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有許多教人如何改善效率、工作習慣與快速學習的書,但有些不過就是把常識包裝地冠冕堂皇,有些甚至是胡說八道。番茄工作法是個歷經三十年,在這個選擇性爆炸與講求速度的世界,仍極度實用的時間管理工具! 番茄鐘教會我們如何善用有限的專注力,提升自我實現的目標。
\n簡單,可以隨時隨地運用,是番茄鐘工作法能持續長紅的原因。就像貝多芬寫了這麼多首音樂,其中,快樂頌的旋律人人都能哼上幾句,這不是因為她最好聽,而是因為她夠簡單!
基本的番茄工作法為30分鐘: 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每4個番茄鐘,進行15~30分鐘的長休息。
所以,只要有一個簡單的計時器,就能快速進入高效率的狀態。若想大幅提升番茄鐘的效果,就要先抓住「管理時間之前,要先懂得管理自己」這個精髓。依循PDCA (Plan-Do-Check-Action)的步驟,從了解自己開始,持續執行與改善,才能讓番茄鐘成為你一生都受用的法則。
步驟1: 計畫 (Plan)
步驟2: 執行 (Do)
步驟3: 檢查與反思 (Check)
步驟4: 行動 (Action)
不了解自己,是我犯的第一個錯。
第一次使用番茄鐘時,我對自己的能力太樂觀,每天都安排15個或以上的番茄鐘。但實際執行後卻發現,我最多只能完成8個,竟然只有預估的一半而已! 難怪在使用番茄工作法前,我的工作常做不完,需要帶回家加班。這不是因為效率問題,而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 認清這個事實後,我便開始慎選待辦事項,好好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其次,我以為工作無法專注的最大原因是外部干擾。但透過番茄鐘的練習與紀錄,我驚覺地發現,「我」才是無法專注的主因。「中午要吃什麼? 昨天看到一件很棒的商品到底要不要買….. 」這些看似無聊的話題,說來慚愧,都是我一一記錄下來,讓我無法專心的原因。了解到自己的問題之後,我便透過每天早上的冥想練習,來降低思緒容易飄走的問題。現在,我的專心程度可以練到「充耳不聞」,連同事在叫我都會沒發現呢!
我犯的第二個錯誤,是忘記簡單的力量。
在持續使用番茄工作法半年後,自覺已經非常上手,也很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便開始擴展它的應用範圍,像是運動訓練、子彈筆記與知識學習的架構。 但當系統建置的越複雜,也就越容易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前陣子我在寫作上遇到瓶頸,該用的生產力系統都用上了,但仍久久無法突破。最後,我僅是重新拿起了倒數計時器,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重複地這樣循環,逐漸找到關卡的出口。
從了解與管理自己開始,才能管理時間。透過PDCA的4個步驟,將番茄鐘的效果發揮到最大。這看似簡單方法,卻是一生都受用的高效技巧,也是番茄工作法不簡單的力量!
相關推薦文章與連結:
\n","keywords":["番茄鐘工作法","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生產力","番茄","工作","執行","時間管理大師","管理","時間","計時器"],"author":{"@type":"Person","name":"牧羊妮","url":"https://vocus.cc/user/600fb4c2fd89780001cbcf8c"},"image":{"@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3dc83d38-5a68-414d-ab93-884c886ccb88.jpg"},"creator":{"@type":"Person","name":"牧羊妮"},"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方格子|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static/og_img/vocus_kv.jpeg"}}}