然想起約莫一年前買的一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我的電子書櫃裡,打開書檔,一頁頁讀著,竟然讓我在幾天之內吸收了一直以來都不太願意觸碰的知識。 https://readmoo.com/book/210165843000101   雖然一直努力要減肥,卻總在努力嘗試了幾周後放棄,而本書
Thumbnail
在無限次減肥失敗之後偶然想起約莫一年前買的一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我的電子書櫃裡,打開書檔,一頁頁讀著,竟然讓我在幾天之內吸收了一直以來都不太願意觸碰的知識。 https://readmoo.com/book/210165843000101   雖然一直努力要減肥,卻總在努力嘗試了幾周後放棄,而本書
Thumbnail
減肥沒那麼容易,每塊肉都有它的脾氣 ... 總之,體重設定值決定了我們可以增減設定值的百分之十左右的重量,因此減肥與意志力關係不大,與你吃了什麼東西?吃了多少則關係甚大,因此吃對東西,相對重要;除吃之外,多睡一點睡飽一些;增加肌肉量,都對減輕體重有一定的幫助。問題是:知易行難,減重是長期的過程,因此
Thumbnail
減肥沒那麼容易,每塊肉都有它的脾氣 ... 總之,體重設定值決定了我們可以增減設定值的百分之十左右的重量,因此減肥與意志力關係不大,與你吃了什麼東西?吃了多少則關係甚大,因此吃對東西,相對重要;除吃之外,多睡一點睡飽一些;增加肌肉量,都對減輕體重有一定的幫助。問題是:知易行難,減重是長期的過程,因此
Thumbnail
這本書除了想要減重之前先看一下之外,也很適合研究法當作選讀資料。除了透過新的證據說明食慾、體重和健康的關係之外,也提供了相應合理、可行的減重、健康法則。 有時候看這種書也毀三觀,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之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對於減重、節食總是帶來許多的商機更養起一個又一個產業鏈:包含食品加工、
Thumbnail
這本書除了想要減重之前先看一下之外,也很適合研究法當作選讀資料。除了透過新的證據說明食慾、體重和健康的關係之外,也提供了相應合理、可行的減重、健康法則。 有時候看這種書也毀三觀,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之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對於減重、節食總是帶來許多的商機更養起一個又一個產業鏈:包含食品加工、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材覺得太胖過重,不只是透過眼睛所看到的,感覺的胖才是胖。可以用科學一點的方式來進行量測算體脂數BMI。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許多,歸納出幾種來探討一下,①單純的肥胖 ②疾病引起的肥胖 ③情緒壓力的肥胖。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材覺得太胖過重,不只是透過眼睛所看到的,感覺的胖才是胖。可以用科學一點的方式來進行量測算體脂數BMI。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許多,歸納出幾種來探討一下,①單純的肥胖 ②疾病引起的肥胖 ③情緒壓力的肥胖。
Thumbnail
吃多少卡 - 消耗多少卡 = 增加體重 ? 你是否也曾經跟我一樣,覺得體重這個的東西是單純的加減法,輸入 - 輸出 = 體重增減。不過,實際上身體在能量代謝上並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控制我們體重的東西,是體重設定點,想要控制體重,節食或多運動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成效,降低自己的體重設定點,才是最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吃多少卡 - 消耗多少卡 = 增加體重 ? 你是否也曾經跟我一樣,覺得體重這個的東西是單純的加減法,輸入 - 輸出 = 體重增減。不過,實際上身體在能量代謝上並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控制我們體重的東西,是體重設定點,想要控制體重,節食或多運動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成效,降低自己的體重設定點,才是最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最近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统计数字,大约有 5800 万男性和女性超重;大约四千万人肥胖;大约有 300 万人病态肥胖。另一项研究表明,二十五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十分之八的人超重。 超重和肥胖一直是许多成年人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仅在美国,肥胖人口就急剧增加,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案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Thumbnail
最近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统计数字,大约有 5800 万男性和女性超重;大约四千万人肥胖;大约有 300 万人病态肥胖。另一项研究表明,二十五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十分之八的人超重。 超重和肥胖一直是许多成年人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仅在美国,肥胖人口就急剧增加,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案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Thumbnail
肥胖是一種健康警訊,盲目的減重不但成效差,還會復胖! 檢視個人的體質對症治療,不用執著能量守恆,吃好吃滿也能瘦! 體重上升其實只是一個身體的現象,是身體給你的警訊,在節食、健身之前,你得先找出身體失衡的根源,做出調整,減重之路才會輕鬆,而肥胖背後暗示的身體問題,也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解決。
Thumbnail
肥胖是一種健康警訊,盲目的減重不但成效差,還會復胖! 檢視個人的體質對症治療,不用執著能量守恆,吃好吃滿也能瘦! 體重上升其實只是一個身體的現象,是身體給你的警訊,在節食、健身之前,你得先找出身體失衡的根源,做出調整,減重之路才會輕鬆,而肥胖背後暗示的身體問題,也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解決。
Thumbnail
「肥胖」在過去並不是個問題,單純只是個人選擇,但在近百年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個失控的問題。
Thumbnail
「肥胖」在過去並不是個問題,單純只是個人選擇,但在近百年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個失控的問題。
Thumbnail
人為什麼會胖呢? 是因為上星期去吃了吃到飽?還是因為昨天下午茶的蛋糕? 是因為每天晚上滑手機滑太晚所以早上都爬不起來運動?還是因為年紀大了代謝不正常? 是因為濕氣入侵水腫?還是因為天生骨架大?
Thumbnail
人為什麼會胖呢? 是因為上星期去吃了吃到飽?還是因為昨天下午茶的蛋糕? 是因為每天晚上滑手機滑太晚所以早上都爬不起來運動?還是因為年紀大了代謝不正常? 是因為濕氣入侵水腫?還是因為天生骨架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